Mr. Ging: No Gilt, Just Grit

A 30-Year-Old Martial Arts Enthusiast: Life Skills Invested in Unprofitable Pursuits.

This channel features insights into martial arts, practice sessions, and perhaps a sprinkle of the lifestyle and logic of a pudgy otaku. (Maybe even with a cat!)


金先生不含金湯匙

【拳越練,心胸應該越寬大】

「練武的人,越練胸懷應該要越寬廣,如果心胸無法練得寬大,功夫就會停滯不前。」
這是我師父在練習完之後,常常會跟我們提醒的事情。

在我十幾二十歲的時候,聽這句話覺得好有道理,但其實心裡還是有一點疑問:
「心胸寬大的人,用臉就可以接右勾拳了嗎?」
後來經過多年,我才開始慢慢能品味出這句話的內涵。

習武練拳,從最開始就在煉心,打磨鍛鍊心志。
從最開始的基本功到站樁,對於初學者來說,沒有哪樣不是痛苦的。

馬步弓捶一百下起跳,每一下還帶慢推定樁數呼吸,沒練過的人很難理解,我換成白話文,
蹲著馬步跟弓步練左右出拳,蹲下去就是半小時後才會起來。

小八極站樁,三十幾個定式,每個動作定八個深呼吸,期間還要維持形態不散,
這一樣是蹲下去沒有半小時起不來的訓練方法。

我不曉得有沒有哪路天縱英才學這些從來不覺得辛苦,至少我很痛苦,無比痛苦。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甚至會有點想要逃避這些訓練,只在心裡覺得:
「我到底為什麼要一直在這折磨自己?」

而且隨著後來練得越多,痛苦的程度會越來越高,小八極、大八極、六大開、劈掛掌、連環拳,每一個都是精實痛苦的訓練,沒有偷懶空間的那種。

而這還只是對自己內在的心性拷問:「到底要不要繼續練?」

既得藝,必試敵。
對練也是我們訓練中很重要的環節,
而這對練習者來說一樣是很艱難的考驗。

首先得克服恐懼,當看到拳來,至少要能迎上去做反應,接拳還得看人,有人出拳比較迅捷,有人是剛猛無匹,恐懼的質會不太一樣,可要練好,就都得克服適應。

接著是空練時很威猛的招式會被打碎,也得要克服它,因為空練套招時大家都會給練,練習者也會因此建立信心。

但進入對打環節,不再有人放水,招式就可能完全使不上了,這時也是另一層考驗,
能不能克服這種打碎重來的重挫?
能不能明白這些都是過程,不停破碎重來是為了築就?

最後還有生活的考驗存在,人生在世,不可能只有自私的練武,
隨著人在成長,責任、家庭、負擔、理想、意外、情緒,
會有很多很多說不清楚的障礙阻隔在你跟武術中間,每一件都可能會讓人無法再練下去,要練就得克服它。

這都是練武必經的道路,而且並不是過了哪關就一勞永逸的,
這些課題、這些關卡,會一直反覆出現在你的路上,
擋在你前方,並且質問你:「你還要繼續嗎?」

如果要,那就得跨過它們,
跨過怠惰、恐懼、畏縮、挫折、痛苦,甚至貪念與嫉妒心。

所以練武就是煉心,如果因為持續的鍛鍊,不停打磨自己的修為,
每次這些負面情緒或障礙出現時,都能找到方法跨越過去的話……

心胸要怎麼樣能不寬大?
胸懷怎麼可能小肚雞腸?

而如果是一個心胸寬廣,平和內斂的武術家,
面對困難都能平靜面對、游刃有餘的人,功夫有可能會很差嗎?

我想練武這件事情,之所以讓人著迷,也是因為它不單是一門技術,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一個練武的人,理當要比別人更加堅韌,也更能面對困難。」

這是真的,我練武至今多年,也在社會打滾多年,做過不少工作,幾乎沒有遇到有哪個職場對我的評價是懶散怠惰或焦躁不定的。

因為拳練得久,心胸寬大了,
所以不容易嫉妒憤恨,
因為架打得多,心念平穩了,
所以很難被煽動挑撥。

而且也因為面對處理的難關多,所以遇事會有一種定性,不會一下子就自亂陣腳、不攻自破。

所以我一直在說的『老實練拳,認真度日』
這不是口號,也不是人設標語而已,
這是我的體會、我的心法,是我對於師父那句話的回應。

我訓練、拍片、生活,都走在這八個字上,
這就是我的生存方式,也是我的胸懷,我的拳。

1 week ago | [YT] | 40

金先生不含金湯匙

【多學如負債,到底為什麼?】

偶爾會看到有人問我,又學八極又有劈掛形意八卦螳螂的,學這麼多拳種真的能練好嗎?
會不會貪多嚼不爛?

