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潮流

<國家力量介入,德國鋼鐵業極需救援>

德國鋼鐵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能源成本高昂、亞洲低價競爭以及全球市場的不穩定,使該行業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作為歐盟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德國鋼鐵業擁有約71,000名從業人員,但許多企業深陷困境。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計劃在未來六年內裁減11,000個工作崗位,進一步凸顯了行業的壓力。

德國總理蕭茲在柏林鋼鐵峰會上與蒂森克虜伯、薩爾茨吉特和安賽樂米塔爾等公司管理層、工會及勞工領袖會面,強調鋼鐵業對德國經濟和工業的重要性。他承諾支持該行業應對危機,並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能源成本以及更公平的國際貿易框架。為此,政府計劃限制輸電網使用費用,將每千瓦時電力成本降至3美分,同時資助部分輸電網成本,確保2025年前相關費用不會增加。這些舉措旨在減輕鋼鐵生產商的經營壓力,推動行業向現代化和永續發展的轉型。

然而,德國政府在推動這些措施時也面臨內部挑戰。蕭茲在議會中缺乏多數席位,相關提案需要反對派的支持才能通過。此外,鋼鐵業界對政府提出的13億歐元補貼計劃表示不滿,認為這不足以應對行業的長期競爭壓力,並呼籲制定更具可持續性的政策解決方案。

蕭茲還強調,歐盟層級的支持對於鋼鐵業的復甦至關重要。他呼籲歐盟委員會在應對國際鋼鐵市場傾銷和補貼扭曲問題時採取果斷行動,並推動實施更多貿易保護措施,以減輕亞洲國家廉價鋼鐵對歐洲市場的衝擊。他同時支持召開歐洲鋼鐵峰會,推動歐洲國家共同制定行業發展策略,進一步整合資源應對挑戰。

此外,蕭茲表示,柏林政府不排除入股蒂森克虜伯鋼鐵業務的可能性,這與此前對漢莎航空等企業的救助行動類似。政府可能透過這種方式提供臨時支持,協助鋼鐵企業渡過難關,確保其在德國工業中的戰略地位不被削弱。

德國鋼鐵業的未來依賴於國家與歐盟層面的雙重支持。如何在全球化市場中保護本地產業利益,並實現綠色轉型,將是德國政府與歐洲政策制定者必須面對的核心課題。在全球市場競爭與能源轉型的壓力下,德國鋼鐵業的未來仍然面臨艱巨挑戰。

11 months ago | [YT]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