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Taipei|Treasure Hill Artist Village

2001年10月12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北平東路7號原為養護工程處辦公室舊址成立了「台北國際藝術村」,企圖透過藝術進駐將臺北市閒置空間再利用,把場域規劃為藝術家創作與居住的空間,促進國內外藝術家與在地社群的互動與交流。

2004年起,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營運管理「台北國際藝術村」,爾後於2008年營運草山國際藝術村(至2012年終止)、2010年10月2日正式接管「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為因應不同據點藝術進駐的相關業務,台北市文化基金會2010年特成立「藝術村營運部」,並以核心業務「台北藝術進駐」(Artist-in-Residence Taipei, AIR Taipei) 塑立品牌形象,以創意人才培育和國際交流作為首要任務。2022年「台北國際藝術村」所在地確認為臺北市中正區行二行三都市更新計畫預定地,2023年末搬遷離駐北平東路據點,全面移往寶藏巖聚落,持續發展藝術進駐業務,企圖使台北藝術進駐成為孵育創意人才培育第一品牌。

位於公館水岸旁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其歷史軸線除了包含市定古蹟的寶藏巖寺,更泛指從此廟附近延伸出的歷史聚落,此聚落主要由60及70年代所興建的違章建築所形成。1980年7月,寶藏巖被臺北市政府從水源保護地正式劃入臨水區的297號都市計畫公園,全區面臨被拆遷的處境。經過社運人士及文史團體的奔走,推動了一連串的聚落保存運動。

2004年,寶藏巖正式被登錄為歷史建築,以聚落活化的形態保存下來。2010年10月2日「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正式營運,用藝、居共構的做法活化保存寶藏巖,串起各群體彼此交流。然而,隨時空的遞延與調整,過去「藝居共生」中的「居」已非過去僅針對社區居民,而是聚落內各單位藉由「住居、進駐」,透過藝術計畫、生活經驗、環境課題、多元文化等,各群體彼此串聯及交流,激發創造出更多元的聚落面貌。寶藏巖的「藝居共生」,已成為孵育創意人才的共生聚落,並持續有機發展中。

台北 |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Taipei | Treasure Hill Artist Village
台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No.2, Aly. 14, Ln. 230 Sec. 3, Tingzhou Rd.,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