認真說起來,如果有一個新加入的學員跑來跟我說他什麼拳種都想學一點,
我也會直接跟他說這樣學不好任何東西,
只會多學如負債,不要浪費時間。

為什麼?
所以我可以別人不行,是我天賦異稟嗎?

當然不是。

我的學習歷程,說起來並不複雜。
我在接觸其他拳種之前,在八極跟劈掛裡大概打磨了五六年,而到後來就算旁參其他拳種,作為我根本的八極劈掛也從未斷過。

我認為這種事情是這樣的,
武術能不能博觀而約取?

可以,絕對可以,
但是要看你怎麼博觀,如何約取。

舉例來說,如果今天看到一個小學的孩子,
用著『得、的』『在、再』都不分的語文程度在網路上發表自己對詩詞的見解,認為現在的人寫的詩都太沒料了,大家應該要採納古文八大家各家的長處,來寫出最好的詩詞。

我不知道其他人會怎麼看待這個狀況,
但如果要我回應這個孩子,我只會說:

「不如我們先把字寫對再來討論如何?」

回到前面講的武術,我認為多系統的學習旁參,是輔助主結構進步的方法,但問題是,主結構不能放掉,而且必須得持續深入。

重點是弄得清楚主次,而不是所有東西都沾一下練一點,然後轉頭就說:
「我每個都會一點,我要來取各家長處融會貫通然後教人。」

這種態度,既不是做學問的樣子,也不會是練武該有的樣子。

練功夫不是逛夜市,看到什麼都想嚐一口,
沒有足夠的打磨累積,就算背了一堆名號,
拿了無數證書,最後或許也只是空殼一個,
甚至經不起一拳的檢驗。


更何況武術這條路,
不是拿來證明你懂多少名字會多少絕招,
而是要看你能不能把一件事練到骨子裡,
練到別人都放棄的深度。

「學什麼就像什麼,練什麼就想什麼。」

這是我練拳的心法,融會貫通博採眾家的事,
練的時候我一概不會去想,因為練出來才算數。


多學如負債,背得越多越沉重,
還不完就只是累贅。
真正的功夫,應是建立在能把債還清的基礎上,
然後再談博觀、再去取長。

不然,你練的是夢想?還是空談?

2 weeks ago | [YT] | 25

金先生不含金湯匙

【學武一定要練兵器?不能只練拳就好嗎?】

「練這個鐵的刀/槍感覺好危險哦,而且還要花錢買它,我能不能只練拳腳就好啊?」

不管是當年帶國術社,還是後來在練習場訓練,我都聽過有人有類似的問題。

這問題其實不難理解,畢竟買兵器就是一個花費,帶出門也是在身上背著的重量,所以想要簡單就好,只練拳腳就好,某種程度上是人之常情的想法。

而不管是當年的師父,或是現在的我,我們都會給這樣的問句一個同樣的答案:
「想把功夫練好,兵器的訓練不可以少,而且要買自己的兵器,不能用借的。」

為什麼?

答案很簡單,
我們所學的武術一開始就建立在兵器上,由兵器技術衍生而來,所以不管發力路徑、身型結構、訓練模式,全都跟兵器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簡單論述上面幾個面向:

先講發力路徑,以最明顯的八極拳來看,其實八極拳著名的衝捶,動作模式可以直接對應到的就是槍法裡面的單殺手。

這兩者都是下盤馬步,上盤單手平舉推出的結構,而弓步型態的拗步捶或順步捶,也可以對應得上同樣是弓步型態的青龍獻爪。

在這樣的狀況下,其實練出槍就是在練出拳,
而槍因為本身有槍桿的關係,會固定練習者的身體結構,一定程度上鎖住練習者身體運動的軌跡,不讓結構散開亂動,讓出槍路徑可以越練越直接乾脆。

這時候把槍拿掉再出拳,拳一定會打得比沒練槍的人還要凝聚、更有穿透力。

再講身型結構,你有單手拿著重物揮舞過嗎?
假設今天揮舞一根球棒,要用能打倒人的力量出手,在全力揮出時,是否會感覺到身體的重心被球棒拖著走?或是身體一出力,其實球棒根本就無法好好朝著目標打去?

