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lla! 語言星球

大家好!我們是 Jella!
最重視成效的語言學習品牌。
跟著我們的「系統化教學 + APP 口說練習」,
學英日韓法德文西文義大利文、各種外語,
自然不費力,輕鬆又有趣!✌️

我們用「幽默又知性」的內容,
搭配「友善大腦、符合人性」的 APP 上課和練習系統,
達到效率學習、學以致用、增加深度的目標,
讓你擁有連母語人士都敬佩的語言能力和內涵!💪🏻
————
✔️哪裡找到 Jella! 的課程:
shop.wordup.com.tw/campaign/jella
————
✔️更了解 Jella!
訂閱 YT 頻道:goo.gl/XdkXqC
追蹤 Jella! FB:www.facebook.com/JellaPlanet/
追蹤 Jella! IG:www.instagram.com/jella.tw/
追蹤 Jella! Blog:jella.tw/blog/


Jella! 語言星球

免費資源和線上課程爆炸的時代,
一直猶豫選不出最好的、能持續的學習方法?

就算是最神效的語言學習法,沒有實際付諸行動去累積成果,也只是看人家講得好棒棒、好像很厲害而已。

Jella! 提供的不只是講學習理論的課程,而是將方法和理論融入課程+提供完善的「學習內容」,不只是影片,還有 APP 練習題、社團資源。

不同於市面上大多為「主題式」或「講座型」的小課程,Jella! 課程動輒 30~70 小時的內容讓人望而生畏。

但你想想 — 台灣人平均學 10 年英文都講不出口,只有幾小時就能流利口說,那也太神了吧 XD

如果大家還是害怕,不相信自己能夠上完課的話,Jella! 有個佛心的好東西 — 「陪讀計畫」!

每年分春季班、秋季班兩個學期,由不同的英日韓歐語老師開班,幫你安排課表、每週直播解答問題,用半年時間「陪你」學起來!

「2025 秋季陪讀班」課程
8/7 前有最低 5 折優惠!
reurl.cc/gRLob4

——
▪︎什麼是「陪讀計畫」?
老師半年陪你「密集上完課」的規劃,只要購課就可以加入,不需另外報名。

▪︎老師會怎麼陪讀?
提供課表+每週一次社團直播,解答問題和互動練習。

▪︎現在有什麼優惠?
8/7 前提供單門課 85 折(無期限)和 5 折方案(課程有期限,請見方案卡)。
想省大錢密集學 → 選 5 折
想給自己留後路 → 選 85 折(若多門合購更划算)

▪︎5 折方案課程到期,還想上課怎麼辦?
課程到期一個月前會提供「補課程半價續購」,就可以繼續使用課程囉!

▪︎直播時間無法參與怎麼辦?
直播影片會留存於課程社團,可到社團「參考指引」資料夾找尋。

▪︎這次陪讀沒跟完怎麼辦?
許多老師每年會定期開陪讀班,只要是該課程的學生,想要加入幾次複習都可以,千萬不要放棄!

學語言,你只要每天一點點
6 個月不知不覺就走超遠👉Jella!

4 weeks ago | [YT] | 0

Jella! 語言星球

一個初心、三點堅持🙌
一直維持 18 歲,在線上陪伴學生走過八個年頭的「胃酸人」老師👉


「哥教的是語感」課程已經八年了!

當初做這系列的韓文課程時,有兩點我是堅持的:

第一、哥教的是「語感」
這個系列名不是因為很酷炫取的,是不管用什麼語言,語感都很重要。

在特定情境/場合之下,對特定對象,你想表達什麼意思、情緒、給人的感覺,就要用相應的語言來表現,並且在場的人都可以感受得到。

如果只從韓劇、韓綜學幾句,就直接應用在韓國旅遊,可能會有兩種反應:
🧓嗯~是外國人,算了(不計較 or 覺得可愛)
👨🏻‍🦳嗯?怎麼這樣講話?(略被冒犯但不會對遊客生氣)

旅遊是萍水相逢比較沒關係,只要沒有產生衝突就好。

如果還是沒有掌握好韓文特性,後續用在交友或職場,也可能有兩種反應:
👩‍🦰嗯~是外國人,算了(不計較,但可能無法深度交流)
👨🏻‍嗯?怎麼這樣講話?(影響觀感,甚至默默被扣分)

這樣就很可惜了,你滿腔熱血學韓文,卻覺得韓國人難相處而失望。

所以我想讓開始學韓文的同學,就先建立好韓文觀念:語體轉換不單是文法規則變化,相似語法間也有細微語感差異。

你選用的講話方式,都會顯現「話者與聽者的關係」、「話者的人格特質」、「場合」、「情緒」、「言外之音」。

你講外語時想要被認為是怎麼樣的人呢?那你不能不重視「語感」。

第二、發音後的「進階韓文」長達 100 小時

範圍涵蓋 1~3 級,我認為是達成理解 70~80% 日常會話的程度。

沒有到這個程度,你還是很難真的跟韓國人對話(不會句點對方)、或是更看懂韓劇韓綜裡人物講話的眉角。

我希望「想把韓文學到一定程度」的同學可以放心投入,循序漸進地一直學下去。

我也知道這不容易,一般這樣的內容,在補習班需要 3 年時間上完,還不包含中途放棄(😂)於是,有了第三個堅持。

第三、2020 年開始「陪讀計畫」

如果想要快速累積語感、感受到進步,稍微密集且持續地學習很重要。

我將 100 小時的課程規劃為 6 個月的課表,大約是花一週五天、一天約 1 小時的時間,將課程給上完。

持續 6 個月,聽起來有點厲害,又不會感覺遙遙無期。而且每週都會確認進度內的問題、固定直播解答。接著更厲害的是,我會打給同學用韓文練習對話。

這樣的堅持已經 5 年,264 次直播。在創業忙碌的生活中,每週一次與學生「實際見面交流」,似乎能夠不斷喚起我的「初心」:當初是怎麼想要幫助學生學習、達到什麼目標,而我現在還可以從旁再幫忙什麼。

很幸運地,這 5 年間加入許多老師同行,堅持同樣的理念。

此刻再回頭看 2020 年公司同仁對我做的小訪問,再次確認,身為老師的 10 多年歲月中,除了身材會有變化😆,不變的依舊是那單純的心。

•••

J 編🙋‍♀️:當初為什麼會成立 Jella! 呢?
胃酸🍑:成立 Jella! 是想堅持身為老師的初心,來製作「幫助學生更有效率學起來」的產品,而且線上課程的形式可以讓時間地點不受限,學生又能重複上課、不斷複習,提升取得和使用知識的方便度。

