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孫老師

【自由的定義,或自由與危險】普通民眾對「自由」的理解來自於大眾媒體的洗腦,而大眾媒體對自由的理解,來自於用一種粗鄙簡單的方法理解洛克(John Locke)對於自由的解釋。

在《政府論》當中,洛克將政府的目的定義為保護生命、財產和自由。自由在洛克的語境裡其實是指一種受到法律保護的公民權利。因此準確地說,洛克是在定義權利,而不是自由。所謂的權利,來自於服從性的第二社會契約(pactum subjectionis)所約定的那些人們可以享受的好處,例如自由發表言論、自由出賣勞動、自由購物、自由積累財富等等。

但是,洛克所說的自由權利,僅僅存在於現代的政府和國家內部,它是一種範圍非常狹小的、特定歷史階段的人工權利。在社會契約訂立之前或廢除之後,它並不存在,在契約之外的世界,它也不存在。因此,洛克從來沒有說清楚甚麼是自由,實際上他也並不關心這個問題。

真正的自由,具有兩層含義。第一是指人最基本的存在狀態,其次是指面對這種狀態時人的選擇。就存在狀態而言,原始的、野生的生命本身就呈現出一種自由狀態。那種既無保護也無限制的叢林法則,就是最基本的自由定義。

譬如,你在荒野或者叢林之中可以對周圍任何人或物體做你想做的任何事,不用承擔任何道德上的後果。同樣,周圍的任何人或動物也可以對你做任何他想做的事而無需承擔道德後果。也就是說,蠻荒的自然環境就意味著絕對自由的(你想做什麼都可以),但也代表絕對危險的(別人想對你做什麼都可以)。自由和危險始終是相伴相隨。不理解這一點,就不可能理解自由。

諷刺的是,人類是一種極端厭惡風險的動物,因此人類害怕自由蘊含的危險。這就是為什麼弗洛姆(Erich Fromm)判斷說人是傾向於「逃避自由」而不是擁抱自由,因為擁抱真正的自由並不符合人的心理特性。風險厭惡的心理驅使人們從絕對自由的狀態逃向國家和保姆型政府的庇護之下。洛克所說的自由,正是逃避自由之後產生的所謂「自由權利」。

因此,權利表面起源於社會契約,但根本的來源其實是「逃避自由」。而在人類的龐大群體當中,總有天賦異稟的極少數人,他們克服了心理上的風險厭惡缺陷,敢於直面自由並且接受自由的挑戰,屬於奧德修斯式的人物。

這種人格屬性多見於歷史上的探險家、遠征隊、殖民者等等。他們深知,要想擁抱真正的自由,就必須直面真正的危險。與危險共舞就是與自由共舞。至於說那些擁有「自由權利」的羊群,他們雖然得以安穩而愚蠢地生活下去,但卻永遠失去了真正的自由,生生世世都被圈養在塗滿蜜糖的鐵籠之中。

1 month ago | [YT] | 1,075



@taijigongfu0802

自由是要有代价的,真正认识到这句话也需要付出了代价

1 month ago | 29

@annlam-f9i7g

就像充满植物多芬的森林空气,老师的文章总是饱满清新,启发更多平静又活跃的思考,思维自由之舞❤

1 month ago (edited) | 6

@pinkfifi4490

啊啊啊說得太好了👏🏿「與危險共舞就是與自由共舞

1 month ago | 13

@shawncheng404

自由有代价,自由又无价。

1 month ago | 3

@Rah-y8p

所以是否說自由無需由誰定義,而是天然的存在。 當權威給予自由一個型態後,自由也就不是自由,只是一個人造的偶像。 接著權力者就可以說「自由,不包括xx的自由」,任意塑造內容,制定邊界。 因此在這個國度你享有自由,但不過是文字遊戲上的自由。 對社會來說,自由只是一個物件屬性,可以被定義的冰冷標籤。 因為社會需要可預測與明確的人,恐懼不可定義的人。 一切只是為了安全感來服務。

1 month ago (edited) | 8

@timlee1763

当我习惯了在河里游泳,就再也回不去游泳池了

1 month ago | 6

@extonlecter1096

自由總是伴隨著危險,而現在世界中享受自由的人卻不願意付出代價去維護自由,而那些獨裁者們則真正願意付出代價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侵略與破壞他人自由,因為他們擁有一群不自由的"代價"

1 month ago (edited) | 7

@ERW-p1v

自由的本意是獨自面對所有的事物,當然危險也是。現代的民主自由,只不過是重重規則下的不自由,說白一點就是,集體韭菜生活。所以人類社會才會是金字塔階層,最底層與中層皆是韭菜人礦。只不過是一個長的壯實點(中產階層),一個貧窮(底層階層)。頂層階層總是以話術欺騙其他兩層的人們,再以掌握資源方式,割韭菜享受著這世界的資源。其實,頂層階層的人最為脆弱,每一次世界大洗牌時,都是死的最快死的最慘的。往往都沒幾人能存活下來,幾乎死絕。

1 month ago (edited) | 3

@wendyyin1145

我们有的不过是privilege. 这点通过疫情这几年,我是深刻理解了

3 weeks ago | 0

@PK-dp5wo

任何的權利都伴隨着風險 自由當然也不例外

1 month ago | 2

@邢david

懂得冰与火之歌的自由民,就会懂

1 month ago | 1

@本真

👍👍👍💖💖💖

1 month ago | 0

@Tongyili361

想得美,那些擁有「自由權利」的羊群,恐怕最終也沒能生生世世都被圈養在塗滿蜜糖的鐵籠之中,的。哪來那麼多的蜜糖喎?人家Winnie-the-Pooh不吃蜜糖了嗎?

1 month ago | 1

@newtypeuc0079

Freedom is never free . 自由永遠不是免費。

1 month ago | 0

@上官婧

請問孫老師你的新書怎麼買。可以直接向你買嗎?很期望拜讀你的新書

1 month ago | 0

@lamywu3479

现代社会确实通过“自由”的幻象和“控制”的现实培育了顺从与极端两极分化。

1 month ago | 0

@Lemon-ib9zk

今天才知道,真正的自由僅存在於動物世界而非人類。今天才明白,原來人類是這樣一點一點失去自由的。 庇護者也正是利用人類厭惡風險和損失、渴望庇護的心理來操控人類:他們提供秩序和穩定,操縱法律和制度,控制信息和宣傳,強化民族主義和宗教歸屬感,大搞腐敗和恩庇關係獲得受益者支持,提供福利滋生依賴症後群,製造威脅來轉移內部矛盾⋯⋯ 統治者同樣利用人性的弱點來鞏固權力,人類對自由的渴望同樣深植於人性之中。人類只有喚醒對自由的渴望,通過教育、勇氣、集體行動和制度設計來克服恐懼,只有敢於與危險共舞,才有能擁抱自由。

1 month ago (edited) | 8

@Changwen666

又被深刻地打击

4 weeks ago | 0

@masksl.8378

簡言之,自由被當成目的還是手段就會得出完全不同的見解,權利亦是如此。而權利還要架構在政府治理與法律規章之下,也意味著享有者也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只有敢於面對自由的挑戰的勇者才能真正擁抱自由。

1 month ago (edited) | 1

@wzg1973

自由也是一种枷锁

1 month ago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