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4新增留言) 老實說... 我覺得第十九講開始探討「實相印」, 如果之前是跳著看的人,很有可能這是一個相對深入且抽象的佛法概念, 相較於之前討論的業果等可能更容易引起理解上的挑戰。 我很怕這個轉變可能會導致很多人聽不懂的情況: 所以,我先打個預防針,如果...(你對天宮與地獄的概念已經無法正確理解, 希望能回頭看看前面的喔) ✅從業果到心念的轉變: 到18講的講次可能較多著墨於「業果」的道理, 也就是善惡行為如何招感苦樂果報。這是一個相對直觀的因果概念。 🔥然而,第十九講開始,淨界法師強調佛陀最終是以「實相」的角度來解讀人生, 而這個角度的核心是 「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 🔑這個觀念直接指出「妄念」而非單純的業力, 才是造成我們所見世界種種差別的根本原因。 這種從外在行為(業)轉向內在心念的探討, 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一個思維模式上的巨大轉變。 ✅「實相」的多重意涵: 「實相」本身就是一個高度抽象的哲學概念,它有多個不同的名稱, 例如「真如」、「法性」、「一真法界」、「如來藏妙真如性」、「第一義諦」。 這些名詞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需要大家具備一定的佛學基礎才能理解其內涵。 而且,「實相」被定義為「一切法真實的本體、真實的相狀」, 這種對事物本質的探討,必然比討論現象層面的業果更為深奧。 ✅超越二元對立的思考模式: 🔸大乘的「實相」強調「一切法平等,無有差別」, 這與我們凡夫習慣的二元對立思考模式(善與惡、苦與樂、空與有)是不同的。 要理解這種不偏空也不著有的一個中道實相, 需要大家放下既有的分別執著,進入一種更為圓融的思考方式。 ✅修行層次的提升: 第十九講中也提到了透過「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來體證真如。 這已經涉及到較為深入的修行方法和境界, 如果你之前都是片段式的佛法學習,理解起來可能會更加困難。 🔸總而言之,第十九講從相對容易理解的倫理因果(業果) 轉向更深層次的本體論和認識論探討(實相與妄念)。 這種概念上的飛躍,加上「實相」本身的高度抽象性及其超越日常思維的特性, 很可能導致多數人感到難以理解。 🔸如果您在之前影片學習的過程中若有任何卡頓, 可以針對這些關鍵概念,例如「妄念」、「實相」及其不同的異名, 以及「離三相」的修行方法等,多加思考和複習法師的解釋。 預防
6 months ago | 2
TarataraCAT | 塔拉貓的2套智慧 | 學佛不迷路工作室
📖 👇佛陀發現了..終極問題 ! 『我是誰』&『涅槃』🙏 淨界法師講法
----------------------------------------------------------------------------------------------------------------
https://youtu.be/eerRCJMxDGw
٩(๑•̀ω•́๑)۶❤ 18講(下)的內容,真的非常重要!
概念不僅是佛教哲學的核心,也是我們修行者在追求解脫過程中必須深入理解的要素。
透過對無常、無我和涅槃的(認識+正確理解),
能夠更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從而達到真正的內心平靜與解脫。
【學員提問】請問法師,
00:00:00 既然我們都是妄想妄念,我怎麼知道🔸哪個是善念,哪個是惡念?
00:05:37 法師一直在講重罪問題,必須至少懺一年,見好相為止。
那犯後他每天不停地懺悔,殺人的念頭一次又一次在他心中再現,
直至一年,那是不是又🔸數數熏習了?
【正篇】丁二、三法印 ——解脫道》
00:12:40 怎麼知道我的🔸生命能夠解脫呢?(要看你生命中是否出現了三種功德法)
00:13:49 什麼是三法印呢?
00:15:44 要把「空」跟「有」釐清(🔸首要智慧,必須有無常的概念)
00:23:08 🔸終極問題:【我是誰!?】 (「我」有三層意思)
00:31:01 🔸聽佛陀說這件事情,正確理解【涅槃寂靜】(99%的人沒正確理解)
00:45:55 片尾--📚✨民俗調查彩蛋(白無常手上的🛡️令牌,為何是佛法的三法印!?)
--------------------------------
核心主題:丁二、三法印 (解脫道)
--------------------------------
✅1. 從安樂道到解脫道的提升
🔸安樂道:強調業力思考,重點在於斷惡修善,成為好人,這與了生死並無直接關係。
🔸解脫道:著重於智慧的提升,思考空有,觀照身心世界。
✅2. 首要智慧:無常
🔸諸行無常: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的,因緣和合的生滅法,非恆常不變。
🔸破除常見:因緣變化使得常見的觀念易於產生。
🔸調伏愛取:認識無常有助於調伏對身心世界的執著。
🔸人生觀:
充滿痛苦,快樂會變化。
輪迴無止境,業力相續導致痛苦。
小乘思想認為無常使人生無價值,輪迴無意義。
✅3. 諸法無我
🔸調伏自我意識:破除對內心世界的執著。
🔸「我」的三層意思:真實、主宰、自在,特別是主宰的觀念。
🔸無我的本質:因緣業力顯現,並非真實主宰的自我。
🔸五蘊中的「我」:色、受、想、行、識的無主宰性由因緣主導。
🔸調伏自我意識:停止攀緣,達到寂靜。
✅4. 涅槃寂靜
🔸涅槃的意義:寂滅、離煩惱、無生。
🔸證得涅槃的途徑:透過無常無我智慧,照見五蘊皆空,內除三毒,外脫輪迴。
🔸煩惱的根源:二元對立的思考。
🔸阿羅漢的心境:無住於外境,體驗寂靜樂。
✅5. 寂靜的觀念
🔸快樂的來源:不在於外求,而是內心的自在。
🔸心念的操作:正確的心念決定生死輪迴與解脫。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關鍵在於關閉生死業力的開關。
🔸未來方向:真空妙有
🔸大乘的思考模式:
強調在無常與無我的基礎上,
進一步探索真空與妙有的關係,尋求更深層次的解脫與智慧。
6 months ago | [YT]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