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你好,我是Zavy。這是一個分享投資理財知識的頻道,如果喜歡影片內容,歡迎按讚、訂閱,並打開小鈴鐺持續追蹤。
筆者原為一介上班族,投資靠自行摸索,多方嘗試,目前主要採指數型ETF加資產配置的長期投資策略,額外加上部分配合總經週期的主動操作部位。建立這個專頁,主要是希望記錄自己在投資與生活上的想法。
影片內容如有涉及投資知識的部分,我會力求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說明,讓觀眾不會感覺到像是在啃課本或是一般的教學文章。重點會放在幫助理解、建立概念,而不是拘泥於名詞定義或複雜的公式計算。
=======================
本頻道所有影片與貼文內容,均僅為個人經驗與心得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投資偏好與風險屬性人人不同,唯有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進行任何投資前均應謹慎評估,盈虧自負
=======================
Zavy散戶慢富之路
台幣狂升值是這幾天最熱門的新聞,一天升值5%,兩天8%,如此突然而急遽的升幅出乎所有人預料。
不管觸發的導火線是什麼,這種行情的內涵都是恐慌性的踩踏。
目前5月份這根只包含兩個交易日的月K線,已幾乎比歷史上所有完整月份的月K還大,今天甚至出現數家網銀延遲、當機的災情,側面顯示了絕大多數人都措手不及,想出的慌不擇路,想進的也不得其門而入。
1. 台幣對美元長期在26~35之間,也就是30.5+/-15%區間,這已是世界上兌美元匯率最穩定的貨幣之一,比多數先進國家貨幣還穩定。即便現在升值到29.7,其實也距離長期平均30.5不遠,並不算不正常的狀況 (也許更該說是之前該升值的時候沒有升)。
從這點來說,對台灣人而言長期持有美元資產的匯率風險是中性的,現在升值當然會傷害資產換算回台幣的淨值,但在其他時候,比如2022年,美元的升值也一樣能夠起到保護資產價值的作用。
2. 至於媒體上說美國會逼迫台幣升值到20甚至13的論調,我認為這是單線邏輯過度推論的結果。台灣當前對美出口都是關鍵零組件,很多難有替代,這些零組件是「要給美國公司拿去賺錢」的,讓這些零組件成本拉高100~200%顯然是個很糟糕的主意。
關稅還可以用很多條款去做減輕或豁免,匯率沒辦法。
3. 台幣升值8%、10%其實不是問題,兩天升完才是問題。既然大家都很明顯措手不及,就要提防台股上市公司匯損風險。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出口為主的製造業,即將發布的Q1財報因為提前拉貨效應預期是好的,但Q2原就要面對校正回歸的狀況下,又加上匯率風暴,可能會讓下半年的下坡路變得更加艱險。
除此之外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壽險業可能也需要當心。
4. 不要在市場異常的時候做決定。
回憶4月初的資金擠壓、三週前黃金的噴出、美元美債的突然齊跌、去年上半年台股的狂熱、以及如歐債危機、頁岩油產業崩潰、中美貿易戰之類的種種動盪,不論是好事壞事,每個事件在當下都會被極端地加油添醋,不是足以帶大家上天堂,就是足以造就末日。但事實是這種話題每年都有,而且一年好幾次,過陣子再回頭看, 會發現那些仍是長路上的小隆起或坑洞而已。
跟多數人做一樣的事,八成就會得到跟多數人一樣的結果。
3 hours ago (edited) | [YT] | 75
View 4 replies
Zavy散戶慢富之路
美國Q1 GDP初值-0.3%
-- 美國官方GDP數字為季增年率,為本季與前季相比之變動率,再折算年化的數字
-- 換算年增率(與去年Q1相比)是2.0%
-- 個別項目與摘要見圖
-- 這GDP數據「內涵很強」 (進口是負項,扣分成這樣還能年增2.0%,而且進口之後不是變成消費就是變成庫存,轉為正項)
