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中帶有溫暖,療癒中帶點知識」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融入生活的每一刻。目前由心覺察股份有限公司經營。官網、粉絲專頁、IG、podcast、Line官方帳號,請由下方網址前往portaly.cc/onyourpsy
哇賽心理學
不安全感,往往被誤解為「太黏人」或「太玻璃心」,但它其實有各種不同的樣貌。 . 有時是因為關係裡權力不對等;有時源自成長經驗中的創傷未解;也可能只是某個沒被說出口的期待,長期被忽略。 . 與其靠測試換來安全感,練習說出期待、理解問題脈絡,讓關係成為真正能安心停靠的地方。 .(完整文章請至官網閱讀👇)onyourpsy.com/insecurity-in-love-drcc/.*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療心室 ep.119|關係裡的不安感:愛的證明還是操控ft.張家齊博士」節目內容主談人:心理師Nana (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Rb50...
12 hours ago | [YT] | 101
View 0 replies
如何讓團隊、組織塑造出一個讓大家暢所欲言、真誠互動的氛圍呢? . 在團體中保持沉默才是人性。當人們多半選擇沉默,雖能規避風險,卻犧牲了團隊的創新與成長。 . 要促進心理安全感,領導者必須展現真誠、願意傾聽,並帶頭重新建構失敗的意義。.唯有全體成員共同投入,團隊才可能建立出安全而高效的氛圍。.(完整文章請至官網閱讀👇)onyourpsy.com/the-fearless-organization-book-revie….*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讀心書 ep.03|團隊強大,需要《心理安全感的力量》」節目內容主談人:蔡宇哲(收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AX4...
1 day ago | [YT] | 97
每一個人都要懂一點整理。 . 因為環境雜亂,不只是視覺上的問題,更是一種心理上的噪音。當生活的雜亂佔據注意力和時間時,我們內心的空間也會變得擁擠,沒有餘裕。 . 例如,堆滿的文件、便條紙、隨手放的咖啡杯……每一樣沒收好的東西,都彷彿在提醒你:「這件事還沒完成喔!」久而久之,這一個又一個的小提醒就會累積成一種壓力。 . 除了壓力,整齊還會影響幸福感:環境越整齊,心情就越好。這時,有人就會疑惑說:「我有朋友家裡亂得像被颱風吹過,他還是很開心啊!🤔」 . 一篇針對一千多位受試者的研究發現:家裡的雜亂程度確實會影響幸福感,但關鍵不在於家裡「客觀上」多亂,而是你「覺得」多亂。 . 只要你覺得「這個亂是我能掌控的」、「這是亂中有序」、「這裡有我的味道、有我的形狀」,幸福感也會提高。 . 研究還發現,我們對雜物的滿意程度,加上,空間能否反映出「我自己」,這兩項就可以解釋一個人幸福感的四分之一。簡單來說,人有25%的幸福,來自空間秩序,這是不是很重要! . 真正讓我們感到放鬆的空間,不是完美的乾淨,而是你一走進去就會鬆口氣嘆道:「啊~這裡真好。」整理的關鍵,不是要讓家變成樣品屋,而是讓你真心覺得「這是我的地方」。 . 那要怎麼知道我的環境主觀上是不是有點亂呢?是不是該整理了呢?《慢捨離》這本書裡有幾個小測驗題,很有意思! . 1️⃣ 每次想要整理時就會拖延,會想「週末再說」。 2️⃣ 餐桌上放了三樣以上,本來不該出現那的東西。 3️⃣ 衣櫃裡有不合身但仍然留下的衣服。 4️⃣ 常常花時間找東西,尤其出門前幾分鐘。 5️⃣ 買過一本以上收納整理的書,但家裡卻沒有變乾淨。 . 我全都中😂。如果你也默默覺得中槍,代表這一集來得剛剛好,該聽一聽,幫自己整理一下了。 . *本文摘錄邊寫自「哇賽讀心書ep91|慢捨離,為心與空間留餘裕,讓自己更清明」節目內容。主談人:蔡宇哲(收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3IND...
2 days ago | [YT] | 395
View 3 replies
相愛容易相處難,因為《只有愛永遠不夠》.我們常以為,愛就足以維繫一段關係。 .但現實中,誤解、情緒與認知的落差,都可能是讓感情走不下去的原因。 .學會覺察、調整自動化思考, 是走出衝突、重新靠近彼此的起點。.(完整文章請至官網閱讀👇)onyourpsy.com/love-is-never-enough-book-review/.*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讀心書 ep.06|不猜心,美好伴侶關係從覺察開始《只有愛永遠不夠》」節目內容主談人:心理師Nana (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DeoT...
