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實驗場Slow Lab

慢慢實驗場坐落於水聳淒坑登山步道旁,距離坪林市區兩分鐘車程,我們堅持提供乾淨優良公平的食材,營造樂活慢食的生活,目前提供預約餐點,露營場地等服務。

更多資訊可以到我們的fb粉絲團查看
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3917537570


慢慢實驗場Slow Lab

🎃 南瓜的逆襲之路
你知道嗎?現在餐桌上常見的南瓜,曾經也被嫌棄過!

南瓜原本是美洲原住民的重要糧食,早在幾千年前就種來當主食。
16 世紀傳到歐洲時,卻因為長得大、味道樸實,被視為「粗鄙農民的食物」,貴族餐桌上根本見不到。

不過隨著時間推進,南瓜靠著:
✔ 營養豐富
✔ 保存容易
✔ 能做湯、派、麵包,變化超多
才漸漸翻身,甚至成了秋天與豐收的代表。

而萬聖節的南瓜燈,其實一開始是用「蘿蔔」雕的!直到傳到美國,因為南瓜更大更好刻,才成了今天的主角 Jack-o’-lantern。


👀 有沒有你小時候不愛,但長大後才發現「真香」的食物呢?
👇留言分享吧!

#料理小故事 #食物的歷史 #南瓜料理 #慢慢料理

1 month ago | [YT] | 4

慢慢實驗場Slow Lab

🔥 煎肉必修課 Part 1|梅納反應是什麼?

別小看那股「炒香味」!它背後其實是科學在發功——這就是「梅納反應」!🧪

👉 當食材裡的 胺基酸(蛋白質)+ 還原糖 在高溫下(140°C 以上)加熱,就會產生褐化和一連串香氣分子。這反應不只出現在肉上,也包含:
🥩 煎牛排的焦香
🍞 麵包烤出來的金黃外皮
🍲 洋蔥炒到棕色的甜香
☕ 咖啡、可可的烘焙香氣

✨ 所以,梅納反應其實是「好吃味道的幕後推手」,讓食物從「單純」變成「誘人」。



📌 小提醒:
1️⃣ 溫度要高,表面要乾:中小火慢慢煮不會出現香氣,得要熱鍋才行,水分太多會冒蒸氣,溫度上不去。
2️⃣ 給點時間:不要急著翻動,肉要靜靜接觸鍋面,才能形成漂亮的焦香表層。
3️⃣ 不只肉,很多料理的靈魂香味都靠它!

👉 下一集:你有用對油嗎?(Part 2)|油也有分好壞!

1 month ago | [YT] | 4

慢慢實驗場Slow Lab

🥔 馬鈴薯的翻轉命運
你能想像嗎?現在大家愛的馬鈴薯,曾經在歐洲是「被嫌棄的食物」!😲

16 世紀,馬鈴薯從南美洲傳到歐洲,結果歐洲人嫌它:
❌ 長得醜,不像糧食
❌ 開花還怪怪的,被懷疑有毒
❌ 一度被視為「只配餵豬」的食材

直到 18 世紀,戰爭和飢荒讓糧食嚴重短缺,人們才重新注意到馬鈴薯的好處:
✔ 營養豐富
✔ 耐寒、好種
✔ 一塊小地就能餵飽一家人

馬鈴薯因此從「廢物食材」翻身成歐洲的救命糧,甚至改變了歷史。成為全球料理裡最受歡迎的存在:炸薯條、薯泥、燉菜、薯片…想想就食指大動!



你們呢?也有曾經討厭後來改觀的食物嗎?
👇留言說說吧!

#料理小故事 #食物的歷史 #慢慢料理 #馬鈴薯

1 month ago | [YT] | 4

慢慢實驗場Slow Lab

🍖煮湯的肉,到底該「煎」還是「汆燙」?
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差別很大!👇



🥄 汆燙|清爽派的最愛
放入冷水後加熱汆燙,可以去除血水和雜質,
讓湯更清澈、無腥味~
✅ 適合:清湯、蔬菜湯、雞湯



🔥 煎過|香氣加倍升級
先煎再煮,肉表面產生「梅納反應」焦香撲鼻,
整鍋湯瞬間升級濃郁系!
✅ 適合:濃湯、燉湯、肉骨茶、法式洋蔥湯



🧠 小提醒:
✔ 汆燙:湯清肉嫩但少香氣
✔ 煎肉:風味濃郁但湯色深、油脂多



🍲所以你是「清湯派」還是「濃湯派」?留言告訴我👇
👉 下一集預告|煎肉必修課 Part 1:梅納反應是什麼?

#料理小知識 #慢慢料理Tips #煮湯小技巧 #料理科學

1 month ago | [YT] | 4

慢慢實驗場Slow Lab

🥬 蔬菜大哉問 Part 1

別大意,有些蔬菜要先經過「熱鍋試煉」🔥 才會好吃!

