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心一起感動
如果信仰是連結天上與人間的天線,那「法鼓山網路電視台」就是串連心與心之間的因緣線。而從2010年元旦開始,「法鼓山網路電視台」要為心預留一個線上蒲團,24小時全天候將正信佛法與大眾分享,成為修學佛法的共修平台。
「法鼓山網路電視台」是一處提供法喜與禪悅的電視台,以聖嚴法師珍貴的身教、言教為主軸,結合時代脈動、社會關懷和現代科技,製作知性與感性兼具的優質節目,讓繁忙的現代人,在不安中止息煩惱,開啟自心中的無盡寶藏,自利利人,達到世界淨化與和平的理想。
透過「法鼓山網路電視台」的節目,不管身在何處,讓我們 連著心一起感動佛法的智慧與慈悲。
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精采書摘】呼吸,最天然的法門
◎果暉法師
今天是禪七的第三天。常有人形容:「禪七前三天度日如年,後三天快馬加鞭,最後一天一溜煙。」這次中階七,諸位至少都有兩次以上的禪七經驗,身心調適的時間應該可以縮短。此外,冬季禪期也比夏天好一點,夏天較悶熱,容易產生昏沉的狀況,而冬天的寒冷,通常使人保持清醒,是滿適合修行的。
⭐ 壽、煖、識
一般而言,人的生命組成有三個條件:「壽、煖、識。」壽,是指一期壽命的長短;煖,是指所攝取的營養,以維持體溫、能量;識,是意識,特別指銜接前後生的第八意識。
壽,是屬於表現於外在——時間上的生命存在形式。居中的煖,主要是維持生命存在的營養,例如我們攝取適當的飲食,從中得到養分,這是比較粗的物質營養;比較細的營養來自呼吸,人體藉由呼吸,吸入氧氣而吐出二氧化碳,維持生命的根本運作。人可以一天不進食,甚至三天不進食,尚可生存,特別是印度有些斷食修行法,可長達一個月不進食,甚且以此為養生之道。但是一個人假若停止呼吸三、五分鐘便有致命危險,所以,呼吸是維生的第一要素。
一般常以「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來形容身家財富,其實每個人最珍貴的身家財產是呼吸。正常人的呼吸,一分鐘約十六次,如果活到百歲就有八億次呼吸,八十歲則有六億五千次呼吸,五十歲也有四億次呼吸,因此「億萬富翁」是很普遍的。物質的財產用完了、失去了還可以賺回來,但是每一口呼吸卻是一去不復返。生命就在呼吸間,修行也在呼吸間,呼吸是最簡單、最直接的修行方法。
更內在的是識,或者稱為神識。一般以為,人死之後還有個精神體存在,叫作靈魂,佛教則稱作識蘊、神識,即是一種對自我存在執著的最內在構成。
⭐ 身、息、心
生命的存在,除了由「壽、煖、識」組成,另一組對照是「身、息、心」。身是身體,相當於壽;息是呼吸,相當於煖;心是心理活動,相當於識。息,介於身與心之間。身體的狀況,隨時隨地會反應於呼吸;心理的狀況,也隨時隨地反應於呼吸。身體緊張的時候,呼吸會跟著緊張、急促;心理緊張,呼吸也會跟著緊張、急促。
當我們的身心處於緊張的狀態下,呼吸表現為淺、粗、短、急;修行得力時,呼吸則是長、細、緩、深。體驗呼吸時,當鼻息呼出,經過鼻端前的人中位置,我們會感受到一股微暖的氣息,這個身觸的所在,就是我們用功的所緣境,其他的身體感覺或者念頭都不是所緣境。在單一的所緣境上用功是很輕鬆的,而且觀呼吸的方法,很容易讓我們放鬆。此外,呼吸法是中性的,如果是念佛法門,我們可能還會生起仰仗佛菩薩來護佑、加被的意識,而觀呼吸則是中性的。如果方法用得好,會感到身心非常舒暢,一支香、一支香過得很快。
我記得早期在農禪寺打禪七,在禪七圓滿的第二天,正好是地藏菩薩誕辰,早課要唱〈地藏菩薩讚〉、誦地藏菩薩名號。我負責打木魚,打著打者,突然放聲大哭,木魚落地,人也倒在地上。大概是因為禪七修行的影響力還存在,覺得有一股力量從內在湧出,但是我又有點要抑制、不要讓妄想出現,就用佛號來取代妄想。這有點像百米賽跑,就看佛號與妄念由哪一方勝出。所以我就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高聲唱念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到精疲力盡,有種準備要往生的感覺,什麼都不管了,最後就是念到手中的木魚掉了,人也倒地了。
