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音樂島 Indie Island

EP421 - 音樂產業希望你相信的事 (報導者:音樂市場飽和危機)

最近讀到《報導者》一篇關於台灣音樂產業現況的長文,這篇報導看似中立、全面,但事實上夾帶了多少過時的產業偏見?

為什麼這類型的文章會不斷出現?他們究竟希望音樂人相信哪些事?

這篇文章說:要經營樂團,就要拍 MV、做燈光舞台特效、提供「多重感官體驗」,才能在市場中生存。文章裡那些被稱為「合理現實」的標準,其實正在形塑一種單一的成功模型──讓音樂人相信,你需要公司的資源、而且要先花大錢投資自己,才能換到群眾支持。

但這真的是常態嗎?國外的音樂人也都是這樣做的嗎?

這集我不只是帶領你閱讀這篇報導,我還拆解它的用詞語氣、資訊選擇,以及背後潛藏的價值觀。

你會發現,很多產業文章其實無意間在傳遞一種訊息:如果你沒有預算、沒有公司,就別妄想成功。

🎧 本集你會聽到:
- 報導文字背後,如何「溫柔地」強迫你進入產業價值觀
- 為什麼音樂人需要更警覺這些資訊的影響
- 音樂人該如何正確評估資金上的投入規模

希望看完之後,你也能和我分享你的看法。

2025 限時免費課程 || indieisland.tw/limited_2025
你問我答 || tally.so/r/n96d7G
更多經營相關資訊 || indieisland.tw/link-in-bio

5 months ago (edited) | [YT]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