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長美金哥
桃園「可負擔住宅」:居住正義的新解方?還是另一個未爆彈?桃園市政府最近推出「可負擔住宅」政策,主打低於市價、只能回售政府,乍看之下挺美好的,但仔細想想,問題可多了。#先說這個政策的亮點市府的構想是:讓年輕家庭用每坪2字頭的價格買房,但未來只能回售給政府,不能在市場上轉賣。這個設計確實是從過去國宅、合宜宅的失敗中學到教訓。#至少堵住了套利炒作的漏洞記得嗎?以前國宅、合宜宅最大的問題,就是綁約期一過,一堆人立刻脫手賺價差。明明是為了居住正義,結果變成投資客的套利工具。那些低價買進的人,轉手賺個幾百萬,房子最後還是流入市場炒作。#這哪裡是居住正義根本是套利正義桃園這次的「只能回售政府」設計,至少做到了:徹底杜絕炒作空間房子回歸居住本質真正需要的人才會去買#畢竟只能賣給政府誰還想炒從這個角度看,這個政策確實有它的創新之處。#但是問題來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個政策有幾個超級大的問題:問題一:債權設定的超級地雷假設小明買了可負擔住宅,貸款800萬。幾年後家裡出事急需錢,跟地下錢莊借500萬,拿房子設定抵押。結果小明還不出錢跑路了。#這個爛攤子誰來收拾地下錢莊要拍賣房子,發現只能賣給政府。政府說:「我不想收這個爛攤子」。地下錢莊:「那我的500萬呢?」#納稅人要幫欠債的人買單嗎桃園市政府必須回答:可負擔住宅能設定幾胎?如果允許二胎,債權人怎麼求償?如果禁止,如何有效稽查?買方跑路了,政府要概括承受嗎?#這些問題不解決政策根本推不動問題二:回售價格誰說了算市府說會有「公式推算合理價格」,但這個公式是什麼?10年後房價漲了一倍,政府卻只給你當年買價加通膨,住戶不就虧大了?還是政府會依市價收購?那不就又變相鼓勵大家來買?#價格機制不透明到時候又是一場民怨問題三:排擠效應張金鶚教授說得對:現在社宅都供不應求了,還要分資源去搞可負擔住宅?#弱勢連社宅都租不到了還談什麼可負擔住宅政府應該優先照顧最弱勢的人,而不是去照顧「有收入但買不起房」的中產階級。這個優先順序是不是搞錯了?問題四:執行面的困難台灣最不缺的就是「立意良善、執行走鐘」的政策。違規出租怎麼抓?借名登記怎麼防?私下轉讓怎麼管?民代施壓怎麼擋?自救會抗議怎麼辦?#光想就知道會有一堆漏洞#我的看法這個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只能回售政府」的設計也確實比以前的國宅、合宜宅進步,至少堵住了套利炒作的空間。#從失敗中學習值得肯定但是,如果債權設定、回售機制、稽查執行這些配套沒做好,這個政策最後還是會變成另一個災難。#魔鬼永遠在執行細節裡真正的居住正義,不應該只是讓年輕人「買得起房」,而是要:弱勢優先照顧(社宅供給要夠)市場機制健全(不要讓炒房繼續猖獗)配套措施完善(從源頭解決高房價問題)#治標不如治本桃園市府要推這個政策,拜託把這些問題想清楚:債權設定的規範回售價格的公式違約處理的機制不良債權的承擔與社宅資源的平衡#每一條都要有明確答案如果這些都做不到,那這個「可負擔住宅」最後只會變成另一個「立意良善、執行災難」的案例。#台灣不缺政策缺的是能落實的執行力居住正義不是口號,而是要真正幫助到需要的人。期待桃園市府能把自治條例的每一條細節都公開透明,接受社會檢視。#我們用納稅錢不能再繳學費了各位朋友,你們怎麼看這個政策?歡迎理性討論!
4 weeks ago | [YT] | 1
學長美金哥
桃園「可負擔住宅」:居住正義的新解方?還是另一個未爆彈?
