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痴的木头屋



医痴的木头屋

刚为朋友做了五支笔,65美元一支,大家觉得还行吗?

17 hours ago (edited) | [YT] | 164

医痴的木头屋

月影婆娑,星光轻拂,寂寞在斑驳的木纹间悄然流转

取名:寂月留星

3 days ago | [YT] | 153

医痴的木头屋

深木藏温,浅木映光,如心之回响,静中有声。

​木色流转,将时光淌过心底。

​取名:木心流光

6 days ago | [YT] | 164

医痴的木头屋

舍弃都市的喧哗与繁复,留下自然的真实与安静。在最不起眼地方,在光影交错之间,映出了一个人内心的澄明。

世界很大,人生很忙。若能在一枚朴素的吊坠、一段木纹的柔光中,感到心安,那便是生活最美的奢侈。

1 week ago | [YT] | 152

医痴的木头屋

刚才我发了一篇短文,谈了一下我对郑智化先生深圳机场事情的看法。下面有不同的评论,其中有一位提到郑先生和机场工作人员,到底哪位才是“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指那些在社会生活中缺乏足够力量去自我保护的人——包括贫困者、老人、病者、残障者、儿童及少数群体等。你我在特定环境中也会成为“弱势群体”。他们和我们都需要社会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给予更多支持与保障,这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最近的事件中,我认为郑先生由于身体原因,表达方式较为激烈,可能引发了一些误解。但如果机场工作人员在过程中没有使用侮辱性语言或故意刁难,那么他们本身并无大错。真正的问题在于机场与航空公司的服务体系是否完善。



有人担心郑先生的投诉可能让一线员工受罚,甚至失去工作。实际上,这些基层工作人员本身也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在资源不足、压力过大的环境下工作。一个制度完善的机场,不应该让普通员工去承担本该由管理层和系统保障的问题。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视频,也是关于机场对待残疾人的措施。由于升降设备被占用,机场人员不得不用体力将一名残疾乘客抬下飞机。家属拍下视频并投诉这一做法存在安全风险。许多人替工作人员鸣不平——他们明明尽力,却依然被指责。



但换个角度看,这样的局面本不该发生。为什么机场设备不够?为什么没有备用方案?如果是操作员技术不足,机场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培训?这些才是问题的根源。



同样地,郑先生的遭遇也暴露出同样的结构性问题——机场和航空公司是否真正为残疾旅客准备了充足的设备与人员? 如果其他残疾人士也遇到过类似的困难,只是选择沉默,那并不意味着问题不存在,而是他们已经习惯于被忽视。



因此,社会的矛头不应指向任何弱势群体。他们的投诉并非“挑剔”,而是社会改进的信号。每一次发声,都是让制度变得更完善的一次努力。真正值得被反思和改进的,是那些有资源、有责任,却没有把服务做到应有水准的机构。



批评的目的,不是打击谁,而是推动进步。弱势群体的声音,理应被倾听——因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正是体现在它如何对待最需要帮助的人。

2 weeks ago | [YT] | 379

医痴的木头屋

关于郑智化先生深圳机场事件,我的一些看法。

很多网友让我不要讨论政治,谢谢大家的关心。但是我不认为这是政治,而是人性。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往往就在于它如何对待弱势群体。

很多人看到这句话时,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是甘地说的。他曾说过:“A nation's greatness is measured by how it treats its weakest members.” 常见中文译作:“衡量一个国家伟大的标准,是看它如何对待最弱小的成员。”

但实际上,这句话的源头,早在中国古籍中就有明确体现。

《孟子·梁惠王上》里写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强调社会文明应当将关怀扩展到每一个弱势群体。

《礼记·礼运》中更直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这几乎就是现代文明社会衡量标准的古典原型。

然而现实却让人心寒。郑先生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作为残疾人士,他在深圳机场没有得到应有照顾而表达不满,使用了激烈言辞。机场和他本人事后都作了道歉和解释,但微博上的骂战依然汹涌。而且现在发展到多人发出欧美航班上,残疾人士爬行过道的视频频频出现,以显示深圳机场做的比国外好多了。郑先生是无理取闹。

