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et her at the corner

Hello, fellow YouTubers, hello everyone!
Big crowd
Meet the girl who belongs to me!
Will not stop updating!
It’s also suitable for people with sensitive skin, so you’re welcome to follow the show.
If you like it, remember to click and follow!


张师父教防身

從零散活動到體系化供給 時間維度持續造熱

今夏,我區以“1+6+1”創新體系為支撐,為夜經濟注入澎湃動能。“律動娥江”“活力賽事”“童研夏趣”“多味市集”“全城惠購”“趣玩鄉鎮”六大主題板塊構建起層次豐富的活動矩陣,千萬級惠民政策精准落地,全域商旅文體資源無縫串聯。從城區商圈到鄉鎮資源,從“周周有亮點”到“全域齊參與”,一場貫穿整個暑期的全民消費盛宴就此展開。

投資10億元、歷經3年打磨的“曹娥裏·十三弄”歷史文化街區,正是這場盛宴的耀眼舞臺。麻花劇場的笑聲未落,江邊歌友會的旋律又起,市集的煙火氣裹挾著畫展的藝術氣息撲面而來,更有互動演出錯落點綴……8月1日至3日,3天的狂歡盛宴吸引6萬餘人次前來深度體驗,帶動直接消費近300萬元。

“這已經是我第三次來這擺攤了,有錢掙,沒命歇!生意紅火,椰子開到手抽筋。”來自杭州的攤主王寅傑不禁向記者感歎,他的旁邊已高高壘起一堆椰子殼。依託“九井十三弄”歷史肌理,該歷史文化街區巧妙融合孝德文化基因與現代文旅體驗,周周有演出、月月有亮點,打造“孝德傳承地,江南不夜城”獨特文化IP。

搶抓夜經濟新風口,上虞的精彩夜生活正解鎖N種潮玩新姿勢。走進中華孝德園,國內體量最大的仿生機械吉象“壯壯”甩鼻噴出的水汽在夜色中彌漫,潑水節、泡泡派對、卡丁車隊巡遊等活動讓親子家庭流連忘返。

作為省內首批開啟“博物館奇妙夜”模式的文化地標,上虞博物館傾力打造“秘色流韻·虞博之夜”夜遊品牌。沉浸式互動體驗、乾貨滿滿的趣味講座、腦洞大開的文創產品實力“種草”,夜晚的上虞博物館變身市民和遊客文化生活的“潮玩聚點”。

老街在重生中延續文脈。吃瓜大會、沒大沒小萌萌節、微醺套餐……曹娥江畔的裏直街推出盛夏納涼季,吃喝玩樂購“一網打盡”。從古而來,向新出發,兩年來,裏直街定位“歷史老街裏的年輕生活”,通過文化賦能、業態煥新、活動引流,成功打造“文商旅融合”城市新名片,累計舉辦近200場文化活動,接待遊客超100萬人次。

曹娥江兩岸景觀帶燈光璀璨,如何將分散的“珍珠”串成閃亮的“項鏈”?“漫遊娥江”行浸式遊船專案正在舉辦“甲板音樂夜”。作為紹興市首個城市主航道水上觀光遊專案,“漫遊娥江”依託曹娥江母親河,串聯“曹娥裏·十三弄”、中華孝德園、曹娥廟、上虞博物館、裏直街、風情街夜市等核心文旅節點,也連通了沿江文化場館、五甲渡城市公園等休閒節點,構建起“水陸遊線交織、古今文化輝映”夜間文旅新格局。

從單一活動的點狀閃爍,蝶變為全域聯動、業態融合、文化深耕的體系化供給,確保了夜間熱度在時間維度上的持續延伸。

1 month ago | [YT] | 0

张师父教防身

紹興上虞夜經濟何止“煙火氣” 從單點閃爍到全域璀璨

夏末秋初的上虞,華燈初上,便沸騰如潮。

8月1日晚,“購在中國·浙夜好生活”2025暑期消費嘉年華在上虞盛大啟幕,杭州湖濱銀泰in77E區、寧波老外灘街區、上虞“曹娥裏·十三弄”歷史文化街區等20個浙江夜經濟座標案例新鮮發佈,“浙BA惠享紹興·暢玩活力虞城”消費季熱力開推。

