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vy散戶慢富之路
台幣狂升值是這幾天最熱門的新聞,一天升值5%,兩天8%,如此突然而急遽的升幅出乎所有人預料。 不管觸發的導火線是什麼,這種行情的內涵都是恐慌性的踩踏。目前5月份這根只包含兩個交易日的月K線,已幾乎比歷史上所有完整月份的月K還大,今天甚至出現數家網銀延遲、當機的災情,側面顯示了絕大多數人都措手不及,想出的慌不擇路,想進的也不得其門而入。1. 台幣對美元長期在26~35之間,也就是30.5+/-15%區間,這已是世界上兌美元匯率最穩定的貨幣之一,比多數先進國家貨幣還穩定。即便現在升值到29.7,其實也距離長期平均30.5不遠,並不算不正常的狀況 (也許更該說是之前該升值的時候沒有升)。從這點來說,對台灣人而言長期持有美元資產的匯率風險是中性的,現在升值當然會傷害資產換算回台幣的淨值,但在其他時候,比如2022年,美元的升值也一樣能夠起到保護資產價值的作用。 2. 至於媒體上說美國會逼迫台幣升值到20甚至13的論調,我認為這是單線邏輯過度推論的結果。台灣當前對美出口都是關鍵零組件,很多難有替代,這些零組件是「要給美國公司拿去賺錢」的,讓這些零組件成本拉高100~200%顯然是個很糟糕的主意。關稅還可以用很多條款去做減輕或豁免,匯率沒辦法。 3. 台幣升值8%、10%其實不是問題,兩天升完才是問題。既然大家都很明顯措手不及,就要提防台股上市公司匯損風險。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出口為主的製造業,即將發布的Q1財報因為提前拉貨效應預期是好的,但Q2原就要面對校正回歸的狀況下,又加上匯率風暴,可能會讓下半年的下坡路變得更加艱險。除此之外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壽險業可能也需要當心。4. 不要在市場異常的時候做決定。回憶4月初的資金擠壓、三週前黃金的噴出、美元美債的突然齊跌、去年上半年台股的狂熱、以及如歐債危機、頁岩油產業崩潰、中美貿易戰之類的種種動盪,不論是好事壞事,每個事件在當下都會被極端地加油添醋,不是足以帶大家上天堂,就是足以造就末日。但事實是這種話題每年都有,而且一年好幾次,過陣子再回頭看, 會發現那些仍是長路上的小隆起或坑洞而已。跟多數人做一樣的事,八成就會得到跟多數人一樣的結果。
7 hours ago (edited) | [YT] | 102
Zavy散戶慢富之路
台幣狂升值是這幾天最熱門的新聞,一天升值5%,兩天8%,如此突然而急遽的升幅出乎所有人預料。
不管觸發的導火線是什麼,這種行情的內涵都是恐慌性的踩踏。
目前5月份這根只包含兩個交易日的月K線,已幾乎比歷史上所有完整月份的月K還大,今天甚至出現數家網銀延遲、當機的災情,側面顯示了絕大多數人都措手不及,想出的慌不擇路,想進的也不得其門而入。
1. 台幣對美元長期在26~35之間,也就是30.5+/-15%區間,這已是世界上兌美元匯率最穩定的貨幣之一,比多數先進國家貨幣還穩定。即便現在升值到29.7,其實也距離長期平均30.5不遠,並不算不正常的狀況 (也許更該說是之前該升值的時候沒有升)。
從這點來說,對台灣人而言長期持有美元資產的匯率風險是中性的,現在升值當然會傷害資產換算回台幣的淨值,但在其他時候,比如2022年,美元的升值也一樣能夠起到保護資產價值的作用。
2. 至於媒體上說美國會逼迫台幣升值到20甚至13的論調,我認為這是單線邏輯過度推論的結果。台灣當前對美出口都是關鍵零組件,很多難有替代,這些零組件是「要給美國公司拿去賺錢」的,讓這些零組件成本拉高100~200%顯然是個很糟糕的主意。
關稅還可以用很多條款去做減輕或豁免,匯率沒辦法。
3. 台幣升值8%、10%其實不是問題,兩天升完才是問題。既然大家都很明顯措手不及,就要提防台股上市公司匯損風險。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出口為主的製造業,即將發布的Q1財報因為提前拉貨效應預期是好的,但Q2原就要面對校正回歸的狀況下,又加上匯率風暴,可能會讓下半年的下坡路變得更加艱險。
除此之外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壽險業可能也需要當心。
4. 不要在市場異常的時候做決定。
回憶4月初的資金擠壓、三週前黃金的噴出、美元美債的突然齊跌、去年上半年台股的狂熱、以及如歐債危機、頁岩油產業崩潰、中美貿易戰之類的種種動盪,不論是好事壞事,每個事件在當下都會被極端地加油添醋,不是足以帶大家上天堂,就是足以造就末日。但事實是這種話題每年都有,而且一年好幾次,過陣子再回頭看, 會發現那些仍是長路上的小隆起或坑洞而已。
跟多數人做一樣的事,八成就會得到跟多數人一樣的結果。
7 hours ago (edited) | [YT] |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