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星紙器】官方影音頻道
#德星有文化 |糊紙有藝術 「沒架子」紙塑劍獅引人入勝| . 「#劍獅」是台南安平獨有的厭勝物──劍獅這種傳統避邪物多見於台南安平地區,為當地傳統民宅門簷及照壁上之常見的裝飾品和厭勝品。 (編按:#厭勝物,或稱避邪物,大部份和幸運物視為同義詞。「厭勝」意即「厭而勝之」,指用法術詛咒或祈禱以達到壓制、壓伏、戰勝人、物或妖魔鬼怪的目的。厭勝物是民間信仰中,作為趨吉避凶的物品,並常帶有一定之宗教色彩) . 「劍獅」材質有石有瓷有木,獨獨未見紙塑。台南市糊紙傳統工藝保存者吳文進,首度在鎮北學堂開辦「沒架子」的糊紙劍獅課程,這也是他首度挑戰沒有骨架的紙塑劍獅,為增加其立體感,用土紙糊了十九層,配合府城四百活動,將在明年(2025)春節前的北區成果展舉辦師生聯展。 . 連續二十餘年為台南土城聖母廟(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製作大型春牛的糊紙藝術大師吳文進,從2022年起受聘為北區鎮北學堂糊紙工藝授課老師,每年開辦兩期,期期爆滿。2024年春季課,他與彩繪老師陳政宏合辦「糊紙」玩藝術課程,由他傳授糊紙工藝,由陳政宏負責劍獅彩繪,這是鎮北學堂首度有「雙老師」指導上課。 吳文進老師表示,他在基層推廣糊紙工藝,主要是為了文資傳承,也希望能融入生活之中,讓傳統工藝不會高不可攀,所以此次糊紙劍獅不再使用傳統的「鐵線綁骨法」,而改採沒有架子的「糊紙」技術,一層層讓劍獅立體化,從平面到立體,至少得糊上七至十九層,學員之一的謝弼臣作品甚至超過20層,從上漿糊到等乾燥,前後長達六週才完成雛型。 . 此次糊紙劍獅課程為迎接台南四百誌慶、吸引民眾親近傳統糊紙工藝,共有十八位學員參加,他讓參與的學生突破傳統獅劍框架,在基本架構外,允許學生可自由創作發揮,也導入多元現代主題,最後由陳政宏老師指導彩繪,4/24結訓時,形形色色的作品將值得鄉親期待。 ※圖文參考資料: 〈中華日報/糊紙玩藝術 首創沒架子劍獅〉 www.cdns.com.tw/articles/991664 . #糊紙工藝 #紙塑劍獅 #台南四百年
1 year ago | [YT] | 2
【德星紙器】官方影音頻道
#德星有文化
|糊紙有藝術 「沒架子」紙塑劍獅引人入勝|
.
「#劍獅」是台南安平獨有的厭勝物──劍獅這種傳統避邪物多見於台南安平地區,為當地傳統民宅門簷及照壁上之常見的裝飾品和厭勝品。
(編按:#厭勝物,或稱避邪物,大部份和幸運物視為同義詞。「厭勝」意即「厭而勝之」,指用法術詛咒或祈禱以達到壓制、壓伏、戰勝人、物或妖魔鬼怪的目的。厭勝物是民間信仰中,作為趨吉避凶的物品,並常帶有一定之宗教色彩)
.
「劍獅」材質有石有瓷有木,獨獨未見紙塑。台南市糊紙傳統工藝保存者吳文進,首度在鎮北學堂開辦「沒架子」的糊紙劍獅課程,這也是他首度挑戰沒有骨架的紙塑劍獅,為增加其立體感,用土紙糊了十九層,配合府城四百活動,將在明年(2025)春節前的北區成果展舉辦師生聯展。
.
連續二十餘年為台南土城聖母廟(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製作大型春牛的糊紙藝術大師吳文進,從2022年起受聘為北區鎮北學堂糊紙工藝授課老師,每年開辦兩期,期期爆滿。2024年春季課,他與彩繪老師陳政宏合辦「糊紙」玩藝術課程,由他傳授糊紙工藝,由陳政宏負責劍獅彩繪,這是鎮北學堂首度有「雙老師」指導上課。
吳文進老師表示,他在基層推廣糊紙工藝,主要是為了文資傳承,也希望能融入生活之中,讓傳統工藝不會高不可攀,所以此次糊紙劍獅不再使用傳統的「鐵線綁骨法」,而改採沒有架子的「糊紙」技術,一層層讓劍獅立體化,從平面到立體,至少得糊上七至十九層,學員之一的謝弼臣作品甚至超過20層,從上漿糊到等乾燥,前後長達六週才完成雛型。
.
此次糊紙劍獅課程為迎接台南四百誌慶、吸引民眾親近傳統糊紙工藝,共有十八位學員參加,他讓參與的學生突破傳統獅劍框架,在基本架構外,允許學生可自由創作發揮,也導入多元現代主題,最後由陳政宏老師指導彩繪,4/24結訓時,形形色色的作品將值得鄉親期待。
※圖文參考資料:
〈中華日報/糊紙玩藝術 首創沒架子劍獅〉
www.cdns.com.tw/articles/991664
.
#糊紙工藝 #紙塑劍獅
#台南四百年
1 year ago | [YT]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