這就是兵器訓練對於身體結構的檢核了,在戰鬥中,保持自己的重心平穩是一個關乎勝敗生死的重要問題,不管出一拳還揮一刀,如果因為用力過度或身體結構不穩,導致身體搖晃甚至前傾,都是可能致命的失誤。

而平常空拳揮舞,大家都不容易看出這些問題,但如果有兵器在手,比如單刀、單鞭這類兵器,
一旦揮舞起來,很多結構問題就會開始出現。

如果在這種狀態下能慢慢克服身體搖晃跟重心不穩的問題,回到空手戰鬥的情境裡,也一定會比只練拳不練兵器的人多一層穩定的結構在身上。

最後談到訓練模式,前面講的兩件事情,都還沒有探討到身體素質的提升,更多是聚焦在發力技術跟自身平衡上探討。

而現在想一想,如果剛剛講的那些兵器,都不是道具花槍花刀,而是真傢伙呢?

如果你紮的槍,
是一桿接近三米長,二點五公斤重的大槍?
如果你揮的刀,
是一把刀頭兩公斤,跟門框一樣高的大刀?

在重量跟力矩的加成下,拿著這些兵器的每一次揮舞、轉身、騰挪,甚至是竄跳,都會變成一次次對全身肌肉跟力量的刺激還有檢驗,而且練得越順,慣性就越大,如果練得久一些,持續三五年的操練,身體素質到底要怎麼樣可以不增強?

所以回到開頭的問題:
「可不可以只練拳不練兵器?一定要買自己的兵器嗎?」

當然不可以,
我們練兵器不是只有玩套路、走對招而已,
兵器的訓練是基礎,進階,也是很多問題的答案,
而且兵器只有自己買自己的,自己照顧自己的,
才會真的對祂有感情跟看重,不容易棄之如敝屣。

我們練的武術,由兵器而來,依照兵器創編,
當然也必須在兵器上面練出更深入的東西,
否則,就白費了前人留下來的好東西,對吧?

3 weeks ago | [YT] | 41

金先生不含金湯匙

【套路優點其一 複習方便】

雖然有越來越多人因為套路可能造成的問題而反對套路的存在
但我還是覺得套路裡面有很多很好的智慧存在
值得我們深練。

今天來聊聊套路化之後對於練習者的優點吧!

先取其一簡單討論:「複習很方便」。

隨著一個人習武的時間越拉越長,
如果跟師父跟得緊的話,
通常會學到的招式相對就會比較多。

以練功夫來說,
每個招式當然都是需要單獨拿出來細練思考的,
這是避不開的硬功課。

但是因為招式越來越多,
就算有些動作已經練得很熟,
或許每天只要走個幾次維持手感不退就好,
也還是會面臨一個問題

「你自己要記得練。」

這是什麼概念?

人的大腦是有極限的,
一天能思考的事情大概就這麼多,
除非是天生神腦記憶力超群

不然在國術體系中動輒有幾十上百招訓練模組,
練久了其實是真的很容易忘記有哪些招式要練。

這時候套路就很有用了,
一趟套路可能串有幾十招,
但以套路為單位把它練熟之後,
你是不用自己一招一招去複習的

只要記得打這套拳,
就會自然而然複習所有招式了。
(當然前提是要認真打)

用現在比較好懂的話說,
套路的存在簡化了練習者的記憶負擔

你不需要自己每天記起幾十種招法的訓練模組,
只要打一套拳,就可以維持那些招式的熟悉度

再從中拉出你當天要細練的某招花時間練就好
這樣聽起來是不是超級有效率?

當然套路還有其他優點,
不過這邊就不多開支線,
未來再寫其他主題跟大家分享。

記得老實練拳,練習場見!

