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itium Media 端傳媒

【中國集採藥爭議:這藥空前的便宜,能有效果嗎?】

今年過年,剛做媽媽的張曉葉給每個發來祝福的人都回送了一個叮囑:若去醫院開藥,務必多問一句「這是不是集採的」。2024年6月,懷孕14週後,她的小腹和腰部沒規律地疼,害怕「小孩出問題」,當即去了醫院。醫生解釋這是常見的孕期合併併發症,接著開了一道名為「複方甘草片」的藥,讓她按時吃。

經歷身心俱疲的幾個月後,她才真正獲得了轉機。知名醫師問詢後,斬釘截鐵告訴她:這不是她身體的問題,純粹是藥的問題。接著小聲建議她,自行買美能原研藥。在電商平台這藥的價格比「複方甘草片」貴不少,但吃了三天,指數立刻恢復原樣,此後再沒異常。

集採是中國於2018年起實施的國家組織藥品談判採購制度。過去在中國公立醫院體制下,與國際同行相比偏低的收入令醫院和醫生只能依靠「以藥養醫」,這進一步推高了藥價,也加劇了醫患間的不信任。集採制度瞄準的即為此現象。在集採早期,關於它的正面評價並不少,但它其實還依附在中國醫改的大背景中。

不少普通人對原研藥與仿製藥的區別有了一定的瞭解。原研藥是指創新性新藥,成本高、研發時間長、成功率低的特點,決定了它相對高昂的價格。在20年的專利保護期到期後,其他企業可以根據原研藥的主要成分生產出仿製藥。一款能被納入集採的國產仿制藥必須達到的最低門檻是: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評定方式一般包括「藥學等效性」和「生物等效性」。不過「等效」並不意味著藥效完全相同。令人擔憂的是,由於後續監管缺位,決定了集採藥療效的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恐淪為「一次性評價」。

💊點擊閱讀端傳媒的這篇深度報導,了解從醫護和患者間衝進公共輿論的集採藥爭議,為何用藥選擇權逐漸被剝奪,而爭議之外,擔憂也在大家的心中蔓延:buff.ly/4b50xKe

2 months ago | [YT]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