3 days ago | [YT] | 227
View 2 replies
開車時的大腦跟平常不太一樣嗎? . 行駛於路上時,大腦多半啟動「快思」模式,讓我們依照燈號與前車動作自動前進,卻因此容易忽略斑馬線上的行人。 . 再加上從眾效應的影響,許多駕駛會傾向跟著向前走。.要改變這樣的習慣,除了制度與教育外,更需要心理上的轉變,學會換位思考、主動示範正確行為。 . 當駕駛及行人彼此理解與等待,交通安全才不只是規則,而是一種守護所有用路人的文化。 . (完整文章請至官網閱讀👇) onyourpsy.com/road-safety/.*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一起聊 ep.30|從心出發,讓行人優先成為文化,而非規則」節目內容主談人:蔡宇哲、心理師Nana(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rF5i...
4 days ago (edited) | [YT] | 149
🌟有🎁 ,記得看到最後!🌟.「我先生很會打呼,我在旁邊都睡不太著🥺。」 「另一半的打呼聲,讓我感覺有人陪,沒了,我反而睡不著。」 「聽到他打呼也不錯啦,代表他還活著🤣。」 . 在伴侶關係裡,睡覺打呼真的是一場未解的戰爭。 . 有些人天生對聲音特別敏感。在性別差異上,女性的敏感度確實比較高。研究發現,女性失眠比例比男性高,尤其在懷孕、帶小孩、更年期或經前症候群等與荷爾蒙相關的階段,更容易失眠。 .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女性失眠其中一個常見的原因,就是「伴侶打呼」。而男性因為體型和肌肉張力,確實打呼的比例也偏高,將近一半男性會打呼。於是,「男性打呼、女性又敏感」的組合,讓很多女性的失眠雪上加霜。 . 打呼💤對睡眠的影響其實不是絕對的。能聽著打呼聲睡著的人,大概聲音都不大,而且很規律。但如果打呼聲忽大忽小、節奏不一,就容易被驚醒、徹夜難眠。因為當聲音無法預測,大腦就會自動保持警戒狀態。 . 調查也發現,最讓人受不了的聲音通常是「突然出現」的,例如打呼、窗戶外汽機車聲、電話鬧鈴,或鄰居半夜不時傳來的笑鬧聲,而非電風扇或冷氣那種持續的聲響。 . 那怎麼辦呢?我們沒辦法解決打呼的人,也不見得能讓環境裡的所有聲音消失,但可以試著讓它不那麼干擾✨。 . 方法1📌從根源解決聲音 現在醫學能針對打呼進行檢查與治療,例如耳鼻喉科、胸腔科或牙科都能找到對應的處理方式。 . 方法2📌降低干擾 如果打呼無法改善,可以使用隔絕性高的耳塞或睡眠專用耳機🎧,把外界聲音降到可接受的範圍。現在科技發達,有可以主動偵測噪音抗噪的;適合側睡,不會影響翻身睡覺的;或特別針對打呼鼾聲的功能等等。 . 方法3📌用聲音蓋過聲音 白噪音像是持續的背景音,而粉紅噪音則偏向自然聲,如海浪或蟲鳴。這些穩定的聲音都能幫助我們轉移注意力,讓大腦不再專注於那些不規律的干擾,自然就能放鬆。臨床上推薦,如果在這些聲音的陪伴下,同時搭配放鬆訓練,效果更佳。 . 如果為伴侶的鼾聲苦惱、常常被環境噪音打斷睡眠、需要一些助眠的聲音來幫助放鬆,都可以試試看這三種方法。祝福我們今晚,能擁有一場真正屬於自己的好眠🌛。 . *本集摘錄編寫自「哇賽心觀點ep178|壓力大淺眠,用聆聽找回靜心soundcore Sleep A30 」節目內容。主談人:蔡宇哲博士、吳家碩臨床心理師(收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QG29... --🎧 soundcore|Sleep A30 專業睡眠降噪耳機 🤩同時符合好眠方法2降低干擾、方法3用聲音蓋過聲音的選擇底加! 真是專門針對像我這樣淺眠需求的人來設計啊! . ✅全球首款專為睡眠場景研發!三重遮鼾技術,配戴時能透過充電盒分析並過濾打呼、戶外交通、電器運轉等環境噪音。 ✅雙耳節拍紓壓音頻,可放鬆身心、舒緩壓力,一夜好眠不間斷。 ✅人體工學3D記憶海綿耳塞,完美貼合耳朵,即使翻身側睡也都可以很舒適。 ✅多款白噪音、助眠音樂、鬧鐘等功能,均可透過 soundcore APP 設定,APP還支援尋找耳機模式,不用怕遺失耳機! . ⭐12/31前輸入哇賽專屬折扣碼【onyourpsy300】現折$300 ⭐傳送門:reurl.cc/gnvpXL.🎁 最後要來送福利啦! ➤獎品:soundcore Sleep A30專業睡眠降噪耳機(1名,不挑色) ➤抽獎規則:至哇賽臉書粉專或IG貼文底下留言回答:「你喜歡的助眠聲音?」或「什麼情境下會使用這個產品?」並分享貼文tag一個人(貼文連結在下方留言區)➤預計在 2025/11/12 公告在限時動態中。(寄送限台灣本島區域)
