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外星球的電影理論家
SuperY is Superb.

Introducing ideas through films and books, ranging from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and psychoanalysis.


超級歪 SuperY

與閱讀前哨站瓦基 對談新書《焦慮的意義》

近幾年來越來越被常提起幾種焦慮現象:
社群媒體成癮焦慮、求偶焦慮、容貌焦慮、無法翻轉階級的焦慮、工作不穩定的焦慮,就連《腦筋急轉彎2》的新角色也是焦慮的情緒。

我們選了美國哲學家Samir Chopra近期在台灣出版的新書《焦慮的意義》,

希望從哲學的角度出發,看待現代人的各種焦慮現象背後,真正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為什麼越多自由的選擇,人們反而感覺到更焦慮?

又為什麼許多哲學家都認為,焦慮並不是一件壞事,「感到焦慮的人,才是真正的活著」?

1 month ago | [YT] | 38

超級歪 SuperY

無住之島的影片入圍2025年第七屆走鐘獎!

謝謝衛城出版、原作者洛書的研究,才能有這支影片的誕生。
也謝謝長期以來一直收看超級歪頻道的觀眾們!讓我持續有動力繼續拍新片、頻道可以定期更新~

入圍影片在這裡:https://youtu.be/MKZ7A7d41cA

如果得獎的話是不是要拍什麼片來慶祝呢🤔

#2025年第七屆走鐘獎
#金頭腦獎

1 month ago | [YT] | 601

超級歪 SuperY

@onyourpsy 哇賽心理學 x 超級歪對 談現代人的無力感!

「找不到人生意義很正常,因為世界正在不斷改變。」

「躺平不是壞事,我只是看破了這個矛盾世界,不再受其束縛。」

「人類的所有慾望,其實都是他人的慾望;有自發慾望的人,才能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

________課程資訊_________
【超級歪的哲學訓練課|帶你破解人性盲點,養成邏輯腦】
➤ 募資期間:2025/9/17~2025/10/31
➤ 哇賽專屬折扣碼:輸入【PSY400】現折$400 元!
➤ 專屬連結:go.hahow.in/ZSTDr

1 month ago (edited) | [YT] | 37

超級歪 SuperY

早晚會思考的問題 x 超級歪訪談:「資本主義」的本質是什麼?

【超級歪的哲學訓練課】上線了,這門課的其中一章節設計了我最關心的主題:資本主義下的工作與消費生活。

所有哲學家都要面對自己所處的時代的問題,診斷出是什麼造成了人類的不自由,而我們所處的時代一個不自由的根源是:資本主義。在當今平均月薪4.7萬的台灣,人們並沒辦法感覺到有民主自由。

到底這個困住人類自由的體制「資本主義」是什麼樣的存在?

這次,我受邀到「早晚會思考的問題」頻道,做了兩集的訪談,每集都長達一小時。在上集影片裡,談了我對於資本主義的想法。

1️⃣為什麽經濟發展了、科技不斷進步,人們卻依然被迫不停工作、低薪?這背後有一套資本積累的底層邏輯,如果我們看清這點,會發現大多數人的「財富自由」並不會到來。

2️⃣在地球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當今人類已經被「無止盡的成長思維」給困住了。為何世界各國都將GDP成長列為指標,背後的邏輯是什麼、產生了什麼問題?

3️⃣資本主義是一個仰賴生產與消費循環的體制,導致它必然要操作人們的慾望,這背後產生了一連串「不理性」的連鎖反應,發展至今已經違背了資本的承諾。

4️⃣大家常常舉北歐的福利資本主義為例,認為是一個資本主義的出路。雖然這是一個常被提出的解方,但我覺得台灣目前難以複製北歐的模式,也在訪談裡提供了說明。

5️⃣最後,當今我們有哪些可以與資本抗衡、超越資本主義的方法、策略?我談了未來我覺得人們可以嘗試的可能性:躺平與反出生主義、預兆性政治、全民基本收入、組織工會、氣候先鋒隊。

🔥超級歪的哲學訓練課9/17開始募資👉 go.hahow.in/G9XYD

1 month ago | [YT] | 65

超級歪 SuperY

🎙超級歪x 林予晞 哲學對談:open.firstory.me/story/cmfnhfhco00h801xuh2b2gaut

記得大概是四年前,我在台北某家電影公司裡當哲學課講師,有一次上課講到馬克思、尼采的哲學,來了一位新同學,上課時眼神炯炯有神,下課還跑來給我看她寫的筆記,當時只想說是一位哲學愛好者,還不知道她是誰。後來才得知,原來她就是演藝圈的林予晞!