----------------------------------
板橋恆武練習場招生中!
1.主要教學拳種:
拳術:八極拳、劈掛掌、通背拳、形意拳
兵器:大槍、苗刀、劍、棍
2.練習時間與地點:
週二/週四 晚上七點半到九點半
每次兩小時
板橋農村公園戲台旁(近江子翠一號出口)
有興趣者可點留言連結到網站看詳細!

1 month ago | [YT] | 26

金先生不含金湯匙

【重大公告】

這大概是最近花我最多時間的一件事情,現在終於完成可以公開了。

屬於武風恆武,我們自己的網站,已經正式上線啦!

在這個網站裡面,我放進了我經營自媒體跟練習場以來所有重要的內容
影片、文章、練武場、周邊產品以及師承

把這一切都整理在同個網站,算是用更正式的方式
在世界上宣告了武風恆武堂的存在!

有人可能會覺得多此一舉,已經有了各種網路平台可以經營內容,
為什麼要再花時間精力架一個網站把內容放進去?

因為我覺得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很多東西最後掌握在自己手裡還是比較安全。

雖然目前可能不多,但我做的所有內容
都是我花很多心思認真製作的,如果只放在主流平台
萬一有一天帳號消失,那我的所有累積也就變成灰了

這件事情最近常看到一些人發生,實在是觸目驚心。

既然架了一個網站,未來一些內容就會以網站首發
各平台再陸續跟上發布,讓大家可以先在網站看到新東西~

其實說真的,架網站這件事情我想了一年
但先前一直沒有下定決心,直到今年突然發現時機成熟了
我也就逼自己把這件事情規劃出來

一路上收到的幫助族繁不及備載,該感謝的人太多
報答不了也感謝不完,不如就謝自己吧!

謝謝自己到現在沒有放棄,繼續做這件傻事,
謝謝自己未來也不會放棄,還能堅持往前走。

話不多說,上網站!(連結在留言)

※網站為個人製作,還在持續優化中,若有好的建議可以寄信讓我知道,感謝大家

1 month ago | [YT] | 25

金先生不含金湯匙

【到底打架誰跟你貼著互推?】

雖然我也很討厭一堆裝神弄鬼的武棍騙錢演示影片,
但有些話我還是不得不講清楚:

「不是所有搭著手互推的動作都是在演戲,推手聽勁是一種很好的『訓練過程』。」

聽起來很矛盾嗎?其實一點都不。
以下就讓我把這個基本概念用白話文好好講清楚。

首先簡單對齊一下你的想像跟我接著要講的事情,
讓我們確定一下你腦海中對推手的畫面是這樣的:

「兩個人搭著手,你來我往的互推,接著其中一人猛然發力,於是他的對手用一個很奇怪的動作扭了一下,接著發力的人反而自己被推開了,被推開的同時雙腳可能還會詭異的彈跳。」

你是這樣想像這件事情的嗎?

那就對了,這個就是我要談的東西。

先做個基本名詞定義,基本上網路上你看得到類似我上面說的這個畫面的東西,不敢說全部,
但十有八九這東西會被稱為『推手』。
並且會有一些單位強調『推手』是用來練『聽勁』的。

接著來做名詞解釋:
『推手』 是一種訓練方式,「揚名」於太極拳,但很多國術門派都有自己類似的東西。
『勁』 不是單純的力,在國術裡勁這個字通常指的是力量的流向。
『聽勁』 聽是感知,勁是力量的流向,組合起來就是感知力量的流向。

講完了名詞定義跟解釋,聰明如你,答案應該很清楚了吧?

「推手是一個訓練過程,用來訓練一個人感知力量流向的能力。」

講完了,答案就這麼單純,這就是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

我知道,看到這邊你可能會有更多問題了,讓我慢慢講清楚。

首先,就算推手是在訓練聽勁好了…

但打架誰跟你搭著手打?
打架誰跟你慢慢推?
而且誰打架被推出去就會輸啊?

沒錯,所以我說它是訓練過程,只是『過程』,不是『結果』

以打架來說,不會有人跟你搭手站好位慢慢開始推,
打架的速度很快,而且對手被推開會回來繼續揍你,
這都是確實會發生的,聽勁在這之中到底能做到什麼?

