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做了15年傳媒人,當過記者、編輯、出版人、報館社長,寫過書,2003年開始從商,喜歡評論時政及科技趨勢。
《徐時論》,徐徐而論,也是隨時而論,也是老徐的時論。時論者,評說當下發生的事,除了政治,也有社會、商業、科技和人生。歡迎訂閱。
我的Facebook Live頻道:www.facebook.com/TsuisChannel
請每月用US$3(HK$23.4,全年HK$280)訂閱我的Patreon Page,多謝支持!所有時評短片均附設聲音檔及文字檔,只供會員收聽及閱讀。
My Patreon page:patreon.com/TsuisTalk
徐時論 TsuisTalk (Since 2009)
特朗普篡改歷史3部曲
節目連結:youtube.com/live/OpGB_rI3804?feature=share
節目內容:
- 印製Trump Bible,拿上帝之名擁護特朗普
在建國250週年將自己的歷史地位等同林肯
- 頒發《恢復美國歷史的真實與理性》行政命令,干預歷史敘事
3 hours ago | [YT] | 19
View 0 replies
徐時論 TsuisTalk (Since 2009)
台幣、坡幣急升,亞洲現「去美元化」勢頭。香港外匯基金美元資產比例大跌至79%。資本正在流出美國,美國樓、股下跌、 通貨膨脹已成勢,特朗普求仁得仁?
節目連結:youtube.com/live/6TWHyi8FRSM?feature=share
1 day ago | [YT] | 73
View 1 reply
徐時論 TsuisTalk (Since 2009)
全球科研力量大洗牌:法國設立「科學難民」搶美國科研精英、中國科研人員大增、美國首次國防預算突破1萬億、英國、歐盟急急強化防務合作究竟是防誰?
節目連結:youtube.com/live/peX3LCwwYbE?feature=share
1 day ago | [YT] | 118
View 0 replies
徐時論 TsuisTalk (Since 2009)
特朗普是在開低俗玩笑還是另有所圖?
節目連結:youtube.com/live/V_FDV5qqsE4?feature=share
特朗普近日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一張他身穿教宗白袍的人工智能合成照片,照片在他本人的社交平台 Truth Social 首次曝光後,亦被白宮的官方 Instagram 和 X 帳號轉發。
事件始於特朗普早前在白宮外被問及是否想做教宗,他說,「我想做教宗,那是我第一選擇」。
其後他還補充說。自己其實對教宗人選沒有偏好,亦提及紐約總主教杜蘭(Timothy Dolan)是他心儀的候選人之一。
之後就爆發一幅AI 特朗普教宗圖片的風波。
目前並未有確切的公開信息表明這張人工智能合成的圖片是由特朗普本人或是他的下屬製作的,還是僅僅是轉發別人製作的圖片。
通常情況下,這樣的內容在特朗普的社交媒體平台上發布,極可能是由他的社交媒體團隊所管理,但具體是否由特朗普本人或其直接下屬製作,目前並沒有明確證據。
特朗普的行為受到廣泛的批評,包括他推許的紐約總主教杜蘭,認為特朗普此舉並不恰當,但梵蒂岡至今並未表態。
身為天主教徒的副總統萬斯就表態:「對別人開玩笑沒關係」(he was “fine with people telling jokes.”)。
不過,這次開玩笑不是people,而是身繫美國的國格、形象和外交關係的president。
開玩笑也有幽默與bad taste之分。bad taste不應等同低俗,bad taste是壞品味,這種玩笑會令人感覺到受到冒犯,幽默的玩笑讓人感覺到心情愉快,即使是被開玩笑的人。