我看過《我們與惡的距離》,竟然沒有當場認出來女星就在課堂上!沒想到,她受到這門哲學課的啟發,去讀了社會學研究所,深入研究演藝圈裡的「情緒勞動」。做知識內容創作這麼多年,每當看到聽眾能有所啟發而自己去探索更多知識、獲得成長,都會讓我有持續創作的動力。

這週金鐘60入圍名單公布,林予晞入圍了戲劇類女主角獎🎉 我們兩人決定再次合體,一同在 c+ talk show 對談,分享我們兩人如何透過哲學課相遇,後來為何選擇走上研究所這條路,哲學如何啟發了我們打開新世界,研究生過的生活又是如何呢,哲學思考可以如何有助於當前過度兩極化的公民討論?還有錄音中參一腳的喵喵🐱

🔥超級歪的哲學訓練課9/17開始募資👉 go.hahow.in/G9XYD

1 month ago | [YT] | 445

超級歪 SuperY

超級歪的哲學線上課程終於上線開賣啦!➡️ go.hahow.in/G9XYD

做了YouTube影片近10年,時常收到許多私訊與留言詢問有沒有可以進一步學習哲學的資源,許多人都期盼市面上可以有一套更系統性的哲學入門影片,這次的《超級歪的哲學訓練課》就誕生於這樣的想法中,希望可以讓更廣大的觀眾不再覺得哲學是難以親近、高大上的知識,而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從日常談論事情的方式,到辯論的藝術,再到人生的價值選擇,哲學都可以是拓展我們視野的軟實力工具!

如果你曾經因為我的影片而有所收穫,現在是你可以用行動支持我繼續創作的時候了!

別忘了輸入專屬折扣碼【SUPERY300】!

----
《超級歪的哲學訓練課|帶你破解人性盲點,養成邏輯腦》
✅為什麼我們要工作?不工作的我在社會上有價值嗎?
✅追求快樂過程中的痛苦,是不是違背了我想要快樂的目的?
✅人死後會去到哪裡?有因果輪迴嗎?或是人死如燈滅?

這些問題的背後,其實都隱藏著你的立場跟價值觀,而 #哲學 就是幫助你進一步思考、釐清,甚至 #發現新觀點 的工具

▎開啟一趟思考之旅 ▎

📍#超級歪SuperY,阿姆斯特丹大學-政治哲學博士候選人、經營人文哲學頻道 9 年、Youtube 訂閱數 48 萬,將在課程中與你分享▼

🧠#西方哲學概念|縮小中西方的哲學討論落差,讓議題討論更加全面
🧠#核心問題思考|從最外圈的「現象層」開始,學會如何問對問題
🧠#哲學工具應用|拆解哲學家的思考流程跟方法,應用在現代議題中
🧠#生活案例解析|將思考方法內化成直覺,反應在生活中的各種情境
這堂課,或許會改變你的既有認知,用你從來沒想過的角度,帶你重新思考那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問題!

1 month ago (edited) | [YT] | 104

超級歪 SuperY

【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一次失敗的思想實驗】

這幾天北模作文被炎上,原本這週忙著準備哲學線上課程開跑 go.hahow.in/Nqmjs,

但是看到這則新聞後,發現這不只是教育問題,更關乎哲學。

很多人說代理孕母是值得討論的議題,只是出題方式很爛。不過,「情意題」考的本來就不是邏輯推理能力,不同於「知性題」,並不是要辯論你是否支持代孕,而是請考生帶入個人感受,測驗目標是:「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所以雖然很多人罵這份試題不道德、不尊重、不中立,但是出題人在追求的,似乎就是要讓考生情緒受影響,而刻意選擇了具有爭議性的假設情境,還在題目裡標明:「請誠實寫出你內心的掙扎與不安」。

