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日常 Uncle Daily Life
香港人對保險嘅誤解「保險等於投資,追求高回報」產生誤解的原因:1. 儲蓄保險宣傳手法:部分保險產品強調「分紅」、「回報率」,令消費者混淆保障與投資功能。2. 理財顧問誤導:從業員為促成交易,可能過度強調預期收益,淡化保障本質。3. 市場比較心態:港人慣於比較投資產品,誤將保險與基金、股票直接對比回報。4. 對抗通脹需求:在高物價環境下,民眾渴望透過所有管道增值資產。誤解對未來生活的潛在影響:1. 保障不足風險:若只追求高回報而輕視保額,意外發生時無法有效轉移風險。2. 資金流動受限:提前解約可能損失本金,影響緊急用錢規劃。3. 回報預期落空:非保證紅利易受市場波動影響,實際收益可能低於預期。4. 機會成本損失:過度投入保險資金,可能錯失其他更適合的投資機會。結論: 保險核心價值在於風險管理,非投資工具。正確配置應以足額保障為先,再按需求選擇儲蓄型產品,並詳閱條款中的「非保證回報」說明,才能建構穩健的財務防護網。以上意見只供參考#叔叔日常 #保險 #理財 #香港人對保險嘅誤解
1 week ago | [YT] | 3
叔叔日常 Uncle Daily Life
香港人對保險嘅誤解
「保險等於投資,追求高回報」
產生誤解的原因:
1. 儲蓄保險宣傳手法:部分保險產品強調「分紅」、「回報率」,令消費者混淆保障與投資功能。
2. 理財顧問誤導:從業員為促成交易,可能過度強調預期收益,淡化保障本質。
3. 市場比較心態:港人慣於比較投資產品,誤將保險與基金、股票直接對比回報。
4. 對抗通脹需求:在高物價環境下,民眾渴望透過所有管道增值資產。
誤解對未來生活的潛在影響:
1. 保障不足風險:若只追求高回報而輕視保額,意外發生時無法有效轉移風險。
2. 資金流動受限:提前解約可能損失本金,影響緊急用錢規劃。
3. 回報預期落空:非保證紅利易受市場波動影響,實際收益可能低於預期。
4. 機會成本損失:過度投入保險資金,可能錯失其他更適合的投資機會。
結論:
保險核心價值在於風險管理,非投資工具。正確配置應以足額保障為先,再按需求選擇儲蓄型產品,並詳閱條款中的「非保證回報」說明,才能建構穩健的財務防護網。
以上意見只供參考
#叔叔日常 #保險 #理財 #香港人對保險嘅誤解
1 week ago | [YT]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