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ter Leaf 好葉

什麼時候應該要賣股止盈、止損?

在投資的路上,有兩種決定最難下:
一是停損,因為那意味著承認錯了;
二是停利,因為那代表你要放下貪心。

今天,我想跟你分享我投資生涯中一次對比極其鮮明、也極具啟發性的操作。
一個是關於如何面對失敗,做出艱難但正確的停損;
另一個是關於如何處理盈利,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案例一:PayPal

我曾滿懷期待地持有PayPal近三年。

在我眼中,它是支付行業的巨頭,我相信它有能力迎來業務轉型,
甚至期待它和 Amazon 的合作能開花結果,新策略能迎來轉機。

但現實很殘酷。一次又一次的財報讓我失望透頂。
我卻一直捨不得賣。

帳面浮虧達到 -20%,我才痛下決心:全數停損出場。
這是因為我對自己進行了靈魂拷問:

「這筆被卡在 PayPal 的一萬多美金,如果我現在拿出來,
投入到一支每年穩定成長15%~20%的股票,需要多久才能賺回來?」

答案是,大約只要一到兩年。

但如果我繼續死守 PayPal,我可能再拖三年,都不會等到它起死回生。
我也將錯失未來幾年所有的機會。

所以停損不是懦弱,而是資金重配的理性選擇。


案例二:SoFi

與停損的痛苦相對的,是我在SoFi上的停利操作,這讓我嘗到了掌握主動權的甜頭!

當我持有SoFi的獲利相當可觀,且我判斷其估值來到階段性高點時,
我採取了一個策略,讓我既能鎖住利潤,又能繼續參與未來上漲,
而且從此不再焦慮。

我把它稱之為「本金回收法」。

比如我一開始投入約$5,000 美金,當股價漲到市值$10,800 時,
我賣出了$5,800 的部位,剛好把本金拿回來,再加上一些利潤。

這讓我手上的 SoFi 股票成本變成 0 元,徹底解放了我的持股心態~

因為我的本金已經安全回家,所有的漲幅都是錦上添花,
萬一跌了,我也不會再心痛。

這讓我能更能客觀地看待市場波動。


很多人把「賣出」視為一種失敗,但事實是:
敢於停損,是理性;懂得停利,是智慧。


如果你也想學習如何判斷該「停損」還是「停利」,
並在市場中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紀律,

歡迎評論區查看《現代價值投資社群》的資訊!

1 week ago | [YT] |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