-- 下坡路中多了個小上坡,可能會讓之後的下坡更陡
來源: 美國政府經濟分析局 (BEA)
4 days ago (edited) | [YT] | 90
View 12 replies
Zavy散戶慢富之路
【2025.04.30: 更新現況,看法不變】
拉貨潮、消費潮、關稅談判之後,仍會回到原本週期下行的路徑上,Q3後會有第二波修正仍是基本情境。本波雖是提前修正,但幅度夠、恐慌程度夠、清洗程度也夠,下半年修正即使再破低空間也有限,這裡仍然是值得買進的地方。
----
美股:
4月2~7日對等關稅宣布後的恐慌下殺段已經復原 (費半還差一小步),S&P500與NQ-100都已打出明確底部型態,短線20日市場寬度已到85%以上極值,有可能休息一下,休息後應會挑戰上方的頭部頸線。
另一方面,風險資產指標BTC已領先攻上頭部頸線,因此可以樂觀一點期待美股之後也能順利攻上去。總體而言,當下雖然市場還在復原階段,觀望氣氛仍濃,但第二季無須過度擔心。
----
台股:
好消息是一樣打出底部型態,站上淺藍色的頸線,且迄今融資還在緩降,顯然散戶幾乎都嚇壞了(或是被扛出去了),籌碼乾淨。外資期貨未平倉去年11月-51000口、今年3月-46000口,近日已降到-23000~25000左右,加上近兩日台幣急升伴隨外資回復買超,都是有利的跡象。
壞消息是,目前位置也還沒收復連假跳空缺口,且與下跌前頭部頸線(=盤整區下緣、黃虛線)還有整整10%距離,更遑論前高(去年上半年太瘋的後遺症)。
單就經濟實力與貿易談判來說,台灣屬於最有籌碼談的那一小群,但在結果出爐前不確定性仍會存在,如果能順利再上攻,到了頭部頸線22200左右還是要停看聽一下。
----
印度:
最早領先修正,也最早收復對等關稅跌幅的股市,印度是崛起中的超大型市場,經濟結構是內需主體,也是美國企業前進的目標,放在全球來看是最有本錢跟美國對等談的國家。
從近期表現來看是強勢市場,其實在2022年的修正裡也是強勢市場,這個態勢大概還會持續,只是美元指數未來若重回上升之路,匯損可能會對績效產生一些影響 (盧比對美元是長期貶值)。
----
在之前市場恐慌失序時,其實就是買進的時機,即使那一段現在已經收復,小弟仍認為這裡是可以買進的位置;另一方面,在之前回覆FB留言時,我也說過這一波可能比較短,因此沒有準備好就不要貿然進場。
重點是「有沒有準備好」,這才是決定「能不能」的關鍵。
現在能買嗎? 還會再跌嗎? 再跌會破低嗎? 再破低是會破低多少?
這些問題永遠問不完,如果有人能給出肯定的答案,那不是無知就是神棍。
主動操作永遠都會面臨這樣的課題,不論什麼流派、左側右側,你總得面對進場之後再跌的風險,如果不能應對這個風險,那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進場。
真的,錢放在口袋至少不會咬你,但沒有準備好就進場,八成都是比不做還糟糕。
還是那句老話,投資人真正需要的不是準度,而是準備。如果一個投資人真的無法自主做出決定,擬好意外狀況時的對策,那放棄主動操作轉向指數化,會是一條更合適的道路。
5 days ago | [YT] | 150
View 27 replies
Zavy散戶慢富之路
【資訊爆炸 是乘載你還是淹沒你?】
我們每天都在經歷末日,如果一直盯著媒體上永無止盡的鬼故事,大概會這麼覺得。
但是哪一天不是這樣? 哪一年不是這樣?
資訊識別在這個時代是很重要的課題,因為現在完全是資訊過剩、而非不足的環境,這需要一些知識基礎、理性,加上common sense,它決定我們是被訊息承載,還是被訊息淹沒。
----
還記得多年前曾看過一篇文章,出處與細節已不復記憶,它的內容只是提出問題,沒有給答案,目的是讓我們自己想。這些問題讓當時經驗尚淺的我產生很多啟發性的思考,因此今天也就憑著記憶,把這些問題分享給大家去想一想:
1. 市場很有效率,尤其在資訊爆炸時代之後,所有的消息、觀點都能夠非常迅速地傳播到所有人
2. 市場很有效率地反應所有人的想法,這些想法是冷靜理性的,抑或大部分只是不理性的情緒?