中國人有一句名言話:狗口長不出象牙,形容有些人口中總說不出好聽的話。同理幽默的人不會讓自己說出bad taste的話,而bad taste的人沒能力說出幽默的話。
沒錯,一個人有權利開玩笑,無論是bad taste的還是幽默的,但有權利去做一些事情,並不代表你所做的事情就是對的。你開了一些bad taste的玩笑,別人就會批評你,也會對你產生負面印象。
無論特朗普的初衷是什麼,這張AI生成照片都無疑是一個低級、無品味的玩笑。對於擁有數千萬天主教徒的美國,這樣的行為無疑會讓很多國民感到不悅。當然,世界上有眾多的天主教徒,他們當中有很多人都不可能認同特朗普這次bad taste 的「玩笑」,這樣的行為只會讓特朗普的形象變得更加極端化。
他的支持者或許會覺得這樣的行為富有挑釁性,並認為特朗普是在對抗一切「體制」和「傳統」,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無疑讓特朗普看起來更像是個不夠成熟、過於自大的人。
特朗普的行為不僅會在國內引起爭議,也在國際上引發不小的反響。作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國際上的形象本來就一直備受爭議。他經常發表過激言論,挑戰全球的傳統秩序和外交規範,而這次的事件會再次讓他在國際社會中被視為一個不尊重世界主要宗教和文化差異的領袖。
尤其是在天主教佔有重要地位的國家,特朗普這樣的行為無疑會加劇他與這些國家人民的疏遠。
即使特朗普本身並非為了挑戰宗教界限或宗教的神聖性而這麼做,這樣的行為仍然會被外界解讀為一種對世界宗教的蔑視。
言論自由是不是一個可作辯解的理由?
當出現一些富爭議性的言論,言論自由就會被搬出來作為護盾。沒錯,言論自由是文明社會的重要基石,它的基本信念是人有自由說出他所相信的事情,並且不會因此受到任何形式的懲罰。但言論自由不代表鼓勵大家去說出傷害別人的話,又或是刻意傳播假資訊。
所以文明社會的法律有規範限制仇恨言論、冒犯別人的言論如歧視性言論、誹謗性言論。至於散播假訊息,目前法律在這方面確實未能追得上來。
言論自由的核心應該是基於對他人權利和尊嚴的尊重,尤其是在敏感的宗教問題上。當某些言論可能引發仇恨或不必要的宗教衝突時,這類言論應該盡量避免。
特朗普這次開的玩笑,確實並未觸及煽動仇恨和對天主教的惡意褻瀆,但作為一名政治領袖和自稱是一名基督徒,他理應在涉及宗教的言行上加倍謹慎,他非但沒有謹慎,甚至動用到白宮的社媒平台轉發這張明顯會令天主教徒和一些對宗教信仰具有嚴謹態度的人感到受到冒犯的造圖。
這是否真的是一次無心之失,開玩笑過了火頭?還是刻意為之,要達到某種的政治目的?
直至目前,特朗普本人和白宮都未就這次事件道歉。當然,根據往績,特朗普是一名從不認錯也因此從不道歉的人。但如果特朗普無論是自稱國王還是這次表示有資格做教皇並以AI生成當上教皇的照片不是單純的開玩笑,而是要加強他的強人形象,那就更加不用認錯和道歉了。
特朗普選擇以挑釁性的方式行事已經成為他的模式甚至是策略。從他過去的行為模式來看,我們不難發現,他的行為往往反映出一種心理操控的手段,這種手段可以用來不斷測試並拉低他的支持者可接受的底線。
他這種策略並非無心之舉,而是一種刻意設計的心理戰術。每次他做出激進的舉動,無論是荒唐的言論、無視常規的政策或這次的冒犯性玩笑,都是在測量他的支持者到底能接受什麼,並進一步拉低這條心理底線。
這種操控策略可以說是典型的為「暴政開路」的手段。當底線不斷下移,支持者對特朗普的行為就會變得越來越不加質疑,甚至會完全服從他的要求。
支持者會越來越習慣於對他的極端行為保持沉默或視若無睹。當這樣的情況逐步積累,特朗普對支持者的控制也就越來越強大。這樣的心理操控,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群體來說,都是一個極為危險的過程。