出題者在做的事情,其實類似哲學上所說的「思想實驗」。哲學家設計思想實驗,是為了用一些想像情境,讓人們發現自己有時候可能違反了道德直覺。一個好的思想實驗,可以激發人們的想像力,引發道德討論,例如大家都聽過的「電車難題」、柏拉圖的隱形戒指思想實驗:「如果撿到一個可以隱形的戒指,你還會遵守法律規範嗎?」、康德派哲學家喜歡辯論的思想實驗:「如果納粹來敲你家門,你會為了保護躲在家裡的猶太人而跟他們說謊嗎?」。

但是,哲學家在設計思想實驗的時候,其實是有一些倫理原則的。其中一個叫「不傷害原則」(the principle of non-maleficence),不能要答題者帶入一個自己會感覺受傷的情境裡,例如,不應該要求答題者「想像一下你被性侵了」。根據這個理由,哲學家John D. Norton曾提出應停止討論「薛丁格的貓」的思想實驗,因為這是要求答題者去想像貓又死又活,本身有虐待動物的嫌疑。從這次許多考生的反應「好噁心」、「不舒服」,可見這項題目已經違反了這個原則。當然,傷害的標準是因人而異的,如果是在代孕已經合法化的國家,也許這種題目的傷害會小許多。

第二個思想實驗要遵守的原則,是實驗設計應該符合「效益評估」,出題者是否有評估過可以更減低傷害的寫法。例如,題目可以改成:「想像一下,未來台灣代理孕母合法化,你身邊認識的人決定成為代理孕母,你會有什麼感覺?」這其實也可以達到出題者想測驗的「個人感受抒發」,但是,出題者卻選擇採用非常涉及隱私的做法:問候你媽媽。出題者沒有想過,沒有媽媽的單親學生要怎麼帶入個人經驗?因為答題者是高中生,要他們去想像這種離生命經驗很遙遠的事情,本身就不容易達成題目想達成的目的:表達情感。可以比較一下,110學年度的學測作文題,引用了哲學家Robert Nozick的「經驗機器」,就是一個比較適合高中生的思想實驗:「假設有一臺機器可以提供所有想要的幸福經驗,甚至可以定期修改,無論是領袖群倫、環遊世界......,使用者想要的「幸福人生」,都可以事先設定。面對這樣的機器,人類將如何抉擇?」

第三個思想實驗應該遵守的原則,是不能違反知情同意權。因為所有答題人,其實都是思想實驗的「實驗助理」,讓提問者知道世界上的人們會怎麼參與這個實驗。如果你刻意創造一些讓人不舒服的情境:「想像一下,你是二戰大屠殺的主使者...」,等於是強迫實驗助理加入一場不道德的實驗。在哲學研究中,如果受試者被問到不舒服的問題,是可以拒絕回答的,保有不同意的權利。但在模擬考的情況下,學生沒辦法因為不舒服而拒絕回答,畢竟如果拒答就會失去分數,這等於剝奪了回答者的同意權。雖然題目上說不論支持或反對,都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想,但是分數是掌握在閱卷老師身上,本身就有權力不對等的關係,學生會感覺被迫要往某個方向寫才能得高分。考試的答題範文裡也只有提供支持者的範本,若出題者要宣稱可以有正反論述,應該準備反對方的範文提供參考才對。總之,設計出一道許多人都不想參與回答的思想實驗,可以說這個設計本身就已經失敗了。

哲學界的思想實驗所遵守的三個原則,北模的這道題目都違反了,可以算是教科書等級的失敗案例。比較一下法國高中哲學考試,2012年的考題:「如果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嗎?」(Serions-nous plus libres sans l'Etat ?)。同樣是假想情境,法國高中生在思考國家與自由,台灣高中生卻在被逼著思考「如果你媽是代理孕母」。台灣最需要受哲學教育的,大概是那些時常出包的出題老師吧。教育部的新課綱強調「素養」,這些大人卻自己先展示了沒有素養的樣子。上位者自己都沒有基本的哲學思維、論述能力,又要怎麼要求下一代成為有素養的公民呢?

一個比較有建設性的處理方式是,教育部可以廣納哲學人才進入體制,讓高中教學現場有一些基本的哲學訓練、建立論證的能力,至於「情意題」這種東西,無助於訓練學生思辨能力,甚至有窺探隱私疑慮、影響個人心靈發展,我認為應該及早廢除。英國的GCSE、法國的Bac高中哲學考試、美國的SAT考試,都不會考情意題這種東西,台灣的制度設計卻很神奇,認為台灣學生特別需要考情意表達。

1 month ago (edited) | [YT] | 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