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itium Media 端傳媒
【B站、推特與跨性別醫療:中國青少年藥娘的生存之旅】由於性教育的缺失和跨性別醫療資源的匱乏,對於在中國大陸的跨性別青少年群體而言,「我是誰?」、「我如何成為要做的那個自己?」都是很難回答的問題。無論是在一線城市,還是小型城鎮,曾經是小學生、中學生的她們,在社交網絡和流行文化中慢慢得出自己的答案,並與素不相識的「世界上另一個我」頻頻分享實操經驗。在嗶哩嗶哩(下稱B站)算法精準將同類和聯想詞條視頻推送到用戶。年少時,克克看的視頻以動漫為主,有很多二次元美少女形象,算法自然關聯到「化妝」、「僞音」和「女裝大佬」。開始,有趣的視頻符合克克的「獵奇」需求。但刷太多之後,她會主動要求在學校運動會頂假髮、穿JK制服,逗樂同學、給他們加油。同學看不到的,是克克的重度抑鬱狀態。「女裝」漸漸從緩解焦慮的手段變成對自己的獎勵。一次,精神科醫生問她:哪個藥物組合更能緩解情緒。她脫口而出:「其實和吃藥比起來,我在女裝狀態下會很放鬆,我覺得那才是我」。經過心理健康和人格測試,她忍不住搜索問卷相關信息後才知道,原來有一個詞叫「跨性別」。在很多大陸跨性別社群裏,B站被提及的頻次極高。大陸政府在性別議題上始終諱莫如深,審核人員透露B站內部達成一致,只要「不明目張膽出現彩虹旗,就隨它在生活區裏待著吧」,流行文化視頻間接承擔起性教育責任。陪伴互聯網生長的Z時代,由此認識了「跨性別」這個名詞,但課本上沒有答案。關於個人身份認同的緊要問題,沒有一個得到「體面的回答」。不是必須服用激素藥物才能被稱為藥娘,也不是所有服用激素藥物的人都自我認同為藥娘。在社群之外的現實生活裏,包容和理解是稀缺的,這也是為什麼她們一次次不斷回到社群的懷抱,幾乎只能通過網絡和社群找到自己的歸屬。記者多年跟隨這個自我認同為「藥娘」的社群,了解她們如何在學校與家庭之外,在匱乏甚至嚴酷的官方系統之外,於社交網絡上找到自己與彼此。💡點擊閱讀全文:buff.ly/4jRaiiX
2 months ago | [YT] | 47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B站、推特與跨性別醫療:中國青少年藥娘的生存之旅】
由於性教育的缺失和跨性別醫療資源的匱乏,對於在中國大陸的跨性別青少年群體而言,「我是誰?」、「我如何成為要做的那個自己?」都是很難回答的問題。無論是在一線城市,還是小型城鎮,曾經是小學生、中學生的她們,在社交網絡和流行文化中慢慢得出自己的答案,並與素不相識的「世界上另一個我」頻頻分享實操經驗。
在嗶哩嗶哩(下稱B站)算法精準將同類和聯想詞條視頻推送到用戶。年少時,克克看的視頻以動漫為主,有很多二次元美少女形象,算法自然關聯到「化妝」、「僞音」和「女裝大佬」。開始,有趣的視頻符合克克的「獵奇」需求。但刷太多之後,她會主動要求在學校運動會頂假髮、穿JK制服,逗樂同學、給他們加油。
同學看不到的,是克克的重度抑鬱狀態。「女裝」漸漸從緩解焦慮的手段變成對自己的獎勵。一次,精神科醫生問她:哪個藥物組合更能緩解情緒。她脫口而出:「其實和吃藥比起來,我在女裝狀態下會很放鬆,我覺得那才是我」。經過心理健康和人格測試,她忍不住搜索問卷相關信息後才知道,原來有一個詞叫「跨性別」。
在很多大陸跨性別社群裏,B站被提及的頻次極高。大陸政府在性別議題上始終諱莫如深,審核人員透露B站內部達成一致,只要「不明目張膽出現彩虹旗,就隨它在生活區裏待著吧」,流行文化視頻間接承擔起性教育責任。
陪伴互聯網生長的Z時代,由此認識了「跨性別」這個名詞,但課本上沒有答案。關於個人身份認同的緊要問題,沒有一個得到「體面的回答」。不是必須服用激素藥物才能被稱為藥娘,也不是所有服用激素藥物的人都自我認同為藥娘。在社群之外的現實生活裏,包容和理解是稀缺的,這也是為什麼她們一次次不斷回到社群的懷抱,幾乎只能通過網絡和社群找到自己的歸屬。
記者多年跟隨這個自我認同為「藥娘」的社群,了解她們如何在學校與家庭之外,在匱乏甚至嚴酷的官方系統之外,於社交網絡上找到自己與彼此。
💡點擊閱讀全文:buff.ly/4jRaiiX
2 months ago | [YT] |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