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時論 TsuisTalk (Since 2009)

【特朗普100天】從盟友信任到國際孤立的自毀之路
節目連結:youtube.com/live/UZy1QkQgYUg?feature=share

特朗普重返白宮,帶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旗幟,但短短一百天,他的外交成績單卻是一片廢墟。
這不是重建國際秩序,而是把美國的國際信譽,親手打得粉碎。

停戰承諾變成資源掠奪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多次聲稱,若當選,他可以「在24小時內結束俄烏戰爭」。
然而,百日過去,戰事不但未止,反而進一步惡化。

俄軍甚至加強了對烏東地區的攻勢,造成大量死傷,局勢持續緊張。

更令人震驚的是,特朗普並未真心協助烏克蘭走出戰火,相反,他將這場危機視為一場前所未有的資源搶奪機會。

美國在援助烏克蘭的談判中,提出了一系列苛刻條件,條款涵蓋烏克蘭最重要的能源、礦產與農業資源領域。

據稱,美國方面提出的核心要求包括:

要求烏克蘭將東部頓涅茨克及盧甘斯克地區約30%以上的天然氣開採權,優先授予特定美國能源公司,並享有30年長期開發合同,同時在價格、稅率上給予「特別優惠條件」。

特朗普政府又要求美國礦業企業獲得稀土、鋰礦、鈷礦優先開發權,允許美國公司以低於國際市場價的價格承包長期開採。

除此之外,還要求美國財團取得烏克蘭南部主要糧食出口港部分經營權,擴大美國對黑海地區物流的掌控。

澤連斯基政府對這些條款表示強烈反對,烏克蘭談判代表認為這些要求形同「戰爭剝削」與「經濟殖民」。

每當烏克蘭戰場遭遇新一波俄軍進攻,美國方面就進一步施加壓力,要求烏克蘭「盡快簽署協議,換取軍援與外交支援」。

國際法學者將其稱為:「一場趁戰爭之際,對一個受害國進行的經濟掠奪。」

特朗普政府本來有機會展現真正的全球領導力,將美國塑造成烏克蘭自由抗爭的堅強後盾。

但他選擇的,是用交易思維,踐踏盟友的生死與尊嚴。

2024年底,在拜登政府的斡旋之下,成功令哈馬斯和以色列停戰,但特朗普上台後之後,以色列破壞停火協議,加沙地帶再度陷入大規模軍事衝突。

大量巴勒斯坦人死於重新啓動的以哈戰爭,其中三分之一為兒童和平民。

特朗普政府對此幾乎無所作為。除了幾則措辭含糊的聲明外,並無實質斡旋行動。
特朗普政府傾向將中東問題「降級處理」,強調「美國不應深度介入」的原則。面對血流成河的加沙現場,特朗普選擇了袖手旁觀。
這種冷漠,不僅背叛了美國作為全球領導者的道義責任,更讓人道災難持續惡化。

更令人錯愕的是,特朗普提出一項極具爭議的建議:「把巴勒斯坦居民遷出,送到埃及和約旦。」

這種想法,無疑徹底違反了國際社會數十年來支持的「兩國方案」原則,也直接挑戰了聯合國有關巴勒斯坦人自決與建國權利的共識。

特朗普完全出格的建議引來除了以色列之外差不多全球國際社會的非議。

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發表聲明,強烈警告:

「任何試圖強制遷徙巴勒斯坦平民的行動,都將構成嚴重違反國際人道法的行為。」

阿拉伯國家聯盟、歐盟成員國也齊聲譴責,認為特朗普這一構想將進一步激化中東仇恨與動亂,為未來數十年埋下更深重的戰爭種子。

特朗普「搬走巴勒斯坦人」的確計畫,暴露出一種赤裸裸的殖民霸權思維,把原住民族當作障礙物,只為迎合盟友和自家利益。

這種態度,完全無視巴勒斯坦人作為一個民族、作為一個有歷史、有文化、有土地權利的群體存在,將他們簡化為可以「轉移」的問題。

白宮內上演的羞辱場面 特朗普、萬斯的極致傲慢

在2025年3月於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舉行的閉門會議中,特朗普與副總統萬斯(J.D. Vance)當著幕僚與媒體代表的面,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展開了赤裸的羞辱。

