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蒞臨「台灣 ‧ 用騎的最美」頻道,
我們除了想透過影片故事,傳達台灣是個全世界最棒單車島的理念之外,
更要邀請喜愛運動的朋友,透過單車,來重新認識這塊土地。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影片,並願意支持我們製作更多單車旅行紀錄,可以利用PayPal或YouTube的超級感謝對我們贊助,當然,不管有沒有贊助,即便是按一個喜歡或不喜歡、或是分享,都是支持我們持續創作的動力!
PayPal.Me贊助連結:
www.paypal.me/trekkingtaiwan
mail: eddie.chennew@gmail.com
台灣.用騎的最美
「台灣 ‧ 用騎的最美」2026單車桌曆預約開始囉!
這次桌曆內容推薦的為雙主題:「台灣縱斷」與「台灣橫貫」,示意圖為這次的封面及有關路線說明的內頁。這兩條可說是我們心目中挑戰與深度兼具最經典,也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路線,桌曆內的照片,就是近年與車友多次造訪的精選。目前已完成規劃,接著會開始委由設計與印刷以及預約統計等作業。
完整的說明請參考:
「台灣 ‧ 用騎的最美」2026單車桌曆預約登記說明
skoda-eddie.blogspot.com/2025/09/2026.html
以下是幾個主要資訊節錄:
#桌曆規格
長22 cm*高16.5 cm(加紙檯總高度約多2.5~3 cm)含封面頁共14頁。
#預約辦法
自即日起接受預定到10/13 (一) 晚上12:00止,數量達200組即會確定印製,每組預購價250元(NTD)。
#有關結餘
桌曆扣除印製、郵寄等必要費用,結餘款捐給新竹縣尖石鄉石磊教會。
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或來訊,我們會一一為您說明喔!
註:「台灣橫貫」太魯閣段因0403花蓮地震影響,建議地質穩定後再前往,或採西向東方向並注意管制時間,以降低通過時間。
2 months ago (edited) | [YT] | 28
View 2 replies
台灣.用騎的最美
這是民視新聞周六最新的專題報導,非常感謝《民視異言堂》,讓長期被市府單向宣傳壓抑的車友聲音,有機會被更多人聽見。
我們對於舊三貂嶺隧道規劃為自行車道原本充滿期待,因為這條隧道能提供安全路徑,不只是方便,更是補上東北角自行車路網的一塊缺口。它的重要性,就如同雪山隧道之於高速公路,是東北角的「樞紐中的樞紐」。
而且事實上,這項工程當初就是以「串聯」為目標,並編列自行車道經費。從工程名稱「串聯本市瑞芳、雙溪區舊有三貂嶺至牡丹鐵路隧道規劃自行車道設置計畫」即可清楚證明。它取得的經費來源是體育署的「營造友善自行車道計畫」,核心重點就是「連通」與「安全」。
因此,我們質疑的重點並不是反對生態,而是反對市府在「沒有正式生態調查、沒有專業設計」的情況下,把自行車道改名為「生態隧道」,甚至用生態當作藉口(事實上,剛開放時名稱就是「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直到遭抗議不符需求後,才臨時更名)。
我們憤怒的是,市府不依法行政,當我們指出路面不安全、管理方式不符經費用途時,卻被抹黑成「會造成生態浩劫」(參考影片中設計師臉書的說法)。
簡單整理後就是:
一、說「自行車道」,路面不安全。
二、說作為兩地「串聯」,通行卻要預約又每週有公休日。
三、說「生態隧道」,事前沒有調查也沒計畫可查。
這案子的根本問題在於耗資三億元的自行車道,從設計到施工,幾乎沒有人具備騎乘經驗,設計不當又拒絕承認,市府更不願正面回應只會找藉口,因此需要更多關心台灣自行車環境的朋友一起關注。
2 months ago (edited) | [YT] | 7
View 0 replies
台灣.用騎的最美
日前與車友接受民視異言堂訪談有關三貂嶺隧道的爭議,節目預計明日晚上10:55於民視新聞台播出 (共有三個單元,三貂嶺隧道是其中之一),內容預計會有多元角度的討論,歡迎關心這自行車道後續的網友收看。
民視新聞台線上直播應該是這個連結(若有誤請提醒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lYJS...
2 months ago (edited) | [YT] | 38
View 0 replies
台灣.用騎的最美
問問大家,淡江大橋通車後,您騎單車來淡水、八里還會搭渡輪嗎(若有繼續營運的話)?