聽勁是一種感知能力,一般訓練會有不同階段,
通常從和緩慢推到緊湊高速。

這為的不是裝神弄鬼或是擺架子耍酷,
是為了讓練習者先從放鬆的狀態慢慢習慣,
練到深處要保持就算已經接近實戰速度,依然能讓身體放鬆將感知打開。

感知什麼?這樣就能練出戰鬥能力?

簡單舉個例子好了,現代人工作大多要用電腦,
可以回想一下自己以前剛開始學用電腦的時候,
如果請你打一句話,你需要眼睛盯著鍵盤,找到對應的按鍵,輸入指令,確定沒問題,然後送出。

現在呢?是否需要盯著鍵盤?有沒有必要戒慎恐懼?
或者我這樣問:你現在打字需要想嗎?還是摸到鍵盤手就自動知道往哪裡按?

聽勁大致上你可以看成就在訓練類似的東西,
只是熟悉的事情是從找到ABC按鍵,
變成應對上中下段的對手攻勢。

就像很多人摸到鍵盤就本能的會知道哪顆按鍵在哪邊一樣,練得深的武者不再需要跟人和緩搭著手找位置。

在電光石火的交戰中,不管自己身體的哪邊接觸到對手的身體部位,就本能的能感受到對方的力量流向,
『聽』見他的意圖,然後出手破壞他的意圖,或是擊中他的要害。

這是搭手聽勁這個訓練要達到的目標,推來推去不是,那是過程。

下次看到有人的影片裡面在推來推去,記得開罵或鄙夷前仔細想想看:

「他們有認為這就是對戰嗎?還是這只是一種訓練方法?」

不要當那種外行罵內行的奇行種,
也不要變成裝神弄鬼到處騙人的武棍。

弄懂自己在練什麼、學了什麼、或是看到什麼,
這是老實練拳的開始,共勉之。

1 month ago | [YT] | 30

金先生不含金湯匙

【板板line表情包,堂堂上架!】

有人可能會有疑惑......
既然貼圖都出了兩彈,怎麼可能沒有表情貼呢?


這不就來了嗎?


為了讓板板的可愛圖更泛用,
我請繪師也做了一個表情貼的版本,
足足有21張!


在原本的頻道語錄之外,
也用表情貼讓板板能在更多地方出現!


大家要記得,本單位不只有打打殺殺,
還是有一隻貓的~


※連結在留言!

1 month ago | [YT] | 10

金先生不含金湯匙

【基本功?折磨?每堂課都該有新進度嗎?】

剛開始練拳那一年,因為在打基礎,所以每天練習的內容其實很枯燥。

暖身拉筋、踢腿、站基礎樁、打馬步弓捶,光這些就可以從晚上六點練到八點,
接著再站彈腿樁,最後可能拿二十分鐘拆彈腿的單動作反覆練,直到九點下課。
一天三小時,就是如此樸實無華。

那時年輕,也有一股傻勁,
偶爾會反思到底為什麼這麼痛苦,卻不見有什麼成果,
但依然還是會準時報到練習。

我想,應該是因為教練跟老師展現的東西吧!
畢竟有明確的樣板存在,雖然很遙遠,
但有人走得到,我就覺得我應該也要可以。

之後一直到出社會,
我都還是依然保留著練習的習慣,
先暖身、站樁後才練其他東西。

後來透過不同途徑,開始聽到一些有趣的故事,
比如過往哪派練法是馬步先蹲三年師父要磨練你、
或是哪個學校社團站樁要磨整個學期不然不教新招等等的事情。

當然這些事情在現今網路平台,一定是會被拿出來嘲笑的,
常見的說法大多是傻瓜才付錢去給人折磨、
馬步蹲三年浪費青春等等的言論。

坦白說,我也覺得只教個馬步站三年在這年代,
是真的滿離譜的事情,畢竟……

現在練這又不賺錢,
誰要跟你在這裡花三年等待奇蹟?

但回頭去想另一個問題,
難道每堂課都一定要有新進度、教新東西嗎?

以站樁來說,
當然不該練一學期或三年都只有馬步,
那真的太折磨人,可能屬於比較早年的思想了,不該吹捧。

可是因此就認為站樁是浪費時間,
每堂課都想要學新東西的人,
難道功夫就會因此比較好嗎?