J 編🙋‍♀️:老師設計線上課程時最注重的是什麼?
胃酸🍑:線上學習其實只是「媒介」,學習還是要回歸到最重要的「內容」,尤其是同學們上完課後,能透過這些內容「做到什麼」?Jella! 的老師在設計課程時,除了引導、啟發,更重要的是思考要給予同學什麼實質、完整的「內容」,如果缺少這份思考,課程也容易流於形式而無法幫助同學達成最核心的任務。也因此 Jella! 的老師們常會需要想得更深遠,來滿足我們對學生的承諾,真正達到學生對課程的期待。

J 編🙋‍♀️:面對需要督促的學生,老師有什麼招數呢?
胃酸🍑:教學的內容顧到「全面完整、清楚好學」之後,接下來要帶學生「練習、解惑、累積」才能真的學起來,所以出現了「App 四階段學習法、社團提問機制、陪讀計畫」,我們運用這幾個機制「手把手」帶你走完整個學習旅程。6 個月時間過得飛快,但其實 6 個月也可以默默收穫很多,只要按部就班累積。

J 編🙋‍♀️:那經過第一屆陪讀計畫,老師自己有得到什麼收穫嗎?
胃酸🍑:在陪讀計畫中,老師們能實際跟著進度,再次檢視自己設計的課程和練習題內容,並從學生的立場重新思考教學,相信未來一定能提供更好的課程和教學給同學們。也在此偷偷許個願,希望能有更多相同理念的語言老師,未來也會加入這段奇幻的陪讀旅程!

J 編🙋‍♀️:喜歡你的課程、喜歡 Jella! 理念的學生可以做什麼哇?
胃酸🍑:官網留評價!分享給朋友!相信學生留言評價的內容,都是同學最真誠的感受。因為在這段旅程中,身為教學方的我們也感受到同樣的悸動。希望大家多多給予回饋、分享這個計畫、分享你喜歡的課程給缺乏一個好契機的親朋好友。

•••

帶著初心的我,要繼續準備下一場直播了,很期待下次看到你的出現😉

#jella #陪讀班 #學韓文 #韓文口說 #韓文檢定 #韓國旅遊 #韓國人 #韓國美食 #哥教的是語感 #進階韓文 #胃酸人

4 weeks ago | [YT] | 26

Jella! 語言星球

🍋 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make lemonade.
高中生一致推的好老師,想要幫你把「學英文」從酸苦變甘甜的「好奇先生」👉


Insanity: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重複做相同的事,卻期待不同的結果,這就是瘋狂)——愛因斯坦

是不是很像我們學英文的樣子?
一直死背單字,一直忘記單字,一直懷疑自己是不是沒語言天分。

再讓我告訴你一個故事。

一個來自泰國東北的貧困男孩,他小時候吃過最好吃的食物,是別人咬一口後放回去、上面還爬著螞蟻的餅乾。但他吃下去了。因為那是他唯一能吃到餅乾的機會。

他長大後,做導遊、賣房子,只為了能給媽媽、弟弟更好的生活。

直到他看到一個商機——
他問自己:「為什麼只能這樣?難道沒有別的辦法?」

然後他做了改變,也翻轉了自己的人生。
用4年時間,創造了21億美元的營收。

這是風靡全球的泰劇《Mad Unicorn》(瘋狂獨角獸)的劇情。

主角做對了一件事:
他找到「資訊」(Information),商業上誰能洞悉趨勢,誰擁有 information,然後用對方法執行,誰就可以稱王。

學習語言也是。
誰掌握了學習方法,然後堅持下去,誰就可以把英文學好。

你不是不努力,只是方法不對;
或是說,沒有人帶領你,用正確的方法陪你持續走一段路。

•••

👉我想要帶給你的方法——字源學習(Etymology-based learning)

英文字不是憑空發明出來的!

它們有「來源、有邏輯、有故事」,只要你掌握「字首+字根+字尾」的構造邏輯,你就能在見到新單字時,自然猜出意思。

光靠背「apple = 蘋果」這種單一對應,是最沒效率的方法。

更聰明的方式,是學「apple」這個字的來源(拉丁文 pomum),
再聯想到「果實」、「果園」、「果醬」等字根相關詞彙。

這樣才是真正會用英文。舉幾個例子你就懂:

你知道 insanity(瘋狂)其實來自
in-(否定)+ sanity(理智)=沒理智 → 瘋狂。

那麼 sane 就是「有理智的」。

expect(期待)=ex-(向外)+ spect(看)=頻頻往外看 → 充滿期待。

一個 spect,還能延伸出:
inspect 往裡看 → 檢查
respect 不斷地看 → 尊敬
suspect 蹲下來偷偷看 → 懷疑

學一個字/字根的同時,自然就能帶出一串相關的詞彙,讓學習不再是單字一個一個死背的苦工。

•••

👉知道方法以後呢?我會怎麼陪你走這段路?

我設計的《不只為考試的人生英文單字課》,至今應該還是線上時數最巨的單字課(笑)。

我會教 200 個以上的字源字根、轉音概念,並帶出生活考試關鍵的 4500 字(等於上完課 4500 單字牢牢收進口袋)。

接下來更關鍵,從此你不容易忘記學過的字,還會擁有舉一反三拆解出數萬字的能力!