5 days ago | [YT] | 43
View 5 replies
抽象哲學 × 實證心理學:幫助迷惘世代找到人生意義的兩種思維 . 有人說,科學是心理學之父,哲學則是心理學之母。 . 哲學著重抽象本質的探討,心理學則關注具體經驗與證據。 . 但無論是哲學還是心理學,都能幫助我們在變動的時代中,從提問中自我覺察,逐步建構出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 .(完整文章請至官網閱讀👇)onyourpsy.com/philosophy-psychology-supery/.*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心觀點 ep.174|拆解萎靡時代:用哲學與心理學重啟人生 ft.超級歪」節目內容主談人:蔡宇哲、超級歪 (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K5bL...
6 days ago | [YT] | 246
View 6 replies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對一件小事反應那麼大? . 薩提爾理論認為,一個人的改變是受到家庭、成長環境與人際互動等系統的影響。 . 以冰山比喻人的內在結構,外在行為只是浮在水面的十分之一,而水面下更深的感受、觀點、期待與渴望,才是真正驅動行為的核心。 . 透過自我覺察四步驟:看見、承認、允許、接納,能幫助我們逐漸理解自我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便能擁有更多彈性與自由。 .(完整文章請至官網閱讀👇)onyourpsy.com/the-inner-void-book-review-with-lcy-….*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讀心書 ep.13|別再叫我自我覺察了,薩提爾帶你走過人生的困頓《內在黑洞》」節目內容 主談人:蔡宇哲、李崇義、朱芳儀 (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_9gC...
1 week ago | [YT] | 375
View 1 reply
有人傳訊息給我說:「蔡醫師,你賣的這個藥是真的嗎?」 . 原來臉書上有人冒用我的名字和頭像,說自己是「蔡醫師」,還聲稱研發出一款助眠藥物,宣稱「讓我的媽媽和奶奶都睡得很好」,呼籲大家趕快購買。甚至使用 AI 合成影片,畫面裡真的是我在講話,可是那些話,我從來沒有說過。 . 現在的詐騙手法越來越高明,巧妙掌握著人們心中的「想望」,為每個人量身打造不同版本的陷阱,一步步讓你落入詐騙集團的「養、套、殺」手段。 . 一開始他們會在網路上創造出完美人設:高富帥、白富美、戰地軍官、軍醫、工程師……樣樣都有。天天問候、噓寒問暖,溫柔體貼得像完美情人。但每次想見面,總有理由:長輩生病、人在國外、工作保密……聽起來就像偶像劇裡那種「命運總愛捉弄人」的橋段,營造神秘感與粉紅色濾鏡。 . 當「養」了一段時間之後,就開始「套」與「殺」,告訴你:「我們可以一起投資、一起賺錢。」讓你開始投入金錢,越投越多。最後,不只榨乾你的積蓄,甚至一步步誘導去借貸,陷入債務深淵。 . 那麼,他們究竟是怎麼操弄人性的? 1️⃣ 不注意盲現象 心理學經典實驗中,研究者讓受試者看一場球賽,並請受試者數球賽中,白衣隊伍傳球的次數。實驗結束後,研究者問:「你有看到一隻大猩猩走過去,還對鏡頭揮手嗎?」大多數人完全沒看到。 我們的注意力被某件事吸引時,因為專注在眼前的事,其他明顯的線索就會容易被忽略。詐騙也是一樣,對方說:「您的帳戶即將被鎖定,請立即點選連結」,我們將注意力全放在「趕快解決問題」,反而忽略那些明顯不對勁的細節,像是語氣太急、網址奇怪等。 