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的窮遊 My Fancy Poor Trip
《挑戰100天成為數位遊牧|Day 24—線上課程平台合作的內幕》你有沒有想過線上課程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流程聽起來簡單,背後卻有許多現實面。我問了幾位曾經合作過的朋友,他們的回饋都差不多。首先是前期投入。課程要上架之前,光是企劃、拍攝、剪輯,行情價就落在 50–60 萬,而且通常得由講師自己先掏錢。更別說後續還得自己額外準備 20–50 萬廣告預算,因為平台給的自然流量有限,如果不下廣告,很難有曝光。算一算,一門課的啟動成本往往就是 80–90 萬,對很多人來說這不是個小數目。再來是抽成。平台會依據「流量來源」分帳。如果是靠平台自己導流,抽成大概55分;但如果學生是講師自己帶來的,比例會比較高。不管怎麼算,講師拿到的金額都不會是課程售價的全部。至於會不會賺錢?答案很不一定。有朋友說最後有回本,但「賺不多」;因為平台給的流量有限,如果沒有自己下廣告或經營社群,真的很難賺大錢。跟平台合作比較像是「買知名度」的過程,能不能賺錢因人而異。關鍵還是在於你怎麼把它當跳板,養成自己的品牌力,才有可能讓這條路走得長久。
2 months ago | [YT] | 0
華麗的窮遊 My Fancy Poor Trip
《挑戰100天成為數位遊牧|Day 24—線上課程平台合作的內幕》
你有沒有想過線上課程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流程聽起來簡單,
背後卻有許多現實面。
我問了幾位曾經合作過的朋友,
他們的回饋都差不多。
首先是前期投入。
課程要上架之前,
光是企劃、拍攝、剪輯,
行情價就落在 50–60 萬,
而且通常得由講師自己先掏錢。
更別說後續還得自己額外準備 20–50 萬廣告預算,
因為平台給的自然流量有限,
如果不下廣告,
很難有曝光。
算一算,
一門課的啟動成本往往就是 80–90 萬,
對很多人來說這不是個小數目。
再來是抽成。
平台會依據「流量來源」分帳。
如果是靠平台自己導流,
抽成大概55分;
但如果學生是講師自己帶來的,
比例會比較高。
不管怎麼算,
講師拿到的金額都不會是課程售價的全部。
至於會不會賺錢?
答案很不一定。
有朋友說最後有回本,
但「賺不多」;
因為平台給的流量有限,
如果沒有自己下廣告或經營社群,
真的很難賺大錢。
跟平台合作比較像是「買知名度」的過程,
能不能賺錢因人而異。
關鍵還是在於你怎麼把它當跳板,
養成自己的品牌力,
才有可能讓這條路走得長久。
2 months ago | [YT]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