這場全省矚目的夜經濟盛宴為何選中上虞?當“曹娥裏·十三弄”的古巷飄出市集煙火,當“漫遊娥江”的遊船載滿歡笑,當鄉鎮戲臺與城區賽場共奏夜曲——答案,就藏在這片土地從零散燈火到全域璀璨的蝶變裏。

1 month ago | [YT] | 0

张师父教防身

【紹興】浙山浙水 | 嘉紹大橋披金綢

8月9日傍晚,紹興上虞嘉紹大橋在錢塘江入海口鋪展壯美畫卷。夕陽餘暉將大橋鋼索與橋塔染作鎏金色,潮汐樹紋理在灘塗上延伸,無人機視角下,白色橋身與金色江面交織成“光之紐帶”。

記者 魏新宇 羅凱帥

1 month ago | [YT] | 0

张师父教防身

非遺傳承 | 紹興上虞:方寸葉脈載文心 非遺匠心傳文脈

一片秋葉,承載千年文脈;一柄刻刀,鐫刻風骨長存。8月15日,紹興上虞區葉雕非遺傳承人顧建華歷時2個月創作的“上虞名人葉雕集”在零創灣正式展出。該展聚焦上虞歷史名人,通過精湛的葉雕技藝,讓歷史名人的風采在纖薄如紙的葉脈間躍然重生,生動地向世人展示虞舜大地的文化基因。
步入展廳,一片片經過匠心挑選的墨綠色古桐葉,化作承載歷史記憶的獨特畫布。虞舜、王充、曹娥、謝安東、謝靈運……17 位上虞先賢的身影,在刻刀與葉脈的精妙對話中徐徐呈現。其中魏伯陽的葉雕作品尤為引人注目,其採用六葉拼接雕法,在交錯縱橫的葉脈之間,東漢煉丹家魏伯陽的形貌神態栩栩如生,仿佛跨越千年時光,與觀者隔空相望。
“每一幅作品的誕生,都是一場與時間的激烈角逐。” 顧建華介紹,自今年 5 月起,他幾乎每日都要深入樹林,採擷那些葉脈飽滿、形狀對稱的成熟古桐葉。高溫天氣裏,葉片的脫水速度加快,所以在採摘後的 24 小時內需要完成創作,否則便會因脫水而失去最佳狀態。為了留住葉脈的最佳質感,他常常一坐便是七八個小時,在方寸之間的葉脈上,屏息凝神地完成數百道精細刻痕。正是這種近乎苛刻的創作節奏,讓歷史名人的風采在葉脈間得以精准而鮮活地呈現。
本次展出也是顧建華將非遺技藝與上虞歷史文化相結合的一次創新實踐。他說,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上虞孕育了內涵豐富的地域特色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值得我們更好地去弘揚、去傳承、去創新,通過葉雕這門古老的非遺技藝來呈現地方文化,是實現文化傳承生動有效的路徑。接下來,他將梁祝文化、春暉文化、東山文化、青瓷文化等上虞特色文化符號融入後續創作,同時開展非遺研學活動,探索適合青少年體驗的非遺課堂,讓非遺成為青少年文化認同的載體。

記者 蔚香

1 month ago | [YT] | 0

张师父教防身

浙山浙水 | 紹興上虞:60萬株向日葵輸出的情緒價值迎來大流量

這幾日,紹興上虞體育中心康體路旁的60萬株向日葵正在怒放。金黃的花盤連綿成海,在陽光照耀下燦爛奪目,吸引了大量的市民走進花田,幾乎每個時間段都有人打卡,跑步、打太極、“走貓步”、攝影……這片花海不僅成為城市一道亮麗風景,更給市民提供了休閒好去處。