2️⃣ 隧道效應 我們開車進隧道時,只能看到前方出口那一小塊光亮。但出了隧道後才發現,外面的風景其實更廣闊。這就像人在焦慮、匱乏或強烈渴望某件事的時候,注意力會變得狹窄,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部分。 由於人的「想望」跟「匱乏」,受到人性情緒、壓力與情感的綜合影響,讓我們處於「很想要某一種東西」的狀態,注意力限縮到很小一塊,以至於我們沒有思考到:「這個有沒有可能是騙人的?」「這個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 . 每個人都會有想望,這些情緒讓我們更像「人」,也使我們容易被利用。所以,詐騙並不是智商的問題,即使是高學歷的醫師、律師也可能落入詐騙陷阱。 . 如果真的受騙,第一時間先通知銀行、打 165專線,把握黃金時間搶救錢財。之後再進行報案、做筆錄,並且保留所有相關證據,切勿刪除與詐騙集團的對話紀錄。 . 另外,「數發部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也提供民眾即時查詢以及通報可疑的詐騙資訊。 .收聽瞭解更多:https://youtu.be/9eZDmhFsRiY 💪讓我們一起共同守護數位網路安全。
1 week ago | [YT] | 426
View 7 replies
感謝 雜學校 不良大叔 邀請我們參加這一次的 《2025 EDit 臺灣國際教育創新博覽會》Live podcast ! . 現場有好多哇賽聽友到場支持,無論是熟面孔的鐵粉,還是長長的合照人龍,都讓我們又驚又喜、好感動~🥹 . 這次聊的是「 Z世代又快又慢的人生哲學」,接下來就敬請期待精華剪輯版上線囉。 . 祝福大家都可以 從從容容 🧡 游刃有餘
1 week ago | [YT] | 62
Load more
哇賽心理學
不安全感,往往被誤解為「太黏人」或「太玻璃心」,但它其實有各種不同的樣貌。
.
有時是因為關係裡權力不對等;有時源自成長經驗中的創傷未解;也可能只是某個沒被說出口的期待,長期被忽略。
.
與其靠測試換來安全感,練習說出期待、理解問題脈絡,讓關係成為真正能安心停靠的地方。
.
(完整文章請至官網閱讀👇)
onyourpsy.com/insecurity-in-love-drcc/
.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療心室 ep.119|關係裡的不安感:愛的證明還是操控ft.張家齊博士」節目內容
主談人:心理師Nana
(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Rb50...
12 hours ago | [YT] | 101
View 0 replies
哇賽心理學
如何讓團隊、組織塑造出一個讓大家暢所欲言、真誠互動的氛圍呢?
.
在團體中保持沉默才是人性。當人們多半選擇沉默,雖能規避風險,卻犧牲了團隊的創新與成長。
.
要促進心理安全感,領導者必須展現真誠、願意傾聽,並帶頭重新建構失敗的意義。
.
唯有全體成員共同投入,團隊才可能建立出安全而高效的氛圍。
.
(完整文章請至官網閱讀👇)
onyourpsy.com/the-fearless-organization-book-revie…
.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讀心書 ep.03|團隊強大,需要《心理安全感的力量》」節目內容
主談人:蔡宇哲(收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AX4...
1 day ago | [YT] | 97
View 0 replies
哇賽心理學
每一個人都要懂一點整理。
.
因為環境雜亂,不只是視覺上的問題,更是一種心理上的噪音。當生活的雜亂佔據注意力和時間時,我們內心的空間也會變得擁擠,沒有餘裕。
.
例如,堆滿的文件、便條紙、隨手放的咖啡杯……每一樣沒收好的東西,都彷彿在提醒你:「這件事還沒完成喔!」久而久之,這一個又一個的小提醒就會累積成一種壓力。
.
除了壓力,整齊還會影響幸福感:環境越整齊,心情就越好。這時,有人就會疑惑說:「我有朋友家裡亂得像被颱風吹過,他還是很開心啊!🤔」
.