3. 如果市場很有效率地反映的,是不理性的情緒,那到底是有效率還是沒效率?
4. 如果想獲得高一點預期報酬,市場的不理性,也就是短期或局部的不效率,是你的敵人還是朋友?
----
三人足以成虎
帶風向很有用,總有人願意花大錢做這事,就說明它有用,也就是大部分人其實都是跟風搖擺的,但跟著每天都不一樣的風向搖來擺去,真的能給我們幫助嗎?
我們要永遠保有面對波瀾的準備,因為未來永遠不確定
但準備正是為了挺過風浪,而非永遠不上船
不上船,準備何用?
1 week ago (edited) | [YT] | 152
View 10 replies
Zavy散戶慢富之路
【當大家都在看】
最近一兩個月,尤其在經歷4月初的股市驟跌之後,黃金越來越熱門,社群上也出現諸如「黃金才是真避險資產」、「近x年黃金報酬超越標普500」之類的話題,到處都有人談黃金
(1) 每當發生這樣的現象時,代表...你知道的...
(2) 黃金我仍然看長多,未來進入空頭,到下一個商業週期(基本是通膨循環)都會是有利的資產類別,但短中期漲很多了是事實。
(3) 黃金自1970年以來年化報酬為8.6%,這是包含70年代這段金本位結束、停滯性通膨使金價暴漲近20倍的時期,因此已算是樂觀的數字。
*** 而近五年年化報酬是15%
*** 近三年是19%
*** 過去一年是40%
(4) 近一個禮拜的直線噴出不太正常。這是直覺,沒有明確根據,我不知道還有多遠,但這看起來就不像合理的走法。
(5) 美元指數已經修正到2009年以來的長期上升軌道下緣附近,生產力循環美元是走上升格局,到這個位置只能說不宜再看空,等到關稅議題趨於穩定之後,美元很可能轉為走升。
----
如果是做資產平衡,我認為佈局一些黃金是很好的,這個目的也不需要特別在意價位,有機會慢慢補就好。
但若是要跟漲賺價差,現在風報比並不理想,做好風控、且戰且走也許比較合適。
2 weeks ago | [YT] | 114
View 10 replies
Zavy散戶慢富之路
【投資是比氣長 不是比氣盛】
4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了粗暴的對等關稅措施,讓全球市場進入新一波的恐慌下殺;4月9日,在股市暴跌後陷入整理、債市出現異常波動的時候,川普急轉彎宣布了90天的暫緩期,造就了罕見的大翻轉。全球股市經歷了驚滔駭浪的一週,尤其剛好被連假卡在中間休市的台股,上演了先全面跌停大量斷頭,再全面漲停的奇特光景。
就在剛剛,美國公布了新的關稅豁免清單,將太陽能模組、筆電、伺服器、手機、半導體設備、記憶體等等原本預期「如果沒被豁免」將是大災難的品項都列入「可以申請豁免」的範圍,過關的就不再依此前公布的國別差別稅率課徵,而僅課徵10%的基礎關稅。
technews.tw/2025/04/12/cbp-tariffs-customs-exempti…
昨天中國也豁免了半導體產品,以工廠所在地為準認定,舉例來說,雖然是美國公司的產品,但是在台灣生產的半導體並不會被課針對美國的報復性關稅。
局勢從一副全面開戰的瘋狂姿態,忽然又回到實質談判磋商的正常程序上,雖然談判結果陸續出籠的過程,市場仍可能波動,但接下來應該會進入一段比較平穩的時期,被嚇得退到主人身後很遠的狗兒,應該會慢慢靠回主人身邊。
----
市場動盪時總會有無數鬼故事出現,人的情緒會把原本擔心的事,無限放大成篤定降臨的巨災。
投資人需要的是冷靜思考的能力,這個能力根基於信心,信心源自於有所準備的餘裕。
----
市場走到極端時,是可能讓你「想做也做不到」的。全面跌停賣不掉、全面漲停買不到,都在本週內發生,不管你事先規劃多完整、停損執行力多高,在這個情況下都動不了。
這就是為什麼「餘裕」很重要,它讓我們保有「什麼都不做也能活下來」的空間。
永遠不要讓自己站到沒有選擇、沒有退路的境地。
----
