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龍安安 Universe
【失業日記 Day 3:效率與迷茫之間,我的日常奮鬥】 今天是失業的第二天,外頭仍下著雨。 說來有趣,平常日子遇到下雨都覺得煩,卻在沒工作之後突然發現:下雨天不用出門,好像也不賴? 可是,放假(或失業)真的有比較輕鬆嗎?我今天的故事告訴我,也不一定。 ▋ 1. 早起的高效率:我才不是在混 早上七點多就自然醒,完全不需要鬧鐘。別誤會,不是因為我很閒,而是反而更亢奮——失業給了我一種「我可以把時間運用得更好」的念頭。 ﹡影片剪輯狂潮 一起床就開始剪片,盯著電腦,聽素材、調音樂、配畫面。原本以為失業後會每天耍廢,結果竟然比上班時還忙。 今天目標是在中午前完成剪輯,並上傳到各大平台,然後再考慮做一些 AI 配樂或日常背景音的嘗試。但事實證明,我的自我管理還有很多要調整的地方。 ﹡自由的快感 雖然忙,還是享受在家工作的彈性。想站就站、想泡茶就泡茶。開水壺嘟嘟響的時候,心裡有點小確幸。辦公室很難這樣隨心所欲吧? ▋ 2. 面試的意外:高階挑戰 vs. 冒牌者症候群 下午本來說不是正式面試,結果卻面了一個半小時。這個職位挺高階,也挺有挑戰性。 「我真的能勝任嗎?會不會有更厲害的人?我是不是在騙自己?」 冒牌者症候群立刻上線,無論經驗、作品都擺在那,但仍然感到焦慮。 但這機會確實有趣。就像在玩一款魂系遊戲,知道可能會不斷被 Boss 打趴,卻還是想嘗試前進。 若真的錄取,我大概能把這份精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 3. 玩遊戲?哪那麼容易! 你以為失業就整天掛著電動、看劇?我也這麼天真過。 但當我忙完剪片、面試,已經六點半——疲憊地想玩《魔物獵人》,卻只抽得出半小時而已。 每日任務的尷尬 我不只要解手遊每日任務,還想插空補一下英文單字。 然後才輪得到魔物獵人。結果 30 分鐘匆忙帶過,根本沒好好享受。 為何比上班還忙? 失業後,卻花了更多時間在「規劃自己」上。 想想,也算是一種成長吧。 畢竟,上班時只需要照公司節奏走;而現在,我得自己訂下所有目標與行程。 ▋ 4. 明天,我要做哪些嘗試? 檢查失業補助 畢竟沒有固定收入,保險、補助該怎麼申請、什麼時候該辦理,都要抓緊時間處理。 Speak 英文口說練習 既然未來工作可能需要更強的英語能力,我打算試試傳說中洗版廣告的語言學習 App,看 AI 能不能幫我突破口說障礙。 AI 剪短影音 如果要做「一文多貼」,也許該研究 AI 幫忙「自動生成短影音」。雖然成品未必像專業剪輯那樣完美,但可以大幅節省時間,增加我的內容曝光。 ▋ 5. 失業並不等於空白:反省和調整 最後,我想跟你們分享今天的感悟: 失業帶來的焦慮:雖然可以暫時不坐辦公室,但卻要處理雜七雜八的事,比上班時更耗腦力。 效率 vs. 自由:當剪片與面試擠壓了所有時間,連遊戲都快變成奢侈品。 自我價值:即使知道自己有經驗,也會忍不住懷疑自己。或許,不斷挑戰才能突破這種「冒牌者症候群」。 ▋ 6. 給你,也給我的小提醒 當你在面對轉職或失業狀態時,或許可以反思幾個問題: 你的新日常是什麼? 當你不再被工作框住,每一天的規劃反而需要更嚴謹。 想嘗試什麼新挑戰? 或許是語言、或許是新的技能,也可能是更高階的工作。 適度放鬆還是浪費時間? 我們往往把失業當成「休息」,但實際上可能更忙,關鍵在於「規劃」與「優先順序」。 希望我的失業第二天心得,能給你一點啟發,也讓你看到「失業」其實是一種過程。 或許它很累、也伴隨不少不安,但同時能帶來一份「我想要好好優化自己」的動力。 如果你剛好也在經歷類似的轉換期,分享給你身邊正好迷茫的朋友,一起交流「我們該如何在混亂中找到成長的路」。 ▋ 結論 失業日常並不只是無所事事,而是讓自己重新審視效率與自由的拉扯,並在每個繁雜的小目標之間,找出真正想做的事。 也許明天會有新的突破,也許我會因為後續面試無疾而終繼續失業。 但至少,我現在清楚知道:每走一步,都是在為之後的「下一步」做準備。 今天的失業日記,就到這裡。 帶著一點疲憊,一點期待,還有對明天的好奇,讓我們繼續走下去吧。
2 months ago (edited) | [YT] | 2
阿龍安安 Universe
【失業日記 Day 3:效率與迷茫之間,我的日常奮鬥】
今天是失業的第二天,外頭仍下著雨。
說來有趣,平常日子遇到下雨都覺得煩,卻在沒工作之後突然發現:下雨天不用出門,好像也不賴?