記者 朱勝鈞 王永銘 王子碩 馬安琪 馬豐梅

1 month ago | [YT] | 0

张师父教防身

德潤越地 | 上虞百官街道:“暖心角”裏暖人心
三方協同破解騎手難題
本報訊(記者 陳黎超 通訊員 程柯榮)“以前社區都進不來,現在不僅有了專用通道和停車位,還能在這裏歇腳充電,感覺很溫馨。”8月12日中午,外賣騎手李師傅送完最後一單,來到上虞區百官街道四季名苑社區專為新就業群體開闢的“暖心角”喝了口涼水,吹了會空調。
這是黨建引領三方協同共治帶來的新變化。今年5月,百官街道黨工委牽頭,聯合多個部門在半山社區召開“小哥友好座談會”,邀請12名外賣騎手、快遞員面對面提需求。“進社區難”“停車亂”“缺乏休息點”等問題被梳理形成問題清單。
群眾有呼聲,政府有回應。在百官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上德社區黨委迅速行動,組織四季名苑業委會、北辰物業召開“三方協同議事會”,將騎手訴求與業主需求擺在桌面上,會商高效解決方案。社區黨委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協調優勢,明確各方職責:業委會負責協調場地改造,物業承擔日常運維,社區則全程跟蹤進度、破解難題。
5月底,四季名苑針對性改造工程啟動:社區內部規劃出非機動車專用通道,每幢樓下配套建成能容納十餘輛電動車的騎手專屬停車位,物業公司對保安開展培訓,讓保安對確認資訊的外賣員及快遞員及時放行。“以前得在社區外繞圈找車位,現在直接停進來,送餐快了至少5分鐘。”騎手王大哥說。​
更讓新就業群體暖心的是社區為他們開闢的“暖心角”。推門而入,空調涼風習習,桌椅、手機充電插座、飲水設備一應俱全。“最近天熱放了藿香正氣水,上次我車胎破了,物業師傅還幫我找了修補工具。”說起這些貼心細節,李師傅連連點贊。

1 month ago | [YT] | 0

张师父教防身

紹興上虞明新越劇團屬於紹興上虞明新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10年,經過十餘年的繼承和發展,現有演職員100餘人,為提高演出品質,該公司精心安排了20餘臺越劇大戲。被上虞區委宣傳部、上虞文化廣電旅遊局列入“陽光”文化行動巡演團隊,被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列入惠民演出巡演團隊,並曾獲2018年浙江省民營文藝表演銅獎。

永和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大戲下鄉活動不僅讓村民們近距離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讓村民們在看戲的過程中體會黨和政府的關懷,以文化振興築牢鄉村振興,真正將文化惠民、服務群眾落到實處。


厲嘉琦 錢佳瑩 李屠瀟涵

1 month ago | [YT] | 0

张师父教防身

【紹興】今天我出鏡 | 莫毅挺:“技能點滿格” 的全能民警

  7月22日下午2點,烈日當頭,皂李湖水上技能培訓基地,紹興市上虞區巡特警大隊水上應急救援隊的隊員們正在進行水上救援訓練,湖面上漂浮著模擬救援目標的橙色浮標,在強光下格外刺眼。身穿作訓服、理著板寸頭的莫毅挺站在衝鋒舟的船頭,手裏高高舉著碼錶,緊緊盯著正在水中進行橫渡救援演練的隊員們,“還有30秒,注意保持浮力!”

莫毅挺是紹興市公安局上虞區分局巡特警大隊的一名民警。警隊裏,不論年齡,大夥都愛喊莫毅挺一聲“莫叔叔”。不過,他的“稱呼”可不止這一個:防溺水主播、警犬訓導員、“清蜂俠”、警務實戰教官、戶外救援隊員……就像隊友們常打趣的:“好像就沒有莫叔叔不會的!”

  軍營歲月:煉就不服輸的“鋼鐵筋骨”

  1994年,19歲的莫毅挺投身軍營,成為陸軍船艇部隊的一員。剛登上船時,這個在鄉村長大的小夥子對大海的浪漫想像,很快就被翻江倒海的眩暈感擊碎。一望無際的大海中,海浪像只無形的大手,把艦艇拋上拋下,他趴在船舷邊吐得昏天黑地。莫毅挺明白:暈船這關過不去,就算不上真正的艦艇兵。

  為了讓自己儘快適應海上的生活,他把自己反鎖在滿是油煙、高溫嘈雜的機艙裏,為了方便,還在脖子上掛了一個小桶。有次戰友推門進來進行例行檢修,看見他的臉色比暈船時還要難看,忙要拉他出去,莫毅挺擺擺手:“我多適應會兒,下次出海就不暈了。” 就這樣,他在油煙艙裏“熬”了整整兩個月,再隨船出海時,即使遇到九級風浪,艦艇像片葉子似的在浪裏打滾,他也能穩穩地蹲在機電艙裏,戴著油污的手套檢修管路。