一篇針對一千多位受試者的研究發現:家裡的雜亂程度確實會影響幸福感,但關鍵不在於家裡「客觀上」多亂,而是你「覺得」多亂。
.
只要你覺得「這個亂是我能掌控的」、「這是亂中有序」、「這裡有我的味道、有我的形狀」,幸福感也會提高。
.
研究還發現,我們對雜物的滿意程度,加上,空間能否反映出「我自己」,這兩項就可以解釋一個人幸福感的四分之一。簡單來說,人有25%的幸福,來自空間秩序,這是不是很重要!
.
真正讓我們感到放鬆的空間,不是完美的乾淨,而是你一走進去就會鬆口氣嘆道:「啊~這裡真好。」整理的關鍵,不是要讓家變成樣品屋,而是讓你真心覺得「這是我的地方」。
.
那要怎麼知道我的環境主觀上是不是有點亂呢?是不是該整理了呢?《慢捨離》這本書裡有幾個小測驗題,很有意思!
.
1️⃣ 每次想要整理時就會拖延,會想「週末再說」。
2️⃣ 餐桌上放了三樣以上,本來不該出現那的東西。
3️⃣ 衣櫃裡有不合身但仍然留下的衣服。
4️⃣ 常常花時間找東西,尤其出門前幾分鐘。
5️⃣ 買過一本以上收納整理的書,但家裡卻沒有變乾淨。
.
我全都中😂。如果你也默默覺得中槍,代表這一集來得剛剛好,該聽一聽,幫自己整理一下了。
.
*本文摘錄邊寫自「哇賽讀心書ep91|慢捨離,為心與空間留餘裕,讓自己更清明」節目內容。
主談人:蔡宇哲(收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3IND...
2 days ago | [YT] | 395
View 3 replies
哇賽心理學
相愛容易相處難,因為《只有愛永遠不夠》
.
我們常以為,愛就足以維繫一段關係。
.
但現實中,誤解、情緒與認知的落差,都可能是讓感情走不下去的原因。
.
學會覺察、調整自動化思考, 是走出衝突、重新靠近彼此的起點。
.
(完整文章請至官網閱讀👇)
onyourpsy.com/love-is-never-enough-book-review/
.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讀心書 ep.06|不猜心,美好伴侶關係從覺察開始《只有愛永遠不夠》」節目內容
主談人:心理師Nana
(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DeoT...
3 days ago | [YT] | 227
View 2 replies
哇賽心理學
開車時的大腦跟平常不太一樣嗎?
.
行駛於路上時,大腦多半啟動「快思」模式,讓我們依照燈號與前車動作自動前進,卻因此容易忽略斑馬線上的行人。
.
再加上從眾效應的影響,許多駕駛會傾向跟著向前走。
.
要改變這樣的習慣,除了制度與教育外,更需要心理上的轉變,學會換位思考、主動示範正確行為。
.
當駕駛及行人彼此理解與等待,交通安全才不只是規則,而是一種守護所有用路人的文化。
.
(完整文章請至官網閱讀👇)
onyourpsy.com/road-safety/
.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一起聊 ep.30|從心出發,讓行人優先成為文化,而非規則」節目內容
主談人:蔡宇哲、心理師Nana
(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rF5i...
4 days ago (edited) | [YT] | 149
View 3 replies
哇賽心理學
🌟有🎁 ,記得看到最後!🌟
.
「我先生很會打呼,我在旁邊都睡不太著🥺。」
「另一半的打呼聲,讓我感覺有人陪,沒了,我反而睡不著。」
「聽到他打呼也不錯啦,代表他還活著🤣。」
.
在伴侶關係裡,睡覺打呼真的是一場未解的戰爭。
.
有些人天生對聲音特別敏感。在性別差異上,女性的敏感度確實比較高。研究發現,女性失眠比例比男性高,尤其在懷孕、帶小孩、更年期或經前症候群等與荷爾蒙相關的階段,更容易失眠。
.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女性失眠其中一個常見的原因,就是「伴侶打呼」。而男性因為體型和肌肉張力,確實打呼的比例也偏高,將近一半男性會打呼。於是,「男性打呼、女性又敏感」的組合,讓很多女性的失眠雪上加霜。
.
打呼💤對睡眠的影響其實不是絕對的。能聽著打呼聲睡著的人,大概聲音都不大,而且很規律。但如果打呼聲忽大忽小、節奏不一,就容易被驚醒、徹夜難眠。因為當聲音無法預測,大腦就會自動保持警戒狀態。
.