在《求生之書》提及的危險情人或是丈夫,他們也是使用類近的心理操控策略。
它通過一點一滴地削弱社會和道德的底線,逐步扭曲支持者對是非的判斷,最終導向盲目崇拜和不加反思的服從。
特朗普的行為不僅僅是在挑戰「政治正確」,更是在刻意營造一個充滿極端行為和無視常規的氛圍。
在這個氛圍中,他的支持者會越來越習慣於極端言論和行為的存在,甚至不再對這些行為提出質疑,從而為特朗普日後鞏固或擴大權力打下基礎。
如果這種心理操控得以延續,當有一天特朗普要求他的支持者做出一些有違人倫的事情,可能是支持某些極端政策,或者在道德上甚至是法律上過度要求他們,這些支持者依然會毫不猶豫地服從,因為他們的心理已經被一步步引導向一個可接受極端行為的邊界。
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並非首次出現。毛澤東、希特勒這樣的獨裁者,曾經也以類似的手段操控他們的支持者,讓大批人民接受甚至盲目服從極端的指令。
這種模式,一旦成功運作,會讓政治領袖擁有極大的政治力量。這正是這種極端行為的真正危險所在:它不斷塑造和改變支持者的心理結構。這一過程中所展現的是一種運用人性弱點進行操控的技巧。
這就是為什麼直到目前為止,仍然有這麼多人為特朗普遠離普世價值的言行護航,包括一些華語世界的KOL,他們總是能夠為特朗普明顯失德的行為、侵害言論、新聞自由、衝擊司法獨立甚至拘捕正在審案的法官、用誰大誰惡誰正確的叢林法則逼令別國屈從、甚至明目張膽的鼓吹侵略別國的領土,支持者和KOL都替特朗普找到最善良、最偉大的動機,於是行為、手段再不重要。
沒錯,老徐再次飾演一頭令人討厭的蒼蠅,發出嗡嗡的聲響警句聲音。有人會說,美國有完善的權力制衡制度,是不可能走上我所描述的險境的。當一個像特朗普這樣的人可以兩次當選總統,當他做了這麼多遠離西方文明社會價值的事情,仍然有接近四成的美國人支持他,華語的時評界仍然以支持特朗普的聲音佔多,我真的不能確定美國出現威權政府甚至是獨裁體制真的不可能出現。
所以那些勸老徐不要再談特朗普了,好悶呀,不想聽了!對不起, 恕難從命!
老徐成立這個頻道的初心是推動民主,但16年過去了,世界的民主似乎陷入困境,愈來愈多人對民主產生了厭惡情緒,認為民主體制欠缺效率,反而不及中共的舉國體制模式。
就連當今的美國總統似乎也是在步步仿效中共模式,鼓吹以利益取代價值,退回以誰大誰惡誰正確的叢林法則來取代西方數百年來建立的普世價值。
老徐實在沒辦法以頻道的流量作為節目製作的主要考量!
所以,我仍然會繼續監察並以最嚴厲的標準評核他的言行。
3 days ago (edited) | [YT] | 97
View 3 replies
徐時論 TsuisTalk (Since 2009)
特朗普:我要統治世界!關稅戰美國已經敗像紛呈。畢菲特曾怎樣品評特朗普這個人?
節目連結:youtube.com/live/LFJDPboId10?feature=share
5 days ago | [YT] | 132
View 2 replies
徐時論 TsuisTalk (Since 2009)
美、烏簽署礦產協議,這個Deal誰勝了?
節目連結:youtube.com/live/XCVqKq0RzL0?feature=share
6 days ago | [YT] | 158
View 1 reply
徐時論 TsuisTalk (Since 2009)
國安顧問沃爾茲遭調職、馬思克退出「政府效率部」。下一個離隊閣員很可能是⋯⋯
節目連結:youtube.com/live/H3tZcBeZXyM?feature=share
6 days ago | [YT] | 131
View 0 replies
徐時論 TsuisTalk (Since 2009)
特朗普百日:美國的「總加速器」
一個總統,上任一百天,內政混亂、經濟滑落、學者流亡、新聞被禁聲。這究竟是再次偉大,還是衰敗的前奏?
