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米酋長
019有關《小丑:雙瘋 Joker Folie à Deux》要肉體不要靈魂(節錄) (全文我放在Penana) https://www.penana.com/story/98042/%E6%9C%89%E9%97%9C%E9%9B%BB%E5%BD%B1-all-about-movie/issue/18 今日先兵後禮,講咗缺點先,碎片化,格局變小,違反期待。小丑1全片採用順序法,節奏上做到一浪接一浪,令人感覺到事態逐漸惡化失控; 今集改用插序法, 講述上集由於亞瑟的所作所為而被關到監獄且面臨法庭審判,於是全片就不斷無限輪迴且欠缺進展,接受審問,唱歌,找律師,唱歌,被獄警打,唱歌,上集劇情回憶,我求你們不要再唱歌了,說人話。 音樂劇部分過密破壞了劇本的朦朧感, 要知道前作其中做得最出色地方正是觀眾對情節的不確定性,究竟亞瑟有沒有殺掉鄰居?他有沒有真正在棟篤笑表演過?究竟最後他受萬人景仰是否腦中幻想? 這個小丑是否我們熟悉的那個? 音樂劇明確區分開幻想和現實, 失卻了想像力,我唯一欣賞的兩場就是主角和小丑女逃獄和在法庭敲法鎚法官,場景單一,只有監倉和法庭又缺乏推進的劇情難以令人接受,2013年的《盜海狙擊》(Captain Phillips )同樣只有兩個場景:救生艇和載貨船,卻營造出海盜與船長鬥智鬥力的張力。 最後就是我個人不反對但相信大部分人都討厭的一點,電影雖名小丑,但導演想基於第一集的成功,在續作試着解構角色本身,甚至發出挑戰:你們喜歡瘋癲的小丑,喜歡看著世界燃燒得到快感,但你們亦喜歡那平凡的亞瑟嗎? 但是戲內的小丑女一樣只在乎那個像V煞一樣完美無瑕的英雄外表? 小丑女這個角色既諷刺,亦幾近打破第四面牆,她是個最狂熱的小丑支持者, 家裏不愁衣食,是社會的既得利益者,但同時又渴望某種改變打破現況, 於是藉著與亞瑟交往自我滿足,此類狀況現實還真屢見不鮮, 認為某隊偶像跟自己有相同社會立場;政客與自己有共同意見就以為在同一陣線; 將聲優和角色混為一談....等等這個不計, 將人生憧憬全然交托予某單一領䄂或任何人身上是極危險的, 很多時最後的結果亦如小丑女,愛的是小丑而非亞瑟本人,在小丑形象覆滅後,頭也不回離去,尋找下一個可讓自己情感投射的對象上。 當然正是以上這一點戳中了觀眾的憤怒穴位,因為大家買票就是想看著他單拖挑機全世界,而且將小丑描繪回一個普通人破壞了小丑神秘人設, 亦沒有帶出任何社會議題,最主要是故事中欠缺對法庭外普羅大眾或任何配角的額外描寫, 至少要利用監獄這個元素跟社會制度的運作對照吧,電影中仍是有些少的。 除了小丑女, 亞瑟的辯護律師是真心想幫助主角, 但或許有點太執著為客戶打甩官司, 她深知道亞瑟是個正常人, 但仍選擇用精神分裂作抗辯理由; 另一位電視主持 則如嗜血的獵豹, 舔著小丑的名氣希望做出一單更慫人聽聞的八卦; 連買亞瑟著作的獄卒買書籍之因為知道他快要死刑, 大家都自顧自地沾英雄人物的光, 但正如古巴革命的哲古華拉(切格瓦拉), 世人對他的印象往往停留在一張肖像畫上而已。 小丑2是依舊有些部分做得出色。我看電影向來視覺效果行先,有四個部分我最滿意,電影開首四名撐卒撐著黑色雨傘,在主角眼中卻四種顏色鮮豔各異, 為全片音樂劇風格定調;主角在單人牢房內, 鏡頭用守衛的視覺窺看內部, 窗外遠處的大樓關上一排黃色燈, 前方的主角隨即點起橙紅色香煙, 清晰顯示牢房狹窄程度; 另外還有一幕是小丑女在戲院縱火, 與亞瑟一左一右相對而視。 左邊小丑女背景是藍色的投影機燈光,右邊亞瑟背後則火光紅紅,然後投影機一方逐漸被火光顏色吞噬, 兩人拉近,象徵她走進了「小丑」的內心, 而最後主角以小丑打扮在法庭打官司, 此部分打後所有的色彩都變得更高飽和度。 當然最後要欣賞就是主角的演技,Joaquin Phoenix ,依然為這部劇本交足戲, 不明白荷里活演員是如何做到隨時脹大縮小, 戲中每次狂笑聲都帶有不同情感, 可以是悲傷地笑,竊笑,或單純地笑, 但未知是否電影忘了角色腦疾設定, 沒有出現上集那種會在不合適的時間地點失笑的狀況。當然不少得音樂劇那場鞋踭舞如此突出, 好得令我完全忘記歌詞。
10 months ago (edited) | [YT] | 1