調查也發現,最讓人受不了的聲音通常是「突然出現」的,例如打呼、窗戶外汽機車聲、電話鬧鈴,或鄰居半夜不時傳來的笑鬧聲,而非電風扇或冷氣那種持續的聲響。
.
那怎麼辦呢?我們沒辦法解決打呼的人,也不見得能讓環境裡的所有聲音消失,但可以試著讓它不那麼干擾✨。
.
方法1📌從根源解決聲音
現在醫學能針對打呼進行檢查與治療,例如耳鼻喉科、胸腔科或牙科都能找到對應的處理方式。
.
方法2📌降低干擾
如果打呼無法改善,可以使用隔絕性高的耳塞或睡眠專用耳機🎧,把外界聲音降到可接受的範圍。現在科技發達,有可以主動偵測噪音抗噪的;適合側睡,不會影響翻身睡覺的;或特別針對打呼鼾聲的功能等等。
.
方法3📌用聲音蓋過聲音
白噪音像是持續的背景音,而粉紅噪音則偏向自然聲,如海浪或蟲鳴。這些穩定的聲音都能幫助我們轉移注意力,讓大腦不再專注於那些不規律的干擾,自然就能放鬆。臨床上推薦,如果在這些聲音的陪伴下,同時搭配放鬆訓練,效果更佳。
.
如果為伴侶的鼾聲苦惱、常常被環境噪音打斷睡眠、需要一些助眠的聲音來幫助放鬆,都可以試試看這三種方法。祝福我們今晚,能擁有一場真正屬於自己的好眠🌛。
.
*本集摘錄編寫自「哇賽心觀點ep178|壓力大淺眠,用聆聽找回靜心soundcore Sleep A30 」節目內容。
主談人:蔡宇哲博士、吳家碩臨床心理師(收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QG29...
--
🎧 soundcore|Sleep A30 專業睡眠降噪耳機
🤩同時符合好眠方法2降低干擾、方法3用聲音蓋過聲音的選擇底加!
真是專門針對像我這樣淺眠需求的人來設計啊!
.
✅全球首款專為睡眠場景研發!三重遮鼾技術,配戴時能透過充電盒分析並過濾打呼、戶外交通、電器運轉等環境噪音。
✅雙耳節拍紓壓音頻,可放鬆身心、舒緩壓力,一夜好眠不間斷。
✅人體工學3D記憶海綿耳塞,完美貼合耳朵,即使翻身側睡也都可以很舒適。
✅多款白噪音、助眠音樂、鬧鐘等功能,均可透過 soundcore APP 設定,APP還支援尋找耳機模式,不用怕遺失耳機!
.
⭐12/31前輸入哇賽專屬折扣碼【onyourpsy300】現折$300
⭐傳送門:reurl.cc/gnvpXL
.
🎁 最後要來送福利啦!
➤獎品:soundcore Sleep A30專業睡眠降噪耳機(1名,不挑色)
➤抽獎規則:
至哇賽臉書粉專或IG貼文底下留言回答:「你喜歡的助眠聲音?」或「什麼情境下會使用這個產品?」並分享貼文tag一個人(貼文連結在下方留言區)
➤預計在 2025/11/12 公告在限時動態中。(寄送限台灣本島區域)
5 days ago | [YT] | 43
View 5 replies
哇賽心理學
抽象哲學 × 實證心理學:幫助迷惘世代找到人生意義的兩種思維
.
有人說,科學是心理學之父,哲學則是心理學之母。
.
哲學著重抽象本質的探討,心理學則關注具體經驗與證據。
.
但無論是哲學還是心理學,都能幫助我們在變動的時代中,從提問中自我覺察,逐步建構出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
.
(完整文章請至官網閱讀👇)
onyourpsy.com/philosophy-psychology-supery/
.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心觀點 ep.174|拆解萎靡時代:用哲學與心理學重啟人生 ft.超級歪」節目內容
主談人:蔡宇哲、超級歪
(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K5bL...
6 days ago | [YT] | 246
View 6 replies
哇賽心理學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對一件小事反應那麼大?
.
薩提爾理論認為,一個人的改變是受到家庭、成長環境與人際互動等系統的影響。
.
以冰山比喻人的內在結構,外在行為只是浮在水面的十分之一,而水面下更深的感受、觀點、期待與渴望,才是真正驅動行為的核心。
.