市場有失靈的時候,印象所及2008、2018、2020都曾經出現過資金擠壓所造成的資產全面下挫(也就是所謂的流動性風險)。因為在市場恐慌到極點時,投資人會不計一切只求現金,不管他實際上是否真的需要錢。在這種極端恐慌裡,我們會看到「能賣的都賣」、「越好賣的越優先賣」的事情,讓我們原本所知的資產間連動或互補關係被打破。
這種失靈只會出現少數幾天,風暴過去,市場終會回到原本該有的樣子。
市場失靈的時候,即使不敢買,也不是該賣的時機,在失靈當下做出的決定,很可能會讓人後悔很長的時間。
----
投資是比氣長,不是比氣盛 (引用自作家安納金)。
市場永遠都在,永遠有機會,但前提是要活著。
3 weeks ago (edited) | [YT] | 201
View 27 replies
Zavy散戶慢富之路
【面臨恐慌 正是反思自身策略的時機】
統計到今天:
* S&P500自2/19高點最大跌幅為21.4%,NQ-100為25.6%
* CNN恐懼與貪婪指數仍然只有4
* 散戶看空來到62%,多空差高達-40%
* S&P500、NQ-100均已跌到240日布林通道下緣
* S&P500年線乖離率-12.2%,NQ-100已達-14.5%
* S&P500的200日市場寬度降至17.69%,NQ100則為15.84%
* 加權指數自2024.07高點最大跌幅為29.1%,已超過2015年修正水準(28.1%)
* 0050自1/7高點下跌29.6%,同樣超過2015年修正水準(24.4%)
* 融資維持率126%,為2020年疫情以來最低
* 240日市場寬度5.68% (根據玩股網數據)
* 近兩天出現明顯的資金擠壓殺盤 (i.e.缺錢什麼都得賣)
----
1. 上述數據已經滿足所有中期修正條件,但如前文所說,這並不代表落底訊號。雖然以中期修正而言再跌空間已經有限,但變數在於:
(A) 關稅戰不確定性太多,而市場信心低迷,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導致震盪
(B) 關稅戰最終走出最壞結果,導致美國衰退,這輪下跌不再只是中期修正的層級
A是現況,B則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但機率很低(與川普目的相違背,見以下第3點),現在先放在心底,想好萬一真的發生時如何應對就好。
另外,我不排除下半年可能會有另一波修正,我的基礎情境是如2015年般走兩段的N字型修正,然而有第二波並不代表會破低,這無法預測,但現在的跌幅以中期修正來說已經足夠,這裡是可以酌量布局的地方。
----
2. 美債殖利率今天因為傳出中國拋售的消息而急速拉升,其實在前兩天官員對關稅戰的強硬發言下,殖利率已經有一些上漲,顯示市場的擔憂有從衰退轉向通膨的跡象,同時應也有部分是資金擠壓效應。
我目前仍維持本輪週期內10年債在3.5~5.0%區間的基本情境,亦即如上月市場紀要結論部分的投影片,10年債降到3.6、3.7%附近,就要考量未來若再出現風險,公債是否還能避險,因為風險不一定來自經濟走弱,也可能是資金緊縮。
----
3. 方向對不代表超速不會翻車,美國目前宣布的對等關稅確實粗暴,如果照章實施將會是大災難,但美國也證實多數國家都已在探詢與談判,市場震盪暫時靜心以對,觀察事件發展就好。
至於會不會衰退,以及美國政府刻意製造衰退的說法,也暫時不須過慮,「故意製造衰退」這種說法其實很常聽到,上次就是2022年,但從結果看還是聽聽就好。因為衰退本身就是成本最高、最難處理、變數最多的問題,不夠寬鬆會通縮、寬鬆過頭會通膨、民間債務暴增沒處理好會拖累長年消費力,還有稅收減少、產業疲弱、民眾支持率下降等各方面影響,完全不是單線式的衰退->降息->利息支出減少這麼簡單。
事實是,有賺錢扛債還比較輕鬆,不賺錢才會讓債務壓力急劇上升,從歷史看,衰退只會造成債務跟Fed資產負債表上升,幾無例外。
----
平心而論,截至目前為止的跌幅與市場的恐慌情緒,都沒有超出中期修正的範圍,是每兩三年就要碰到一次的事,以打遊戲來比喻,這是小頭目等級,上面還有中頭目(實質衰退)跟大魔王(大型空頭)。
