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vy散戶慢富之路
【這次不一樣】 隨著股市持續上漲,近期又開始出現把目前AI驅動的行情類比為網路泡沫的話題,另一方面,也有反論指出網路泡沫都是不賺錢的公司,目前AI產業是有實際獲利支撐的,兩者不一樣。 網路泡沫是後人起的名字,因為最終泡沫爆掉的戰犯是這些以「網路商務模式」為導向的公司,比如AOL、亞馬遜(當時只是網路書店)。當時的確一大堆掛著.com名號、網路概念的新創股瘋狂吸引資本,但最後證實能把夢想變現的寥寥無幾,終究滅頂在歷史的洪流裡。然而除了這些公司之外,90年代後半的融漲還包含了思科、甲骨文、高通、微軟、台積、聯電,以及封測、主機板、電腦、筆電代工等等廠商,它們也確確實實是賺得鉢滿盆滿(註1)。 ----如果要把90年代的泡沫定義在「網路商務」這個最狹義的範圍上,那今天對應的群體應該是「真正以AI終端服務為業務」的公司。如果把晶片、伺服器、算力租借這些賣鏟子、賣軍火的行業納進來,那談90年代時也必須把賺得風生水起的電腦軟硬體產業算進來。 「網路泡沫都是本夢比公司,AI產業有實際獲利支撐」這個說法,我認為有用「最狹義的網路產業」去對比「廣義的AI產業」之嫌。 ---- 不是「這次不一樣」,是現在還沒到「跟上次一樣」的時候。 我同意現在有泡沫,但也認為這個泡沫還有一段可以走。「網路泡沫都是本夢比公司,AI產業有實際獲利支撐」,我相信這個論述在未來的兩三年會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大聲,隨著榮景期的狂熱,讓所有人都相信這次是真的,這次不一樣。 小弟的拙見是,宜再深思。--- 註1: 附圖的台股財報數字,看EPS的話要同時考慮公司的股本膨脹 (當時都是配股給員工當獎金,股票股利也是慷慨配,省錢),或者直接看稅後淨利的”金額”。 如果一家公司股本膨脹5倍,EPS沒變,那就代表他賺到5倍的錢,例如聯電94年股本81億,EPS 4.97元;2000年時股本翻14倍到1147億,EPS還是有4.57元。 台股財報資料來源: 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美股EPS資料來源: CNYES鉅亨網
2 weeks ago | [YT] | 119
Zavy散戶慢富之路
【這次不一樣】
隨著股市持續上漲,近期又開始出現把目前AI驅動的行情類比為網路泡沫的話題,另一方面,也有反論指出網路泡沫都是不賺錢的公司,目前AI產業是有實際獲利支撐的,兩者不一樣。
網路泡沫是後人起的名字,因為最終泡沫爆掉的戰犯是這些以「網路商務模式」為導向的公司,比如AOL、亞馬遜(當時只是網路書店)。當時的確一大堆掛著.com名號、網路概念的新創股瘋狂吸引資本,但最後證實能把夢想變現的寥寥無幾,終究滅頂在歷史的洪流裡。
然而除了這些公司之外,90年代後半的融漲還包含了思科、甲骨文、高通、微軟、台積、聯電,以及封測、主機板、電腦、筆電代工等等廠商,它們也確確實實是賺得鉢滿盆滿(註1)。
----
如果要把90年代的泡沫定義在「網路商務」這個最狹義的範圍上,那今天對應的群體應該是「真正以AI終端服務為業務」的公司。
如果把晶片、伺服器、算力租借這些賣鏟子、賣軍火的行業納進來,那談90年代時也必須把賺得風生水起的電腦軟硬體產業算進來。
「網路泡沫都是本夢比公司,AI產業有實際獲利支撐」這個說法,我認為有用「最狹義的網路產業」去對比「廣義的AI產業」之嫌。
----
不是「這次不一樣」,是現在還沒到「跟上次一樣」的時候。
我同意現在有泡沫,但也認為這個泡沫還有一段可以走。
「網路泡沫都是本夢比公司,AI產業有實際獲利支撐」,我相信這個論述在未來的兩三年會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大聲,隨著榮景期的狂熱,讓所有人都相信這次是真的,這次不一樣。
小弟的拙見是,宜再深思。
---
註1: 附圖的台股財報數字,看EPS的話要同時考慮公司的股本膨脹 (當時都是配股給員工當獎金,股票股利也是慷慨配,省錢),或者直接看稅後淨利的”金額”。
如果一家公司股本膨脹5倍,EPS沒變,那就代表他賺到5倍的錢,例如聯電94年股本81億,EPS 4.97元;2000年時股本翻14倍到1147億,EPS還是有4.57元。
台股財報資料來源: 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美股EPS資料來源: CNYES鉅亨網
2 weeks ago | [YT] |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