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良友

EP05 傳統神學院的寒冬和換季

⚠️近年來,不同宗派的傳統神學院式微,
原因為何?
邱慕天傳道歸納有三點原因:

一,整體高等教育的「黃金年代」已過去。
新媒體與線上學習成熟後,四年制本科退燒,
連帶拉低了「四年制神碩、
五年制美式博士」的吸引力。

二,神職培訓的學分與實習壓力
過高、過雜、又過細,
對多數已在職、已成家的信徒來說,
進場與續航的摩擦太大。

三,注意力經濟重塑了「求道」的入口:
人們在手機上同時滿足
社交、娛樂、教育與靈修,
神學院若沒有在語言、節奏與介面上迎上去,
就會被默默淘汰。


👉邱傳道主張一個「後自由神學」的姿態:
不是相對主義,
而是承認制度、教義與規訓帶有人為性質,
是社群為了善行與真理而形成的「法律擬制」。

第一,我們要恢復社群主義的肌肉:
讓「天國經濟(oikonomia)」
在教會群體裡被實作,而不只是被講述。

第二,「划水倫理」:
面對不同水域與水勢,我們學會用更少活出更多,
不迷信大規模與剛性結構,
也不浪漫化游刃有餘的「be water」,
而是踏實地以槳力與節奏前進。

第三,多語能力——包含自然語言與平台語言。
誰能雙語三語地把神學翻譯成
公共議題、學術議題與職場語境,
誰就能把教會帶出同溫層/回音室。


📌將三點轉化成給三個落地的實踐呼籲:

第一,給董事與捐款人:
請把「可持續性」視為屬靈責任。
允許校方以資產調整換韌性,
以線上與區域合作換入口;
把「規模」換成「影響力密度」。

第二,給教師團隊:
請在課綱裡加入公共翻譯的作業,
讓每一門課至少產出一份
能被大眾閱讀、被媒體引用、
被政策討論的成果。

第三,給學生與在職同工:
請練語言、學平台、養社群,
把神學帶進你的本職學能;
向十字架找死,向市場求生——
死於老我,生於使命。

📃文字截取自節目所附文檔,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觀點九分鐘】
並參照文檔~

🎧收聽管道:
官網:febctw.pse.is/p9tweb
Podcast平台:linktr.ee/febcp9t
APP下載:link.febctw.com/share/app

#觀點九分鐘 #神學教育 #神學院 #轉型 #多語能力 #公共翻譯 #公共神學

1 month ago | [YT]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