還在求學或就職的你,可以幫助你通過考試、閱讀 paper、看英文新聞、用英文吸收新知,再也不會想到生字就壓力山大。

如果你擔心這不是從背單字 → 變成背字根嗎?
別怕!我會讓你「超有邏輯又有畫面」地學:

1️⃣ 結構記憶法:掌握 prefix(字首)、root(字根)、suffix(字尾)結構,提升單字記憶效率 10 倍
2️⃣ 聯想擴詞法:一個字根帶出 10 個單字,從背單字變成「連結單字」
3️⃣ 文化語感法:了解字的來源背景,真正建立語感,不再機械記憶
4️⃣ 多感官記憶(圖像、語音、語境):讓你真正內化單字,說得出也記得住

如果你又擔心自己學不起來,老師不在身邊。
別慌!我的「陪讀班」會用 20 週時間,幫你安排課表、每週確認你的問題並解答,讓你轉身就有老師相伴(😆)

•••

如果你願意,我很樂意把我整理好的方法、系統、資源分享給你。透過課程和陪讀班,一步步擴充你的單字庫、幫你釐清疑惑、直到英文變成你自己的。

但就算你還沒準備好,我也希望透過此篇分享,至少能讓你知道——你並不孤單,而且你有選擇。

#jella #陪讀班 #字源 #字根 #英文單字 #高中英文 #學測 #雅思 #多益 #公職英文 #英文新聞 #英文閱讀 #英文寫作 #好奇先生

1 month ago | [YT] | 3

Jella! 語言星球

留學界的資深英文老師 Brett 林熙,透過與學員 Brad 的對談,更加確認做對了一件事👉


英文卡在一個地方,你自己知道。
表達時總是用同樣的詞彙,或是繞了又繞,就是找不到那個對味的用詞。
或是背了很多近義字,每次花式換著使用,卻被認為「英文很奇怪」。

「精準用詞」是學外語最令人挫折的一點,
但一旦你掌握夠多詞彙、而且能夠正確運用,
就是母語人士驚嘆「哇!你怎麼會用這個?有夠道地~」的瞬間。
這成為我做《單字量暴增!留學教父的英文近義字彙課》的初衷。

我將精華知識整理+分析語感差異給你聽:
1️⃣ 2000 個英文近義字、多義字
2️⃣ 600 個搭配詞 / 片語 / 慣用語
3️⃣ 827 組造句練習題、單字卡講義

加上每年兩次「陪讀班」,每週直播陪你練造句💪
而透過跟課程學員的對談,更加確立我的引導方向是正確的。
如果你也正在猶豫,不確定是否能脫離「卡詞一族」,
歡迎來看看課程學員 Brad 的心得。

•••

🙆‍♂️Brad:
我在上 Brett 林熙老師的課之前,英語的日常對話和聊天是完全沒問題的,但是遇到要深入解釋自己的想法或是詳細闡述一件事情的時候就開始會卡,因為單字量不足。

👨Brett:
學習後,你的英文有什麼改變?

🙆‍♂️Brad:
參加《單字量暴增課程》之後用的字更加精準和深入。這點我真的很喜歡,因為現在我有時無意間用出在老師課程中學到的「單字」或「短語」和母語人士溝通,他們會表現出很驚艷的表情,因為我用了一些很有程度的詞彙,重點是我使用正確!有使用在那個點上、使用得恰到好處!老師他會把一個單字的用法和含義解釋得很清楚。

另一方面,因為老師教了很多很有程度的單字,這些單字不僅幫助了我的口說,還幫助了我的正式寫作,受益良多!

我也很欣賞老師本身對於中文學習和英語教學的態度,課程中時不時會分享自己是怎麼克服中文學習的,因為老師積極正面的學習態度,大大帶動了學生的學習動力,這點也很關鍵!

👨Brett:
你大概花了多少時間練習?學習方式是?

🙆‍♂️Brad:
我每天花大約三小時上老師的錄影課程,我會放得很慢,並且做很詳細的筆記,所以在課程和做筆記的過程中就已經在學習,邊學習邊記憶。

筆記抄完之後,我會時不時地睡前快速翻閱這些筆記,找幾個句子拿出來唸一唸;或是在寫作的時候,我依稀記得那個單字但忘記怎麼用了,我會趕快回去翻筆記複習。這個步驟反覆個大約三次之後,大概就可以記住了。所以這些單字我不只說的時候會拿出來說,寫的時候也會拿出來寫,以確保可以正確發音,和記得它的拼寫。

我會照著老師的指示,重複那些語言和單字直到講出來完全不饒舌,這點很重要,等到下次你想到那個字的時候,嘴巴就說出來了。

👨Brett:
你完成了什麼值得驕傲的成就?

🙆‍♂️Brad:
我覺得大概是當我用了一些很有程度的單字後,學校老師們很驚訝的表情,並且會反問我,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因為他們想確認我怎麼會用這個字,當然我是有花功夫的,我可以跟他們解釋這個單字的意思,讓他們知道這確實就是我的程度!

•••

讓英文變成你自己的,每週跟我一起練造句🗣
當你毫不猶豫用出來,表達出想要的意思,你就知道你已經突破一個點,在「英文變好」的路上前進了!

1 month ago | [YT] | 5

Jella! 語言星球

有些日文你不是不懂,只是「說不出口」😭
想從 0 幫你內建「日文句子聲音」,日本旅遊和生活可以自然說出口的「Sachiko 幸子老師」👉


「怎麼有點難…但又覺得自己真的在學會用日文😌」

有學生在課後偷偷對我說了一句話:
「老師的課…怎麼好像比其他地方難一點點…?」

我笑了,因為我完全懂她的意思。
不是因為文法太難,也不是聽不懂,
而是——「那種熟悉的單詞和句子不見了」。
取而代之,是那些真的會在便利商店、車站、旅館溝通的日文,
是「日本人覺得熟悉且自然得體」的日文,
而不再是中文母語者「直譯式的日文」。

比如說,你想請店員加熱便當,卻說出:
「お弁当、熱いです。」(便當,好燙)
(欸欸…還沒加熱就燙啦?😁)
而其實正確自然的表達是:
「お弁当を温めてもらえますか?」🍱

當你學習到的日文知識尚淺,
只能用最直覺的單字、最直白的句子,
甚至可能語意錯誤,造成誤會。

或是同個文型,只要單字一換、語氣一改,
很多人馬上就慌了:「這我沒學過吧?」
就好像家裡的媽媽平常素顏,突然化了妝出門,
孩子驚呼:「妳是誰!」
但她還是媽媽啊😂只是在不同場合出現。

•••

我不想教「會考試但不敢開口」的日文,
我從來不想當那種只讓你會答選擇題、卻不會說話的老師。
我設計 N5 課程的時候,一開始就從生活下手:
從「食物」記住五十音、從自身在日本生活的經驗中整理出「真的會遇到」的日常場景,讓學生一看就知道:「這個我以後一定用得到!」

到了 N4,我更清楚:光靠文法已經不夠了。
真正讓人覺得「你日文講得不錯耶」,是那些不會出現在課本裡的說法。
像是日本人常用的句型差異、語感練習、自然語序、甚至諺語(ことわざ)……
這些我都放進了 N4 課程裡。

為了打開每位學生的日文耳朵,
我在每一課的最後加上「N4 聽力程度的全日文諺語解說單元」。
有學生說:「第一次聽得懂那麼有趣的全日文內容,真的超有成就感!」

為了每堂學完都能用、每句都能說,
每個單元我都設計了約 10 句「跟讀短句」,
根據每堂的文法+生活/旅遊場景打造,
從學會文法,到會講出來用出來。

比如說,學了「〜んですが、」這個文型,
你不只知道文法,而是會自然說出:

👧「予約をキャンセルしたいんですが、どうしたらいいですか。」
我想取消預約,請問該怎麼處理呢?