  正是骨子裏刻下的不服輸的韌勁,化作了他一身過硬的本領。他永遠像當年在機艙裏打磨耐力那樣,把每一項本領都練到極致。

  特警生涯:甘當傳幫帶的“全能教官”

  2013年,有兩小夥子在曹娥江遊野泳,其中一個溺亡,在水裏找不見人。莫毅挺出警時,另一個小夥跪在他面前哭喊著求他幫忙找人。那時,上虞還沒有專業的打撈隊,只能去求助漁民。“當時,我就想要成立上虞自己的水上救援隊。”

  等到2022年7月,上虞巡特警大隊終於有了自己的水上應急救援隊。組建之初,莫毅挺加班加點對警員游泳技能進行排摸,並聯合水上派出所等警種,對接民間救援組織開展訓練,讓隊伍實現“共用共訓、各有所長、一員多能”。在救援隊工作常態化後,他帶隊至曹娥江、白馬湖、皂李湖等水域開展舟艇操作、翻船自救、槳板救生、衝鋒舟救生等實戰科目訓練。在莫毅挺和隊員們的努力下,這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閃電救援隊伍,在一次次實戰中積累經驗,應對強對流氣候、汛期災害天氣等應急救援能力越來越強。

  而這種幹一行精一行的勁頭,同樣體現在警犬訓練中。作為警犬訓練的職能擔當,莫毅挺在訓練基地裏總是“晴天一身汗,整天一身毛”。為了讓這些特殊的“公務員”在實戰中發揮最大作用,他帶著隊員逐只制定“一犬一方案”,根據每只警犬的性格和體能特點定向培養搜捕、搜救等實戰能力。訓練中摔傷、咬傷是常有之事,他從不放在心上,還總笑稱,身上的傷疤是“榮譽的勳章”。

  槍械拆解、長跑越野、泅渡攀爬、摩托車駕駛……為啥“莫叔叔”會的那麼多?“因為喜歡!”但莫毅挺從來不私藏這些警務技能,他曾在20天時間裏,帶領團隊開展突擊培訓,在射擊、警務技能等障礙專案中,斬獲團隊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績。

  “師父是個狠人。”作為莫毅挺的徒弟,陳慧斌提到這個忙到“起飛”的師父時總帶著敬佩,“他每天5點起床跑步鍛煉,休假時,也不忘拉上隊員加練,他說‘體能這東西,一天不練就退步’。”更讓陳慧斌佩服的是師父對細節的較真。“每次接到進校園、進社區開講座的任務,師父都要把之前的PPT推翻重來,說給孩子講和給大人講,得用兩副‘藥方’。生怕哪句話沒說到,就可能少救一個人。”

  閒暇時光:化身守護民生的“志願先鋒”

  夜幕降臨,忙碌了一天的莫毅挺依舊閑不下來。城南某社區的陽臺角落,不知何時竟“長”出了一個燈籠大小的馬蜂窩。接到消息後,莫毅挺立刻和隊員們穿上防蜂服,帶著專業工具迅速上門處置。抵達現場後,莫毅挺一手握著噴水壺,一手拿著冷凍液,徑直沖到陽臺上。他先是用噴水壺將整個蜂巢徹底淋濕,“這麼做是為了讓蜂巢週邊的馬蜂也鑽進巢穴裏。”等周邊“站崗”的馬蜂都回到巢中,莫毅挺立刻將冷凍液對著馬蜂窩的洞口猛噴一通。處理完畢後,他用兜網將整個馬蜂窩完整摘下,牢牢兜住。為了防止還有殘留的馬蜂,莫毅挺最後又用火槍對馬蜂窩周圍進行了一番“掃射”。“蜂窩必須在晚上清除,要是白天摘了蜂窩,晚上回來的馬蜂會無差別攻擊附近居民。所以得等晚上所有馬蜂都回窩了,才能一網打盡。”

  當然,不是每次除蜂都這麼順利的。一次摘除任務中,因懸架操作困難,莫毅挺不留意,將下巴貼近防護面罩,不慎被馬蜂刺傷,身經百戰的他身上起了大片疹子,20分鐘後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出現休克反應。幸虧隊友及時送醫救治,才在那次過敏反應中逃過一劫。

