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瑪善念
今天恭迎龍樹菩薩聖誕,恭祝龍樹菩薩生日快樂!🎉農曆七月廿四恭迎千部論主、八宗共祖龍樹菩薩聖誕日。龍樹菩薩,梵文是Nagarjuna,又譯龍猛、龍勝,生於佛滅七百年後的公元四世紀左右。《龍樹菩薩傳》記載:「其母樹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阿周陀那樹名也,以龍成其道,故以龍配字,號曰龍樹也。」意思是,他的母親在樹下生產,「週那」(arjuna)是樹的意思;他的成道與「龍族樹有關,所以為龍族。在印度佛教中,龍樹菩薩被喻為「第二釋迦」。 在漢傳佛教中,他被奉為「八宗共祖」。龍樹菩薩對佛陀一代時教進行了系統化的整理,繼承了佛陀的緣起思想,開創性地發展出了中觀學說,並且廣造大乘經典註釋,有力地推動了大乘佛法發展,是大乘佛教史上的一位偉大論師,為佛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出現,佛陀早有授記龍樹菩薩幼時聰慧過人,博聞強記,聽婆羅門誦讀《吠陀》經典,聞過成誦。 他遍覽婆羅門教及其它外道經文,到青年時代已是學富五車,聞名南印度。鳩摩羅什大師在其所譯的《龍樹菩薩傳》中,用“天聰奇悟,事不再告”,“天文地理圖緯秘謔,及諸道術無不悉宗”,盛讚龍樹菩薩的聰慧。實際上,龍樹菩薩的出現,佛陀早有授記。據《入楞伽經》載,大慧菩薩問佛陀:「佛滅度後,是法何人受持?」佛以偈答曰:「於南大國中,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能破有無見。為人說我法,大乘無上法,證得歡喜地,往生安樂國。」為人說我法,大乘無上法,證得歡喜地,往生安樂國。更有《摩訶摩耶經》卷下記載,正法滅後七百年,有龍樹比丘出世,燃正法炬。 「正法於此,便就滅盡。六百歲已,九十六種諸外道等,邪見競興,破滅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馬鳴,善說法要,降伏一切諸外道輩。七百歲已,有比丘名曰龍樹,善說法要,滅然見幢,滅然法炬。」《大法鼓經》中也說:“舉世見而生喜之離車子童子,於大師滅度後,人壽八十歲,教法衰微時,轉生為比丘,廣弘聖教,滿百歲後往生極樂世界。”▪︎入龍宮,開七寶經函龍樹菩薩曾奔赴北印度尋求佛法真諦,在喜瑪拉雅山的一座佛塔邊,得到一名老比丘親傳大乘經典。 三個月後,龍樹菩薩背熟經典,並且通達經義,於是周遊各地,想尋獲其他經典。在周遊途中,遇到諸外道及小乘佛學者,全部被他折服。 他逐漸產生驕傲之念,認為佛法雖然較諸外道高明深奧,但也不難窮盡。 於是,萌生非分之想,想要另立宗門,自為教主,宣揚自家學說。這時有一位大龍菩薩,見龍樹如此行徑,便勸導他說:“你的智慧再高,能超過佛陀嗎?你跟我去一個地方,讓你看看大乘經典,你再下結論吧!”大龍菩薩將他帶進龍宮,裡面竟珍藏著無數大乘經典,不僅卷帙繁多,而且深奧無比。 龍樹菩薩得無量妙法,震撼不已,於是留在龍宮,晝夜閱讀,九十日後,通達明利,證得無生法忍。「經中之王」《華嚴經》就是龍樹菩薩從龍宮請回的,但這僅是龍樹菩薩憑記憶寫下來的,是龍宮《華嚴經》全本的一小部分。 我們今天能看到這部經,或能淺入華嚴境界,皆當感恩龍樹菩薩。▪︎降伏外道,廣弘大乘龍樹菩薩離開龍宮後,隨緣行化,摧伏種種外道,廣弘大乘正法,作《優波提舍》十萬偈,又作《莊嚴佛道論》五千偈、《大慈方便論》五千偈及《中論》五廄巈,又造其成真。當時有一位婆羅門上師,擅長咒術,看到龍樹菩薩名聞遐邇,心生嫉妒,想和龍樹菩薩一爭高下。他奏明天竺國王說:「我能勝過這位比丘,請大王來檢驗。」豚國王見婆羅門如此冥頑不靈,規勸不過,只得準奏。比賽當天,豚國王與龍樹菩薩先坐在聽政殿上,婆羅門其後也來到殿上。他見國王如此尊崇龍樹菩薩,心中更是不悅,就在殿前作法,馬上變化出廣大清淨的池子,池中湧現千葉蓮花,婆羅門端坐蓮花上,傲慢地說:“龍樹,你如今蹲坐在地上,我卻坐在蓮花之上,猶如天神龍樹菩薩默而不言,從容離開座位,也用神通化作一頭六牙白象,端坐其上,繞池一周,然後舉步池中,接近蓮座,六牙白象就用象鼻拔起蓮座,高高舉起,摔於地下。 