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學校」主導者張筑貽、張裴倢、張天雄為獲得芬蘭hundrED世界教育創新獎、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高雄市藝術教育、家庭教育貢獻獎等七座教育貢獻獎的得主。張筑貽是十大傑出青年「社會實踐創新平臺」計畫獲獎人、張裴倢為國際同濟會「十大傑出青少年」獲獎人,因為創造「公益出版平臺」而獲得尤努斯獎、國泰卓越獎等獎項。

成立「公益學校」之主因為現今學童教育已無法用學科滿足,體制內教育面對到與現實脫節的問題。加上網路世紀,只要想學就不乏管道,因此欠缺的不是資訊,而是有系統的統整者,簡言之就是自主學習的引導者。

隨著時代的演進,國內有推甄、特殊選才,臺北市已有數位實驗高中出現,70%課程為線上,專為偏科生而設置;美國加州地區大學也開始推免試的申請入學,顯見學習歷程與天賦已經漸漸成為世界選才的重要模式依據。 網路平台裡,專門針對教育的在國內有《Ha-how》,國外則有IBM、Google、以及多所大學所釋出的免費/收費課程。

事實上,“Youtube”以及“Tik Tok”也是廣義上的學習網站,只是必需在茫茫創作者中找尋資訊而已。 公益學校即為運用“Youtube”為平台,鎖定素養教育為方向,提供「智商、情商與財商」等「三商」群組課程,讓學生能透過課程與社會接軌,家長也能在孩子學習歷程中陪伴他們成長。
#素養#學習歷程#特殊選才


1:17

Shared 1 year ago

47 views

0:36

Shared 1 year ago

52 views

0:31

Shared 1 year ago

27 views

1:19

Shared 1 year ago

39 views

3:05

Shared 2 years ago

40 views

2:03

Shared 2 years ago

33 views

1:56

Shared 2 years ago

5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