會議中,特朗普多次打斷澤連斯基的說話,,

萬斯要求澤連斯基要對美國的支持「心存感激」。

這番言論意外地出現在大眾的視線,特朗普和萬斯把援助當作施捨,踐踏烏克蘭主權國家的尊嚴。

這場羞辱式的外交,並不是一時失言,而是真實地反映特朗普與萬斯政府思維:

以地位優越感對待正在浴血抗爭的弱小國家;把國際責任與盟友情誼降格為交易和施捨。

這種公開的傲慢與冷酷,不僅深深刺痛了烏克蘭,也讓所有仍然信仰自由與合作的國家對美國心生寒意。

霸權擴張 欲鯨吞加拿大、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

特朗普對全球的擴張野心昭然若揭。

特朗普在多次公開場合,反覆以「美國的第51個州」來稱呼加拿大,甚至稱呼當時的加拿大首相小杜魯多為州長,
這番話迅速引發加拿大政界一片譁然。

小杜魯多在國會發言時,罕見以強硬口吻回應:「加拿大是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我們不接受任何來自外國領導人的羞辱和貶低。」

加拿大媒體也群起撻伐,批評特朗普將最親密鄰國視為附庸國,完全無視美加長久以來基於尊重和平等原則建立的特殊關係。

此外,特朗普多次在公開講話中表示,要收購格陵蘭島,即使丹麥早已明確拒絕。

特朗普又明言不排除以軍事行動奪取巴拿馬運河。

特朗普的言論,不僅是外交上的失禮,更暴露出一種根深蒂固的帝國霸權心態:
美國不是與鄰國並肩而立的夥伴,而是自認為可以指揮、輕視、甚至「收編」鄰國的帝國中心。

這種思維,與美國戰後推行的平等結盟政策格格不入,也讓加拿大、墨西哥乃至整個拉美地區對美國產生了更深的不信任與戒備。

國際形象重挫 全球信任全速崩潰

根據一些調查機構的統計顯示,世界各國對美國的信任開始下降。

特朗普自詡「讓美國再次偉大」,現實卻是,世界各地正加速疏遠美國。

自1945年以來,美國致力於:建立軍事同盟體系(北約、美日同盟)、推動自由貿易全球化、以民主、人權作為外交核心價值。

這套體系支撐了冷戰勝利、歐洲重建,以及後來的全球繁榮。

這套體系為什麼重要?

因為它讓美國不僅靠武力,也靠價值觀贏得世界信任與領導地位。
它讓美國能在世界各地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而不只是臨時的交易對象。

特朗普的破壞是從戰略到道德的崩塌。

特朗普上台後,拒絕多邊主義、退出國際組織、把盟友視為「拖累」、實行單邊主義、利益交易主導一切。

他不是要改革戰後秩序,而是要徹底摧毀戰後秩序,用一種短視且自私的邏輯重塑美國外交。

美國國務卿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在2025年4月接受媒體訪問時公開表示:

「美國的新外交政策以美國利益為優先,即使價值觀不同的國家也可以結成戰略聯盟。」

這句話,可以說是對七十年來美國外交戰略的正式背叛。
價值觀不再重要,只要有利可圖,任何政權都可以成為美國的朋友。

美國,不再是自由世界的燈塔,而是變成了孤立的自利帝國。

再次偉大還是再次孤立?

特朗普的外交不是策略,不是藝術,而是一場赤裸裸的破壞秀。

破壞盟友信任,破壞和平斡旋,破壞國際規則,破壞美國自身的國際地位。

如果說戰後美國建設了一座聯繫自由世界的橋樑,那麼特朗普,就是那個手持火把,親手焚毀這座橋的人。

「讓美國再次偉大」?
到頭來,只剩「讓美國再次孤立」的殘酷現實。

1 week ago | [YT] | 167



@hongyuliang

成了世界公敌

1 week ago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