婆羅門被摔到地上,扭傷腰部,狼狽落敗。婆羅門這時知道,自己不是龍樹菩薩對手,於是匍匐於地,叩首懇求:“恕我不自量力,毀辱大師,我願皈依佛門,請大師收為弟子,開我愚蒙!”▪︎千部論師,世間罕見龍樹菩薩造論之多,世所罕見,有「千部論師」之美稱。 其中最主要的有《大智度論》《中論》《十二門論》《空七十論》《回螢論》《六十頌如理論》《大乘破有論》《十住毘婆沙論》《大乘二十頌論》《菩提資糧論》《寶行王正論》《勸誡王頌》等。《中論》主要講「緣起」「無自性」「中道」「二諦」「涅槃」等思想;《大智度論》採取中道立場來彰顯般若真理;《十住毘婆沙論》則以深遠的見解來宣揚菩薩之大行。他的學說由鳩摩羅什大師翻譯,介紹到中國後產生空前影響。 我國的大乘佛教八大宗派——天台宗、三論宗、華嚴宗、法相宗、禪宗、律宗、淨土宗、密宗,都能在龍樹菩薩的著作裡找到源頭和理論依據。 因此他被八宗共同推舉為開宗或中興祖師,奉為「八宗共祖」。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中論》龍樹菩薩 南無龍樹菩薩摩訶薩🌹(轉載FB傳喜法師)
2 weeks ago | [YT] | 56
噶瑪善念
今天恭迎龍樹菩薩聖誕,
恭祝龍樹菩薩生日快樂!🎉
農曆七月廿四恭迎千部論主、八宗共祖龍樹菩薩聖誕日。
龍樹菩薩,梵文是Nagarjuna,又譯龍猛、龍勝,生於佛滅七百年後的公元四世紀左右。
《龍樹菩薩傳》記載:「其母樹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阿周陀那樹名也,以龍成其道,故以龍配字,號曰龍樹也。」意思是,他的母親在樹下生產,「週那」(arjuna)是樹的意思;他的成道與「龍族樹有關,所以為龍族。
在印度佛教中,龍樹菩薩被喻為「第二釋迦」。 在漢傳佛教中,他被奉為「八宗共祖」。
龍樹菩薩對佛陀一代時教進行了系統化的整理,繼承了佛陀的緣起思想,開創性地發展出了中觀學說,並且廣造大乘經典註釋,有力地推動了大乘佛法發展,是大乘佛教史上的一位偉大論師,為佛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他的出現,佛陀早有授記
龍樹菩薩幼時聰慧過人,博聞強記,聽婆羅門誦讀《吠陀》經典,聞過成誦。 他遍覽婆羅門教及其它外道經文,到青年時代已是學富五車,聞名南印度。
鳩摩羅什大師在其所譯的《龍樹菩薩傳》中,用“天聰奇悟,事不再告”,“天文地理圖緯秘謔,及諸道術無不悉宗”,盛讚龍樹菩薩的聰慧。
實際上,龍樹菩薩的出現,佛陀早有授記。
據《入楞伽經》載,大慧菩薩問佛陀:「佛滅度後,是法何人受持?」佛以偈答曰:「於南大國中,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能破有無見。為人說我法,大乘無上法,證得歡喜地,往生安樂國。」為人說我法,大乘無上法,證得歡喜地,往生安樂國。
更有《摩訶摩耶經》卷下記載,正法滅後七百年,有龍樹比丘出世,燃正法炬。 「正法於此,便就滅盡。六百歲已,九十六種諸外道等,邪見競興,破滅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馬鳴,善說法要,降伏一切諸外道輩。七百歲已,有比丘名曰龍樹,善說法要,滅然見幢,滅然法炬。」
《大法鼓經》中也說:“舉世見而生喜之離車子童子,於大師滅度後,人壽八十歲,教法衰微時,轉生為比丘,廣弘聖教,滿百歲後往生極樂世界。”
▪︎入龍宮,開七寶經函
龍樹菩薩曾奔赴北印度尋求佛法真諦,在喜瑪拉雅山的一座佛塔邊,得到一名老比丘親傳大乘經典。 三個月後,龍樹菩薩背熟經典,並且通達經義,於是周遊各地,想尋獲其他經典。
在周遊途中,遇到諸外道及小乘佛學者,全部被他折服。 他逐漸產生驕傲之念,認為佛法雖然較諸外道高明深奧,但也不難窮盡。 於是,萌生非分之想,想要另立宗門,自為教主,宣揚自家學說。
這時有一位大龍菩薩,見龍樹如此行徑,便勸導他說:“你的智慧再高,能超過佛陀嗎?你跟我去一個地方,讓你看看大乘經典,你再下結論吧!”
