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paikai chu
5 months ago | [YT] | 2
View 0 replies
💪你曾像沉睡的巨人,沉睡了千萬年,從未真正醒來。直到某一天,你突然覺醒,才發現這個世界的一切,原來都只是你一個人的投影。你以為有無數的別人,但其實他們都是你內心的映照。你以為自己孤獨,但其實你從未離開自己。你所認為的真實與虛幻,其實並沒有區別。它們只是你心靈的不同表現形式。時間的流逝、萬物的變遷,看似複雜,卻始終圍繞著你的心在運轉。你以為世界在變,其實是你的心在變。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你內心的投射。心外並沒有真正的外在事物,你所感知的世界,只是你心靈的延伸。就像夢境一樣,夢裡看似有無數人,但其實都是你的潛意識創造的幻象。你以為有別人,其實只是你自己在和自己對話。修行就像一場遊戲,你以為自己在努力追求某種境界,但其實你從未離開過自己。你以為有一個我在修行,但這個我本身就是虛幻的。你以為自己在跑,其實你本身就是道路,你以為自己是小水滴,其實你是無邊的大海,你以為自己是角色,其實你是整個螢幕。你以為自己在尋找回家的路,但其實你從未離開過家。你以為自己在迷失,但真我始終安坐於內,從未動搖。你所經歷的一切,不過是一場夢,夢醒時,你會發現自己從未離開過。你以為真實的世界,不過是一場電影,你已沉迷角色,忘了自己是誰。你以為這個世界是真實的,但它其實只是一場電影,而你是這場電影的觀眾,同時也是主角。你已經沉迷於角色,忘記了自己是誰。你所執著的身份、慾望、情緒、念頭,都不是你的本體,它們只是你心靈的投射。你因為執著於分別,以為頭腦中的假我是真實的,從而陷入了無止盡的輪迴幻相。你以為自己在經歷不同的生命,其實你只是在重複同樣的夢境。心外並沒有真正的外在事物,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你內心的投射。你所經歷的世界,只是你心靈的延伸,夢裡看似有無數人,但其實都是你自己。一切都是自生自化,自我循環。你以為有外在的力量在影響你,但其實一切都是你內心的運作。你以為有外在的世界,但其實只有你感知的擴展。沒有真正的外在世界,只有你感知的擴展。你所經歷的一切,都是你心靈的延伸。你以為有外在的事物,但其實它們都是你內心的投射。你以為有某個神聖的境界可以去追求,但其實你只需要擴展自己,兼容更多的自己。你以為有某個地方可以去,但其實你從未離開過自己。佛的正遍知,意味著他已經超越了所有的執著。你死後會去哪裡?去你執著的地方,換個地方投影罷了。你以為有某個地方可以去,但其實你只是換了個地方繼續做夢。佛從未迷失,所以也無需覺醒。你以為自己需要覺醒,但其實你從未迷失。你以為自己需要開悟,但其實無悟可開。你一直在參悟我是誰,但其實無悟可開。你以為自己需要找到答案,但其實你本身就是答案。你以為自己需要釋放業力,但其實業力只是你心靈的投射。當你釋放所有的業力程序,你會發現自己安住於常寂光中。你以為自己需要追求某種境界,但其實你從未離開過自己。你是無限的存在,真空妙有。你以為自己是有限的,但其實你是無限的。你以為自己是某個角色,但其實你是整個宇宙。本體、主體、客體,其實都是一體的。你以為有分別,但其實它們都是你心靈的不同表現形式。你以為有外在的世界,但其實一切都是你內心的投射。
7 months ago | [YT] | 3
View 1 reply
念七佛如來功德利益佛經記載,七如來以誓願力拔濟眾生,令其滅諸業報障,永離煩惱,脫三途苦,並慈悲為眾生授三皈,施法食,令發菩提心,圓滿利生之事。因此,能持誦七佛如來殊勝功德名號,可使一切眾生得如來願力加持,離三惡道,往生極樂。南無多寶如來:除了脫離三惡道,可以使悭貪、吝啬的人不再吝啬。去除貧窮的果報。所以每次買東西去人家商店,就念“南無多寶如來”,希望他們可以發財賺錢呀。看到貧窮的人,幫他們念多寶如來的名號,化解他們過去偷盜悭貪的惡因,讓他們有福報。做生意的朋友可以多念。南無寶勝如來:放生的魚或鳥,給它念寶勝如來的名號,它的旁邊就有兩個護法神一直保護它。旁生或是人在死之前,聽到寶勝如來的名號,永遠不墮三惡道,大家走到市場或是殡儀館等地方要念呀。南無妙色身如來:鬼聽到“南無妙色身如來”的名號,馬上外表會變得象天神一樣好看,馬上脫離鬼道。誰要想長得漂亮或懷孕了,一直念“南無妙色身如來”,身上都是漂亮的基因,生出來的都會是漂亮的小孩,念一句名號,讓大家生生世世都漂亮。南無廣博身如來:念廣博身如來,喉嚨被打開。那些個鬼道,幾千萬看喉嚨被鎖住,喝不到水,很痛苦,你一念,他就喝得到,還可以馬上升天,而且生生世世身材高大。你想生生世世身材高大,就多念廣博身如來的名號。南無離怖畏如來:有小孩子在晚上哭,好恐怖的人,念離怖畏如來,就可以使小鬼脫離鬼道。小魚、小鳥看到我們害怕,幫它念“南無離怖畏如來”可以使它們脫離畜牲道。南無甘露王如來:你跟一只魚說法,它聽不懂,但你在說法前念“南無甘露王如來”,你所念的心經、大悲咒等等它都可以完全吸收。你的孩子在學校上課,下課前一分鐘念“南無甘露王如來”,剛剛老師講的都可以記在腦子裡面。南無阿彌陀如來:諸佛子等,若聞阿彌陀如來名號,能令汝等,蓮花化生,入不退地。念一句佛號,消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來世往生極樂世界。