桃園市政府最近推出「可負擔住宅」政策,主打低於市價、只能回售政府,乍看之下挺美好的,但仔細想想,問題可多了。
#先說這個政策的亮點
市府的構想是:讓年輕家庭用每坪2字頭的價格買房,但未來只能回售給政府,不能在市場上轉賣。這個設計確實是從過去國宅、合宜宅的失敗中學到教訓。
#至少堵住了套利炒作的漏洞
記得嗎?以前國宅、合宜宅最大的問題,就是綁約期一過,一堆人立刻脫手賺價差。明明是為了居住正義,結果變成投資客的套利工具。那些低價買進的人,轉手賺個幾百萬,房子最後還是流入市場炒作。
#這哪裡是居住正義根本是套利正義
桃園這次的「只能回售政府」設計,至少做到了:
徹底杜絕炒作空間
房子回歸居住本質
真正需要的人才會去買
#畢竟只能賣給政府誰還想炒
從這個角度看,這個政策確實有它的創新之處。
#但是問題來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個政策有幾個超級大的問題:
問題一:債權設定的超級地雷
假設小明買了可負擔住宅,貸款800萬。幾年後家裡出事急需錢,跟地下錢莊借500萬,拿房子設定抵押。結果小明還不出錢跑路了。
#這個爛攤子誰來收拾
地下錢莊要拍賣房子,發現只能賣給政府。政府說:「我不想收這個爛攤子」。地下錢莊:「那我的500萬呢?」
#納稅人要幫欠債的人買單嗎
桃園市政府必須回答:
可負擔住宅能設定幾胎?
如果允許二胎,債權人怎麼求償?
如果禁止,如何有效稽查?
買方跑路了,政府要概括承受嗎?
#這些問題不解決政策根本推不動
問題二:回售價格誰說了算
市府說會有「公式推算合理價格」,但這個公式是什麼?
10年後房價漲了一倍,政府卻只給你當年買價加通膨,住戶不就虧大了?還是政府會依市價收購?那不就又變相鼓勵大家來買?
#價格機制不透明到時候又是一場民怨
問題三:排擠效應
張金鶚教授說得對:現在社宅都供不應求了,還要分資源去搞可負擔住宅?
#弱勢連社宅都租不到了還談什麼可負擔住宅
政府應該優先照顧最弱勢的人,而不是去照顧「有收入但買不起房」的中產階級。這個優先順序是不是搞錯了?
問題四:執行面的困難
台灣最不缺的就是「立意良善、執行走鐘」的政策。
違規出租怎麼抓?借名登記怎麼防?私下轉讓怎麼管?民代施壓怎麼擋?自救會抗議怎麼辦?
#光想就知道會有一堆漏洞
#我的看法
這個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只能回售政府」的設計也確實比以前的國宅、合宜宅進步,至少堵住了套利炒作的空間。
#從失敗中學習值得肯定
但是,如果債權設定、回售機制、稽查執行這些配套沒做好,這個政策最後還是會變成另一個災難。
#魔鬼永遠在執行細節裡
真正的居住正義,不應該只是讓年輕人「買得起房」,而是要:
弱勢優先照顧(社宅供給要夠)
市場機制健全(不要讓炒房繼續猖獗)
配套措施完善(從源頭解決高房價問題)
#治標不如治本
桃園市府要推這個政策,拜託把這些問題想清楚:
債權設定的規範
回售價格的公式
違約處理的機制
不良債權的承擔
與社宅資源的平衡
#每一條都要有明確答案
如果這些都做不到,那這個「可負擔住宅」最後只會變成另一個「立意良善、執行災難」的案例。
#台灣不缺政策缺的是能落實的執行力
居住正義不是口號,而是要真正幫助到需要的人。期待桃園市府能把自治條例的每一條細節都公開透明,接受社會檢視。
#我們用納稅錢不能再繳學費了
各位朋友,你們怎麼看這個政策?歡迎理性討論!
4 weeks ago | [YT]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