回頭看我自己過往的經歷,
可以說我從開始學拳到現今,
我都一直在站樁。

而不管是基礎八樁還是小八極樁,裡面都有馬步,
所以也可以說,我練了十幾年都還在站馬步,
而且不是被人要求的,是我每天早上起來會自己做的。

我是傻瓜嗎?
還是大家對功夫的本質有了什麼誤解?

我是這樣想的,如果想把功夫練好,
站樁極其重要,
不可省略、不能跳過、不該偷懶,
但也不能只有站樁,不該只站馬步。

我練的過程除了站樁,
也包含很多其他訓練內容,
紮根的功夫要老實紮根,
該推進的進度也不能落下。

但這些進階的訓練能不能發揮效用,
其實仍得回到基礎,
如果沒有站樁練出的穩固與結構,
再高明的招法也只是空談。

所以,馬步、站樁是不是必要的?

當然必要。

但它不是唯一的答案,
也不是用來考驗你能不能撐三年的手段。
站樁是功夫的門檻,不是圍牆。

我們紮根,是為了往上長,
不是為了卡在原地自虐。

但也要用合適的節奏,
不揠苗助長、也不因循守舊。

畢竟老實練拳,
是學生跟老師都得老實,對吧!

1 month ago | [YT] | 33

金先生不含金湯匙

【蹲那麼認真不會去健身房?】

上週跟大家聊到站樁這件事情,這週我們來深入多聊一點站樁跟深蹲的內容好了。


我年輕時,在大學社團練拳,當年是幾乎每天晚上都練三小時的黃金歲月。


國術社不是容易拿出耀眼成果的大社,
因此我們訓練的空間總是在校舍走廊的一隅,
訓練時附近有其他同學師長走來走去,
也是日常習慣的一環,
當年總戲稱這也是練心,畢竟大隱隱於市嘛~


可是,不會每個走過去的路人都能理解我們傻蹲在那邊幹嘛,
所以偶爾被投射看猴戲的目光也屬平常,
雖然年輕時常常很憤怒,
但這世上的事情,你不看他也就沒了,對吧?


只是有一次我印象很深刻,
那時我們在蹲基礎八樁,遠遠走過幾個男學生,
他們在穿過我們練習的走廊,走上樓梯時,
突然回頭對我們說了一句:


「蹲這麼認真,是不會去健身房蹲哦!」


當下還很菜,雖然心中非常生氣,但是帶口令的社長都沒有反應,
因此我也就忍著沒說話。


後來我記得,那天的整個練習時間大家的情緒都不太好,
很想反駁但又不知道從何反駁起,
所以這件事情也就被我深深記下來了。


現在過去十多年,我早已從一個需要很多人一起才敢在戶外練習的菜鳥,
變成一個活在自己世界裡面,
能在廣場舞大媽群中站樁的武術肥宅了。


而當年那個問題,我早早就自己找到解答,
也知道那句話在本質上有多可笑了。


從一句結論開始說:
「站樁練結構,深蹲練力量,兩者都會利用呼吸,
只是方法跟切入點不同。」


先講站樁練結構:


站樁這件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培養的是一種身體的本能結構,
為什麼不管哪派站樁都會強調穩定?


因為穩定的身體結構,
才能進行不管是煉氣、運勁、技擊等後面的事情。


大致上可以這樣想:
「站樁是打地基,沒有地基什麼東西都蓋不起來,
蓋起來也只能是鐵皮屋或小木屋,蓋不了大樓。」


而腿酸?科學早就證明腿酸不一定代表長肌肉,
所以站樁跟練肌肉本來就關聯不大,不用混在一起談。


再講深蹲練力量:


其實扯到健身,概念也會相對複雜許多,
畢竟健身界裡面也有眾多學派,眾說紛紜,
其實沒有比武術界簡單多少。


這邊就簡單取一個『力量訓練』的概念來討論。


在力量訓練的邏輯下,所有訓練動作與安排,核心都是為了提升「肌力上限」。


你可以這樣認為:
「肌力上限提高了,你能搬更重的東西、承受更大的衝擊,
無論是比賽、生活、運動或抗老化,都能受益。」


但這跟站樁追求的目標不同。
站樁要培養的,是一種「承受與傳導力道時,身體不容易變形」的本能結構;
深蹲要強化的,是你「主動輸出」的肌力。


一個偏向結構的穩固與精神內修,
一個偏向輸出的爆發與負重能力,
這兩者是不同工具,各自要解決不同問題,
只是都在你的身體上處理。


至於該練哪個,就看你要解決的是哪種問題,
這沒有標準答案。


如果有人問,那練深蹲之後再去站樁不就會比較輕鬆?
對的,絕對會比較輕鬆,但是…


你站樁只是為了練肌力嗎?
如果只是為了練肌力,那練深蹲就好,
不用摻在一起做撒尿牛丸。


畢竟,工具有各自用途,
用對地方、練對方式,才是真功夫,對吧?

