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美金哥。
「億萬富翁之路|學長美金哥」是一個真實紀錄頻道——把我邁向「億萬」的每一步、每次嘗試與復盤,公開給你看。
我的路線圖
2000–2011|上班族歷練:工程師 → PM → 業務。
2012–2018|創業起落:事業擴張失衡,負債逾千萬;收掉公司、重回職場。
2019–2021|重整與學習:系統學房地產,逛書局+網路課與實作,買進第一間「起家厝」。
2021–2024|實戰與翻身:專注桃園買賣、現金流管理,清償債務,同時讓孩子出國念書。
2025–至今|分享與升級:把經驗內容化、建立社群,並開始投入危老改建的學習與實作。
你會在這裡看到
財商思維  : 我的財商升級過程
億萬日記:我的年度目標I、資金調度、下一步行動
案件拆解:看屋→估價→談判→變現的 SOP
現金流模型:房貸試算、DSCR、租金與風險控管表單
危老改建筆記:從入門開始一步步的分享
--
找到我的方式:
🌎 Website - www.chenroger.com.tw
🙂📘 Facebook -   / 自由生活美金哥
🙂  美金哥其它連結 : portaly.cc/twdusd168
學長美金哥
10/31 pm 8:00 2025買房租房第二集,大家來看看
【影片預告】
不要被社會壓力綁架。不要因為「大家都買房」就跟著買。也不要因為「怕被笑租房」就勉強自己。
租房還是買房?答案不是靠感覺,是靠「黃金公式」和 7+7清單和5個原則,我把 20 年實戰踩過的坑、算過的數,全濃縮到一支影片:看完你就能自己判斷,現在該租、該買,還是先觀望。
17 hours ago | [YT] | 2
View 0 replies
學長美金哥
新影片大家來看看
2025買房還是租房好?別再被騙!租房不是浪費錢,買房才是陷阱|破解買房5大迷思 【美金哥】
租房不是浪費錢,買房也不是保證致富。我用真實數據與案例,逐一破解「租房是丟錢」「是在幫房東繳房貸」等 5 大迷思,並給你一套可落地的決策看完就能判斷 2025 該先租、先買,還是先投資。 租房的你不用焦思,看完這集你就會明白
4 days ago | [YT] | 2
View 0 replies
學長美金哥
這位上網貼對話、要大家評理的房客,
其實就是房東和仲介最常遇到的真實情況之一。
很多人以為當房東很爽、只要每月收租就好,
但現實是——像這種溝通、誤會、協調、情緒處理,
全都要你一肩扛起。
所以我常說:
當房東不是在收錢,是在修心。
想當房東之前,先有這個認知,
不然收租收到懷疑人生 😂
#當房東之前先想清楚
#收租不是被動收入是全職修行
#新影片大家可以看看
1 week ago | [YT] | 3
View 0 replies
學長美金哥
剛上新片,歡迎看看
1 week ago | [YT] | 2
View 0 replies
學長美金哥
前陣子有個朋友剛買了中古屋,
興沖沖找我看房,結果我一進門就:「欸,天花板那個水漬...」
他尷尬地說:「仲介說這只是小問題,重新油漆就好。」
我直接跟他說:「兄弟,這不是油漆問題,這是防水沒做好。」
**#買房最怕的就是看不見的問題**
---
## 為什麼防水問題這麼難抓?
因為它「藏起來、又不會馬上壞」。
**看屋時:**
- 天花板乾乾淨淨
- 牆壁沒有壁癌
- 浴室看起來正常
**半年後:**
- 下雨天花板滴水
- 牆壁開始長壁癌
- 浴室門口地板濕答答
這時候找誰負責?
