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金雞智慧! 共修福慧 🙏記得訂閱,點讚,開啟小鈴鐺♥️✨️ 這裡是末學分享佛學,國學與日常感想的頻道✨️非常開心與親愛的師兄,師姐,有緣人一同精進,學習,成長✨️願以此頻道所產生的所有過去,現在,未來功德,迴向給各位與法界一切眾生♥️大家平安喜樂,賺大錢♥️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Welcome to Golden Wisdom, Love ❤️ and Peace 🙏
金雞智慧 Golden wisdom
◎治療憂傷,恐懼最好的方法是什麼?試試為他人做點事!
2 hours ago | [YT] | 191
View 8 replies
◎我們應面對問題並想辦法解決。我們要用心靈去面對,而不是拿怪力亂神為名義當擋箭牌躲開。
1 day ago | [YT] | 1,166
View 19 replies
◎當嫉妒、仇恨和恐懼成為習慣時,疾病就不遠了。
2 days ago | [YT] | 1,445
View 29 replies
◎一個人經歷的憂慮與遭遇,只是自我對多變的塵世慾望所產生的交互作用。
3 days ago | [YT] | 1,393
View 28 replies
◎人類擁有優越的思考能力及直覺,慣用理智創造永久的自我。佛教的教義指出,自我或精神只是一種概念,通常無法與現實世界相呼應。這「自我」的概念是所有問題的根源,小至個人衝突,大到國與國間的戰爭。
4 days ago | [YT] | 1,418
View 27 replies
◎如果一個人能夠修養內心,理解生命的本質和特性,便容易克服痛苦。
5 days ago | [YT] | 1,719
View 33 replies
◎在所有負面的精神狀態中,最不健康,最傷身體的是慢性的憂慮。憂慮是因為「我」和「我的」概念或佛教說的「我執」所致。
6 days ago | [YT] | 1,183
View 32 replies
◎對某樣物體愈執著就會愈怕失去它;而且,當一個人的慾望獲得滿足時,新的需求又會產生。
1 week ago | [YT] | 1,578
View 38 replies
◎「斷惑證真」──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1 week ago | [YT] | 1,471
*行者必須認清生命的貪婪本性,及追逐感官喜樂的傾向,並檢討人生變遷與貪婪的結局,以適當引導自己的生活,走向幸福之道。
1 week ago | [YT] | 1,415
View 26 replies
Load more
金雞智慧 Golden wisdom
◎治療憂傷,恐懼最好的方法是什麼?試試為他人做點事!
2 hours ago | [YT] | 191
View 8 replies
金雞智慧 Golden wisdom
◎我們應面對問題並想辦法解決。我們要用心靈去面對,而不是拿怪力亂神為名義當擋箭牌躲開。
1 day ago | [YT] | 1,166
View 19 replies
金雞智慧 Golden wisdom
◎當嫉妒、仇恨和恐懼成為習慣時,疾病就不遠了。
2 days ago | [YT] | 1,445
View 29 replies
金雞智慧 Golden wisdom
◎一個人經歷的憂慮與遭遇,只是自我對多變的塵世慾望所產生的交互作用。
3 days ago | [YT] | 1,393
View 28 replies
金雞智慧 Golden wisdom
◎人類擁有優越的思考能力及直覺,慣用理智創造永久的自我。
佛教的教義指出,自我或精神只是一種概念,通常無法與現實世界相呼應。
這「自我」的概念是所有問題的根源,小至個人衝突,大到國與國間的戰爭。
4 days ago | [YT] | 1,418
View 27 replies
金雞智慧 Golden wisdom
◎如果一個人能夠修養內心,理解生命的本質和特性,便容易克服痛苦。
5 days ago | [YT] | 1,719
View 33 replies
金雞智慧 Golden wisdom
◎在所有負面的精神狀態中,最不健康,最傷身體的是慢性的憂慮。
憂慮是因為「我」和「我的」概念或佛教說的「我執」所致。
6 days ago | [YT] | 1,183
View 32 replies
金雞智慧 Golden wisdom
◎對某樣物體愈執著就會愈怕失去它;而且,當一個人的慾望獲得滿足時,新的需求又會產生。
1 week ago | [YT] | 1,578
View 38 replies
金雞智慧 Golden wisdom
◎「斷惑證真」──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1 week ago | [YT] | 1,471
View 33 replies
金雞智慧 Golden wisdom
*行者必須認清生命的貪婪本性,及追逐感官喜樂的傾向,並檢討人生變遷與貪婪的結局,以適當引導自己的生活,走向幸福之道。
1 week ago | [YT] | 1,415
View 26 replies
Lo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