投資是要做30年、40年的事,這是未來可能還要面對十次以上的「常態」,但現實是我們幾乎每年都會聽到融資斷頭、期貨槓桿過大、選擇權裸賣爆倉等等的事情。如果一個策略連在中期修正裡都會掛掉,代表策略本身就有相當的問題,至少證明它「不匹配」使用者本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應對風險有很多方式,投機交易者用資金管理、嚴格停損阻斷下檔風險等風控措施來處理;中長期投資者用分散布局、資產配置,並確保自己具有挺過市場低迷時期的餘裕來應對。辦法因人而異,重點在策略整體必須合於自己的風險承受力,一個兩三年一次的修正都撐不過去的做法,不會是投資路上的解答。
金融市場裡,不論投資投機,到頭來都是信心的遊戲
信心來自於準備,不是準度
3 weeks ago | [YT] | 247
View 24 replies
Zavy散戶慢富之路
【市場訊號: 中期修正已經發生】
連假出遊在路上塞車,市場則是在大地震。
由於美國4/3凌晨宣布的對等關稅大幅超出原本預期,引發全球股市的新一波恐慌性下殺,連帶油價跟著殺、黃金回撤,只有美債一支獨秀,市場陷入關稅戰全面開火引發經濟衰退的憂慮之中。
截至本週五,以盤中高低點計的最大跌幅,S&P500已自2/19高點下跌17.5%,NQ-100跌了21.76%,費半則已從去年7月高點跌掉40%。CNN恐懼與貪婪指數低到只剩4、散戶看空來到62%,多空差高達-40%,S&P500與NQ-100均已跌到240日布林通道下緣,年線乖離率超過-10%,這些跡象都已經符合我們說的「中期修正已經發生」的訊號。
----
但是「已經發生」或「超跌」,都不代表「馬上落底」。
週五美股是直接收在最低點,顯示賣壓仍未消化完畢,而下週一台股肯定補跌,在融資維持率已經逼近臨界的情況下,應該也會出現大量停損潮。
我們知道市場不會停在合理的地方,每次漲跌的末端都是不合理的情緒行情,我們無法用合理邏輯去推敲不合理會走到哪裡,「用合理推測不合理」這件事本身就不合理。(有買中長債的朋友可以回憶一下,之前10年債突破4.5%衝到4.8%時,那些一路上看5%、5.5%的恐慌喊話)
從背景與經濟數據來看,製造業週期在下行,但這個商業週期仍在行進中,目前的狀況是主人多走了一兩步(關稅預期拉貨造成前兩個月短期數據回彈),狗兒卻被前方事件(關稅)嚇到快速退到主人身後遠處,然而市場超跌是一回事,短期內關稅與各國應對、談判的發展仍會造成餘震,談判失敗、貿易戰動真格的憂慮仍會持續籠罩。
除此之外,高收益債利差近日直線上升來到4.01%,反應市場短期強烈的風險趨避傾向,然而以中期修正而言,4%左右的利差水準相較過去經驗,其實並不算高,總有一種修正仍未完成的味道在。
因此總的來說,除非接下來市場加速趕底跌到25%,不然我認為還是要提防如2015年那樣兩波下跌構成大區間整理的可能性,這意味接下來一兩季可能仍不平靜。
----
中期修正S&P500跌幅是15~25%,目前已經跌了17%,往壞的想現在只是剛越過低消,往好的想是再跌也有限。
對左側交易者而言,這個位置是可以開始規劃佈局的水準了;反過來說,如果是還沒減碼到位的人,除非有斷頭壓力,否則跌到這裡也不建議再做減碼了,穩定心態靜待市場復原就好;而對右側交易者,則仍然回到反彈/翻多需要一關一關過的原則上,靜待落底訊號再做定奪。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天的第二波下殺裡數位貨幣沒有反應,這反而是接下來可以觀察的風險情緒指標之一。
1 month ago (edited) | [YT] | 182
View 29 replies
Zavy散戶慢富之路
【關稅預期影響開始浮現】