透過自我覺察四步驟:看見、承認、允許、接納,能幫助我們逐漸理解自我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便能擁有更多彈性與自由。
.
(完整文章請至官網閱讀👇)
onyourpsy.com/the-inner-void-book-review-with-lcy-…
.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讀心書 ep.13|別再叫我自我覺察了,薩提爾帶你走過人生的困頓《內在黑洞》」節目內容
主談人:蔡宇哲、李崇義、朱芳儀
(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_9gC...
1 week ago | [YT] | 375
View 1 reply
哇賽心理學
有人傳訊息給我說:「蔡醫師,你賣的這個藥是真的嗎?」
.
原來臉書上有人冒用我的名字和頭像,說自己是「蔡醫師」,還聲稱研發出一款助眠藥物,宣稱「讓我的媽媽和奶奶都睡得很好」,呼籲大家趕快購買。甚至使用 AI 合成影片,畫面裡真的是我在講話,可是那些話,我從來沒有說過。
.
現在的詐騙手法越來越高明,巧妙掌握著人們心中的「想望」,為每個人量身打造不同版本的陷阱,一步步讓你落入詐騙集團的「養、套、殺」手段。
.
一開始他們會在網路上創造出完美人設:高富帥、白富美、戰地軍官、軍醫、工程師……樣樣都有。天天問候、噓寒問暖,溫柔體貼得像完美情人。但每次想見面,總有理由:長輩生病、人在國外、工作保密……聽起來就像偶像劇裡那種「命運總愛捉弄人」的橋段,營造神秘感與粉紅色濾鏡。
.
當「養」了一段時間之後,就開始「套」與「殺」,告訴你:「我們可以一起投資、一起賺錢。」讓你開始投入金錢,越投越多。最後,不只榨乾你的積蓄,甚至一步步誘導去借貸,陷入債務深淵。
.
那麼,他們究竟是怎麼操弄人性的?
1️⃣ 不注意盲現象
心理學經典實驗中,研究者讓受試者看一場球賽,並請受試者數球賽中,白衣隊伍傳球的次數。實驗結束後,研究者問:「你有看到一隻大猩猩走過去,還對鏡頭揮手嗎?」大多數人完全沒看到。
我們的注意力被某件事吸引時,因為專注在眼前的事,其他明顯的線索就會容易被忽略。詐騙也是一樣,對方說:「您的帳戶即將被鎖定,請立即點選連結」,我們將注意力全放在「趕快解決問題」,反而忽略那些明顯不對勁的細節,像是語氣太急、網址奇怪等。
2️⃣ 隧道效應
我們開車進隧道時,只能看到前方出口那一小塊光亮。但出了隧道後才發現,外面的風景其實更廣闊。這就像人在焦慮、匱乏或強烈渴望某件事的時候,注意力會變得狹窄,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部分。
由於人的「想望」跟「匱乏」,受到人性情緒、壓力與情感的綜合影響,讓我們處於「很想要某一種東西」的狀態,注意力限縮到很小一塊,以至於我們沒有思考到:「這個有沒有可能是騙人的?」「這個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
.
每個人都會有想望,這些情緒讓我們更像「人」,也使我們容易被利用。所以,詐騙並不是智商的問題,即使是高學歷的醫師、律師也可能落入詐騙陷阱。
.
如果真的受騙,第一時間先通知銀行、打 165專線,把握黃金時間搶救錢財。之後再進行報案、做筆錄,並且保留所有相關證據,切勿刪除與詐騙集團的對話紀錄。
.
另外,「數發部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也提供民眾即時查詢以及通報可疑的詐騙資訊。
.
收聽瞭解更多:
https://youtu.be/9eZDmhFsRiY
💪讓我們一起共同守護數位網路安全。
1 week ago | [YT] | 426
View 7 replies
哇賽心理學
感謝 雜學校 不良大叔 邀請我們參加這一次的 《2025 EDit 臺灣國際教育創新博覽會》Live podcast !
.
現場有好多哇賽聽友到場支持,無論是熟面孔的鐵粉,還是長長的合照人龍,都讓我們又驚又喜、好感動~🥹
.
這次聊的是「 Z世代又快又慢的人生哲學」,接下來就敬請期待精華剪輯版上線囉。
.
祝福大家都可以
從從容容 🧡 游刃有餘
1 week ago | [YT] | 62
View 0 replies
Lo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