今天,我們要看清楚,特朗普上任100天,到底在美國做了些什麼?
習近平曾經被戲謔為中國的總加速師,暗喻習近平執政連番失誤,「加速」了中國共產黨的倒台。又有人拿崇禎皇帝的「昏招連連步步錯,越是勤政越亡國」暗喻習近平,諷刺習近平施政頻頻出錯。
沒有人會想像得到,這樣的情境會出現在美國。但美國的情況是比中國更為惡劣,因為美國是將一手好牌換成一手爛牌。本來瀕臨潰敗邊緣的習近平卻得到一絲的喘息機會。
Donald Trump高喊要「讓美國再次偉大」。但上任短短一百天,我們看到的美國不是偉大復興,而是政治崩壞、經濟動盪、社會恐慌和各種自由的流失。
這不是重建,而是摧毀。特朗普用自己的無能與狂妄,正親手將美國推向危機的深淵。
濫用行政命令,司法系統全面反擊
特朗普延續了他第一任期濫用行政命令的作風。2017年初,他在百日內簽署了32項行政命令,遠超歷任總統同期。其中「穆斯林禁令」(Travel Ban)引發全國性抗議,並被多個聯邦法院裁定違憲。
2025年重掌白宮後,他繼續以行政命令強行推動政策,繞過國會,激起司法系統新一輪抵抗。根據Politico的報導,截至目前,已有至少12宗行政命令被提起司法挑戰。這種無視立法、司法制衡的施政方式,只會讓美國法治制度遭到嚴重破壞。
大規模裁減公務員,削弱政府功能
特朗普早在第一任期,就試圖大幅削減聯邦機構,環保署(EPA)預算一度削減超過30%。2025年,他再次提出裁減計劃,要求各主要部門縮編至少20%。環保署與教育部首先遭殃,超過2,000名專業人員離職或被迫提前退休。
結果,美國政府不僅沒有更「有效率」,反而在環境監管、科技教育等關鍵領域失能,暴露於各種新危機之下。各部門的大幅度無秩序的裁員不但沒有改善效率,甚至令到行政更加混亂。
干預大學自主,學術界全面反彈
特朗普不僅打擊政府部門,還伸手干預學術界。
早在2019年,他便簽署行政命令,威脅削減不符合「言論自由」標準大學的聯邦資助。
2025年,他的新教育部長進一步推行「政治審查」措施,強制大學避談種族、性別、氣候變遷等「爭議議題」。
哈佛、斯坦福、加州大學等頂尖學府公開抗議。
違法遣返移民與難民,踐踏人道底線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推行「零容忍政策」,造成數千家庭骨肉分離,引發全球譴責。
2025年,他延續這種極端反移民策略,聯邦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大舉遣返非法移民與難民。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報告指出,美國在處理庇護申請與難民遣返上,多次違反國際人權規範。
人道不再是底線,只有驅逐,只有冷酷。這不是維護國家安全,這是踐踏基本的人道精神。
富人、學者、科技人才逃離,經濟信心崩塌
特朗普的內政混亂,導致高端人才與富人加速出逃。
根據《Henley & Partners》《全球財富遷移報告》,美國在在特朗普管治之下流失了大量高淨值個人。
同時,《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指出,美國科技人才,特別是AI、半導體專業人士,外流至加拿大、歐盟的比例也正在急速攀升。
《自然》(Nature)雜誌也有類近的報導,美國有超過六成的科學家考慮移居加拿大、歐洲和澳洲,尋求更自由的研究環境。
這種資本與智慧的外逃,不僅削弱了美國的創新力,更動搖了經濟基石。特朗普口中的「偉大經濟」,正快速流失它最有價值的資產:人才。
言論自由受損,寒蟬效應蔓延
特朗普一貫將新聞媒體視為敵人,稱CNN、《紐約時報》為「人民的公敵」(Enemy of the People)。