週五公布的2月份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名目PCE 2.54%符合預期、核心2.79%超出預期值2.7%,而兩者都比克利夫蘭Fed的預估值高,加上當晚Wolfspeed因傳聞可能失去晶片法案補助而暴跌52%,造成美股全面再下殺。
從2月份數據來看,基於終端物價調查的CPI仍微幅下行,但基於消費支出的PCE則出現走揚,而調查顯示自去年11、12月起,消費者的通膨預期快速上升,連帶信心轉壞,顯示川普當選開始普遍存在的關稅預期已經開始發酵。
本月份市場紀要已提過,川普當選以來美國進口量就暴增,反映了廠商因應關稅的提前備貨,而同樣的預期也會對消費者行為造成影響,這個影響目前看來已經在發生,這也佐證了3月份FOMC裡聯準會委員與主席對關稅預期的擔心。
從市場反應預期的角度來說,接下來的關鍵日大概是4/2對等關稅正式實施的日子,理論上第一步出台的關稅條件是最嚴的,後面隨著談判進行應該會越來越寬,然而在市場目前普遍悲觀,停滯性通膨與衰退呼聲又此起彼落的情況下(*註),加上川普放話風格的不確定性,4/2會不會是利空出盡很難說,建議還是以風險考量為優先。
----
在市場部分,台股經過半年盤整後,本週最後是以跌破區間做表態,融資餘額雖有明顯減少但成交量並未放大,極短線幾天內還是得保守看;而另一邊的美股,則是短暫站上3/12大量高點的壓力後再馬上翻跌,已經回跌至逼近前波低點。
從操作來說,如果在前波下跌有進場搶反彈的人,最晚在前低跌破時就必須結束這些短線部位(圖中紅線);而對於中長線持股者來說,現在的位置再往下跌大概也就5~10%空間 (這是指標普500,NQ-100幅度會再稍大一些),要減碼還是扛過去就視個人決定;至於已經減碼的人則還是一樣,等中期修正發生的訊號出現再說。
----
*註: 我不認為衰退在今明兩年內會發生,GDP Now的預測跟實際內涵在3月份市場紀要已有說明。
停滯性通膨從70年代後就沒發生,實質衰退也是10年左右才一次,但我們幾乎每年都會聽到這些聲音,事實上現在的背景依然是長線成長無虞。
然而,市場走勢反應的是「大家怎麼想」,而不是「真的會怎麼樣」,市場震盪,資產價值就是會跟著波動,因此若自己的資產現況不是處在穩定、可承受的狀態,那應對風險仍是必要的。
1 month ago (edited) | [YT] | 116
View 14 replies
Zavy散戶慢富之路
頻道主題影片在資產配置系列已經告一段落,4、5月份的專題影片將暫時停更,還請海涵,6/1再開始新的系列主題: 週期,這段時間裡市場紀要影片則仍然會維持每月中發布。
----
關於週期,過去已經很概要地講述過,有興趣的朋友可先參考2023年9月的影片「週期與股市」,先建立一些概念。
接下來因為要用好幾部影片的篇幅來談,自然也會做得更詳細,並把市場紀要裡講過的層級觀念、中期修正等等也一併整合進來,盡量試著呈現出一個「全貌」以利大家理解。
----
有在追蹤愛榭克專欄的朋友大概能察覺到,小弟對週期及金融市場的觀點與視角,以及在操作、資產運用上的很多層面,其實與愛大是有所出入的。因為製造業週期、商業週期、市場觀測這些是我原本就已經有的體系,在那之後才受愛大的論述啟發,納入更大的生產力循環與通膨循環框架。
因此這系列影片不會直接用愛榭克著作的內容來講,一是尊重原作智慧財產權,二是「我的觀點不代表愛榭克的論點」,請觀者理解。
對愛榭克的理論有興趣的朋友,我推薦還是要買他的三部曲:「經濟指標告訴你&沒告訴你的事」、「道瓊3萬點」、「景氣循環投資」來研讀。這三本書當初對我而言,讀完感覺如同醍醐灌頂,讓我得以把原本從各種書籍、刊物、報導自學來的碎片化知識,整合出一個有框架、有層次的系統。
花點小錢可以買到別人長年心血的結晶,而且是超長週期的大框架,是投資報酬率非常高的事情。
1 month ago (edited) | [YT] | 157
View 10 replies
Lo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