  而救援摔落山澗驢友,地毯式搜深山老林……對莫毅挺來說也是家常便飯。莫毅挺和救援隊的兄弟們總能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2011年6月18日,上虞區紅十字戶外救援隊接到區公安分局聯動警情,黑龍潭一名驢友摔落山澗受了傷,隊友報警需專業救援。事發地位於四明山南麓,山勢陡峭,山澗飛瀑流泉、幽谷深潭,地勢很是複雜,救援相當有難度,老莫獲悉情況後,立即參與此次救援。“搜救過程中,上崖頂、穿水簾、過石墩,考驗的是救援隊員的毅力;救援時,橫切、上升、下降、平渡,檢驗的是隊友們的技能;下山時,大夥雖吃了不少‘屁降’,但始終沒讓傷者有大的顛簸。”老莫事後回憶道。因救援及時,受傷驢友經送醫搶救後無生命危險。這場梅雨季的山地救援,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有驚無險!
孫海燕

1 month ago | [YT] | 0

张师父教防身

浙山浙水 | 紹興上虞:搶抓農時 晚稻插秧忙

8月1日,紹興上虞上浦鎮東山村,晚稻插秧正當時。農機轟鳴翻起綠浪,白鷺低飛掠過田埂,村民彎腰插苗、攏地,水田間躍動著盛夏的農忙生機。

記者 魏新宇

1 month ago | [YT] | 0

张师父教防身

【紹興】今天我出鏡 | 莫毅挺:“技能點滿格” 的全能民警

  7月22日下午2點,烈日當頭,皂李湖水上技能培訓基地,紹興市上虞區巡特警大隊水上應急救援隊的隊員們正在進行水上救援訓練,湖面上漂浮著模擬救援目標的橙色浮標,在強光下格外刺眼。身穿作訓服、理著板寸頭的莫毅挺站在衝鋒舟的船頭,手裏高高舉著碼錶,緊緊盯著正在水中進行橫渡救援演練的隊員們,“還有30秒,注意保持浮力!”

莫毅挺是紹興市公安局上虞區分局巡特警大隊的一名民警。警隊裏,不論年齡,大夥都愛喊莫毅挺一聲“莫叔叔”。不過,他的“稱呼”可不止這一個:防溺水主播、警犬訓導員、“清蜂俠”、警務實戰教官、戶外救援隊員……就像隊友們常打趣的:“好像就沒有莫叔叔不會的!”

  軍營歲月:煉就不服輸的“鋼鐵筋骨”

  1994年,19歲的莫毅挺投身軍營,成為陸軍船艇部隊的一員。剛登上船時,這個在鄉村長大的小夥子對大海的浪漫想像,很快就被翻江倒海的眩暈感擊碎。一望無際的大海中,海浪像只無形的大手,把艦艇拋上拋下,他趴在船舷邊吐得昏天黑地。莫毅挺明白:暈船這關過不去,就算不上真正的艦艇兵。

  為了讓自己儘快適應海上的生活,他把自己反鎖在滿是油煙、高溫嘈雜的機艙裏,為了方便,還在脖子上掛了一個小桶。有次戰友推門進來進行例行檢修,看見他的臉色比暈船時還要難看,忙要拉他出去,莫毅挺擺擺手:“我多適應會兒,下次出海就不暈了。” 就這樣,他在油煙艙裏“熬”了整整兩個月,再隨船出海時,即使遇到九級風浪,艦艇像片葉子似的在浪裏打滾,他也能穩穩地蹲在機電艙裏,戴著油污的手套檢修管路。

  正是骨子裏刻下的不服輸的韌勁,化作了他一身過硬的本領。他永遠像當年在機艙裏打磨耐力那樣,把每一項本領都練到極致。

  特警生涯:甘當傳幫帶的“全能教官”

  2013年,有兩小夥子在曹娥江遊野泳,其中一個溺亡,在水裏找不見人。莫毅挺出警時,另一個小夥跪在他面前哭喊著求他幫忙找人。那時,上虞還沒有專業的打撈隊,只能去求助漁民。“當時,我就想要成立上虞自己的水上救援隊。”