- 找賣方:「我交屋時沒問題啊」
- 找仲介:「這不在保固範圍」
- 找師傅:「這是樓上的問題」
**#最後只剩你自己哭**
---
## 買房時容易忽略的防水地雷
### 1. 頂樓漏水(最常見)
**症狀:**
- 頂樓積水排不掉
- 排水坡度不對
- 女兒牆有裂縫
- 矽利康老化
**後果:**
天花板滲水、長壁癌,修一次至少10-20萬起跳
**#頂樓戶不是不能買但要睜大眼睛**
### 2. 浴室防水(最麻煩)
**症狀:**
- 浴室門口地板永遠濕的
- 隔壁房間牆壁發霉
- 樓下鄰居抱怨天花板滲水
**後果:**
要打掉重做,工程至少15-30萬,還要跟樓下鄰居協調
**#浴室防水沒做好全家遭殃**
### 3. 窗框滲水(最難發現)
**症狀:**
- 颱風天窗框邊會滲水
- 窗台下方牆壁有水漬
- 矽利康老化、有縫隙
**後果:**
牆壁內部結構受損,久了會影響建築安全
**#颱風天才會露餡的問題**
### 4. 外牆滲水(最貴)
**症狀:**
- 牆壁長壁癌
- 油漆一直剝落
- 下雨後牆面會濕
**後果:**
外牆防水要吊車施工,一次50萬起跳
**#這個真的會讓你破產**
---
## 看屋時怎麼檢查防水?
### 基本檢查(自己能做的)
**1. 看天花板**
- 有沒有水漬?
- 有沒有修補痕跡?
- 油漆是不是剛重刷?(可能在掩蓋)
**2. 看牆壁**
- 有沒有壁癌?
- 牆角有沒有發霉?
- 用手摸會不會潮濕?
**3. 看窗框**
- 矽利康有沒有老化?
- 窗台下方有沒有水漬?
- 窗框四周有沒有裂縫?
**4. 看浴室**
- 門口地板會不會濕?
- 浴室牆面有沒有裂縫?
- 磁磚有沒有空心?(敲敲看)
**#這些都是用眼睛和手就能檢查的**
### 進階檢查(找專家)
如果真的很在意,可以找驗屋師:
- 紅外線熱像儀檢測滲水
- 含水率測試
- 結構安全檢測
**費用大約1-2萬,但可以省掉未來的幾十萬維修費。**
**#該花的錢不要省**
---
## 買房時的防水談判策略
### 情況1:發現明顯漏水
**你可以:**
- 要求降價(至少維修費的2倍)
- 要求賣方修好再交屋
- 直接不買(問題太嚴重)
**#千萬不要相信「小問題」的話術**
### 情況2:懷疑有問題但不確定
**你可以:**
- 要求看雨天的狀況
- 要求賣方提供修繕紀錄
- 在契約中註明「若發現滲水問題,賣方負責」
**#白紙黑字寫清楚**
### 情況3:頂樓戶
**你可以:**
- 要求看最近一次防水施工紀錄
- 檢查排水系統是否正常
- 要求賣方提供至少1年保固
**#頂樓戶一定要加倍小心**
---
## 買到漏水屋怎麼辦?
### 交屋前發現
**最佳時機!**
- 立即通知賣方
- 要求修繕或降價
- 拒絕交屋直到問題解決
**#這時候你還有談判籌碼**
### 交屋後半年內發現
**還有機會:**
- 看契約有沒有瑕疵擔保責任
- 拍照存證
- 找賣方協商
**#超過半年就很難追究了**
### 交屋後一年以上發現
**只能自己吞:**
- 除非是重大瑕疵(危及結構安全)
- 否則很難要求賣方負責
**#所以一定要在交屋前抓出問題**
---
## 我的建議
### 買房前
**1. 雨天去看房**
很多問題只有下雨天才會露出來
**2. 多看幾次**
不同時間、不同天氣都去看
### 買房時
**1. 契約要寫清楚**
「若交屋後發現滲水問題,賣方負責修繕」
**2. 保留保固金**
交屋款不要一次付清,保留5-10%當保固金
**3. 拍照存證**
交屋時每個角落都拍照,作為日後舉證
**#保護自己要靠自己**
### 買房後
**1. 半年內密切觀察**
尤其是颱風天、梅雨季
**2. 發現問題立即處理**
不要拖,越拖越嚴重
**3. 定期保養**
防水不是做一次就永久,要定期檢查維護
**#預防勝於治療**
---
## 結論
買房最怕的不是房價貴,
而是買到問題屋。
防水問題:
- 看不見
- 不會馬上壞
- 維修費超貴
**所以一定要在買房前就抓出來。**
記住幾個重點:
- 雨天看房
- 仔細檢查天花板、牆壁、窗框、浴室
- 契約寫清楚瑕疵擔保
**寧可多花1-2萬驗屋,也不要省了之後花50萬修房。**
---
**#買房防水檢查** **#漏水屋** **#驗屋重點**
各位朋友,你們買房時有遇過漏水問題嗎?歡迎分享經驗!
