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 song

这个你观察得非常敏锐——确实,很多人看李小牧近年的视频或采访时也注意到,他的中文(普通话)听起来有些“不自然”或“不流利”,这其实有几个原因。


---

🧠 一、语言长期“迁移效应”(Language Attrition)

李小牧自 1988年前后赴日留学,之后在日本生活了 三十多年,几乎完全用日语工作、社交、思考。
这种长期“浸泡式”环境会让母语能力逐渐退化——这在语言学里叫 “母语遗忘”(language attrition)。

具体表现:

说话时会下意识用日语的语法结构思考;

偶尔找不到恰当的中文词汇;

声调和语气受到日语影响(更平、更缓);

会夹杂日语式停顿,比如“嗯—那个—啊—对吧”。



---

🗣️ 二、口语节奏受日语影响

日语的语调比汉语平稳,句尾有很多助词(ね、よ、さ)。
久而久之,李小牧说汉语时也带上了日语节奏:

句子更短、更断续;

语气更温和、拖长音;

甚至会在思考时自然地用日语内心独白。


这让他的汉语听起来像“有点卡顿”,但其实是语言系统“混频”了。


---

🏙️ 三、长期媒体表达的“日式语感”

他常在日本媒体发言,用的是给日本观众听懂的“中间体”语言,不是纯正的中文。
这种语言既要让日本人听懂、又要保持一点中国味道,结果就变成了一种“中日混合表达”,中文自然不够地道。


---

🧓 四、年纪与心理习惯

他现在六十多岁,说话时常思考着要如何表达得“平衡”“礼貌”,这也让语言节奏更慢。
同时他可能想避免说错中文政治敏感或文化细节,因此说话时显得谨慎、断续。


---

💬 总结一下: 李小牧的中文“不流利”不是因为不会讲,而是因为:

> 他的大脑现在以日语为主系统运作,中文成了次语言。
这是一种“语言迁移+语感混合”的自然现象。




---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给你举几个他近年采访中典型的语言特征(比如哪些地方受日语影响最明显),你会更容易听出来他“为什么这么说”。是否想我帮你分析一下?

11 hours ago | [YT] | 0

ming song

中国不是简单得很复制苏联,不要想当然以为苏联的解体必然会发生在中国身上

4 days ago | [YT] | 0

ming song

觉得中国崩溃大陆,非蠢即坏,崩溃了,欧美会再踏上一万只脚,到时候可不就是难民弱国,那么简单了

4 days ago | [YT]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