8 months ago | [YT] | 1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觀潮宋·蘇軾這首《觀潮》是蘇東坡在經歷一生顛沛放逐過程後,臨終前送給兒子的詩作,也正是他回顧人生的深厚哲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這是我們人生所經歷的三個階段。其實,煙雨和潮,千年以來如常存在不曾改變,變化的是人心。人對於求之不得的東西,往往慾之所驅使,拼命追求,以為得到了就會快樂。當真正得到後,會發現也不過如此,然後又會產生新的慾望,新的念頭,甚至追逐直到生命的盡頭。聖經裏說:「凡想要保全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喪掉生命的,必救活生命。」有誰不願意拯救自己的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有價值、完整、豐富、不白活?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每一個人都渴望得著生命、找到生命完整的原始意義。即使人生桑田滄海,往事並不如煙,但願大家都能參透人生的意義,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重新在愛裡找回力量,尋找到那道光的指引,看見了自己的人生該前行的方向。
10 months ago | [YT] | 2
活著很累。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操勞,更是心靈中壓抑,靈魂很疲倦。忙忙碌碌中,被生活瑣事消耗了熱情,不知道活著的意義。一眼就可以望見未來生活的既定軌跡,平淡的日常麻木了心靈中清醒靈敏。被職務、工資、福利、升遷、交際忙碌的你,被別人的評價眼光,綁在了虛榮的十字架上。你只能按部就班地,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過著別人眼中的生活,體驗著生活的枯燥。你為著什麼生活?生命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你並不知道,於是心靈在迷茫之中,變得倦怠、迷茫、苦悶、絕望。 很多人試圖通過,聲色犬馬,放浪形骸,縱情享受,以滿足感官的刺激,來獲得心靈的滿足。可是,感官慾望滿足只是一時的,物質體驗的歡愉轉瞬即逝,滿足感官刺激後的心靈,依舊空虛。你怎麼辦?你靠什麼維持內心的激情快樂?你靠什麼充實靈魂的空虛?你靠什麼充填生命的意義?你靠什麼昇華生命的境界?你靠什麼引導迷茫的靈魂? 用金錢嗎?如果金錢財富是真理,富豪們應該感受不到空虛無聊。用權勢嗎?如果權力地位是真理,權貴們應該感受不到壓力危機。用美色嗎?如果美色靚麗是真理,靚女俊男應感受不到孤單悲切。用名譽嗎?如果聲名顯赫是真理,名人聞達應感受不到迷茫困惑。 事實證明,人世間所有的物質、權勢、名色的獲得,都無法撫平靈魂的焦灼。世間物質利益所滿足的,只是人心的貪慾,而貪慾,卻是讓靈魂痛苦的根本。 針對人類靈魂痛苦而無助,誕生了釋迦牟尼佛法的良藥。佛是醫治眾生靈魂疾病的大醫王,醫生為病人開藥,痊癒了疾病,靈魂就恢復了健康。 佛法之藥品清單:真實,懺悔,無私,柔軟,純潔,寬恕。如何是真實?直面自己內心深處的私心貪慾,真實面對心靈蘊藏的仇恨歹毒。人死後,心靈感知不受意識控制,感知中潛藏的習氣妄想,如開閘洪水般肆虐心靈。如果你活著的時候,不敢面對心靈潛藏的惡念,你所隱藏的心靈動機,就會在死後成為控制你的黑暗力量。 活著的時候,真實袒露心靈,將心靈深處潛藏的動機,慾望曝光出來,深刻真心刻骨地懺悔。你認清心靈動機、慾望、情緒,都不是你,你懺悔動機、慾望、情緒,改正它們,它們就與你心靈分離。你能夠懺悔它們,它們就無法再次控制你,不受慾望、動機、情緒控制的心靈,就會呈現出,覺察的清醒與純潔的體驗。 在真實懺悔中,被淨化的心靈,呈現出淨化後心靈的昇華。你的心靈自我感知,由貪婪自私、仇恨緊張的焦躁,轉化為清醒純潔、善良單純的安寧。隨著心靈越來越單純,安寧的狀態越來越廣大。 於是,你的慾望越來越少,同時,你的情緒越來越安詳。你不再被慾望帶動,不被慾望驅使的心,變得越來越清醒。心不再被自我意識催動,意識思維不再緊密地相續。你會清醒地覺察到,心靈中柔軟的清醒,可以脫離頭腦意識,而獨立覺察。於是,獨立的心靈清醒,慢慢地脫離了頭腦意識。脫離意識頭腦的束縛,清醒的心靈,就可以轉身向心內觀察。清醒的心,就可以看到心靈深處覺性的光影。見到了覺性,你就見到了,真正的神靈。 脫離大腦意識的,單純的清醒,不再隨著意識塑造的概念,去凝聚心靈感知的體驗。於是,你用來感知世界的,心靈感受體驗,就會如冰塊分解融化。你會發現,心靈原有的,自我感知、自我眷戀、自我仇恨、自我習慣,都不真實。而覺察到自我感知,覺察感知並不真實的,心靈覺知力,就會從覺察心的清醒中,如陽光照破雲層般,展現出來。 燦爛透明的陽光中,留不住感知的分別,留不住感知中體驗。自我感知,融化在覺知力的清澈中,此刻的心靈單純,已不再被身心體驗的自我蒙蔽。你,現有的你,你的身體、意識、思維、記憶、情緒、感知、慾望、體驗,只是心靈覺知力,穿著的一件件衣服。光芒留不住黑暗,明晰掛不住分別,溫暖熄滅寒冷,純淨脫落了獲得。於是,你感受的一切痛苦,在輕柔明媚的極樂祥和中熄滅。 你是聖潔智慧無限光芒的存在,你是無我大愛溫暖奉獻的存在,你是永恆極樂幸福自由的存在。這些境界狀態是修行者,身心淨化後,昇華入神靈的生命等級。換個角度說,一個凡夫如果能夠達到此種心靈狀態,他的生命就可以體驗到宇宙神靈的性質特徵。 沒有你寬恕不了的人,因為你心裡,失去了記恨別人的自己。自我與他人,都是宿怨投射出來心靈的影子,寬恕了別人,就釋放了自己。心靈,在宿怨投射出的,自我與他人的倒影中,解脫了倒影的困惑。 未曾生滅的圓滿覺性,於心靈覺知中甦醒。你就是那,包藏過去未來,隨順生滅諸相,周遍宇宙蒼穹。你就是那,伴隨眾生輪迴。卻無來無去,如如不動的覺者。 苦悶空虛的你,焦慮恐怖的心,你不是要找生命的意義,靈魂的方向嗎?還有什麼,是比你覺悟本性,解脫生死更有意義的事情?還有什麼,是比你親見諸佛,更能讓靈魂振奮,讓生命充滿信心? 你的靈魂所渴望的,就在你釋放自我的身心中。從自我迷茫的眷戀中解脫,你就投入了如來的懷抱。 生死與涅槃,由你來選擇,真奇妙!天堂與地獄,是你在創造,真奇妙!凡夫與諸佛,只是你心靈,真奇妙!