👨‍🦰「東京駅に行きたいんですが、バスの乗り場はどこにありますか。」
我想要去東京車站,請問巴士的搭乘處在哪裡呢?

🙎🏻「人数を追加したいんですが、大丈夫ですか。」
不好意思,我想追加人數,請問可以嗎?

🤦‍♀️「切符を間違って買っちゃったんですが、払い戻しお願いできますか。」
我不小心買錯車票了,可以幫我退票嗎?

💁‍♂️「魚が苦手なんですが、他の料理に変えていただけますか。」
我不太敢吃魚,可以幫我換成其他的料理嗎?

•••

課程準備了超過 800 個這樣的「實用跟讀句」,
每一句都由我和日籍教師響子親自錄音,
讓你在家也能巡練嘴巴肌肉、內化日文聲音。

我不是要你背很多,而是「講得出口」,
其實很多人不是「不會」,而是「要講出口就怕」。
只要文型單字換了、語氣變口語了,
就以為「這是新的文法」——然後就退縮了。

我的課不是為了讓你考高分、或是覺得自己學了很多,
而是要你內化生活中常用的句子聲音,
讓你在旅遊時能自然開口,
在日本生活時不再怕說錯,
在面對陌生情境時,也能說出你真正想說的話。

你不需要完美的日文,
你只需要一個能夠說出「自己故事」的日文,這樣就夠了。
如果你也正在尋找一門「會用到」的日文課,
歡迎來和我一起試試看!

#jella #學日文 #日文口說 #日本旅遊 #日本生活 #日文單字 #日檢 #日文發音 #初級日語

1 month ago | [YT] | 7

Jella! 語言星球

想到英文閱讀就會哭出來的你😿
學測、多益、托福、雅思種種考試,
就是無法跳過閱讀呀~
加上如果是要寫報告、找資料、看新聞,
也是一堆英文在眼前 say hello👐

逃不了,就面對它!
在英國倫敦創留學品牌的 Amy,
來分享戰勝雅思閱讀的撇步,
就算有很多單字不熟,也可以解題!

不過同時「提升單字量」還是非常重要!
而「同義字、近義字」資料庫建立好,會讓你的單字量雙倍跳!

Jella! 課程《單字量暴增!留學教父的英文近義字彙課》就是由有「留學教父」之稱的 Brett 林熙老師 設計、教學,幫助你同時認識英文近義字、多義字,不用一個一個零散地背,也不會再搞錯意思造成誤會和尷尬!

好影片分享:https://youtu.be/HaACnFK-IAA?si=9j-nK...

1 month ago | [YT] | 5

Jella! 語言星球

在台灣自學英文,成為學生超級愛戴、有口皆碑的英文老師!
Ying 老師的線上課,是給「捨不得放棄英文」的同學最浪漫的情書👉


哇!《跟著 Ying 瘋句型 - 言之有物生活英文》,竟!然!五!歲!了!

意識到這件事的當下,我心裡有種難以言喻的情緒,甚至眼眶都熱了,可能是因為:

😌當初花了一年半才把整個課程製作完成(時數從 20 小時直接翻倍變 41 小時)

😌當時各項軟硬體的降噪功能沒有現在好,住家環境非常吵,以致於每每快到交期時,幾乎都在飯店熬夜拍片,入住一次就是四、五個夜晚、然後一次拍十幾二十支影片。如此反覆,直到課程做完。(竟然因為這樣而體驗到「想家」,是不是很誇張?😂)

😌為了讓教材真實貼近生活,我簡直把自己的人生都編進去了。有認真上課的學員應該懂我的意思😏

😌都已經開課數年了,還是偶有學員會私訊告訴我:「真是相逢恨晚。」所有的正向評價都在回應我:辛苦是值得的。

應該就是這樣才覺得激動吧——往往在回首之際,才意識到當時的辛苦、體會到複雜的感觸。

•••

🌹忍不住回顧,當初為什麼會想開這門課🌹

從 2003 年就踏入英語教學之路,如此漫長的歲月中,被無數學員問過無數的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非常可愛,而且出現的頻率意外地並不算低:

「Ying,妳學英文,難道都不會忘記嗎?」

我理解這個問題背後的心思:明明很多東西不只學過一次,但真的要用的時候就忘了,為什麼妳不會呢?

會,我當然也是一直學一直忘的,而且忘掉的也很多;那些需要的時候用得出來的,都是用了好多好多次的。

大部份會這麼問我的學員,顯然都不斷地經驗著「學了 - 忘了 - 複習 - 又忘了」的過程,但,這就是正常的學習過程,它毫不例外地也發生在我身上。我們的腦袋很忙、能做的有限,如果學到的東西不用,它就會自動丟掉沒用( 沒價值)的東西。這是大腦為了讓我們活下去的生存機制啊!(所以別怪我們的腦,它好辛苦的)

學了以後要不忘記,唯一的辦法就是「用它」。
重點來了,怎麼個用法?如果生活中就是一直沒有機會用,那是要怎麼用?

於是我去回想,自學英語這一路上,我都做了些什麼?在那沒有太多機會和母語人士交流的高強度自學時期,我究竟做了些什麼?