《無國界記者組織》(RSF)最新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顯示,美國僅排名第55名,落後於多數西方民主國家。
報告明確指出,美國新聞自由惡化的主要原因是「政治領導人的敵對言論」與「媒體人面臨的威脅」。
此外,《華盛頓郵報》調查披露,X(原Twitter)與Meta等平台在政府壓力下,對部分政治敏感帳號進行限流與內容降權處理。
在特朗普主導下,自由言論逐漸被恐懼與審查取代。這不是強大國家的表現,而是專制幽靈的回歸。
從偉大口號到國家沉淪
特朗普的再次上台,不是美國的勝利,而是美國民主體制的一次慘痛挫敗。
一百天內,他讓法律失去尊嚴,讓政府癱瘓,讓知識分子流失,讓弱勢族群遭殃,讓媒體沉默。
根據《路透社/益普索》最新民調,特朗普支持率僅剩42%,為近代總統同期最低之一。
他的「讓美國再次偉大」不過是一場巨大的幻覺,真正發生的,是讓美國再次墮落。
如果今天我們仍然選擇縱容破壞者,那麼倒下的,將不只是憲法、自由、真相,倒下的,將是整個美國夢。
這,就是特朗普統治百日後,留給美國的大難題。
1 week ago | [YT] | 136
View 2 replies
徐時論 TsuisTalk (Since 2009)
【特朗普100天】從盟友信任到國際孤立的自毀之路
節目連結:youtube.com/live/UZy1QkQgYUg?feature=share
特朗普重返白宮,帶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旗幟,但短短一百天,他的外交成績單卻是一片廢墟。
這不是重建國際秩序,而是把美國的國際信譽,親手打得粉碎。
停戰承諾變成資源掠奪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多次聲稱,若當選,他可以「在24小時內結束俄烏戰爭」。
然而,百日過去,戰事不但未止,反而進一步惡化。
俄軍甚至加強了對烏東地區的攻勢,造成大量死傷,局勢持續緊張。
更令人震驚的是,特朗普並未真心協助烏克蘭走出戰火,相反,他將這場危機視為一場前所未有的資源搶奪機會。
美國在援助烏克蘭的談判中,提出了一系列苛刻條件,條款涵蓋烏克蘭最重要的能源、礦產與農業資源領域。
據稱,美國方面提出的核心要求包括:
要求烏克蘭將東部頓涅茨克及盧甘斯克地區約30%以上的天然氣開採權,優先授予特定美國能源公司,並享有30年長期開發合同,同時在價格、稅率上給予「特別優惠條件」。
特朗普政府又要求美國礦業企業獲得稀土、鋰礦、鈷礦優先開發權,允許美國公司以低於國際市場價的價格承包長期開採。
除此之外,還要求美國財團取得烏克蘭南部主要糧食出口港部分經營權,擴大美國對黑海地區物流的掌控。
澤連斯基政府對這些條款表示強烈反對,烏克蘭談判代表認為這些要求形同「戰爭剝削」與「經濟殖民」。
每當烏克蘭戰場遭遇新一波俄軍進攻,美國方面就進一步施加壓力,要求烏克蘭「盡快簽署協議,換取軍援與外交支援」。
國際法學者將其稱為:「一場趁戰爭之際,對一個受害國進行的經濟掠奪。」
特朗普政府本來有機會展現真正的全球領導力,將美國塑造成烏克蘭自由抗爭的堅強後盾。
但他選擇的,是用交易思維,踐踏盟友的生死與尊嚴。
2024年底,在拜登政府的斡旋之下,成功令哈馬斯和以色列停戰,但特朗普上台後之後,以色列破壞停火協議,加沙地帶再度陷入大規模軍事衝突。
大量巴勒斯坦人死於重新啓動的以哈戰爭,其中三分之一為兒童和平民。
特朗普政府對此幾乎無所作為。除了幾則措辭含糊的聲明外,並無實質斡旋行動。
特朗普政府傾向將中東問題「降級處理」,強調「美國不應深度介入」的原則。面對血流成河的加沙現場,特朗普選擇了袖手旁觀。
這種冷漠,不僅背叛了美國作為全球領導者的道義責任,更讓人道災難持續惡化。
