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绝对胜利》系列之一
吴国人/文
大家好,我是吴国人,今天刚从印度返回北京,近几天会给大家出一个系列节目。

前几天开会时,盟军高层收集到各独立国的一些言论,会后,由我来负责解读我们盟军各独立国的一些问题。我们这次的会议是,盟军未来的绝对胜利。

在敌极强,我极弱的极端武装战争情况下,要取得“绝对胜利”,是一个高度理性化和历史与未来的发展思路。

这并非单纯的依赖于眼前的两军排山倒海式的火力拼杀,而是要融合战略创新、战术机动,心理操纵,政治动员,地理干预和持久的韧性。

当前,一个极端不对称的现实冲突是:盟军各国的所有资源均严重匮乏,很多人仅凭一腔热血,来对抗一个在军事技术上,军人忠诚度,信息控制和国家资源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中共。 

这种不对称的复国战争或建国战争,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如弱小民族或游击战军队,对抗超级帝国军事力量,均是由弱变强的。而盟军各国,在面对强大敌人中共时,我们应该如何勇敢的,积极的,冷静的参与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武装战争中去。

我将基于历史,战略,战术和现代人类的思维冲突,逐一探讨十个问题的系列节目。

以“绝对胜利”为指导核心,通过消耗中共成员的意志,转化劣势为优势,并利用当下和未来社会的各种变量,实现战争的绝对胜利法则,从而达到具备纲领性的盟军各国军队建设根基。而不是老想着,只通过一场热战,就能直接歼灭中共,这是作梦,而且与海外和理非口炮骗子没什么区别。

 现实问题:中共军队,海陆空战术装备已是世界绝对第一,其兵员和资金,都数万倍于盟军各国。我们怎么才能战胜中共军队呢?

在这种压倒性劣势下,胜利的关键在于不对称战略设计:即,系统性排查中共的一切军事强项,从而设计出避开中共强项的战略战术,利用时间,地形和时代适应性来消耗其资源,优质的一面,还可以与中共在暗中抢夺某些资源。

历史上的越南战争,就是一个典范。越南北方军在面对美国的世界顶级空军、海军和陆军装备时,使用丛林游击战术,地下隧道系统,伏击战和暗杀战,始终保持不与美军正面交锋的战略安排。通过小规模袭击补给线和各个基地,将战争拖入敌方头皮发麻的战术状态,目的就达到了。

美军的高科技装备虽强大,但维护成本高昂,越打越找不着北,最终导致美国不得不撤军。这个世界,装备、资金和兵员的优势,可以被时间成本和木棒与石块抵消,历史从来不欺我辈。过去是,未来照样不会变。

中共军队每维持一天,都需要巨额支出,而盟军各国只需生存下来一个人,就能拖住中共一个团。阿富汗战争中,穆贾希丁游击队面对苏联的米格战机,坦克和数十倍兵力,使用山地地形进行机动游击,结合一些让人一见就摇头的土枪土炮。袭击补给苏联车队,迫使苏联分散大部分兵力清洗山区,负担越来越重,最终导致苏联撤出战争泥潭。

孙子兵法强调“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即通过迂回战术转化劣势。在盟军各国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起始策略应聚焦情报收集和机动执行任务,中共军官、国保、国安等,重要清除对象,跟踪到位就立即解决掉。执行上,做了不说,要说就不要做。合理利用本土知识,渗透中共军队和警务系统,预测行动,进行选择性打击。

历史上,西班牙半岛战争中,西班牙游击队面对强大如神的拿破仑,其先进炮兵和骑兵刚入战场,西班牙游击队就使用山区和城区大量伏击,破坏桥梁和仓库,导致法军补给中断。尽管初始无装备,他们通过缴获武器逐步武装自己。类似的,盟军各国可从小规模行动开始,积累资源。

资金差距可以通过中共军队或警务高官手中获得,他们都非常有钱,我一直认为,盟军各独立国根本不差钱,只是大家没找对给钱的主。让中共高官吐钱出来的手段多如牛毛,此处不再细讲。

其实,心理战也很关键,盟军各国需要放大中共军队的现实意义,才不至于盲人摸象。就算是中共军队没有的技术,或没有的信息资源,盟军各国三线成员也应该假设中共是有的。假设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三线成员拉一堆屎,中共军队人员都能在十万里之外看到,且能闻到,从而马上派出无人机蜂群来击杀盟军三线人员。那么,盟军三线成员就有脑子思考如何应对中共军队的技术了。如果这一问题都能想到,那后面的事,就算你与习近平合影,也不担心拉屎时被干掉。心理战,打的不是中共军人,而是先打我们自己人,一方面不要被中共吓破了胆,另一方面可提前做好更多的预案,以应对中共强大如灭霸般的通天本事。

说直接点,盟军三线成员,反而不要跟海外反共傻逼那样,天天口炮中共军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们要做的却是,中共门门懂,样样通,中共军队世界无敌,中共军事宇宙无敌,中共国安国保宇宙无敌。这不是嘲笑,而是要在我们的脑子里装好,这才有心去思考如何干掉无敌的敌人。

绝对胜利需战略耐心和战术时间,最终目标是迫使中共军队退到谈判桌,直至中共统治系统渐渐崩溃,而非简单粗暴的直接一次性歼灭,这是自欺欺人,也正好是中共最想听到的笑话。

总体而言,通过持久战,劫官济盟,心理构建,盟军各国可逆转劣势,最后通过时间规划,发展成绝对胜利。

3 days ago | [YT]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