可是,放假(或失業)真的有比較輕鬆嗎?我今天的故事告訴我,也不一定。
▋ 1. 早起的高效率:我才不是在混
早上七點多就自然醒,完全不需要鬧鐘。別誤會,不是因為我很閒,而是反而更亢奮——失業給了我一種「我可以把時間運用得更好」的念頭。
﹡影片剪輯狂潮
一起床就開始剪片,盯著電腦,聽素材、調音樂、配畫面。原本以為失業後會每天耍廢,結果竟然比上班時還忙。
今天目標是在中午前完成剪輯,並上傳到各大平台,然後再考慮做一些 AI 配樂或日常背景音的嘗試。但事實證明,我的自我管理還有很多要調整的地方。
﹡自由的快感
雖然忙,還是享受在家工作的彈性。想站就站、想泡茶就泡茶。開水壺嘟嘟響的時候,心裡有點小確幸。辦公室很難這樣隨心所欲吧?
▋ 2. 面試的意外:高階挑戰 vs. 冒牌者症候群
下午本來說不是正式面試,結果卻面了一個半小時。這個職位挺高階,也挺有挑戰性。
「我真的能勝任嗎?會不會有更厲害的人?我是不是在騙自己?」
冒牌者症候群立刻上線,無論經驗、作品都擺在那,但仍然感到焦慮。
但這機會確實有趣。就像在玩一款魂系遊戲,知道可能會不斷被 Boss 打趴,卻還是想嘗試前進。
若真的錄取,我大概能把這份精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 3. 玩遊戲?哪那麼容易!
你以為失業就整天掛著電動、看劇?我也這麼天真過。
但當我忙完剪片、面試,已經六點半——疲憊地想玩《魔物獵人》,卻只抽得出半小時而已。
每日任務的尷尬
我不只要解手遊每日任務,還想插空補一下英文單字。
然後才輪得到魔物獵人。結果 30 分鐘匆忙帶過,根本沒好好享受。
為何比上班還忙?
失業後,卻花了更多時間在「規劃自己」上。
想想,也算是一種成長吧。
畢竟,上班時只需要照公司節奏走;而現在,我得自己訂下所有目標與行程。
▋ 4. 明天,我要做哪些嘗試?
檢查失業補助
畢竟沒有固定收入,保險、補助該怎麼申請、什麼時候該辦理,都要抓緊時間處理。
Speak 英文口說練習
既然未來工作可能需要更強的英語能力,我打算試試傳說中洗版廣告的語言學習 App,看 AI 能不能幫我突破口說障礙。
AI 剪短影音
如果要做「一文多貼」,也許該研究 AI 幫忙「自動生成短影音」。雖然成品未必像專業剪輯那樣完美,但可以大幅節省時間,增加我的內容曝光。
▋ 5. 失業並不等於空白:反省和調整
最後,我想跟你們分享今天的感悟:
失業帶來的焦慮:雖然可以暫時不坐辦公室,但卻要處理雜七雜八的事,比上班時更耗腦力。
效率 vs. 自由:當剪片與面試擠壓了所有時間,連遊戲都快變成奢侈品。
自我價值:即使知道自己有經驗,也會忍不住懷疑自己。或許,不斷挑戰才能突破這種「冒牌者症候群」。
▋ 6. 給你,也給我的小提醒
當你在面對轉職或失業狀態時,或許可以反思幾個問題:
你的新日常是什麼? 當你不再被工作框住,每一天的規劃反而需要更嚴謹。
想嘗試什麼新挑戰? 或許是語言、或許是新的技能,也可能是更高階的工作。
適度放鬆還是浪費時間? 我們往往把失業當成「休息」,但實際上可能更忙,關鍵在於「規劃」與「優先順序」。
希望我的失業第二天心得,能給你一點啟發,也讓你看到「失業」其實是一種過程。
或許它很累、也伴隨不少不安,但同時能帶來一份「我想要好好優化自己」的動力。
如果你剛好也在經歷類似的轉換期,分享給你身邊正好迷茫的朋友,一起交流「我們該如何在混亂中找到成長的路」。
▋ 結論
失業日常並不只是無所事事,而是讓自己重新審視效率與自由的拉扯,並在每個繁雜的小目標之間,找出真正想做的事。
也許明天會有新的突破,也許我會因為後續面試無疾而終繼續失業。
但至少,我現在清楚知道:每走一步,都是在為之後的「下一步」做準備。
今天的失業日記,就到這裡。
帶著一點疲憊,一點期待,還有對明天的好奇,讓我們繼續走下去吧。
2 months ago (edited) | [YT]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