11 months ago (edited) | [YT] | 2
穢跡金剛法是唐代密法,穢跡金剛的著名典故為:其咒語共四十二字,在明朝被刪去十一個字,因為此法極為靈驗,明朝皇帝怕百姓修出神通,顛覆他的政權。但少字的殘皺仍很靈驗,六百年來此殘咒在善男信女中有致高信譽。全本的咒音如下:嗡 比哈咕嚕 嘛哈波若 含那大 溫支溫 須嘛尼 微得梵 摩那喜 嗡 卓吉那 烏殊沙摩 咕嚕哄哄哄 呸呸呸呸呸 司瓦哈(咒音應以授法傳承為主)穢跡金剛是釋迦牟尼心臟的化身,他出現在釋迦牟尼死亡之時。釋迦辭世,一個螺髻天王躲在自己的天宮與天女嬉戲,不來探望。引得眾咒仙找他問罪,結果走到他城堡前,見城外堆著各種汙穢,眾咒仙一念咒,便被破了咒,紛紛吐血腦裂而死。當眾仙無計可施時,釋迦牟尼從心臟中化出一尊金剛,此金剛捉了螺髻天王到釋迦牟尼跟前懺悔,釋迦牟尼安然辭世。此金剛不怕汙穢,所以名為穢跡金剛。他是釋迦牟尼的直接化身,以神通力幫助世人,又名“大權神王佛”。螺髻天王為何能破眾仙之咒?中國民間至今可見的法術,便是最怕汙穢,殺鬼用狗血,破咒用屎尿,而男女之事,也是汙穢。義和團、白蓮教讓婦女站在城牆上裸體對敵,也是“以穢破法”的遺跡。穢跡金剛法具降服情欲的力量,可見當初螺髻天王布下的穢物,除糞尿外,更重的還有男女情事。一般咒語念時務必求乾淨,在時辰、用具上有諸多講究,而穢跡金剛咒可於一切時一切地無礙念誦,而且念誦十萬遍,便等於受到上師的灌頂,這是對於現今上師難求的補償,西藏密法如沒有上師灌頂便不能修,釋迦牟尼留下的穢跡金剛法,確是法外開恩了。釋迦牟尼的死日,是穢跡金剛的生日,也可說釋迦未死,以穢跡金剛的形象留存世間。釋迦生前所說法,具印度文化特徵,而穢跡金剛法則具中國文化特徵——這點太奇怪了,難道釋迦預感到佛法將在印度滅絕而在中國大興?或者說,釋迦牟尼不是印度之佛,而是天人之師,他自然通曉中國文化?下面就穢跡金剛法的中國文化特徵分析。佛法修煉需要咒語、手印、壇城,壇城是圓形圖案,跟人類心理有極大關係。佛洛依德之後的心理學大師是榮格,榮格研究西藏密宗,並讓病人畫壇城來治病。道家作法事要在供桌上擺出諸多花樣,這也是壇城——壇城是修法用的,金庸的《射雕英雄傳》中梅超風修煉九陰白骨爪,需要用頭骨壘成三角形,這也是壇城。如無壇城,便無無法修煉。咒語、手印、壇城是佛法的基本形式,即便是不落痕跡的禪宗也有這三者。禪宗的咒語是“摩訶般若般羅蜜”,就是香港名片《倩女幽魂》中道士燕赤俠危機時刻所念的咒語;禪宗的手印是單手挺立食指;禪宗的壇城是三個圓點,一個在上兩個在下,或者將三個圓點連成線,畫成一個等邊三角形。這三者是《六祖壇經》所言。這三者西藏密宗複雜,禪宗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但畢竟也是完備的。穢跡金剛法不屬於西藏密宗、日本密宗的修法體系,它與“教外別傳”的禪宗一樣,是釋迦牟尼開的特別方便,是“別密”。穢跡金剛的壇城也入禪宗般簡化,不需繁複的圖案和供養儀式,只須用木棒削出一根杵(杵是三角的槍頭),將這根槍頭插到一個裝滿粘泥的罈子裏就可以了。對此插杵之壇念咒語,這根杵會騰空而起,變化出種種形象,這便是穢跡金剛現身了。修煉功深,此木杵可殺人於千里之外——這完全是中國的文化中的劍仙修法了,中國的神仙呂洞賓便是飛劍千里,只不過道家的劍不是插在泥罈子裏,而是插在水杯中。穢跡金剛的手印是兩個小指平伸相抵,構成一個三角的槍尖,無名指中指食指相鉤入掌心,兩個大拇指鉤在兩個食指端部——這個手印便是杵形。持此印,念前面的長咒,即是修法。這個長咒也供奉釋迦牟尼,只是手印變換,穢跡金剛印如一個平伸出去的槍頭,在穢跡金剛法中的釋迦牟尼手印是一個立起來的槍頭,如下:兩食指尖相抵,兩個大拇指平疊在一起,構成一個三角形,小指無名指中指交叉,即可。釋迦牟尼的心咒為“嗡 牟尼牟尼 嘛哈牟那也 梭哈”,穢跡金剛就是釋迦牟尼,此咒可隨時加念。穢跡金剛還有一個簡咒,名為“解穢咒”,咒音為“嗡 修利摩利 摩摩利摩利 修修利 司瓦哈”,可破妖人咒語,也是保護自己身心、住宅清靜之法。手印為:兩小指相鉤入掌,兩無名指中指食指直立相抵,兩大拇指按在掌中兩小指上。基督教徒吃飯時,要念祈禱詞。寺院中吃飯時也要念祈禱詞,就是穢跡金剛全咒。在民間,家中供奉穢跡金剛像,可以防盜。穢跡金剛的形象為三頭八臂,右頭為紅色、左頭為白色,正是隱喻左脈右脈,人體的在中脈兩側的左右脈便是白色紅色。八臂纏金龍,其中右便第四手竟拿著一根月牙戟!戟是中國獨有的兵器,三國演義中武功第一的呂布所用,印度無此物——這是穢跡金剛的漢化特徵。而更具漢化的則是穢跡金剛法要畫符刻印章,畫符刻印——這完全就是道教形式了。穢跡金剛的梵文名字叫“烏樞沙摩”,唐代翻譯的《佛說金剛烏樞沙摩法——印咒品》中有十七個手印,四十二個咒語,並有壇城畫法和在壇城前的繁複儀式,完全是西藏密宗作派。而最終是簡潔的《穢跡金剛禁百變法經》、《穢跡金剛說神通大滿陀羅尼法術靈要門》成為了漢地穢跡金剛法的主流,稱為“別密”。“別密”中最有名的便是穢跡金剛法和准提法了,所謂“別密”是非常適合漢人根性的密法,在印度密宗、西藏密之外別開了生面。至於日本密宗,則沒有真正的日本密宗,日本密宗就是中國唐代的密宗。世上公說唐密沒有藏密高超,因為唐密少了密法的最後階段——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唐密和藏密的基本內容是一致的,只是修法的次序和重點有所不同,等於同樣是五塊積木,藏密搭出了一個寶塔,唐密搭出了一個宮殿。“別密”在中國的情況則是依附於禪宗,歷代禪宗祖師多修“別密”,別密的簡潔也確與禪宗相近,別密是釋迦牟尼親傳的密法,跳出了常規。不單是密法,任何一類佛法,釋迦牟尼都會留下常法和別法兩個路數,他顧念著眾生不同的根器,同時一門學問高深之後總有變數。甚至密宗的祖師蓮花生也留下了“別密”,就是有名的《蓮花生伏藏詩——只是你不知道》,此詩完全是禪宗風格。諾那活佛也說禪宗就是密宗,並且是最高級的密宗,在西藏密宗而言,整個漢地禪宗都等於是別密。而在禪宗而言,密法等於是“別禪”。本文所介紹的穢跡金剛法便出於《靈要門》和《禁變百》兩經,其中穢跡金剛的符出自於《禁百變》,其中有四個印章,四十二道畫符。穢跡金剛的印符大行於世,要設計一個民間信仰人物,此人物在南方沿海與關公地位相當,她是“媽祖”。媽祖名為林默娘,是宋朝人,生於南方一小海島上,十六歲時從一口古井中得到了一批印章和畫符,可能是以前修穢跡金剛法的人遺留下來的。她依此修煉,很快獲得了降服海嘯颱風的法力,民眾開始叫她“龍女”,後來發現她調遣天下龍族,最大的龍王就是她,被尊為海神。符是漢人古文字的變體,在漢人的傳統意識裏,老祖宗發明的文字本就有法力,在民間,如見到碎字條,不能作垃圾扔,而要恭敬焚燒掉,以防這個字飄到某人房上,對某人產生不可測的影響——這便是這種“字即符”意識的表現。穢跡金剛的符,與一般呈長方形的茅山符、辰州符不同,是體態圓滾,狂草筆法,很是豪邁,看其符形,便仿佛獲得力量,所以媽祖依印符修煉的傳說,是可信的。小女孩十六歲,正是最單純時,易受感染。我有一個推測,因西藏蒙古生活狀態簡單,因而修法要繁複,而漢地生活狀態複雜,所以修法要簡練,這是心理因素使然。釋迦牟尼傳下的穢跡金剛法有著種種漢化特徵,正是他預示到佛法要在漢地大興,所作的變化。穢跡金剛的腳下踩著一塊寶石,這塊寶石正是釋迦牟尼的心臟。穢跡金剛法是釋迦牟尼的別有用心。(文:網路收錄)