後來我被抬進一間寮房,還是繼續念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原來是四聲,後來變成一聲,當時的我已念到涕泗橫流,但還是不管它,繼續念佛。後來聖嚴師父進到寮房,對我說:「果暉,你現在不要念佛了,注意自己的呼吸。」我照著師父的話做,轉為注意自己的呼吸,漸漸地,心中的佛號停止了。
這個過程與呼吸有關。當時我已經念佛號念好一段時間了,呼吸是急促的,身體也處於很緊張的狀態。為了不讓妄念出來,真是用盡全身力氣念佛。當我聽到師父說「注意呼吸」,我照著去做,便發現呼吸一開始是急促的,漸漸轉為長、深,身體也比較放鬆了;之後,呼吸轉為緩、細,幾乎已感受不到呼吸,全身舒暢。有了這次經驗,我知道體驗呼吸是很好的修行方法。
⭐ 解生命的渴
體驗呼吸是中性的法門,它可能不像念佛法門那樣具有吸引力,念佛念得好,可能進入念佛三昧,或是佛菩薩現前。觀呼吸是很純粹的中性方法,以至於有些人用上一段時間後,覺得沒有味道,就像喝白開水,除了止渴,變不出其他花樣來。其實白開水也有白開水的味道,修行正是為了「解生命的渴」,因為我們還未見到「本來面目」,所以透過修觀呼吸法,飲生命的「白開水」來解渴,這是一個入門方法。
當我們體驗呼吸而離開所緣時,常是因為覺得「白開水」淡而無味,想吃點巧克力、糖果、餅乾,變換一下口味,那就是散亂心。諸位不妨檢查每一支香,你們究竟是喝白開水的時間多,還是吃巧克力、餅乾、糖果的時間多?如果一支香下來,偶爾喝白開水,而常吃零食,表示這支香多在妄念、昏沉當中。
用觀呼吸法應該是很輕鬆的,只要觀呼吸進、呼吸出,但是有些人不容易用上,很容易就分心去找五花八門的零嘴解饞。如果覺得體驗「白開水」淡而無味,可以加上數目字,也就是數息。數息的時候,比較容易發現妄念、雜念,也是很好的方法。
但是有些人不數還好,一數就會控制呼吸,不容易用上力。這裡有個竅門,事實上很容易用。數息的時候,只數出息的這一段,入息的那一段不管它,知道就好。鼻息出來,接觸人中這個地方的時候,我們給它一個編號「一」,代表第一個呼吸。但是不要在頭腦想像「一」,或在心裡發出「一」的聲音,只是給它一個編號。技巧在哪裡呢?我們的原則是自然呼吸,等到呼吸剛出來一些些再數。不要剛開始出息就同時數數字,否則容易變成控制呼吸。有些人數得很緊張,因為怕妄念先出來,就先數數再呼吸,這樣的話會讓身體更緊繃,甚至全身抽筋。保持自然呼吸,知道呼息出來一些些,再去數數目字。
用數息方法會比體驗呼吸的方法稍微用力一些,因為數息需要給呼吸編號,體驗呼吸則是完全放鬆,不需要數數。體驗呼吸時,是將心念「止」於呼吸的所緣境,當「止」的力量還很薄弱,而妄念不斷生起,則要加強「觀」的工夫。「止」於呼吸是體驗呼吸;「觀」是知道自己在體驗呼吸。
如果是數息,從一數到十,「觀」是確認這個呼吸是一、是二,很輕鬆地知道與前面數字是連貫的、沒有斷掉。如果數著數著,覺得有點不確認、有些懷疑,這時不論數到哪個數字都要放下,再從一開始數起。還有,即使沒辦法從一數到十也沒關係,只能夠從一數到五、或是從一數到六,也不要氣餒,重要的是要肯定每個當下,數到五就是五,數到六是六,數字沒有跳來跳去、沒有懷疑。這樣的話,雖然沒有數到十,心也不煩不亂,多數時間仍處於用方法的正念上,漸漸地能夠數到十了,而這支香也會過得很快,因為你用上了數呼吸法。
修行就在呼吸間,呼吸在,方法就在,這是最天然的法門。
......摘錄自《止觀禪:打開心門的鑰匙》www.ddc.com.tw/product/book/prod.php?id=8382&type=…
~*~*~*~*~*~*~*~*~*~*~*~~*~*~*~*~*~*~*~*~*~*~*~
【延伸閱讀】體驗呼吸–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b-70...
