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發言人

「人索求他人的陪伴與愛是種本能,掏空自己去換得被愛只是一種外顯的方式,無關乎網路交友或是現實交友。」

▌關於高中那年,我的私密照外流之後...

● 企編幕後心得 / 梁德珊

找到這一集的主角阿采是個意外。

第三集本來預定想要找曾經有過私密照外流的青少年分享,前期詢問過常有機會接觸這些受害者的社工、警員,但他們擔心職業倫理及保護受害人個資等考慮無法轉介。

我轉而在社群網路上尋找,但在網路上願意坦承自己私密照外流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多數願意分享的都是成年人。尋著 FB、IG 或是 Dcard 上的分享文,丟出訊息詢問是否受訪,往往石沉大海。

太困難了。我自問,如果是我,我會願意嗎?怎麼可能。

經過多月的尋找,某日偶然在網路上看到一支大學生的畢製影片,關於親密關係中私密照外流,其中一個受訪者的經驗,是網路交友,我立刻循線找到了當事人阿采。在與阿采聯絡的過程中,我細看了她的社群軟體,試圖理解她的人生,直到我們聯繫上,並且透過電話採訪,幾次的實體拜訪,最後開拍,幾個月的時間,我非常感謝阿采讓我這麼貼近她的生活。

在做這個專題之前,我時常想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會願意把私密照交出去,但是跟阿采互動的這些日子,我明白了這件事,對青少年來說,很多時候她們非常需要陪伴與愛,而她們願意用自己擁有的籌碼來換取這一切,即使在旁人看來,那些網路上的才不是愛,在那個當下,對她們來說就是了。

阿采的故事,我聽了很多遍,每一次我還是會很震撼,一次又一次。人索求他人的陪伴與愛是種本能,掏空自己去換得被愛只是一種外顯的方式,無關乎網路交友或是現實交友。

● 編導幕後心得 / 洪郁雯

阿采曾經是網路成癮者,
因爲種種因素,開始在網路尋找溫暖,
就像一般年輕人,
即使在網路交友時,表面看似找到浮木,
但過程中也一點一滴在啃噬自我。
直到北漂台北工作後,
阿采有了朋友,也拾回自信心,
找到兼顧興趣也可養活自己的私廚和按摩工作。

一切越來越上軌道了。

阿采個性比較敏感,
採訪之前會有比較多顧慮
擔心hold不住,不能同理她的故事,沒想到一見如故,
跟四年前生日會上,哭哭啼啼否定自己的那位小女孩完全不一樣;
(生日會上影像請見影片內容)
現在的阿采找到自我價值,肯定自己,正面思考。

在旁邊的我都感受到從她臉上散發出來的笑容,
這叫做“自信美”。

__________________
▍年度專題-躲在螢幕背後的人是誰? ▍
 ̄ ̄ ̄ ̄ ̄ ̄ ̄ ̄ ̄ ̄ ̄ ̄ ̄ ̄ ̄ ̄ ̄ ̄
↪︎ 青春網戀模擬器|ptsyouthnews5.pse.is/onlinedating

1 year ago | [YT] |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