11 months ago | [YT] | 2
克制自己糾正別人的欲望,不要隨意介入他人的因果。沒有金剛手段,莫行菩薩心腸。爛泥爛的好好的,你非要給他扶上牆;鹹魚躺的好好的,你非要給他翻個身;一塊朽木,你非要把它雕成才。你做這些都是在違背自然規律,你同情誰,你的潛意識就會背負誰的命運。很多事情,多問自己一句跟自己有沒有關係,這世上,千人有千事,人各有憂愁,也各有因果。不要拿別人的錯懲罰自己,也不要替別人承擔因果,沒有雷霆手段,莫施菩薩心腸。每一個人,都在這個世上修行,有人積德,有人行善,也有人作惡,有人欺騙,你不用可憐別人,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那一份結局,好人有好報,惡人也有現世報。佛門中常說:法無定法,人生無常。你要做的就是過好自己的日子,而非憂慮他人,給什麼樣的人安排什麼樣的生活,那是老天的事,這世間,千般苦,萬般難,苦苦不相同,難難不一樣,沒有誰的一生平安順遊,過好自己,才是對自己最大的福報。在自己的世界裡,獨善其身;在別人的世界裡,順其自然!事緩則圓,人緩則安,人貴語遲,水深流緩。
1 year ago | [YT] | 3
[護國鎮壇息災 • 殊勝結界大陣] 敦煌古本 • 梵文楞嚴 • 開寶四年 (高清版13 MB)想下載的佛友,請連接: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0SGeKX2WBhHzkFT1bonwT2vSKbYVmDp/view?usp=drivesdk 楞嚴經: 若諸國土州縣聚落。 飢荒疫癘。 或復刀兵賊難鬥螢。 兼馀一切厄難之地。 寫此神咒。 安城四門。 並諸支提。 或脫閏上。 令其國土所有眾生。 奉迎斯咒。 禮拜恭敬。 一心供養。 令其人民。 各各身佩。 或各各安所居宅地。 一切災厄悉皆銷滅。 在處處。 國土眾生。 隨有此咒。 天龍歡喜。 風雨順時。 五穀豐殷。 兆庶安樂。 亦復能鎮一切惡星。 隨方變怪。 災障不起。 人無橫夭。 杻械枷鎖。 不著其身。 晝夜安眠。 常無惡夢。 是娑婆界。 有八萬四千災變惡星。 二十八大惡星而為上首。 復有八大惡星以為其主。 作種種形出現世時。 能生眾生種種災異。 有此咒地。 悉皆銷滅。 十二由旬成結界地。 諸惡災祥永不能入。 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有眾生,隨國所生,樺皮貝葉,紙素白疊,書寫此咒,貯於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誦憶,或帶身上,或書宅 中,當知是人。 盡其生年,一切諸毒,所不能害。
1 year ago | [YT] | 5
你用這十種心來念咒,那力量就大了!念大悲咒的十種心,也適用於一切佛菩薩咒語:1、大慈悲心,就是大悲心陀羅尼。慈能予樂,悲能拔苦。你若存著大慈悲心,這就是《大悲咒》。聽見了嗎?大悲心就是《大悲咒》,《大悲咒》就是大悲心。你有大悲心,就是念《大悲咒》。你沒有大悲心,就是沒有念《大悲咒》。你天天念《大悲咒》:“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一天從早晨念到晚;你若沒有大慈悲心吶,那就不是念大悲咒;你就是沒有念大悲咒,你盡存著大慈悲心,那也就是念《大悲咒》。明白了嗎?所以念咒,你若存慈悲心,才是真念咒呢!2、“平等心是”:什麼是《大悲咒》啊?最平等心、沒有分別心。平等,就是無黨無偏。這種心就是《大悲咒》。你念《大悲咒》,若盡存著一個私人結黨的心:“這個人是我的兄弟,我就和他近一點;那個人是我的朋友,我就和他親一點;哦!那個人我不認識他,我就和他遠一點。”這就不平等。平等,兄弟也是平等,不是兄弟也是平等;朋友,兄弟、一切一切人,都是平等待遇,都一樣的。我對我兄弟好,我對一切人,都當我兄弟這麼看,這就是平等心。我對我父母孝順,我拿一切老人都當著我父母那麼樣看,那麼樣觀想,都要對他們孝順,這也就是平等心。這平等心呢?總而言之,就無黨——沒有個黨派,無偏——不偏私的平等心。你有了平等心,這就是念《大悲咒》;你沒有平等心,就是沒有念《大悲咒》。3、“無為心是”:無為,是無為什麼?叫你無為那些邪事、那些邪念、那些邪知邪見。叫你不要做那些壞事,這叫無為心。你不要做壞事,就是念《大悲咒》。你要是一邊念《大悲咒》,一邊還做壞事,那就不是無為心,也是沒有念《大悲咒》。4、“無染著心是”:無染著心,就是心清清淨淨,沒有一點雜念、妄想、邪念、欲念,尤其是淫欲的念頭。你沒有淫欲的念頭,就是無染著心。你有淫欲的念頭,就是有所染著。有所染著,就不是念《大悲咒》。現在你們會念《大悲咒》的人,對這一段經文,都要注意!5、“空觀心是”:你這個心啊,要做一種空觀。你有空觀,就不會執著一切,一切法你都空觀。6、“恭敬心是”:你要慈心下氣,對一切都要恭敬。你看眾生就是佛,所以要存恭敬心。7、“卑下心是”:卑下心,就是自己總要對任何人都謙恭,不要有貢高我慢的心。8、“無雜亂心是”:你心裡不要有狂心野性,不要有雜亂的心。9、“無見取心是”:見取,就是你見著,就有了惑;有見惑,就有所取。10、“無上菩提心是”:你若發無上菩提道心,這就是《大悲咒》,你要是沒有無上菩提道心,就是沒有念《大悲咒》。以上所說這十個心,就是《大悲咒》的相貌。“當知如是等心”:你應該知道,像上邊所說這十種的心,“即是陀羅尼相貌”:就是《大悲陀羅尼》的相貌。“汝當依此而修行之”:你們應該依照這十種心,來修行誦持《大悲咒》。-轉載
1 year ago | [YT] | 2
❤️ 醒悟 ❤️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里人。聰明之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之人,事事向內觀;聰明之人,能勝別人者;智慧之人,降伏己心人。修心當以凈心為要,修道當以無我為基。過去事 過去心 如昨日風,現在事 現在心 當下即逝,未來事 未來心 何必勞心。😊❤️🙏
Load more
paikai chu
5 months ago | [YT] | 2
View 0 replies
paikai chu
💪你曾像沉睡的巨人,沉睡了千萬年,從未真正醒來。直到某一天,你突然覺醒,才發現這個世界的一切,原來都只是你一個人的投影。
你以為有無數的別人,但其實他們都是你內心的映照。你以為自己孤獨,但其實你從未離開自己。
你所認為的真實與虛幻,其實並沒有區別。它們只是你心靈的不同表現形式。時間的流逝、萬物的變遷,看似複雜,卻始終圍繞著你的心在運轉。
你以為世界在變,其實是你的心在變。
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你內心的投射。心外並沒有真正的外在事物,你所感知的世界,只是你心靈的延伸。就像夢境一樣,夢裡看似有無數人,但其實都是你的潛意識創造的幻象。你以為有別人,其實只是你自己在和自己對話。
修行就像一場遊戲,你以為自己在努力追求某種境界,但其實你從未離開過自己。你以為有一個我在修行,但這個我本身就是虛幻的。你以為自己在跑,其實你本身就是道路,你以為自己是小水滴,其實你是無邊的大海,你以為自己是角色,其實你是整個螢幕。
