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及心理學

容易缺失的4種營養素 - 對照看看你會不會缺

可能你每天總覺得自己吃的很飽、很好,但其實很多時候因為我們的飲食結構,或者生理因素,導致我們在一些營養素上的攝入還是不夠的。

根據2015年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以下這4種是非常容易缺乏的營養素,你可以對照看看自己會不會缺。

第1種如果你經常感到疲倦虛弱,睡了很長時間後還是如此,甚至因此帶來情緒暴躁,那你有可能是缺鐵性貧血,當然被娃和被老闆氣的不算哈。鐵的作用是與血紅蛋白結合併將氧氣輸送到細胞。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缺鐵,因為除了生理期的原因之外,懷孕、生娃也會丟失身體裡的大量鐵儲備。而且很多女性可能吃紅肉和內臟比較少,而紅肉裡的鐵是血紅素鐵吸收和利用率更好,而蔬菜裡的鐵是非血紅素鐵,吸收利用率低。再加上我們吃穀物比較多,穀物中含有較高濃度的植物酸會抑制人體對鐵的吸收,所以素食者也是很容易缺鐵的。那麼食物補充的話,牛羊肉等紅肉、肝臟、貝殼類都是含量較高的補鐵食物。但如果素食者或者缺鐵比較嚴重的,那可能就得服用補充劑了。

第2種呢是鈣。鈣在主食品裡含量比較多,可是大部分亞洲人的飲食習慣裡乳製品的攝入量是不夠的。雖然現在開始比較注重喝牛奶,但攝入量還是不夠的。缺鈣不是只有亞洲人缺,西方人也缺,而且不要以為只有老年人缺,其實從30歲開始骨密度就達到峰值並開始走下坡路。那麼食物中乳製品和深綠色蔬菜就是比較好的來源,不過要同時注意鎂、維生素D、維生素K的攝入,因為有些跟鈣吸收有關係,有些跟平衡鈣水平有關係。

第3種是我們剛剛提到的維生素D,雖然曬太陽能獲取,可是現代人有多少時間能曬夠太陽,更何況大部分時候穿的衣服都很多,曬的面積小,補充的速度也受很大影響。而維生素D跟很多健康問題都有關係。食物中蛋黃、乾香菇、各種高油脂的魚就是很好的維生素D的來源。

第4種呢是維生素A,它主要跟眼睛、皮膚還有牙齒和骨骼有關係。食物中動物內臟、魚肝油、紅薯、胡蘿蔔等是比較好的來源。但要非常注意的是維生素A的攝入量,因為過量攝入是會導致毒性的。

3 years ago | [YT] |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