#chan #呼吸 #止觀
8 hours ago | [YT] | 55
View 0 replies
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聖嚴法師口述歷史
只為堅持「本來面目」
聖嚴法師曾說,山河大地自有本來面目,而每個人的生活與生命,也在本來面目中。法鼓山園區的建築、佛像、步道等規畫配置,法師無不參與,只為堅持「本來面目」。
《法鼓山故事》 ddm.tw/ahx4bm1u
~*~*~*~*~*~*~*~*~*~*~*~*~*~
【延伸閱讀】《法鼓山落成開山20週年》大悲萬行‧初心莊嚴
感恩大會回顧👉 youtube.com/live/RooEvICnV3s
#本來面目 #聖嚴法師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8 hours ago | [YT] | 33
View 0 replies
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心靈處方籤 #AI 版】歡迎來體驗!
讓我們放鬆心情,體驗一下呼吸
從聖嚴法師的智慧裡
找到安頓身心的寶藏
❤️ 108ai.ddm.org.tw/
#放鬆體驗 #智慧 #轉念
~*~*~*~*~*~*~*~*~*~*~*~*~
【延伸閱讀】人間悟語|洞悉生命的意義
許多人學了禪法後,人生變得煥然一新。不但懂得如何化解自己的煩惱、排解別人的困難,也開始欣賞起這個世界了。
其間的奧秘,可能只在轉念之間,世界立即豁然開朗。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7qIi...
1 day ago | [YT] | 118
View 0 replies
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走入法鼓山 戴上耳機禪修去🎧
法鼓山園區落成二十週年,
傳燈院結合科技與修行,推出「入山禪修語音引導APP」,
邀請社會大眾上法鼓山,透過一副耳機、一段語音,
循著七條步道,走入山林,也走進自己心中的寶山。
💛 聲音引導禪修 —— 根據不同環境與心境,提供多種禪修方法的語音指引,輕鬆跟隨練習。
🧡 建議步行路線 —— 結合法鼓山園區步道設計,推薦適合靜心、經行的平緩路徑,融入自然節奏。
自助使用,隨開隨修 —— 不需預約、不設限制,依照自己的步調,隨時開啟一場身心對話。
❤️ 融入環境體驗禪法 —— 在花木流水之間,透過呼吸、步伐與觀照,淨化思緒,回到當下。
【七條「入山」禪修路線】等您一起來體驗!
入山禪修語音引導APP 現階段有動態、靜態、梵唄與禪藝四大類,二十七支語音。由僧團果醒法師、果鏡法師、果毅法師、常乘法師、常正法師等多位法師參與錄製,APP 的內容,未來將持續更新。
只需下載APP、戴上耳機,無論身處法鼓山園區,乃至任何空間,都能隨時隨地體驗禪的智慧與生活。
【下載APP】
Android👉 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fc.com.citym…
Ios👉 apps.apple.com/hk/app/%E5%85%A5%E5%B1%B1/id6752760…
#禪修 #入山 #體驗
2 days ago | [YT] | 146
View 0 replies
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在持續變動的世界裡,我們都嚮往內在的平靜。但當煩惱一來,心就亂了,該怎麼做,才能重新安住自己呢?