你以為自己在尋找回家的路,但其實你從未離開過家。你以為自己在迷失,但真我始終安坐於內,從未動搖。你所經歷的一切,不過是一場夢,夢醒時,你會發現自己從未離開過。你以為真實的世界,不過是一場電影,你已沉迷角色,忘了自己是誰。
你以為這個世界是真實的,但它其實只是一場電影,而你是這場電影的觀眾,同時也是主角。你已經沉迷於角色,忘記了自己是誰。你所執著的身份、慾望、情緒、念頭,都不是你的本體,它們只是你心靈的投射。
你因為執著於分別,以為頭腦中的假我是真實的,從而陷入了無止盡的輪迴幻相。你以為自己在經歷不同的生命,其實你只是在重複同樣的夢境。
心外並沒有真正的外在事物,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你內心的投射。
你所經歷的世界,只是你心靈的延伸,夢裡看似有無數人,但其實都是你自己。
一切都是自生自化,自我循環。你以為有外在的力量在影響你,但其實一切都是你內心的運作。
你以為有外在的世界,但其實只有你感知的擴展。
沒有真正的外在世界,只有你感知的擴展。你所經歷的一切,都是你心靈的延伸。你以為有外在的事物,但其實它們都是你內心的投射。
你以為有某個神聖的境界可以去追求,但其實你只需要擴展自己,兼容更多的自己。你以為有某個地方可以去,但其實你從未離開過自己。
佛的正遍知,意味著他已經超越了所有的執著。你死後會去哪裡?去你執著的地方,換個地方投影罷了。你以為有某個地方可以去,但其實你只是換了個地方繼續做夢。
佛從未迷失,所以也無需覺醒。你以為自己需要覺醒,但其實你從未迷失。你以為自己需要開悟,但其實無悟可開。
你一直在參悟我是誰,但其實無悟可開。你以為自己需要找到答案,但其實你本身就是答案。你以為自己需要釋放業力,但其實業力只是你心靈的投射。
當你釋放所有的業力程序,你會發現自己安住於常寂光中。你以為自己需要追求某種境界,但其實你從未離開過自己。
你是無限的存在,真空妙有。你以為自己是有限的,但其實你是無限的。你以為自己是某個角色,但其實你是整個宇宙。
本體、主體、客體,其實都是一體的。你以為有分別,但其實它們都是你心靈的不同表現形式。你以為有外在的世界,但其實一切都是你內心的投射。
7 months ago | [YT] | 3
View 1 reply
paikai chu
念七佛如來功德利益
佛經記載,七如來以誓願力拔濟眾生,令其滅諸業報障,永離煩惱,脫三途苦,並慈悲為眾生授三皈,施法食,令發菩提心,圓滿利生之事。因此,能持誦七佛如來殊勝功德名號,可使一切眾生得如來願力加持,離三惡道,往生極樂。
南無多寶如來:
除了脫離三惡道,可以使悭貪、吝啬的人不再吝啬。去除貧窮的果報。所以每次買東西去人家商店,就念“南無多寶如來”,希望他們可以發財賺錢呀。看到貧窮的人,幫他們念多寶如來的名號,化解他們過去偷盜悭貪的惡因,讓他們有福報。做生意的朋友可以多念。
南無寶勝如來:
放生的魚或鳥,給它念寶勝如來的名號,它的旁邊就有兩個護法神一直保護它。旁生或是人在死之前,聽到寶勝如來的名號,永遠不墮三惡道,大家走到市場或是殡儀館等地方要念呀。
南無妙色身如來:
鬼聽到“南無妙色身如來”的名號,馬上外表會變得象天神一樣好看,馬上脫離鬼道。誰要想長得漂亮或懷孕了,一直念“南無妙色身如來”,身上都是漂亮的基因,生出來的都會是漂亮的小孩,念一句名號,讓大家生生世世都漂亮。
南無廣博身如來:
念廣博身如來,喉嚨被打開。那些個鬼道,幾千萬看喉嚨被鎖住,喝不到水,很痛苦,你一念,他就喝得到,還可以馬上升天,而且生生世世身材高大。你想生生世世身材高大,就多念廣博身如來的名號。
南無離怖畏如來:
有小孩子在晚上哭,好恐怖的人,念離怖畏如來,就可以使小鬼脫離鬼道。小魚、小鳥看到我們害怕,幫它念“南無離怖畏如來”可以使它們脫離畜牲道。
南無甘露王如來:
你跟一只魚說法,它聽不懂,但你在說法前念“南無甘露王如來”,你所念的心經、大悲咒等等它都可以完全吸收。你的孩子在學校上課,下課前一分鐘念“南無甘露王如來”,剛剛老師講的都可以記在腦子裡面。
南無阿彌陀如來:
諸佛子等,若聞阿彌陀如來名號,能令汝等,蓮花化生,入不退地。念一句佛號,消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來世往生極樂世界。
8 months ago | [YT] | 1
View 0 replies
paikai chu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無別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觀潮
宋·蘇軾
這首《觀潮》是蘇東坡在經歷一生顛沛放逐過程後,臨終前送給兒子的詩作,也正是他回顧人生的深厚哲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這是我們人生所經歷的三個階段。
其實,煙雨和潮,千年以來如常存在不曾改變,變化的是人心。人對於求之不得的東西,往往慾之所驅使,拼命追求,以為得到了就會快樂。當真正得到後,會發現也不過如此,然後又會產生新的慾望,新的念頭,甚至追逐直到生命的盡頭。
聖經裏說:「凡想要保全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喪掉生命的,必救活生命。」有誰不願意拯救自己的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有價值、完整、豐富、不白活?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每一個人都渴望得著生命、找到生命完整的原始意義。
即使人生桑田滄海,往事並不如煙,但願大家都能參透人生的意義,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重新在愛裡找回力量,尋找到那道光的指引,看見了自己的人生該前行的方向。
10 months ago | [YT] | 2
View 1 reply
paikai chu
活著很累。
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操勞,
更是心靈中壓抑,靈魂很疲倦。
忙忙碌碌中,
被生活瑣事消耗了熱情,
不知道活著的意義。
一眼就可以望見未來生活的既定軌跡,
平淡的日常麻木了心靈中清醒靈敏。
被職務、工資、福利、升遷、交際忙碌的你,
被別人的評價眼光,綁在了虛榮的十字架上。
你只能按部就班地,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
過著別人眼中的生活,體驗著生活的枯燥。
你為著什麼生活?
生命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你並不知道,
於是心靈在迷茫之中,
變得倦怠、迷茫、苦悶、絕望。
很多人試圖通過,
聲色犬馬,放浪形骸,縱情享受,
以滿足感官的刺激,
來獲得心靈的滿足。
可是,感官慾望滿足只是一時的,
物質體驗的歡愉轉瞬即逝,
滿足感官刺激後的心靈,依舊空虛。
你怎麼辦?