洋蔥、胡蘿蔔、茄子、菇類這些蔬菜,很多食譜都說要「先炒」再煮。這可不是廚藝排場,而是有實際科學根據👇



🥄 為什麼要先炒?

🔹 釋放香氣:像洋蔥、菇類,炒過會產生甜味和焦香,整道菜香氣直接升級!

🔹 轉化口感:胡蘿蔔炒過會變柔軟、熟得快,不容易煮過頭變粉或太硬。

🔹 減少苦味/雜味:茄子、青椒這類蔬菜,炒過能去除些微苦味與生味,吃起來更順口。

🔹 去除水分,防止吸油:尤其像茄子,炒一下能先脫水,避免煮的時候狂吸油、變得水爛不堪。



🔥 這就是「熱鍋試煉」的魔法:
先炒一下,才不會毀掉整鍋菜的香氣與口感!

👉 下一集預告|🍖煮湯的肉,到底該「煎」還是「汆燙」?

1 month ago | [YT] | 3

慢慢實驗場Slow Lab

🍲 燉肉時間學 Part 1|年輕人,肉可不是越燉越好的喔~

燉肉的好壞,其實受到三種「化學反應」的影響。煮對時間很關鍵,煮過頭反而失敗!

🧪 1. 結締組織軟化
膠原蛋白遇熱會變明膠,讓筋多的部位入味又彈嫩~
❗但超過時間,明膠會流失,肉就變「鬆散無彈性」。

🧈 2. 脂肪融化
五花肉、雞腿的香嫩感,來自油脂慢慢釋放~
❗但油一旦被煮乾,肉也就變乾、少了潤口感。

🔥 3. 蛋白質變性
加熱讓肉變熟變嫩,但太高溫太久,纖維收縮、肉汁流失~
❗結果肉就「乾柴硬繃」,口感全毀!

👉 下一集預告|煮湯的肉,到底該「煎」還是「汆燙」?
#燉肉時間學 #料理小知識 #慢慢料理Tips

1 month ago | [YT] | 5

慢慢實驗場Slow Lab

🍝你知道嗎?義大利麵醬的主角「番茄」,以前居然是禁忌食物!😲

16 世紀,番茄從南美洲傳入歐洲,大家以為它有毒,只敢拿來觀賞,甚至叫它——「愛情蘋果」(Love Apple)🌹🍅

直到 18 世紀,拿坡里的平民開始大膽實驗,發現:
❝這玩意不只不毒,還超好吃!❞
他們把番茄煮成醬,拌進義大利麵裡,一道簡單又便宜的料理就此誕生,
後來變成經典——紅醬義大利麵!

🍴那你呢?你是紅醬、青醬還是白醬派?
👇留言說說你的義大利麵信仰!

#料理小故事 #義大利麵 #番茄的逆襲 #慢慢料理Tips #食物的歷史

2 months ago | [YT] | 3

慢慢實驗場Slow Lab

🛢️你有用對油嗎?(Part 1)

煎牛排用橄欖油?
那可能香氣還沒上來,油煙就先滿屋啦🌫️!

🧪 油的「煙點」會影響適不適合高溫加熱:
• 高煙點(耐高溫)→ 適合煎、炒、爆香、上色
 ✔️ 酪梨油、葡萄籽油、葵花油
• 低煙點(不耐高溫)→ 適合涼拌、生食
 ✔️ 初榨橄欖油、麻油、茶油

像牛排、鍋貼,就該選「煙點高」的油,
拌沙拉、淋煮好的菜,才是「初榨橄欖油」的舞台~

👇留言告訴我:你平常最常用哪種油?
👉 下一集預告|「燉肉時間學」⏱️

#料理小知識 #用對油才香 #慢慢料理Tips

2 months ago | [YT] | 4

慢慢實驗場Slow Lab

你知道 「瑪格麗特披薩」 的故事嗎?🍕

相傳 1889 年,義大利皇后 Margherita 到訪那不勒斯,當地師傅 Esposito 用番茄、莫札瑞拉、羅勒組成代表國旗的紅白綠三色 🇮🇹的披薩

皇后一吃大讚,於是這道菜就以她的名字命名——Pizza Margherita。

雖然歷史學家說這可能只是後人的行銷傳說😆,但就算配料簡單,舌頭還是不爭氣的承認,可惡!好好吃。

你最愛的披薩口味是什麼?留言告訴我!👇
#PizzaMargherita #料理小故事 #食物的歷史 #慢慢料理

2 months ago | [YT] | 4

慢慢實驗場Slow Lab

近日感冒,來不及上片,暫停更新一次,造成不便敬請見諒,下週一晚上九點準時上片。

1 year ago | [YT]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