2 weeks ago | [YT] | 4
View 0 replies
學長美金哥
桃園「可負擔住宅」:居住正義的新解方?還是另一個未爆彈?
桃園市政府最近推出「可負擔住宅」政策,主打低於市價、只能回售政府,乍看之下挺美好的,但仔細想想,問題可多了。
#先說這個政策的亮點
市府的構想是:讓年輕家庭用每坪2字頭的價格買房,但未來只能回售給政府,不能在市場上轉賣。這個設計確實是從過去國宅、合宜宅的失敗中學到教訓。
#至少堵住了套利炒作的漏洞
記得嗎?以前國宅、合宜宅最大的問題,就是綁約期一過,一堆人立刻脫手賺價差。明明是為了居住正義,結果變成投資客的套利工具。那些低價買進的人,轉手賺個幾百萬,房子最後還是流入市場炒作。
#這哪裡是居住正義根本是套利正義
桃園這次的「只能回售政府」設計,至少做到了:
徹底杜絕炒作空間
房子回歸居住本質
真正需要的人才會去買
#畢竟只能賣給政府誰還想炒
從這個角度看,這個政策確實有它的創新之處。
#但是問題來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個政策有幾個超級大的問題:
問題一:債權設定的超級地雷
假設小明買了可負擔住宅,貸款800萬。幾年後家裡出事急需錢,跟地下錢莊借500萬,拿房子設定抵押。結果小明還不出錢跑路了。
#這個爛攤子誰來收拾
地下錢莊要拍賣房子,發現只能賣給政府。政府說:「我不想收這個爛攤子」。地下錢莊:「那我的500萬呢?」
#納稅人要幫欠債的人買單嗎
桃園市政府必須回答:
可負擔住宅能設定幾胎?
如果允許二胎,債權人怎麼求償?
如果禁止,如何有效稽查?
買方跑路了,政府要概括承受嗎?
#這些問題不解決政策根本推不動
問題二:回售價格誰說了算
市府說會有「公式推算合理價格」,但這個公式是什麼?
10年後房價漲了一倍,政府卻只給你當年買價加通膨,住戶不就虧大了?還是政府會依市價收購?那不就又變相鼓勵大家來買?
#價格機制不透明到時候又是一場民怨
問題三:排擠效應
張金鶚教授說得對:現在社宅都供不應求了,還要分資源去搞可負擔住宅?
#弱勢連社宅都租不到了還談什麼可負擔住宅
政府應該優先照顧最弱勢的人,而不是去照顧「有收入但買不起房」的中產階級。這個優先順序是不是搞錯了?
問題四:執行面的困難
台灣最不缺的就是「立意良善、執行走鐘」的政策。
違規出租怎麼抓?借名登記怎麼防?私下轉讓怎麼管?民代施壓怎麼擋?自救會抗議怎麼辦?