让我们看看美国这方面的数据:美国机场每年接待约 2700 万残疾旅客,其中约 70 万人需要轮椅。每年因服务问题产生的投诉大约 3 万起,也就是说,每接待 1000 位残疾旅客,就会有 1 起投诉。这到底算高还是低,大家可以自己判断。但是数字背后反映的是美国航空公司以及机场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不足。

具体投诉内容如下:

未能提供适当协助:登机下机协助不及时或存在安全隐患,占投诉总量 40% 以上。

轮椅/助行设备误运或损坏:约 13% 以上。

座位安排、机上服务与机舱设施可及性问题:残疾旅客要求特殊座位未被满足,机舱助行通道不畅,卫生间设施不友好等。

服务动物管理问题:航空公司管理流程不透明,旅客不满。

请求协助未被满足:设备不足、机场繁忙、小机场资源有限,致使残疾旅客要求无法被满足。

看到这些欧美航班残疾人士爬行的场景,很多人可能会轻描淡写地说“有理由”,甚至替航空公司开脱。事实是——有的视频显示旅客等待轮椅超过 30 分钟,机场无法及时提供协助,他们只好自己爬行;机组人员不允许触碰旅客,因为他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短途小飞机上根本没有机上轮椅服务可用,虽然事先声明了,但是还是对残疾人士带来不便。

也许有些人会说:让别人服务你,等等有什么了不起?

但是从我眼里,这些都是制度和管理的现实问题,而不是旅客自愿“作秀”。

当然,也有航空公司会抱怨旅客“滥用服务”。Frontier Airlines CEO Barry Biffle 直言不讳:“有些旅客根本不需要轮椅,却为了跳过安检和登机队列使用轮椅。”他举例称某航班 20 位旅客申请轮椅,但抵达后仅 3 人实际使用,其余 17 人只是为了方便。这种说法在舆论上引起争议,但我认为任何所谓“滥用理由”都不能成为残疾旅客被忽视的借口。

事实很清楚:残疾人士是社会的一部分,不是累赘。弱势群体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照,不只是为了镜头前的展示,而是制度、流程和文化上真正的尊重。

美国大众的态度也很明确:

88% 成年人认为航空公司应改善对残疾旅客的服务;

76% 支持政府规定轮椅损坏时航空公司承担责任;

81% 支持航空公司员工接受残疾人相关培训;

70% 支持设立监督机构审查轮椅损坏投诉。

我们必须认识到,文明社会的标志,不是航空公司是否犯错,而是他们在犯错后的态度,更是整个社会如何看待弱势群体。多给残疾人士关心和照顾,不只是法律要求,更是衡量文明社会的标尺。

2 weeks ago | [YT] | 503

医痴的木头屋

在光影之间,一只狐狸静静栖息于胸前。
无声无息,却拥有森林的灵气与木纹的温度。

2 weeks ago | [YT] | 326

医痴的木头屋

几天前我做了一对木耳环,朋友们都说太大了。其实并不大,只是那天忘了放参照物。于是我又做了一对新的。

有朋友希望我在上面多雕一些图案。但我之所以喜欢木工,是因为那种未经修饰的自然之美——木纹本身就像时间的年轮,静静诉说着生命的故事。

我想把这份宁静和温度分享给每一个看到它的人。在我看来,过度的雕琢反而会掩盖木头原本的神韵。

每个人的审美都不同,而我,只想让木头保留它最本真的样子。

2 weeks ago | [YT] | 176

医痴的木头屋

做了一对橡木瘿木耳环,估计还可以做几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我。电子邮箱:TOPROL25@gmail.com

2 weeks ago | [YT] | 83

医痴的木头屋

早就出视频说过:中药注射是害人的东西。https://youtu.be/Oj7tgmiuIfQ?si=RRdzP...

3 weeks ago | [YT] |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