你靠什麼維持內心的激情快樂?
你靠什麼充實靈魂的空虛?
你靠什麼充填生命的意義?
你靠什麼昇華生命的境界?
你靠什麼引導迷茫的靈魂?
用金錢嗎?
如果金錢財富是真理,
富豪們應該感受不到空虛無聊。
用權勢嗎?
如果權力地位是真理,
權貴們應該感受不到壓力危機。
用美色嗎?
如果美色靚麗是真理,
靚女俊男應感受不到孤單悲切。
用名譽嗎?
如果聲名顯赫是真理,
名人聞達應感受不到迷茫困惑。
事實證明,
人世間所有的物質、權勢、名色的獲得,
都無法撫平靈魂的焦灼。
世間物質利益所滿足的,
只是人心的貪慾,而貪慾,
卻是讓靈魂痛苦的根本。
針對人類靈魂痛苦而無助,
誕生了釋迦牟尼佛法的良藥。
佛是醫治眾生靈魂疾病的大醫王,
醫生為病人開藥,痊癒了疾病,
靈魂就恢復了健康。
佛法之藥品清單:
真實,懺悔,無私,柔軟,純潔,寬恕。
如何是真實?
直面自己內心深處的私心貪慾,
真實面對心靈蘊藏的仇恨歹毒。
人死後,
心靈感知不受意識控制,
感知中潛藏的習氣妄想,
如開閘洪水般肆虐心靈。
如果你活著的時候,
不敢面對心靈潛藏的惡念,
你所隱藏的心靈動機,
就會在死後成為控制你的黑暗力量。
活著的時候,真實袒露心靈,
將心靈深處潛藏的動機,
慾望曝光出來,
深刻真心刻骨地懺悔。
你認清心靈動機、慾望、情緒,
都不是你,
你懺悔動機、慾望、情緒,
改正它們,
它們就與你心靈分離。
你能夠懺悔它們,
它們就無法再次控制你,
不受慾望、動機、情緒控制的心靈,
就會呈現出,
覺察的清醒與純潔的體驗。
在真實懺悔中,
被淨化的心靈,
呈現出淨化後心靈的昇華。
你的心靈自我感知,
由貪婪自私、仇恨緊張的焦躁,
轉化為清醒純潔、善良單純的安寧。
隨著心靈越來越單純,
安寧的狀態越來越廣大。
於是,你的慾望越來越少,
同時,你的情緒越來越安詳。
你不再被慾望帶動,
不被慾望驅使的心,
變得越來越清醒。
心不再被自我意識催動,
意識思維不再緊密地相續。
你會清醒地覺察到,
心靈中柔軟的清醒,
可以脫離頭腦意識,
而獨立覺察。
於是,獨立的心靈清醒,
慢慢地脫離了頭腦意識。
脫離意識頭腦的束縛,
清醒的心靈,
就可以轉身向心內觀察。
清醒的心,
就可以看到心靈深處覺性的光影。
見到了覺性,
你就見到了,真正的神靈。
脫離大腦意識的,單純的清醒,
不再隨著意識塑造的概念,
去凝聚心靈感知的體驗。
於是,你用來感知世界的,
心靈感受體驗,
就會如冰塊分解融化。
你會發現,心靈原有的,
自我感知、自我眷戀、
自我仇恨、自我習慣,
都不真實。
而覺察到自我感知,
覺察感知並不真實的,
心靈覺知力,
就會從覺察心的清醒中,
如陽光照破雲層般,展現出來。
燦爛透明的陽光中,
留不住感知的分別,
留不住感知中體驗。
自我感知,
融化在覺知力的清澈中,
此刻的心靈單純,
已不再被身心體驗的自我蒙蔽。
你,現有的你,
你的身體、意識、思維、記憶、
情緒、感知、慾望、體驗,
只是心靈覺知力,
穿著的一件件衣服。
光芒留不住黑暗,
明晰掛不住分別,
溫暖熄滅寒冷,
純淨脫落了獲得。
於是,你感受的一切痛苦,
在輕柔明媚的極樂祥和中熄滅。
你是聖潔智慧無限光芒的存在,
你是無我大愛溫暖奉獻的存在,
你是永恆極樂幸福自由的存在。
這些境界狀態是修行者,
身心淨化後,
昇華入神靈的生命等級。
換個角度說,
一個凡夫如果能夠達到此種心靈狀態,
他的生命就可以體驗到宇宙神靈的性質特徵。
沒有你寬恕不了的人,
因為你心裡,
失去了記恨別人的自己。
自我與他人,
都是宿怨投射出來心靈的影子,
寬恕了別人,就釋放了自己。
心靈,在宿怨投射出的,
自我與他人的倒影中,
解脫了倒影的困惑。
未曾生滅的圓滿覺性,
於心靈覺知中甦醒。
你就是那,包藏過去未來,
隨順生滅諸相,周遍宇宙蒼穹。
你就是那,伴隨眾生輪迴。
卻無來無去,如如不動的覺者。
苦悶空虛的你,焦慮恐怖的心,
你不是要找生命的意義,
靈魂的方向嗎?
還有什麼,是比你覺悟本性,
解脫生死更有意義的事情?
還有什麼,是比你親見諸佛,
更能讓靈魂振奮,讓生命充滿信心?
你的靈魂所渴望的,
就在你釋放自我的身心中。
從自我迷茫的眷戀中解脫,
你就投入了如來的懷抱。
生死與涅槃,由你來選擇,真奇妙!
天堂與地獄,是你在創造,真奇妙!
凡夫與諸佛,只是你心靈,真奇妙!
11 months ago (edited) | [YT] | 2
View 0 replies
paikai chu
穢跡金剛法是唐代密法,穢跡金剛的著名典故為:其咒語共四十二字,在明朝被刪去十一個字,因為此法極為靈驗,明朝皇帝怕百姓修出神通,顛覆他的政權。但少字的殘皺仍很靈驗,六百年來此殘咒在善男信女中有致高信譽。
全本的咒音如下:嗡 比哈咕嚕 嘛哈波若 含那大 溫支溫 須嘛尼 微得梵 摩那喜
嗡 卓吉那 烏殊沙摩 咕嚕哄哄哄 呸呸呸呸呸 司瓦哈(咒音應以授法傳承為主)
穢跡金剛是釋迦牟尼心臟的化身,他出現在釋迦牟尼死亡之時。釋迦辭世,一個螺髻天王躲在自己的天宮與天女嬉戲,不來探望。引得眾咒仙找他問罪,結果走到他城堡前,見城外堆著各種汙穢,眾咒仙一念咒,便被破了咒,紛紛吐血腦裂而死。
當眾仙無計可施時,釋迦牟尼從心臟中化出一尊金剛,此金剛捉了螺髻天王到釋迦牟尼跟前懺悔,釋迦牟尼安然辭世。此金剛不怕汙穢,所以名為穢跡金剛。他是釋迦牟尼的直接化身,以神通力幫助世人,又名“大權神王佛”。
螺髻天王為何能破眾仙之咒?中國民間至今可見的法術,便是最怕汙穢,殺鬼用狗血,破咒用屎尿,而男女之事,也是汙穢。義和團、白蓮教讓婦女站在城牆上裸體對敵,也是“以穢破法”的遺跡。
穢跡金剛法具降服情欲的力量,可見當初螺髻天王布下的穢物,除糞尿外,更重的還有男女情事。一般咒語念時務必求乾淨,在時辰、用具上有諸多講究,而穢跡金剛咒可於一切時一切地無礙念誦,而且念誦十萬遍,便等於受到上師的灌頂,這是對於現今上師難求的補償,西藏密法如沒有上師灌頂便不能修,釋迦牟尼留下的穢跡金剛法,確是法外開恩了。
釋迦牟尼的死日,是穢跡金剛的生日,也可說釋迦未死,以穢跡金剛的形象留存世間。釋迦生前所說法,具印度文化特徵,而穢跡金剛法則具中國文化特徵——這點太奇怪了,難道釋迦預感到佛法將在印度滅絕而在中國大興?或者說,釋迦牟尼不是印度之佛,而是天人之師,他自然通曉中國文化?