  等到2022年7月,上虞巡特警大隊終於有了自己的水上應急救援隊。組建之初,莫毅挺加班加點對警員游泳技能進行排摸,並聯合水上派出所等警種,對接民間救援組織開展訓練,讓隊伍實現“共用共訓、各有所長、一員多能”。在救援隊工作常態化後,他帶隊至曹娥江、白馬湖、皂李湖等水域開展舟艇操作、翻船自救、槳板救生、衝鋒舟救生等實戰科目訓練。在莫毅挺和隊員們的努力下,這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閃電救援隊伍,在一次次實戰中積累經驗,應對強對流氣候、汛期災害天氣等應急救援能力越來越強。

  而這種幹一行精一行的勁頭,同樣體現在警犬訓練中。作為警犬訓練的職能擔當,莫毅挺在訓練基地裏總是“晴天一身汗,整天一身毛”。為了讓這些特殊的“公務員”在實戰中發揮最大作用,他帶著隊員逐只制定“一犬一方案”,根據每只警犬的性格和體能特點定向培養搜捕、搜救等實戰能力。訓練中摔傷、咬傷是常有之事,他從不放在心上,還總笑稱,身上的傷疤是“榮譽的勳章”。

  槍械拆解、長跑越野、泅渡攀爬、摩托車駕駛……為啥“莫叔叔”會的那麼多?“因為喜歡!”但莫毅挺從來不私藏這些警務技能,他曾在20天時間裏,帶領團隊開展突擊培訓,在射擊、警務技能等障礙專案中,斬獲團隊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績。

  “師父是個狠人。”作為莫毅挺的徒弟,陳慧斌提到這個忙到“起飛”的師父時總帶著敬佩,“他每天5點起床跑步鍛煉,休假時,也不忘拉上隊員加練,他說‘體能這東西,一天不練就退步’。”更讓陳慧斌佩服的是師父對細節的較真。“每次接到進校園、進社區開講座的任務,師父都要把之前的PPT推翻重來,說給孩子講和給大人講,得用兩副‘藥方’。生怕哪句話沒說到,就可能少救一個人。”

  閒暇時光:化身守護民生的“志願先鋒”

  夜幕降臨,忙碌了一天的莫毅挺依舊閑不下來。城南某社區的陽臺角落,不知何時竟“長”出了一個燈籠大小的馬蜂窩。接到消息後,莫毅挺立刻和隊員們穿上防蜂服,帶著專業工具迅速上門處置。抵達現場後,莫毅挺一手握著噴水壺,一手拿著冷凍液,徑直沖到陽臺上。他先是用噴水壺將整個蜂巢徹底淋濕,“這麼做是為了讓蜂巢週邊的馬蜂也鑽進巢穴裏。”等周邊“站崗”的馬蜂都回到巢中,莫毅挺立刻將冷凍液對著馬蜂窩的洞口猛噴一通。處理完畢後,他用兜網將整個馬蜂窩完整摘下,牢牢兜住。為了防止還有殘留的馬蜂,莫毅挺最後又用火槍對馬蜂窩周圍進行了一番“掃射”。“蜂窩必須在晚上清除,要是白天摘了蜂窩,晚上回來的馬蜂會無差別攻擊附近居民。所以得等晚上所有馬蜂都回窩了,才能一網打盡。”

  當然,不是每次除蜂都這麼順利的。一次摘除任務中,因懸架操作困難,莫毅挺不留意,將下巴貼近防護面罩,不慎被馬蜂刺傷,身經百戰的他身上起了大片疹子,20分鐘後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出現休克反應。幸虧隊友及時送醫救治,才在那次過敏反應中逃過一劫。

  而救援摔落山澗驢友,地毯式搜深山老林……對莫毅挺來說也是家常便飯。莫毅挺和救援隊的兄弟們總能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2011年6月18日,上虞區紅十字戶外救援隊接到區公安分局聯動警情,黑龍潭一名驢友摔落山澗受了傷,隊友報警需專業救援。事發地位於四明山南麓,山勢陡峭,山澗飛瀑流泉、幽谷深潭,地勢很是複雜,救援相當有難度,老莫獲悉情況後,立即參與此次救援。“搜救過程中,上崖頂、穿水簾、過石墩,考驗的是救援隊員的毅力;救援時,橫切、上升、下降、平渡,檢驗的是隊友們的技能;下山時,大夥雖吃了不少‘屁降’,但始終沒讓傷者有大的顛簸。”老莫事後回憶道。因救援及時,受傷驢友經送醫搶救後無生命危險。這場梅雨季的山地救援,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有驚無險!
孫海燕

1 month ago | [YT]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