3 months ago | [YT] | 32
View 7 replies
台灣.用騎的最美
昨天非常感謝民視異言堂節目團隊專題約訪,好不容易有了表達平台,終於讓每位車友能完整表達對於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爭議的觀點。等確認播出時間後,再上來跟大家報告,屆時歡迎觀賞!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
3 months ago | [YT] | 79
View 1 reply
台灣.用騎的最美
前幾天收到監察院最速件通知,三貂嶺隧道案正式進入「調查」階段了(請留意文號)。由於這後續還有各種可能,歡迎大家持續關心。
3 months ago | [YT] | 83
View 6 replies
台灣.用騎的最美
由於有網友反映希望有較長版本可以做為踩台時觀看,因此加碼剪輯成這支一小時版本,這種YT演算法不會青睞,因此不考慮流量,就是為長年支持的網友所剪輯,有需要的網友請收藏這影片喔!
4 months ago | [YT] | 3
View 0 replies
台灣.用騎的最美
最近上新聞的高雄新設的「#保護型自行車道」,撇開政治性口水攻防,其實值得推廣,但一定得好好地向用路人宣傳,且要系統性的建置,也就是以優化整個高雄市區自行車道理想樣貌為前提,否則成效會大打折扣。
另外覺得這次報導中沒有實體分隔或是緩衝區的自行車道(與停車格之間),對於使用者有一定的風險及不便,TVBS這報導就有實際拍到常見的狀況及比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Oy7q...
我把這些狀況貼上來供大家參考(參考貼圖)。也可利用高雄博愛一路街景做對照:maps.app.goo.gl/3pMXzgqCt6b1CGo8A
1. 停車格與自行車道間沒有緩衝區,騎行時須隨時注意車門突然打開或機車向前騎入自行車道。
2. 沒有實體分隔,機車會仍使用自行車道 (這是人性,因為往前推比往後拉相對安全)。
3. 各種貨物進出會利用車道空間 (幾乎市區自行車道都有這狀況)。
4. 沒有實體分隔,各種不按交通規則的狀況發生率高,相對造成自行車使用者的不便甚至危險。
另類似的車道在新北土城也有一大段,但這段具有實體分隔,不知是不是也算「保護型自行車道」?大家可以透過街景參考比較:
maps.app.goo.gl/8nWX1vhS9LhcQm3D8
土城這段雖有實體分隔(高低差),但停車格與自行車道緩衝空間太小,因此汽車乘客座若突然開車門,對自行車騎行者仍有極高風險,加上騎在其中視線不佳,因此實際使用的人不多(大家最終還是選擇回到汽車道或人行道上騎行)。
5 months ago | [YT] | 15
View 4 replies
台灣.用騎的最美
早安,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訂閱與支持!
本頻道的觀眾多是來自國內外熱愛單車的朋友,因此,為了讓交流更即時、更有深度,我們決定正式啟用YouTube的社群功能。
由於這是YouTube最新功能,開放初期難免會不盡理想。但這項功能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在於發文權限不再只限於頻道主,只要您訂閱了本頻道一周以上,就可以直接發文、貼照片(註),分享您在單車旅程中的觀察與經驗。
無論是最新的路況、私房景點、活動,甚至是您對單車政策的想法,都歡迎在這裡分享與交流,我們也會適時參與討論,與大家一起為單車文化注入更多活力。
我們認為這種以「訂閱者為核心」的社群互動方式,比起當前日益混亂的社群平台(如FB、Threads 等),提供了更純粹、更有方向性的溝通平台。因此,我們選擇第一時間開啟這個功能,也邀請您一同參與。
歡迎大家踴躍發文交流,讓這個頻道成為更開放、更友善的單車社群,透過彼此的分享,讓台灣單車環境更加美好!
註:社群功能目前只適用於 YouTube 行動應用程式
YouTube社群(討論區)
youtube.com/@trekking_Taiwan/community
5 months ago (edited) | [YT] | 30
View 0 replies
台灣.用騎的最美
參考新聞:
udn.com/news/story/7323/8730921
銜接南港-汐止的大坑溪自行車道 (橋),已經完工通行!這真是單車族福音,因為這樣就可以由北市基隆河左岸自行車道直通新北市的汐止自行車道,不需要往外繞一圈,而且具續往上游騎還可以穿過五堵舊隧道抵達基隆市喔!
自行車道橋位置如下:
maps.app.goo.gl/FitBVhMqBTny22RZ8
6 months ago (edited) | [YT] | 53
View 2 replies
Lo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