下面就穢跡金剛法的中國文化特徵分析。佛法修煉需要咒語、手印、壇城,壇城是圓形圖案,跟人類心理有極大關係。佛洛依德之後的心理學大師是榮格,榮格研究西藏密宗,並讓病人畫壇城來治病。
道家作法事要在供桌上擺出諸多花樣,這也是壇城——壇城是修法用的,金庸的《射雕英雄傳》中梅超風修煉九陰白骨爪,需要用頭骨壘成三角形,這也是壇城。如無壇城,便無無法修煉。
咒語、手印、壇城是佛法的基本形式,即便是不落痕跡的禪宗也有這三者。禪宗的咒語是“摩訶般若般羅蜜”,就是香港名片《倩女幽魂》中道士燕赤俠危機時刻所念的咒語;禪宗的手印是單手挺立食指;禪宗的壇城是三個圓點,一個在上兩個在下,或者將三個圓點連成線,畫成一個等邊三角形。
這三者是《六祖壇經》所言。這三者西藏密宗複雜,禪宗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但畢竟也是完備的。
穢跡金剛法不屬於西藏密宗、日本密宗的修法體系,它與“教外別傳”的禪宗一樣,是釋迦牟尼開的特別方便,是“別密”。
穢跡金剛的壇城也入禪宗般簡化,不需繁複的圖案和供養儀式,只須用木棒削出一根杵(杵是三角的槍頭),將這根槍頭插到一個裝滿粘泥的罈子裏就可以了。對此插杵之壇念咒語,這根杵會騰空而起,變化出種種形象,這便是穢跡金剛現身了。
修煉功深,此木杵可殺人於千里之外——這完全是中國的文化中的劍仙修法了,中國的神仙呂洞賓便是飛劍千里,只不過道家的劍不是插在泥罈子裏,而是插在水杯中。
穢跡金剛的手印是兩個小指平伸相抵,構成一個三角的槍尖,無名指中指食指相鉤入掌心,兩個大拇指鉤在兩個食指端部——這個手印便是杵形。持此印,念前面的長咒,即是修法。這個長咒也供奉釋迦牟尼,只是手印變換,穢跡金剛印如一個平伸出去的槍頭,在穢跡金剛法中的釋迦牟尼手印是一個立起來的槍頭,如下:
兩食指尖相抵,兩個大拇指平疊在一起,構成一個三角形,小指無名指中指交叉,即可。釋迦牟尼的心咒為“嗡 牟尼牟尼 嘛哈牟那也 梭哈”,穢跡金剛就是釋迦牟尼,此咒可隨時加念。
穢跡金剛還有一個簡咒,名為“解穢咒”,咒音為“嗡 修利摩利 摩摩利摩利 修修利 司瓦哈”,可破妖人咒語,也是保護自己身心、住宅清靜之法。手印為:兩小指相鉤入掌,兩無名指中指食指直立相抵,兩大拇指按在掌中兩小指上。
基督教徒吃飯時,要念祈禱詞。寺院中吃飯時也要念祈禱詞,就是穢跡金剛全咒。在民間,家中供奉穢跡金剛像,可以防盜。
穢跡金剛的形象為三頭八臂,右頭為紅色、左頭為白色,正是隱喻左脈右脈,人體的在中脈兩側的左右脈便是白色紅色。八臂纏金龍,其中右便第四手竟拿著一根月牙戟!戟是中國獨有的兵器,三國演義中武功第一的呂布所用,印度無此物——這是穢跡金剛的漢化特徵。
而更具漢化的則是穢跡金剛法要畫符刻印章,畫符刻印——這完全就是道教形式了。穢跡金剛的梵文名字叫“烏樞沙摩”,唐代翻譯的《佛說金剛烏樞沙摩法——印咒品》中有十七個手印,四十二個咒語,並有壇城畫法和在壇城前的繁複儀式,完全是西藏密宗作派。而最終是簡潔的《穢跡金剛禁百變法經》、《穢跡金剛說神通大滿陀羅尼法術靈要門》成為了漢地穢跡金剛法的主流,稱為“別密”。
“別密”中最有名的便是穢跡金剛法和准提法了,所謂“別密”是非常適合漢人根性的密法,在印度密宗、西藏密之外別開了生面。
至於日本密宗,則沒有真正的日本密宗,日本密宗就是中國唐代的密宗。世上公說唐密沒有藏密高超,因為唐密少了密法的最後階段——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唐密和藏密的基本內容是一致的,只是修法的次序和重點有所不同,等於同樣是五塊積木,藏密搭出了一個寶塔,唐密搭出了一個宮殿。
“別密”在中國的情況則是依附於禪宗,歷代禪宗祖師多修“別密”,別密的簡潔也確與禪宗相近,別密是釋迦牟尼親傳的密法,跳出了常規。不單是密法,任何一類佛法,釋迦牟尼都會留下常法和別法兩個路數,他顧念著眾生不同的根器,同時一門學問高深之後總有變數。
甚至密宗的祖師蓮花生也留下了“別密”,就是有名的《蓮花生伏藏詩——只是你不知道》,此詩完全是禪宗風格。諾那活佛也說禪宗就是密宗,並且是最高級的密宗,在西藏密宗而言,整個漢地禪宗都等於是別密。而在禪宗而言,密法等於是“別禪”。
本文所介紹的穢跡金剛法便出於《靈要門》和《禁變百》兩經,其中穢跡金剛的符出自於《禁百變》,其中有四個印章,四十二道畫符。
穢跡金剛的印符大行於世,要設計一個民間信仰人物,此人物在南方沿海與關公地位相當,她是“媽祖”。媽祖名為林默娘,是宋朝人,生於南方一小海島上,十六歲時從一口古井中得到了一批印章和畫符,可能是以前修穢跡金剛法的人遺留下來的。她依此修煉,很快獲得了降服海嘯颱風的法力,民眾開始叫她“龍女”,後來發現她調遣天下龍族,最大的龍王就是她,被尊為海神。
符是漢人古文字的變體,在漢人的傳統意識裏,老祖宗發明的文字本就有法力,在民間,如見到碎字條,不能作垃圾扔,而要恭敬焚燒掉,以防這個字飄到某人房上,對某人產生不可測的影響——這便是這種“字即符”意識的表現。
穢跡金剛的符,與一般呈長方形的茅山符、辰州符不同,是體態圓滾,狂草筆法,很是豪邁,看其符形,便仿佛獲得力量,所以媽祖依印符修煉的傳說,是可信的。小女孩十六歲,正是最單純時,易受感染。
我有一個推測,因西藏蒙古生活狀態簡單,因而修法要繁複,而漢地生活狀態複雜,所以修法要簡練,這是心理因素使然。釋迦牟尼傳下的穢跡金剛法有著種種漢化特徵,正是他預示到佛法要在漢地大興,所作的變化。
穢跡金剛的腳下踩著一塊寶石,這塊寶石正是釋迦牟尼的心臟。穢跡金剛法是釋迦牟尼的別有用心。
(文:網路收錄)
11 months ago | [YT] | 2
View 0 replies
paikai chu
克制自己糾正別人的欲望,
不要隨意介入他人的因果。
沒有金剛手段,莫行菩薩心腸。
爛泥爛的好好的,你非要給他扶上牆;
鹹魚躺的好好的,你非要給他翻個身;
一塊朽木,你非要把它雕成才。
你做這些都是在違背自然規律,
你同情誰,你的潛意識就會背負誰的命運。
很多事情,
多問自己一句跟自己有沒有關係,
這世上,千人有千事,
人各有憂愁,也各有因果。
不要拿別人的錯懲罰自己,
也不要替別人承擔因果,
沒有雷霆手段,莫施菩薩心腸。
每一個人,
都在這個世上修行,
有人積德,有人行善,
也有人作惡,有人欺騙,
你不用可憐別人,
每一個人,
都有屬於自己那一份結局,
好人有好報,惡人也有現世報。
佛門中常說:
法無定法,人生無常。
你要做的就是過好自己的日子,
而非憂慮他人,
給什麼樣的人安排什麼樣的生活,
那是老天的事,
這世間,千般苦,萬般難,
苦苦不相同,難難不一樣,
沒有誰的一生平安順遊,過好自己,
才是對自己最大的福報。
在自己的世界裡,獨善其身;
在別人的世界裡,順其自然!