#光想就知道會有一堆漏洞
#我的看法
這個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只能回售政府」的設計也確實比以前的國宅、合宜宅進步,至少堵住了套利炒作的空間。
#從失敗中學習值得肯定
但是,如果債權設定、回售機制、稽查執行這些配套沒做好,這個政策最後還是會變成另一個災難。
#魔鬼永遠在執行細節裡
真正的居住正義,不應該只是讓年輕人「買得起房」,而是要:
弱勢優先照顧(社宅供給要夠)
市場機制健全(不要讓炒房繼續猖獗)
配套措施完善(從源頭解決高房價問題)
#治標不如治本
桃園市府要推這個政策,拜託把這些問題想清楚:
債權設定的規範
回售價格的公式
違約處理的機制
不良債權的承擔
與社宅資源的平衡
#每一條都要有明確答案
如果這些都做不到,那這個「可負擔住宅」最後只會變成另一個「立意良善、執行災難」的案例。
#台灣不缺政策缺的是能落實的執行力
居住正義不是口號,而是要真正幫助到需要的人。期待桃園市府能把自治條例的每一條細節都公開透明,接受社會檢視。
#我們用納稅錢不能再繳學費了
各位朋友,你們怎麼看這個政策?歡迎理性討論!
4 weeks ago | [YT] | 1
View 0 replies
學長美金哥
看到這個5,000訂閱人數的截圖,我想說:#終於破5千了!🎉
從0到5,000真的不容易啊!每一個訂閱數字背後都代表著一個對房市、對賺錢有興趣的朋友。
#感謝大家願意跟我一起研究發財之道
回想起剛開始分享房市投資心得的時候,常常覺得自己像是在對空氣說話。現在有5,000個人願意聽我分析房市趨勢、分享賺錢機會、討論投資策略,真的很感動!
#從自言自語到一起討論賺錢的感動
這個數字對我來說很特別,因為代表著:
5,000個對房市有興趣的投資夥伴
5,000個想要財富自由的戰友
5,000個願意學習賺錢方法的朋友
#我們都想在房市裡分一杯羹
說實話,房地產這個市場真的藏著很多賺錢機會。重點是要看懂趨勢、抓對時機、用對方法。不管是買房自住保值,還是投資房產增值,都需要正確的資訊和策略。
#知識就是財富情報就是商機
接下來會繼續跟大家分享:
房市投資的眉眉角角
政策變化的賺錢機會
區域發展的潛力分析
市場週期的進出時機
#我們的目標是一起變有錢
5,000只是開始,希望能有更多對房市、對賺錢有興趣的朋友加入我們!
讓我們一起在這個充滿機會的房市裡,學會看趨勢、抓時機、賺到錢!
#下一個目標萬人訂閱 #一起在房市淘金
謝謝每一位訂閱的朋友,沒有你們就沒有今天的5,000!🙏
#咱們一起發大財!💰
1 month ago | [YT] | 3
View 0 replies
學長美金哥
這個3%跟裝潢沒關係吧~
這樣解釋很容易讓人誤會..應該也沒報過房地合一稅才會這樣講
1 month ago | [YT] | 4
View 0 replies
學長美金哥
我對老公寓有感情的
其實我對公寓一點都不陌生,
因為我就是從小一路住在公寓,住到前5年才搬到大樓
沒電梯、爬樓梯,對我來說早就習慣了;
樓下公園的吵雜聲,就是生活的日常
管線老舊、屋況不好,也都經歷過。
但我買的人生第一間房還是買公寓,
我不知道這社群人的想法,
但它有最重要的價值:讓我買得起
1 month ago | [YT] | 6
View 2 replies
學長美金哥
(限貸困境未解 貸款戶曝銀行新招:成數N+1)
本日看到很妙的新聞,
N+1==>以前是貸款人條件不好才會出現狀況,現在銀行聯合綁高利率,連順位都綁….
這波真的看出來,銀行跟央行態度一致:
「我就是要把錢收緊,你能怎樣?」
利率喊再高,民眾還是要跪著去借;貸款成數再低,還是有人急著交屋,不得不吞。
這就是典型的:市場有需求,金主自然就敢擺架子。
現在局勢有點像「二硬一軟」:
• 央行很硬:政策要收、錢要緊。
• 銀行很硬:成數不給、利率加碼
• 房貸族最軟:只能低頭想辦法。
2 months ago | [YT] | 2
View 0 replies
Lo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