最後我歸納出兩大點,並把它們 #整合成言之有物課程

•••

✅「攝取」大量情境:串連自己的生活經驗+想像身歷其境✅

舊生都知道,我崇尚大量閱讀、看影集、看電影,這已經是超過二十年的學習(娛樂)習慣。

每當在書中或劇情中看到「我可能會遇到」的情境或「這像是我會講的話」時,我就會特別留意——我的想法很單純,不能把學語言當成知識來記、然後期待自己未來某天可以有膝反射般地正確應答,這非常不切實際;正因為不曉得何時用得到,平常反而就要準備。遇到突發情境可能會沒辦法回應,那就讓自己習慣種種情境,然後練習回應。

🔄 那我怎麼「用」?
我把自己代入讀到/看到的情境裡,簡單來說,#把角色換成我本人和我認識的人。這種方式真的很有效,而且,愈是自己遇得到的情境就越有效。以下舉幾個例子。

有一種情境時不時就會出現,它通常不是什麼高潮橋段,只是用來交代一下背景或推動情節,那就是「你來找我幫忙,但我幫不上,你又說服我、裝可憐,結果我只好答應你:好啦,我會想辦法。」。很常見而且很貼近生活吧?

像遇到這種場景,我就會想像自己是劇中的角色,然後用不同情緒來練習台詞。(對,一人分飾兩角甚至多角,自己跟自己對戲!)

Ying 1🙋‍♀️: I really want to help, but my hands are tied.
(我真的想幫忙,但也真的無能為力。)
Ying 2👩‍🦰: You haven’t even tried. Can’t you just give it a try?
(你根本都還沒有嘗試。你就不能試看看嗎?)
Ying 1🙋‍♀️ : Okay, okay, let me see what I can do and I’ll get back to you, but I’m not promising anything!
(好啦好啦,我想想辦法再跟你說,但我不保證一定行哦!)

這些句子在真實生活中真的超級實用,用得到的機會非常多:
- My hands are tied.(我無能為力。)
- Can’t you just give it a try?(難道你不能試試看嗎?)
- Let me see what I can do.(我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
- I’ll get back to you.(我後續再回覆你。)
- I’m not promising anything.(我不保證一定行哦!)

是不是很簡單?
這類情境最棒的是,使用的句子幾乎不大需要更動,即學即用,可以等到熟練的時候,再依情境的不同去做微調。

(小叮嚀:就算是簡單的句子,也未必在需要的時候能 #立即反應且自然脫口而出;愈是貼近生活的用語,往往愈簡單、卻也越容易被輕忽,所以只要一遇到就要練它個幾遍。)

•••

以下示範我如何「一個人在家把學到的東西用出來」:

1️⃣ 想像我的家教學生來訊,因為不得已必須調課,但他想要的時段我已經有課了,得跟另一個學生喬喬看:(直接整句照搬即用)
But I have class then. You know what? Let me see what I can do, and I’ll get back to you.
(但我那個時間有課。這樣吧,讓我想想辦法,我稍後再回覆你。)

2️⃣ 想像朋友知道我 work from home,拜託我幫搶演唱會的票:(直接整句照搬即用)
I can do that, but I’m not promising anything, okay? You know how hard it is.
(我可以幫忙,但不保證搶得到哦?你知道那有多難搶。)

3️⃣ 當我的貓明明已經吃過了,卻一直喵喵吵要吃零食:(依照情境和對象微調)
Sorry, babe. The vet said no more snacks for you. Mommy’s hands are tied.
(抱歉寶貝,獸醫說你不可以再吃零嘴了,媽咪也無能為力。)

•••

另一種出現頻率高得驚人的情境是這樣:兩個人在講話,A 問了 B 一件事,B 顯然不是很想回應、或是覺得「這種事情你怎麼會問我呢」、「這本來就不是我會知道的事情」,甚至帶有情緒,想快點結束這個話題。(這種情況你我一定也常常發生!)

無論什麼樣的劇情設定,每當這類情境出現,B 往往會回答:

“I wouldn’t know.” 我哪知道。
(偏冷漠、帶有距離感、或覺得「這本來就不是我會知道的事情吧」)

或是 “How would I know?” 幹嘛問我?
(有點情緒、可能想抗拒回答、或是不耐煩)

比方說:
A: How is Anna going? You hear from her?
(安娜好嗎?你有她的消息嗎?)
B: I wouldn’t know. It’s not like we can be friends after breaking up.
(我哪知道?我們分手以後又沒繼續當朋友。)

或是:
A: I heard that Anna is getting married?
(我聽說安娜要結婚了?)
B: How would I know? We broke up pretty bad. You forget about that?
(幹嘛問我?我們分手得很難看,你忘了嗎?)

有沒有發現?
在這樣的情境中,我們在台灣學英文時,很可能會更直覺地用 “I don’t know.” 來回應,或是 “I have no idea. / No idea.” 這種長年來教科書中一定會教的回答方式,來表達「不知道」。這些回應都很好、很常用,它們沒有任何問題,就只是「中性地回答不知道」。

我想在這裡彰顯的是👉透過情境的幫助,語言的學習可以更精準、更貼近需求👈

在電影中看見相似於上述的情境時,因為畫面和整體場景具有清楚的情緒張力,聽到 “I wouldn’t know.” 或 “How would I know?” 的時候,這兩句話會連同角色的情緒一起進入我的吸收和理解當中,我會明顯感受到,它們所傳遞的情緒能量,跟 “I don’t know. / I have no idea. / No idea.” 完全不同。

當然,“I wouldn’t know. / How would I know?” 未必永遠都帶有負面情緒,如同前面提到的,這兩句話也帶有「你問的本來就不是我會知道的」之意,而這種較隱微的訊息,也可以透過大量接觸相似情境來強化,讓我們在需要有所反應時,至少多了一個能夠表達細微資訊的選項。

•••

來,Ying 的居家想像練習:(情境在我腦中,但英文回應可要大聲說出口!)

1️⃣ 老公剛做了令我惱火的事,還搞不清楚狀況似地跑來問:「我前天訂的包裹有送來了嗎?」
馬上把這句話丟到他臉上:How would I know? It wasn’t my order.

2️⃣ 很愛講八卦的同事又在那邊唯恐天下不亂:「你有聽說嗎?製造部經理的小三原來是品管部的。」
一樣把這句話丟到他臉上:I wouldn’t know. Not my business, and certainly not yours either.

3️⃣ 閨密的男友大搞失蹤,「妳覺得這表示什麼?他是不是故意在躲我?」朋友需要被安撫的時刻,表達要溫暖:I don’t know, hon… maybe he’s just caught up with something.

