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博物馆 ChaosMuseum

【同寝室女生月经周期真的会趋同吗?】

同寝室女生月经周期会趋同?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而且这种错觉会发生在同寝室友、密友、母女、姐妹以及工作学习伙伴之间。

女性的月经并不会因为朝夕相处就变得同步,但日常生活中人们觉察到「同步」现象却并不稀奇。假定有两个月经周期均为 28 天的女人,那么她们月经间隔时间最长为 14 天,平均而言,则只有 7 天之差,再考虑到女性个体的平均月经持续时间是 4~7 天,两人会非常容易出现月经日期的重叠。

若相互交流此事的女伴增加,这种「你来例假时我也来了」的情况更会频繁出现,于是形成「关系亲密的人月经趋同」的错觉。

之所以这种错误说法曾被科学界长期当做事实,是源自于一名威尔斯科学院心理学研究生玛莎‧麦克林托克在1971年做过的著名实验。

麦克林托克设计了一个为期六个月的实验,她募集了135名17~22岁女生做实验志愿者,观察到她们月经周期出现趋同的现象,不仅仅表现在同宿舍室友的趋同,也包括了亲密朋友间的趋同。

麦克林托克认为这些趋同还向着一个主导者靠近,于是她进行了下一步的实验:将主导者的腋下汗水搜集起来,涂抹在实验组女生的嘴唇上,而对照组则涂上医用酒精。四个月后,实验组女生出现月经趋同现象,对照组则几乎没有影响。

她将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并指出影响女性生理周期的物质是信息素。自此以后,女性生理同步的现象就被科学家们称为「麦克林托克效应」。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学界的观点逐渐开始逆转。2006年,有科学家总结了过去15年的研究发现,它们都表明女性月经周期并不趋同。

「麦克林托克效应」在研究中存在严重的方法论错误:选择样本时,着重挑选了最开始月经周期不趋同的个体,即统计学上的偏态分布;随着观察持续,收集到的数据增多,偏态分布会自动趋向正态分布,也就得出了月经周期同步的结论。另外,麦克林托克的分组也存在问题,以至于后人以实验验证时并不能观察到她所记录的现象。

到 2013 年,科学界主流基本已经否认了「月经周期趋同」的存在。文|蒋宇谋

5 years ago | [YT] |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