事緩則圓,人緩則安,
人貴語遲,水深流緩。
1 year ago | [YT] | 3
View 1 reply
paikai chu
[護國鎮壇息災 • 殊勝結界大陣]
敦煌古本 • 梵文楞嚴 • 開寶四年
(高清版13 MB)想下載的佛友,請連接: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0SGeKX2WBhHzkFT1bonwT2vSKbYVmDp/view?usp=drivesdk
楞嚴經:
若諸國土州縣聚落。 飢荒疫癘。 或復刀兵賊難鬥螢。 兼馀一切厄難之地。 寫此神咒。 安城四門。 並諸支提。 或脫閏上。 令其國土所有眾生。 奉迎斯咒。 禮拜恭敬。 一心供養。 令其人民。 各各身佩。 或各各安所居宅地。 一切災厄悉皆銷滅。
在處處。 國土眾生。 隨有此咒。 天龍歡喜。 風雨順時。 五穀豐殷。 兆庶安樂。 亦復能鎮一切惡星。 隨方變怪。 災障不起。 人無橫夭。 杻械枷鎖。 不著其身。 晝夜安眠。 常無惡夢。
是娑婆界。 有八萬四千災變惡星。 二十八大惡星而為上首。 復有八大惡星以為其主。 作種種形出現世時。 能生眾生種種災異。 有此咒地。 悉皆銷滅。 十二由旬成結界地。 諸惡災祥永不能入。
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有眾生,隨國所生,樺皮貝葉,紙素白疊,書寫此咒,貯於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誦憶,或帶身上,或書宅 中,當知是人。 盡其生年,一切諸毒,所不能害。
1 year ago | [YT] | 5
View 1 reply
paikai chu
你用這十種心來念咒,那力量就大了!
念大悲咒的十種心,也適用於一切佛菩薩咒語:
1、大慈悲心,就是大悲心陀羅尼。慈能予樂,悲能拔苦。你若存著大慈悲心,這就是《大悲咒》。聽見了嗎?大悲心就是《大悲咒》,《大悲咒》就是大悲心。你有大悲心,就是念《大悲咒》。
你沒有大悲心,就是沒有念《大悲咒》。你天天念《大悲咒》:“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一天從早晨念到晚;你若沒有大慈悲心吶,那就不是念大悲咒;你就是沒有念大悲咒,你盡存著大慈悲心,那也就是念《大悲咒》。明白了嗎?所以念咒,你若存慈悲心,才是真念咒呢!
2、“平等心是”:什麼是《大悲咒》啊?最平等心、沒有分別心。平等,就是無黨無偏。這種心就是《大悲咒》。
你念《大悲咒》,若盡存著一個私人結黨的心:“這個人是我的兄弟,我就和他近一點;那個人是我的朋友,我就和他親一點;哦!那個人我不認識他,我就和他遠一點。”這就不平等。
平等,兄弟也是平等,不是兄弟也是平等;朋友,兄弟、一切一切人,都是平等待遇,都一樣的。
我對我兄弟好,我對一切人,都當我兄弟這麼看,這就是平等心。我對我父母孝順,我拿一切老人都當著我父母那麼樣看,那麼樣觀想,都要對他們孝順,這也就是平等心。這平等心呢?
總而言之,就無黨——沒有個黨派,無偏——不偏私的平等心。你有了平等心,這就是念《大悲咒》;你沒有平等心,就是沒有念《大悲咒》。
3、“無為心是”:無為,是無為什麼?叫你無為那些邪事、那些邪念、那些邪知邪見。叫你不要做那些壞事,這叫無為心。你不要做壞事,就是念《大悲咒》。你要是一邊念《大悲咒》,一邊還做壞事,那就不
是無為心,也是沒有念《大悲咒》。
4、“無染著心是”:無染著心,就是心清清淨淨,沒有一點雜念、妄想、邪念、欲念,尤其是淫欲的念頭。你沒有淫欲的念頭,就是無染著心。你有淫欲的念頭,就是有所染著。
有所染著,就不是念《大悲咒》。現在你們會念《大悲咒》的人,對這一段經文,都要注意!
5、“空觀心是”:你這個心啊,要做一種空觀。你有空觀,就不會執著一切,一切法你都空觀。
6、“恭敬心是”:你要慈心下氣,對一切都要恭敬。你看眾生就是佛,所以要存恭敬心。
7、“卑下心是”:卑下心,就是自己總要對任何人都謙恭,不要有貢高我慢的心。
8、“無雜亂心是”:你心裡不要有狂心野性,不要有雜亂的心。
9、“無見取心是”:見取,就是你見著,就有了惑;有見惑,就有所取。
10、“無上菩提心是”:你若發無上菩提道心,這就是《大悲咒》,你要是沒有無上菩提道心,就是沒有念《大悲咒》。
以上所說這十個心,就是《大悲咒》的相貌。
“當知如是等心”:你應該知道,像上邊所說這十種的心,“即是陀羅尼相貌”:就是《大悲陀羅尼》的相貌。“汝當依此而修行之”:你們應該依照這十種心,來修行誦持《大悲咒》。
-轉載
1 year ago | [YT] | 2
View 0 replies
paikai chu
❤️ 醒悟 ❤️
一憂一喜皆心火,
一榮一枯皆眼塵,
靜心看透炎涼事,
千古不做夢里人。
聰明之人,一味向前看;
智慧之人,事事向內觀;
聰明之人,能勝別人者;
智慧之人,降伏己心人。
修心當以凈心為要,
修道當以無我為基。
過去事 過去心 如昨日風,
現在事 現在心 當下即逝,
未來事 未來心 何必勞心。😊❤️🙏
1 year ago | [YT] | 3
View 0 replies
Lo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