•••

再舉一個無論在小說或電影中,都極容易看見情境:某人說錯話或做錯事,導致令他後悔莫及的結果,這個人已經非常懊悔,但身邊的人還是會繼續數落他、怪罪他,於是身為讀者/觀眾的我們就會聽見他說:

“I’d do anything to take it back if I could.”
(要是可以,我願意做任何事讓一切回復原狀。)

說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發生的事不可能當做沒發生,已經受傷的感受也無法消失。所以,你說他有辦法讓一切回復原狀嗎?沒有,沒辦法。那他真的會窮盡一切來達成這個目標嗎?也不會,因為做什麼都沒有用了。

他有可能再強調一遍:I’m sorry I can’t, but I really would if I could.
(很抱歉,事實上我就是無法做到,但如果我可以,我真的願意。)

這就是「與現在事實相反的假設」的精髓👉用 would/could 而不是 will/can 來針對無法改變的現在狀態做出假設👈

像這種牽涉到求學時期覺得困難的文法概念時,透過情境去內化會更有效,因為真實情境強化了該文法的使用時機,勝過幾百字的文字講解。

好用嗎?超級好用啊!
誰沒有說錯話、做錯事、傷了別人的時候?每當這種時刻發生,我真的就是默默在心裡流淚,然後在腦中對自己說:I’d do anything to take it back if I could. But I’m sorry I can’t.

就連在同事背後說他壞話被抓包都可以用哦:You heard that? I’m sorry. That was wrong. I’d do anything to take it back if I could.

【足夠多的情境+把自己放進情境裡做反應=一個人也能進行的口說練習】

這是我多年的自學習慣,我將它體現在 #跟著Ying瘋句型_言之有物生活英文,沒想到後來發展出超過 200 個情境,最後長達 41 小時。

•••

✅把重點放在「他們會怎麼說」:多學本身就自帶氣場的語塊跟句型✅

學語言的人一定都很想說得很道地。這不容易,但就是會很想做到。我的意思是「口吻/措辭/口氣(台語的 khuì-kháu)」,而不是口音。也就是所謂的「自然度」。

就像聽見一個外國人說「我昨天吃了大腸包小腸,有夠讚」,你一定會覺得他說的中文很道地;但如果他說的是「昨天我進食了米腸裡包夾著香腸,美味動人」,整句話完全聽得懂,但不覺得聽著就不大自然嗎?或者說,不符合我們的用字表達習慣。

求學時代學的英文,大多為了應付考試(至少我這一代是如此),誰沒有個好幾本單字書?背著考著是記了不少,但等到要用的時候往往變成【單字 + 單字 + 單字 + 單字 + ......】的拚裝車,然後人家說了一大串,就算放慢速度都還常常覺得聽不懂。

後來我發現,根本就不應該把重點放在如山高的單字/片語上面。並非它們不重要,而是我們必須改變看待它們的角度,和使用它們的方式。用身心靈的說法,就是必須丟棄「已經不再服務我們的認知和信念」。

我不是在背單字,而是在學「......怎麼說」;說英文不是在玩單字樂高,而是「用人家習慣的方式講話給人家聽」。

•••

先說語塊(chunk)。

如果在不具備語塊認知的情況下,從中文出發,要表達「告狀」,你會立刻知道怎麼說嗎?

#不具備語塊認知的情況下,可能有不少人是第一秒先石化,第三秒才開始想辦法。比較敢嘗試的人,可能用舉例的方式讓對方聽懂:I did something, and my brother told my mom. I was very angry because I didn’t want my mom to know it.

意思可以傳遞,對方可能聽懂,或許不大精準,但有達成溝通目的。唯一的問題是:我滿意自己這樣的表達嗎?

而比較不敢嘗試或容易緊張的朋友,可能會繼續石化,或因為太過緊張而逐字照翻:My brother….mm…he suit shape. He suit me shape… to my mom. My brother told me...(淚)

很緊張的時候,是最容易逐字中翻英的。
(這時候可能還會希望從來沒背過「告」人的告是 suit)

沒關係,我們可以重新調整認知,把重心放在「......要怎麼說?」,訓練腦袋慢慢往「好,我來看看人家怎麼用?」的思維靠近。

假設書中/電影中/字典中的例句長這樣:I did something the other day, and my brother told on me to my mom. He shouldn’t have done that. I’ll never let him join me.
(某天我做了一件事,然後我弟跑去跟我媽告狀。他實在不該那麼做的,以後我再也不讓他跟了。)

調整認知後,我的腦中運作不會再是:告狀 tell on,告狀 tell on,告狀 tell on;而是變成:tell on - told on,My brother told on me to my mom. A told on B to C.

甚至可以更進階:Someone tells on someone else to another person. 如此,我們會 #進入形塑英語思維的方式和過程,說話時的表達習慣就會更接近母語人士。

•••

接下來說句型(sentence patterns)。

大部份的句型本身已經有內含的意義,而該意義,很多時候來自我們討厭的文法。
但當我把文法這個根深蒂固討人厭的詞拿掉,只去看一個句型的【固定模式=特定意思】時,一切會變得單純且好懂很多。

就拿前面 tell on 的例句來看,其中有一句是:He shouldn’t have done that.(他不該那麼做的。)

如果要講解文法,會有點枯躁無趣惹人心煩,但如果我們只看【固定模式=特定意思】,就單純只剩這樣:
- I hate you. You shouldn’t have lied to me.
(我討厭你,你不應該騙我的。)
- He got hurt. He shouldn’t have been there.
(他受傷了,他不應該在那裡的。)
- We lost. We shouldn’t have taken the game lightly.
(輸掉了啦!我們不應該小看這比賽的。)

肯定的語氣也是一樣:
- I hate you. You should have told me the truth.
(我討厭你,你該早點告訴我真相的。)
- He got hurt. He should have stayed home.
(他受傷了,他應該要待在家的。)
- We lost. We should have practiced more.
(輸掉了啦!我們應該練習更多的。)

是不是很固定?很好懂?
【Someone shouldn’t have done something.=某人之前就不應該做某件事(但已經太遲了)】
【Someone should have done something.=某人早就應該做某件事的(現在來不及了)】

先看見一個句型的【固定模式 = 特定意思】,再去看它的文法內涵:
【Someone shouldn’t have+動詞第三態=某人之前就不應該做某件事(但已經太遲了)】
【Someone shouldn have+動詞第三態=某人早就應該做某件事的(現在來不及了)】

•••

再舉一個很具代表性的句型。我們直接看例句。

“What he told you is not important anymore. He’s dead.”
(過去他跟你說過什麼,現在都不重要了。他已經死了。)