湯米酋長
019有關《小丑:雙瘋 Joker Folie à Deux》要肉體不要靈魂(節錄)
(全文我放在Penana)
https://www.penana.com/story/98042/%E6%9C%89%E9%97%9C%E9%9B%BB%E5%BD%B1-all-about-movie/issue/18
今日先兵後禮,講咗缺點先,碎片化,格局變小,違反期待。小丑1全片採用順序法,節奏上做到一浪接一浪,令人感覺到事態逐漸惡化失控; 今集改用插序法, 講述上集由於亞瑟的所作所為而被關到監獄且面臨法庭審判,於是全片就不斷無限輪迴且欠缺進展,接受審問,唱歌,找律師,唱歌,被獄警打,唱歌,上集劇情回憶,我求你們不要再唱歌了,說人話。
音樂劇部分過密破壞了劇本的朦朧感, 要知道前作其中做得最出色地方正是觀眾對情節的不確定性,究竟亞瑟有沒有殺掉鄰居?他有沒有真正在棟篤笑表演過?究竟最後他受萬人景仰是否腦中幻想? 這個小丑是否我們熟悉的那個? 音樂劇明確區分開幻想和現實, 失卻了想像力,我唯一欣賞的兩場就是主角和小丑女逃獄和在法庭敲法鎚法官,場景單一,只有監倉和法庭又缺乏推進的劇情難以令人接受,2013年的《盜海狙擊》(Captain Phillips )同樣只有兩個場景:救生艇和載貨船,卻營造出海盜與船長鬥智鬥力的張力。
最後就是我個人不反對但相信大部分人都討厭的一點,電影雖名小丑,但導演想基於第一集的成功,在續作試着解構角色本身,甚至發出挑戰:你們喜歡瘋癲的小丑,喜歡看著世界燃燒得到快感,但你們亦喜歡那平凡的亞瑟嗎? 但是戲內的小丑女一樣只在乎那個像V煞一樣完美無瑕的英雄外表?
小丑女這個角色既諷刺,亦幾近打破第四面牆,她是個最狂熱的小丑支持者, 家裏不愁衣食,是社會的既得利益者,但同時又渴望某種改變打破現況, 於是藉著與亞瑟交往自我滿足,此類狀況現實還真屢見不鮮, 認為某隊偶像跟自己有相同社會立場;政客與自己有共同意見就以為在同一陣線; 將聲優和角色混為一談....等等這個不計, 將人生憧憬全然交托予某單一領䄂或任何人身上是極危險的, 很多時最後的結果亦如小丑女,愛的是小丑而非亞瑟本人,在小丑形象覆滅後,頭也不回離去,尋找下一個可讓自己情感投射的對象上。
當然正是以上這一點戳中了觀眾的憤怒穴位,因為大家買票就是想看著他單拖挑機全世界,而且將小丑描繪回一個普通人破壞了小丑神秘人設, 亦沒有帶出任何社會議題,最主要是故事中欠缺對法庭外普羅大眾或任何配角的額外描寫, 至少要利用監獄這個元素跟社會制度的運作對照吧,電影中仍是有些少的。
除了小丑女, 亞瑟的辯護律師是真心想幫助主角, 但或許有點太執著為客戶打甩官司, 她深知道亞瑟是個正常人, 但仍選擇用精神分裂作抗辯理由; 另一位電視主持 則如嗜血的獵豹, 舔著小丑的名氣希望做出一單更慫人聽聞的八卦; 連買亞瑟著作的獄卒買書籍之因為知道他快要死刑, 大家都自顧自地沾英雄人物的光, 但正如古巴革命的哲古華拉(切格瓦拉), 世人對他的印象往往停留在一張肖像畫上而已。
小丑2是依舊有些部分做得出色。我看電影向來視覺效果行先,有四個部分我最滿意,電影開首四名撐卒撐著黑色雨傘,在主角眼中卻四種顏色鮮豔各異, 為全片音樂劇風格定調;主角在單人牢房內, 鏡頭用守衛的視覺窺看內部, 窗外遠處的大樓關上一排黃色燈, 前方的主角隨即點起橙紅色香煙, 清晰顯示牢房狹窄程度; 另外還有一幕是小丑女在戲院縱火, 與亞瑟一左一右相對而視。 左邊小丑女背景是藍色的投影機燈光,右邊亞瑟背後則火光紅紅,然後投影機一方逐漸被火光顏色吞噬, 兩人拉近,象徵她走進了「小丑」的內心, 而最後主角以小丑打扮在法庭打官司, 此部分打後所有的色彩都變得更高飽和度。
當然最後要欣賞就是主角的演技,Joaquin Phoenix ,依然為這部劇本交足戲, 不明白荷里活演員是如何做到隨時脹大縮小, 戲中每次狂笑聲都帶有不同情感, 可以是悲傷地笑,竊笑,或單純地笑, 但未知是否電影忘了角色腦疾設定, 沒有出現上集那種會在不合適的時間地點失笑的狀況。當然不少得音樂劇那場鞋踭舞如此突出, 好得令我完全忘記歌詞。
10 months ago (edited) | [YT]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