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賽心理學
我只是想確認時間,問了伴侶一句:「我們是不是遲到了?」沒想到他立刻嗆回來:「你在嫌我動作慢嗎?那麼多事情要準備你都沒有幫忙!」 . 會議上,同事提出新點子,你只不過想確認:「這個方案的成本有沒有評估?」對方覺得被質疑,回了一句:「我做這麼久了,難道會不知道嗎?」讓原本中性的提問,瞬間就充滿火藥味。 . 很多時候,我們原本只是想尋求共識,最後卻演變成互相指責。生活中這些狀況屢見不鮮,人與人之間明明沒有惡意,卻很容易溝通到擦槍走火,最後只剩下「我要證明我是對的,你是錯的」。 .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的作者就在書中分享了一段他的親身經歷。 . 他是一名律師。那時他為了跟證人L先生取證約在了法庭見面。一開始作者都很有禮貌,問的也都是例行性、很簡單的開放式問題,例如「你幾點到的?」、「你先跟誰講話?」沒想到 L 先生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後甚至拍桌大罵:「少來跟我玩裝熟這套!你們律師是全美國最糟糕的東西!」 . 當下作者也很憤怒,差點反酸回去。幸好他及時清醒了過來,他反問自己:「反擊是對的嗎?現在反擊獲得的效果是什麼?」 . 於是他深吸一口氣,忍下回嘴的衝動,把到嘴邊的怒意收了回來。他決定不要試著去講贏對方,而是嘗試去理解。作者停頓了十秒,笑著說:「嗯,也許你是對的。」接著改問L先生:「請你告訴我,你今年遇到最大的困境是什麼?」 . 氣氛瞬間改變。L 先生一開始還有點恍神,後來也慢慢卸下了防衛,說出內心難處。 . 原來L先生的母親剛送進安養院,需要處理大量法律文件,但因為完全不熟悉這些東西,讓他感到無助與恐懼。而且還常常收到律師寄來的信,寫著「如果你不怎麼樣,就會怎麼樣」讓他深受恐嚇,覺得孤立無援。 . L先生沮喪的吐露完他心情。作者聽完,很真誠地回了他一句:「你真是一個好兒子。」L 先生當場哭了出來。那一刻衝突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理解與連結。 . 當人覺得被質疑、不被尊重時,大腦會啟動「戰或逃」的防禦反應。有些人會選擇逃,但更多時候,我們會選擇「戰」,用爭辯來保護自己,好像只要證明自己是對的,自我價值就能被維護。但事實上,如果執著輸贏,雙方都會輸。 . 就算吵贏了,也只能短暫保住面子,卻築起一道牆,隔開彼此真正的需求。就像 L 先生大聲挑釁背後其實是孤單、無助,以及渴望被尊重的心。如果我們只盯著輸贏,就會錯過這些更深層的訊號。 . *本文摘錄編寫自「哇賽讀心書ep84|掌握溝通,把衝突變理解,讓彼此有連結《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節目內容。主談人:蔡宇哲(收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haoo...
1 week ago | [YT] | 376
@yeh-op5ym
前陣子有本書很推,「我可能錯了」就是在講除了戰或逃之外的選擇,文中的律師真的很有智慧。
1 week ago | 4
@panguin0729
昨天才跟家人說到:看看那些政治人物總想著用逼迫謾罵的方式想要對方說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怎麼可能,人覺得被質疑或針對時,要嘛反擊要嘛逃避,哪會乖乖順著你。
1 week ago | 5
@hsiaojuhuang2571
有些人真的是心裡有鬼才會這樣反應,被講中了🤣
1 week ago | 0
@yoorana1302
現代人適合獨居獨處自給自足。
@淑方蕭-j4y
共識,普通到不行。
1 week ago | 2
哇賽心理學
我只是想確認時間,問了伴侶一句:「我們是不是遲到了?」沒想到他立刻嗆回來:「你在嫌我動作慢嗎?那麼多事情要準備你都沒有幫忙!」
.
會議上,同事提出新點子,你只不過想確認:「這個方案的成本有沒有評估?」對方覺得被質疑,回了一句:「我做這麼久了,難道會不知道嗎?」讓原本中性的提問,瞬間就充滿火藥味。
.
很多時候,我們原本只是想尋求共識,最後卻演變成互相指責。生活中這些狀況屢見不鮮,人與人之間明明沒有惡意,卻很容易溝通到擦槍走火,最後只剩下「我要證明我是對的,你是錯的」。
.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的作者就在書中分享了一段他的親身經歷。
.
他是一名律師。那時他為了跟證人L先生取證約在了法庭見面。一開始作者都很有禮貌,問的也都是例行性、很簡單的開放式問題,例如「你幾點到的?」、「你先跟誰講話?」沒想到 L 先生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後甚至拍桌大罵:「少來跟我玩裝熟這套!你們律師是全美國最糟糕的東西!」
.
當下作者也很憤怒,差點反酸回去。幸好他及時清醒了過來,他反問自己:「反擊是對的嗎?現在反擊獲得的效果是什麼?」
.
於是他深吸一口氣,忍下回嘴的衝動,把到嘴邊的怒意收了回來。他決定不要試著去講贏對方,而是嘗試去理解。作者停頓了十秒,笑著說:「嗯,也許你是對的。」接著改問L先生:「請你告訴我,你今年遇到最大的困境是什麼?」
.
氣氛瞬間改變。L 先生一開始還有點恍神,後來也慢慢卸下了防衛,說出內心難處。
.
原來L先生的母親剛送進安養院,需要處理大量法律文件,但因為完全不熟悉這些東西,讓他感到無助與恐懼。而且還常常收到律師寄來的信,寫著「如果你不怎麼樣,就會怎麼樣」讓他深受恐嚇,覺得孤立無援。
.
L先生沮喪的吐露完他心情。作者聽完,很真誠地回了他一句:「你真是一個好兒子。」L 先生當場哭了出來。那一刻衝突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理解與連結。
.
當人覺得被質疑、不被尊重時,大腦會啟動「戰或逃」的防禦反應。有些人會選擇逃,但更多時候,我們會選擇「戰」,用爭辯來保護自己,好像只要證明自己是對的,自我價值就能被維護。但事實上,如果執著輸贏,雙方都會輸。
.
就算吵贏了,也只能短暫保住面子,卻築起一道牆,隔開彼此真正的需求。就像 L 先生大聲挑釁背後其實是孤單、無助,以及渴望被尊重的心。如果我們只盯著輸贏,就會錯過這些更深層的訊號。
.
*本文摘錄編寫自「哇賽讀心書ep84|掌握溝通,把衝突變理解,讓彼此有連結《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節目內容。
主談人:蔡宇哲(收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haoo...
1 week ago | [YT] |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