大龍菩薩將他帶進龍宮,裡面竟珍藏著無數大乘經典,不僅卷帙繁多,而且深奧無比。 龍樹菩薩得無量妙法,震撼不已,於是留在龍宮,晝夜閱讀,九十日後,通達明利,證得無生法忍。
「經中之王」《華嚴經》就是龍樹菩薩從龍宮請回的,但這僅是龍樹菩薩憑記憶寫下來的,是龍宮《華嚴經》全本的一小部分。 我們今天能看到這部經,或能淺入華嚴境界,皆當感恩龍樹菩薩。
▪︎降伏外道,廣弘大乘
龍樹菩薩離開龍宮後,隨緣行化,摧伏種種外道,廣弘大乘正法,作《優波提舍》十萬偈,又作《莊嚴佛道論》五千偈、《大慈方便論》五千偈及《中論》五廄巈,又造其成真。
當時有一位婆羅門上師,擅長咒術,看到龍樹菩薩名聞遐邇,心生嫉妒,想和龍樹菩薩一爭高下。
他奏明天竺國王說:「我能勝過這位比丘,請大王來檢驗。」豚國王見婆羅門如此冥頑不靈,規勸不過,只得準奏。
比賽當天,豚國王與龍樹菩薩先坐在聽政殿上,婆羅門其後也來到殿上。
他見國王如此尊崇龍樹菩薩,心中更是不悅,就在殿前作法,馬上變化出廣大清淨的池子,池中湧現千葉蓮花,婆羅門端坐蓮花上,傲慢地說:“龍樹,你如今蹲坐在地上,我卻坐在蓮花之上,猶如天神
龍樹菩薩默而不言,從容離開座位,也用神通化作一頭六牙白象,端坐其上,繞池一周,然後舉步池中,接近蓮座,六牙白象就用象鼻拔起蓮座,高高舉起,摔於地下。 婆羅門被摔到地上,扭傷腰部,狼狽落敗。
婆羅門這時知道,自己不是龍樹菩薩對手,於是匍匐於地,叩首懇求:“恕我不自量力,毀辱大師,我願皈依佛門,請大師收為弟子,開我愚蒙!”
▪︎千部論師,世間罕見
龍樹菩薩造論之多,世所罕見,有「千部論師」之美稱。 其中最主要的有《大智度論》《中論》《十二門論》《空七十論》《回螢論》《六十頌如理論》《大乘破有論》《十住毘婆沙論》《大乘二十頌論》《菩提資糧論》《寶行王正論》《勸誡王頌》等。
《中論》主要講「緣起」「無自性」「中道」「二諦」「涅槃」等思想;《大智度論》採取中道立場來彰顯般若真理;《十住毘婆沙論》則以深遠的見解來宣揚菩薩之大行。
他的學說由鳩摩羅什大師翻譯,介紹到中國後產生空前影響。 我國的大乘佛教八大宗派——天台宗、三論宗、華嚴宗、法相宗、禪宗、律宗、淨土宗、密宗,都能在龍樹菩薩的著作裡找到源頭和理論依據。 因此他被八宗共同推舉為開宗或中興祖師,奉為「八宗共祖」。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
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
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
~《中論》龍樹菩薩
南無龍樹菩薩摩訶薩🌹
(轉載FB傳喜法師)
2 weeks ago | [YT] |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