一樣,我們只看【固定模式=特定意思】:
- What he gave you is not important anymore.
(過去他給予你的一切,現在都不再重要了。)
- What they promised me is not important anymore.
(過去他們答應我的,現在都無所謂了。)
- What she did for you is not important anymore.
(她曾為你做的一切,現在都不算什麼了。)

例句能夠給予模式,進而提供結論:
- What he gave you「他以前給你的東西」
- What they promised me「他們以前承諾我的事情」
- What she did for you「她曾為你做的事」

這種句型,就是以前學文法時覺得複雜的「名詞子句」:有句子的長相,卻只是個「很長的名詞」。

但當我們熟悉這種【固定模式=特定意思】的學習方式,內化及吸收會變得很直接,而文法則退居到後面,成為輔助理解的工具。

看見【固定模式=特定意思】,在過去二十多年的自學路上,成為我最強大的內化工具,我也因此將它化為課程的主軸、將它嵌進那 200 多則情境中,就是希望有更多人能體驗它為我帶來的幫助。

•••

言之有物的五週年,沒想到就這樣長篇大論了起來🤓

五年來,這門課的學員默默不斷地成長著;每一則慷慨評價都令我感動,其中的字字句句更令我深信——當初的想法和堅持是對的、值得的,有不少人需要且享受這門課程,這門課不是那發射 52 赫茲的孤單鯨魚。(寫到這裡眼眶又發熱了🥺)

很希望有更多人知道這門課程的好,一起加入玩耍語塊和句型堆疊的樂趣。
你還在尋找那個陪伴你學習的課程嗎?會不會,此刻你終於找到了呢?🌹

#jella #學英文 #英文口說 #英文閱讀 #英文小說 #英文單字 #英文句型 #言之有物生活英文 #英文小說帶你飛

1 month ago | [YT] | 7

Jella! 語言星球

講英文跟餵恐龍一樣🦖,怕得不得了...

成人才學英文 -- 重頭學好糗?記憶力不好?發音不好聽?
種種理由和恐懼,限制了你對說英文的想像😱
不許你再說藉口,幫助入門者 / 初學者再也不害怕英文的 Catherine 老師👉


為什麼背單字的人,反而一句英文都講不出來?
很多學生在我課堂上說英文的時候,最常驚訝地說:「欸!?原來這句用這麼簡單的字就好了喔?」或是「喔對!我之前學過!」

比如:「她們姐妹情深」,會執著要用 deep / relationship 之類的字,但其實說 “They get along really well.” “They’re super close.” 就很道地。沒有一個難的單字,只是不知道怎麼「湊」在一起而已。

•••

【自創珍奶理論】

很多英文都是「看過、聽過」,但要講的時候卻想不到。這就像你點了一杯珍奶,一直沒喝、不攪拌,珍珠沉到底部(過一天還會黏住撈不起來🤢)英文也是,背了不用,就會「沉」到腦袋底部。

「但我們生活中就是沒有英文環境啊!」你會這樣抱怨。
沒錯,所以才要其他外力幫忙啊!現在有許多學習 APP 都有口說功能,對於初學者來說,最好的打底方式就是「回音跟讀」,先學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慣用句,再跟著模仿、複誦,做好完整的 output (輸出練習)。

•••

【逼你開口的線上初級英文課】

老王賣瓜時間到囉,嘻嘻🤭
我的線上課程《遇見說英文的自己:入門英文》每單元都有句子跟讀、角色扮演練習,使用 APP 功能就能錄音、回放、比對你和老師的發音做自我修正。 一直想、一直講,就像不斷翻攪手中那杯珍奶,永保新鮮,要喝的時候隨時都吸到滿嘴珍珠!

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英文講不好是文法觀念不夠多,其實,不是文法學不夠多,而是不知道哪些是真正常用的文法。這門課程涵蓋 120 個最重要的初級文法,包括五大時態、介係詞用法、比較級、最高級用法等等,市面上權威初級文法書中講到的,都有在課中教到,但我會用「讓你能夠說出口」的方式來帶文法觀念,而不是死記文法規則喔!

•••

【給英文恐懼者的線上課】

這麼說好像有點自賣自誇 😅 但我真的滿喜歡教初學者,而且好像真的滿會鼓勵人(👈這句話應該由我的學生來說才對),看著他們一開始講英文像在餵恐龍一樣🦖,經過我的鼓勵和引導,漸漸打開心房。

當然,鼓勵不是盲目地說你好棒棒就可以,而是當下聽出他的困點,幫他從困點解救出來,解決他的難處後,自信心只是一個自然發生的結果。

•••

【最陪伴的線上課】

線上學習最怕的就是沒有計劃、懶散,所以我們規劃了:
1️⃣ 24 週學習課表,讓你看得到進度(95 小時的線上課,不知不覺就完成)
2️⃣ 每週一次 zoom 互動直播,複習當週課程+口說練習(影片重播放課程社團,無限次觀看)

這下子沒藉口懶散了吧?陪讀班至今已經跑了五年,許多同學參加好多年的陪讀直播,因為他們知道,這是難得有人陪著練英文的機會,而且,完全不用另外加💰💰呀!

#jella #陪讀班 #遇見說英文的自己 #入門英文 #英文口說 #英文發音 #英文文法 #旅遊會話 #初級英文 #學英文

1 month ago | [YT] | 3

Jella! 語言星球

來台 18 年,中文講得嚇嚇叫的義大利人—江書宏老師,也曾在語言學習中掙扎過😩

原來遇見一個對味的好老師,可以幫你達成學語言的目標👉


【20 年前的現在我快要起肖了!】

當時我是中文系畢業的,在台中的逢甲大學上了半年的華語課,但還是半聽半懂,說中文說得很不流利,我的聲調超難聽的。

我在義大利念中文系是高材生,成績比別人出色。在逢甲大學的華語中心我也算是最用功的學生之一,不過即便我很認真念書,唯一達到的效果是精通華語語法,很會認字寫字,但還是無法閱讀雜誌或看連續劇,更不用說輕鬆閒聊。我開始失去毅力,在我腦海中放棄學中文的念頭浮上來了!

•••

【就在這時候我遇到了一位徹底改變我人生的優秀老師】

她名叫齊玉先。沒有遇到她的話,我現在就不可能用中文寫這篇文章!上這位老師的課可以說是我生活的轉捩點......