聖嚴法師說:「踏實的體驗生命,就是禪修。」禪修並非遠離塵世,而是在專注與覺照中,讓心如水沉澱,從煩惱中生起清淨與智慧。
本集影片,法鼓山禪堂板首常乘法師,以簡明實用的引導,協助大眾掌握禪修要領。從調整姿勢、放鬆全身,到覺察鼻端呼吸的涼暖,在動靜之間,練習「身在哪裡,心就在哪裡」的清明與安定。
讓我們一同走入《禪修好好 好好禪修》,學習用方法收攝散亂的心緒,專注於當下,一步步走向心安自在的人生。
#放鬆 #專注 #覺察
2 days ago (edited) | [YT] | 65
View 0 replies
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於諸福德中,懺悔福德最大。」《梁皇寶懺》、《慈悲三昧水懺》、《大悲懺》為漢傳佛教三大拜懺法會,依祖師所制的懺儀,透過共修的力量,人們專注投入,達到「懺悔除障」的功效。常應法師、辛智秀與彭永錫皆體悟:懺悔改變了他們的人生,不沉溺於過去,一切歸零,重新出發。......摘錄自《人生507期:懺悔,讓心歸零》
~*~*~*~*~*~*~*~*~*~*~*~*~*~*~*~*~*~*
【活動推薦】2025/11/22~29 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
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前行功課〉
修持任何法門,都要做前行功課,調伏身心;否則匆忙參與,心不起悲願、身不易如法,修行難有所成。為了確實達到水陸法會冥陽兩利的目的,每一壇佛事都有不同的前行功課;藉由每天的前行功課,反躬自省而生慚愧心,向諸佛菩薩懺悔過失;並且發願把握因緣、精進用功,少煩少惱、成就修行。
同時,更要隨分隨力、隨緣奉獻,幫助他人、利益眾生,滴水穿石地累積修行資糧與福報,進而將清淨安定的力量,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具體實踐利人利己、建設人間淨土的菩薩行。......各壇前行功課
shuilu.ddm.org.tw/_i/assets/file/practice8/%E5%90%…
5 days ago | [YT] | 71
View 0 replies
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懺悔 ,是 #修行 不可或缺的 #功課 ;禮拜,則是最深切的懺悔方式。繼程法師於2024年法鼓山僧團結夏時,透過《小止觀》「懺悔十法」引導拜佛,從「明信因果」到「觀罪性空」,使外在禮拜與內心轉化相互呼應,成為修行提昇的助力。懺悔業障是普賢菩薩十大願中的第四願,也是修行者的重要一課。寬謙法師從唯識觀點切入,說明懺悔能觸及心識深處,業障現前並非阻礙,而是轉化與成長的契機。......摘錄自《人生507期:懺悔,讓心歸零》
www.ddc.com.tw/ec/event/2025/11/11humanity01/index…
6 days ago | [YT] | 254
View 0 replies
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性與相,現象如波浪,佛性像大海,波浪從海水而生,當波浪消退,海水仍是海水,不會隨著波浪消失,真正的我如大海,被感知的現象不是我,只是因我們「認物為己」太久了,把無知無覺的現象面,當成有知有覺得我,其實當下這一念,看到、聽到、聞到、嚐到、觸到或是想到什麼,都是心的功能既是現象也是心,你無法區分哪個是現象,哪一個是心。但是一般人從當下這一念,去緣已經消失的前念,此時前念變成「物」、「所」、「外境」,當下這一念則是「我」、「能」、「內心」,這就形成了「物我」、「能所」、「心境」的分別。
#禪修 #chan #念頭
~*~*~*~*~*~*~*~*~*~*~*~*~*~*~*~*~*~*
【活動推薦】果醒法師帶你認識:「一人一世界」講座
「一人一世界」講座 果醒法師主講
🌸 11/09(日) 新竹精舍
時間: 14:00~16:30
報名: hc.ddm.org.tw/xmnews/cont?xsmsid=0K317612177807218…
🌸 12/27(六) 臺南分院
時間: 14:00~16:00
報名: tainan.ddm.org.tw/xmnews/cont?xsmsid=0K32360166981…
#楞嚴心法 #生活實踐 #講座
6 days ago (edited) | [YT] | 79
View 0 replies
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我們常聽到佛法說「回歸自性」,但「自性」究竟是什麼?而觀音法門中的「反聞聞自性」,又該如何修行呢?
#佛法 #不執著 #入流亡所
1 week ago | [YT] | 52
View 0 replies
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回望來時之路,聖嚴師父以悲願啟建法鼓山,發願「盡形壽、獻生命、為三寶、為佛法」,帶領弟子與信眾,在荒蕪的山林中,築起一座心靈的道場。
如今,昔日的荒煙蔓草,早已化育為實踐三大教育的人間淨土。從願心初發到法脈綿延,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菩薩的悲心與奉獻,每一份默默付出,都成就了法鼓山的精神與光輝。
~*~*~*~*~*~*~*~*~*~*~*~*~*~*~*~*~*~*
【活動推薦】 開啟心中的寶山——《法鼓山故事》導讀講座
《法鼓山故事》是聖嚴法師晚年的口述歷史,在開山的過程中,從建築、佛像、即使是一塊小石頭,法師無不參與,只為堅持「本來面目」!邀請您參與導讀,開啟心中無盡藏的大寶山。
主講:果賢法師(法鼓文化編輯總監)
活動地點:信行寺
活動時間:12/13 14:00~16:30
活動報名:taitung.ddm.org.tw/xmnews/cont?xsmsid=0K3235001370… (10/27開放報名)
# 法鼓山落成開山20週年 #故事 #講座
1 week ago | [YT] | 42
View 0 replies
Lo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