----------------------------------
板橋恆武練習場招生中!


1.主要教學拳種:
拳術:八極拳、劈掛掌、通背拳、形意拳
兵器:大槍、苗刀、劍、棍


2.練習時間與地點:
週二/週四 晚上七點半到九點半
每次兩小時


板橋農村公園戲台旁(近江子翠一號出口)


有興趣者歡迎來信來訊報名!

1 month ago | [YT] | 30

金先生不含金湯匙

【好為人師,你也犯了嗎?】

網路時代興起後,很多東西都變得易於傳播,
很多好東西開始傳得出去,反之亦然,
而我也因為看到這個趨勢,開始經營頻道、粉專,
為的只是好好把武術講清楚。

如果有追蹤我影片或文章比較久的朋友應該會注意到一件事情:

「我從來只針對現象評論或講述真實,從不針對誰的練法優劣褒貶,不管文章影片皆然。」

為何如此?我怕得罪人?怕被打?
當然都不是。

如果我怕得罪人,我就不會講真話;
我怕被挑戰,我就不會說農村公園沒有大門。

我只是單純認為,只要是認真追尋、
真誠對待自己所學的人,都值得一份尊重;
而我也不是所有人的老師,沒有必要、
也不會有那個能力針對每個系統門派的訓練細節給予建議。

天下之大,武術系統派別之多不知凡幾,誰人有能力擔保自己所學百分之百最強、全對、沒有破綻?
這問題我不管用膝蓋還是後腦勺想都可以得出同一個答案:「不可能。」

一門武術從創建、訓練、教學到傳承,這之中本來就包含著摸索、試錯、得證、鞏固等等階段性過程,
不可能有哪一個系統一創建,就是天下最完整最正確,
沒有任何問題的。

既如此,你在網路上看到有人的練法跟你所學不同,
你看不懂或是覺得有問題,有沒有可能,
只是那個系統的訓練脈絡切入點跟你所學的方向不一樣而已呢?
就像同樣是學游泳,有人先練換氣,有人先練踩水,你能說哪個是錯?

甚至也有可能,他們只是還在練比較基礎的內容,
而你用了相對進階的眼光去看,當然會覺得破綻百出,對吧?

所以很多時候,到處去批評指教別人的東西,
真的不見得會顯得你比較厲害,
反而只會招人反感,認為你多管閒事,
又或是覺得你半桶水響叮噹。

有些事情放在心裡知道,但不一定需要講出來。

所以我從來不會評論哪個門派的練法有問題,
只有一種狀況我會一直一直講,而且會越講越不留情,
那就是裝神弄鬼的跟招搖撞騙的。

但我依然不會指名道姓,因為武棍跟神棍一樣永遠不會少也打不完,
我會拿出來講只是為了劃清界線,不讓社會認為練武的都是『妄想患者』跟『白癡』。

不然我走在路上會覺得心情很不爽。

再回到批評這件事情,我認為一個領域要能夠一起進步往前走,
需要的其實並不是「叫錯的人都閉嘴。」

因為那太絕對,也太苛刻,沒人能保證自己永遠正確。

真正能推動一個領域進步的,不是叫別人閉嘴,
而是有更多人願意包容彼此的不同,
並在看見錯誤時先反省自己。

真誠、學習、承認錯誤,是讓整體向前的力量。

有人可能會說:「金先生你這樣太寬容了啦,那些練錯的人怎麼可以不糾正他們?」

我只想說:
「他們有他們的老師,各自有各自的道理,
只要是老實練拳的人,又何錯之有?」

與其管別人練對練錯,不如自問自己,你今天練拳了嗎?

1 month ago | [YT] |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