齊老師是理工生,所以她採用與眾不同、非正統的方式教華語。例如,我遇過大多數老師用這個流程:先看生詞、再分析語法結構、最後閱讀對話,透過課文的上下文回顧所學到的生詞和語法規則。

我不反對這個教學方法,因為讓我快速擴充詞彙量且透徹理解許多語法結構。但只有齊老師的教學法才直接達到了我渴望很久的效果:用中文輕鬆交談。

齊老師鼓勵我直接閱讀課文,如果遇到看不懂的生詞,不用覺得不安,反而要想盡辦法猜出它的意思。或者,她要求我「大聲」唸課文和生詞,並且要我「錄音重聽」自己的聲音。除了閱讀課本,她也帶領我大量閱讀跟歷史、哲學和文學相關的文章。因為她的課程我才真正理解了儒家思想,懂得欣賞成語的魅力,揭開台灣人的客套話等。

•••

【從此我的中文變得不一樣了】

上了她三個月的課後,我突然開始無憂無慮地跟台灣朋友交談和開玩笑,勇敢地拿起中文版的義大利旅遊日記閱讀台灣人怎麼看待我國家。簡單來說,中文成為了我生活中的工具而不僅僅是學校的科目:我終於能用中文閱讀、看電視和聊天!

齊老師的教學法也深深影響到我的教學風格和理念。例如,我的預錄式課程從文化主題(像是料理、地理、歷史、風俗習慣等)切入,因為我親自體驗到文化能讓整個語言課程變得更有趣。還有,從第一堂我也鼓勵學生用「耳朵」而不僅是「眼睛」學習。

例如,我激勵他們大聲複誦單字和短句,訓練自己的面部肌肉說義大利文,讓自己的頭腦習慣聽到自己說義大利文。我也建議學生做影子跟讀練習時,要錄下自己的發音,然後認真重聽:不但會改善發音,也不知不覺會背起很多單字來!

我也帶領學生大量閱讀故事書和有文化內涵的文章,並且鼓勵他們主動猜出生詞的意思。我不要求學生寫無數語法題目(反正沒用!),反過來我教導他們怎麼用義大利文寫簡短的文章表達自己的想法,發揮創意。從頭幾堂課,我敦促學生不顧面子地開口說出所學到的義大利文。

•••

【陪讀計畫特別幫助我實現教學理念】

學生在傳統的課堂上學語法規則和生詞,然後要回家寫無聊無用的語法題目,或做令人感到煩躁的聽力練習。相反的,參與「陪讀計畫」的學生要先觀看預錄式課程的影片,聽我講解文化、片語、詞彙和語法。然後,在每週一次的線上互動式團課中,透過我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他們就要實際練習說義大利文,把在影片中學到的片語、語法規則和詞彙用出來。課堂上的主角是我的學生,而我說得不多,因為在影片中我已經說得夠多了!

•••

👨‍🦱「預錄式課程以讓學生開口說為目的,不只提供實用的生活會話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更採用螺旋式的編排手法刺激大腦而產生良好的記憶點,讓我愈學愈有信心。每週一次的線上直播課程,不只可體驗老師精心設計的複習演練,也可沉浸在老師風趣幽默的教學氛圍中,既愉悅又收穫滿滿。」

👩‍🦰「非常喜歡老師的課程,教材內容豐富、編寫用心。老師透過風趣幽默的方式介紹義大利人的生活文化,以文化為核心引起學習者的好奇心和興趣,再循序帶入單字和文法。因為老師對華語及台灣文化嫻熟,在解釋義大利文化、發音、文法時,用台義比較的方式來說明,是課程的特色之一,讓華語母語者十分有感。此外,在教材影片中,或在每週一次 1 小時的線上直播,老師時時分享語言學習的經驗和方法,還有許多鼓勵的話語,給予學員持續學習的能量。」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親切又溫暖的教學風格。老師的風格跟我前幾次學習外語差別很大,零壓力的教學方式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感到特別自在。在每週的直播中,老師總是鼓勵我們開口練習,這對提升口語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老師的教學真的是螺旋式的,聽到七課就發現跟前面的真的都能串在一起。開始學了第四課就去義大利旅遊,立刻就能用義大利文打招呼問好,在餐廳點咖啡,在飯店說房號,看懂一點點早餐跟麵包的菜單,相當有成就感!還有線上直播老師真的都會讓每一位同學都參加練習!」

•••

我的預錄式課程《義大利文跟義大利人一樣簡單》和陪讀班,會持續下去。我不曉得在未來我的學生人數會增加多少,一倍兩倍或更多。但我有把握我對教學的熱誠永遠不會消減,因為親耳聽到自己的學生說義大利文,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成就感!

#jella #陪讀班 #義大利文 #義大利旅遊 #義大利料理 #義大利文化 #江書宏 #義大利人

1 month ago | [YT] | 10

Jella! 語言星球

你可能覺得自己學英文學了很多年,多益考了八、九百分,口說也沒問題,所以接案翻譯也沒問題!但是,文化轉換、接案門路、語言溝通,種種問題接踵而來,你心中一定充滿了許多「怎麼辦」,我擁有超過 30 年的翻譯接案經歷,可以透過課程讓你知道自由譯者的甘苦,教你如何入門、如何克服種種障礙和難關,讓你免去跌跌撞撞的自我摸索之路!

此外,也有些人想要一個可以帶小孩又能有收入的工作,老師本身就是兩個孩子的媽,親自帶大了兩個小孩,有許多育兒經可以分享,更能分享如何一面帶小孩、一面工作,而這些疑問,都能在「陪讀計畫」的直播中得到答案!

【課程特色】
1️⃣ 30 年的影視翻譯經驗,透過 18 小時的課程分享給你!
2️⃣ 每天花個 10-20 分鐘,就能作好接案翻譯的前置準備!
3️⃣ 20 部經典電影的實例練習,給你練習各類型電影字幕翻譯的機會!
4️⃣ 除了線上課,我還每週直播帶你實作練習,也補充更多最新最實用的業界知識

不要錯過這個與我 (螢幕) 面對面交流的好機會,很期待跟你分享我的經驗和知識喔!

#jella #陪讀班 #學英文 #影視翻譯 #英文翻譯 #蘇瑞琴 #英文電影 #英文影集 #美劇

1 month ago | [YT]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