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儒爸與藍莓媽
👫《夾縫中的父母》💬 當孩子逐漸長大,我以為最大的挑戰是引導她認識這個世界, 沒想到,真正困難的,是如何在「不同世代的教育觀念」中, 替她撐出一條穩定的路。 我們努力教孩子有禮貌,也教她認識自己的情緒。 當她語氣重了,我們不是不管,而是選擇在情緒落地後, 用對話取代懲罰、用理解取代怒吼。因為我們相信,好的情緒管理,從來不是壓下去就會懂。 可是在不同的家族系統裡,這樣的做法經常被看作「太寬鬆」「太縱容」。 孩子的一次爆氣、一句頂嘴,就足以成為大人之間一場關於「誰沒教好」的爭論。 我們沒有要誰接受我們的方式,但也渴望彼此至少願意理解: 教育不是制約,而是陪伴。 界線不是用罵劃出來的,而是靠信任築成的。 我們不是放棄要求,只是我們選擇用孩子能聽見的方式要求。 我們不是沒教,而是希望她學會的不只是順從,而是自省。 在兩個家庭價值的拉扯中協調,有時真的很累。 但每當孩子回頭抱緊我們、或在情緒過後願意說「對不起」時,我們知道,這條路雖慢,但值得。 不是我們不知道怎麼當父母。 只是我們選擇了一條不靠壓力前進的方式。 而這條路,需要更多的理解,也需要更多的耐心。 #親子教養 #原生家庭溝通 #情緒教育 #爸爸日記 #教養沒有標準答案 #育兒心情 #兩個家的距離
3 months ago | [YT] | 2
陳儒爸與藍莓媽
👫《夾縫中的父母》💬
當孩子逐漸長大,我以為最大的挑戰是引導她認識這個世界,
沒想到,真正困難的,是如何在「不同世代的教育觀念」中, 替她撐出一條穩定的路。
我們努力教孩子有禮貌,也教她認識自己的情緒。
當她語氣重了,我們不是不管,而是選擇在情緒落地後,
用對話取代懲罰、用理解取代怒吼。因為我們相信,好的情緒管理,從來不是壓下去就會懂。
可是在不同的家族系統裡,這樣的做法經常被看作「太寬鬆」「太縱容」。
孩子的一次爆氣、一句頂嘴,就足以成為大人之間一場關於「誰沒教好」的爭論。
我們沒有要誰接受我們的方式,但也渴望彼此至少願意理解:
教育不是制約,而是陪伴。
界線不是用罵劃出來的,而是靠信任築成的。
我們不是放棄要求,只是我們選擇用孩子能聽見的方式要求。
我們不是沒教,而是希望她學會的不只是順從,而是自省。
在兩個家庭價值的拉扯中協調,有時真的很累。
但每當孩子回頭抱緊我們、或在情緒過後願意說「對不起」時,我們知道,這條路雖慢,但值得。
不是我們不知道怎麼當父母。
只是我們選擇了一條不靠壓力前進的方式。
而這條路,需要更多的理解,也需要更多的耐心。
#親子教養 #原生家庭溝通 #情緒教育 #爸爸日記 #教養沒有標準答案 #育兒心情 #兩個家的距離
3 months ago | [YT]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