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配依親停掉,我也甘願繳補充保費,有些非實質貢獻在台灣的人,卻可以享有健保,真的很不合理。另外,推薦00963中信全球高股息ETF、00937B群益ESG投等債20+ETF等等,這類海外收益的高息、債劵ETF不會被課二代健保
1 day ago (edited) | 7
我覺得股利當所得,概念上就是錯的,常常有人賺了股利,卻賠了價差,只要沒填息,其實是虧損的,而政府只看到你領了息,就認定為所得,其實只是自己的錢從左手換右手,股市上行時還好,下修時的虧損,是否能扣除,現在股息不僅要課所得稅,又要累加課補充保費,是本質上的認知錯誤.
1 day ago (edited) | 2
按%徵收呢,這樣,郭董應該會第一個停健保,他的股息好幾十億 先說清楚,舉郭董當例子是因為他領的股息比較好查到 那,每年就得交1億多的健保稅,各位看他身體還算硬朗,到重病需要健保時 至少。起碼也得10幾年以上,啊10幾年他都交出將近20億的健保稅 各位再看一下重病全自費,會需要用到20億的醫療費用嗎?這還是全自費計算 因此咱拿他當例子,也就是說同樣他那層級的肯定都會退健保 好,上限5000萬意思是超過5000萬就只徵收5000萬健保稅,那問題仍一樣 啊10幾年過去交了至少6億以上,重病會用到這麼多錢嗎? 各位想一想,做豪華全自費全身健康檢查,差不多也就花你個50萬~100萬(通常2~3萬就能把你全身90%驗個遍) 你這健保稅每年5000萬,欸豆好像能做50~100年的豪華全身健檢欸(全身健檢又不是天天吃飯,那是1年驗1次) 別懷疑,對於高收者來說真是如此 光這樣就蠻荒謬滴,其他中產階層會認為,我拿去買醫療險覆蓋還更全面,而且理賠的錢還能讓我有剩 因此這種徵稅方式最虧的肯定是中產階層與以上,那些63萬以下免稅的幾乎沒影響 最衰的是投資者,包含我在內..............每年交易稅就得噴10萬以上,之後被動收入還得被徵收健保稅 接下去不知道會不會伸手去徵收保險理賠的健保稅?:face-blue-smiling:
1 day ago | 2
很合理吧,股市投資本來就是偏富人的工具,也會加大貧富差距,本來就該合併課稅,美國收的稅負更重,賣股賺錢加股利都併入所得稅計算,高所得再另收,怎麼沒看到人批評? 大家只是被收錢不爽而已
1 day ago | 1
威利財經角
【健保補充保費調漲重點】健保缺錢建議要找原因改善才是正解。幾乎每一位衛福部長上台,都要強調任內決不漲健保費。 但是沒說不漲你【補充保費】。
修法未定案,2026年上路,利息/股利/租金從單月超2萬改為全年累計超2萬課2.11%;獎金門檻降至基本工資4倍(11.8萬)。目的杜絕拆單、增收入,避免一般保費漲。影響480萬人,如存股族、房東。
影響示例:月配息1.9萬ETF,年稅負增400-500元;多房租金年稅數千元;年終獎金稅負升20-30%。
正反意見:支持方(20-30%):公平防逃稅、穩定健保,建議差別費率。反對方(70-80%):搶錢、影響投資;未來自付額升、老人負擔重。
1 day ago | [YT] |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