更令人錯愕的是,特朗普提出一項極具爭議的建議:「把巴勒斯坦居民遷出,送到埃及和約旦。」
這種想法,無疑徹底違反了國際社會數十年來支持的「兩國方案」原則,也直接挑戰了聯合國有關巴勒斯坦人自決與建國權利的共識。
特朗普完全出格的建議引來除了以色列之外差不多全球國際社會的非議。
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發表聲明,強烈警告:
「任何試圖強制遷徙巴勒斯坦平民的行動,都將構成嚴重違反國際人道法的行為。」
阿拉伯國家聯盟、歐盟成員國也齊聲譴責,認為特朗普這一構想將進一步激化中東仇恨與動亂,為未來數十年埋下更深重的戰爭種子。
特朗普「搬走巴勒斯坦人」的確計畫,暴露出一種赤裸裸的殖民霸權思維,把原住民族當作障礙物,只為迎合盟友和自家利益。
這種態度,完全無視巴勒斯坦人作為一個民族、作為一個有歷史、有文化、有土地權利的群體存在,將他們簡化為可以「轉移」的問題。
白宮內上演的羞辱場面 特朗普、萬斯的極致傲慢
在2025年3月於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舉行的閉門會議中,特朗普與副總統萬斯(J.D. Vance)當著幕僚與媒體代表的面,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展開了赤裸的羞辱。
會議中,特朗普多次打斷澤連斯基的說話,,
萬斯要求澤連斯基要對美國的支持「心存感激」。
這番言論意外地出現在大眾的視線,特朗普和萬斯把援助當作施捨,踐踏烏克蘭主權國家的尊嚴。
這場羞辱式的外交,並不是一時失言,而是真實地反映特朗普與萬斯政府思維:
以地位優越感對待正在浴血抗爭的弱小國家;把國際責任與盟友情誼降格為交易和施捨。
這種公開的傲慢與冷酷,不僅深深刺痛了烏克蘭,也讓所有仍然信仰自由與合作的國家對美國心生寒意。
霸權擴張 欲鯨吞加拿大、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
特朗普對全球的擴張野心昭然若揭。
特朗普在多次公開場合,反覆以「美國的第51個州」來稱呼加拿大,甚至稱呼當時的加拿大首相小杜魯多為州長,
這番話迅速引發加拿大政界一片譁然。
小杜魯多在國會發言時,罕見以強硬口吻回應:「加拿大是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我們不接受任何來自外國領導人的羞辱和貶低。」
加拿大媒體也群起撻伐,批評特朗普將最親密鄰國視為附庸國,完全無視美加長久以來基於尊重和平等原則建立的特殊關係。
此外,特朗普多次在公開講話中表示,要收購格陵蘭島,即使丹麥早已明確拒絕。
特朗普又明言不排除以軍事行動奪取巴拿馬運河。
特朗普的言論,不僅是外交上的失禮,更暴露出一種根深蒂固的帝國霸權心態:
美國不是與鄰國並肩而立的夥伴,而是自認為可以指揮、輕視、甚至「收編」鄰國的帝國中心。
這種思維,與美國戰後推行的平等結盟政策格格不入,也讓加拿大、墨西哥乃至整個拉美地區對美國產生了更深的不信任與戒備。
國際形象重挫 全球信任全速崩潰
根據一些調查機構的統計顯示,世界各國對美國的信任開始下降。
特朗普自詡「讓美國再次偉大」,現實卻是,世界各地正加速疏遠美國。
自1945年以來,美國致力於:建立軍事同盟體系(北約、美日同盟)、推動自由貿易全球化、以民主、人權作為外交核心價值。
這套體系支撐了冷戰勝利、歐洲重建,以及後來的全球繁榮。
這套體系為什麼重要?
因為它讓美國不僅靠武力,也靠價值觀贏得世界信任與領導地位。
它讓美國能在世界各地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而不只是臨時的交易對象。
特朗普的破壞是從戰略到道德的崩塌。
特朗普上台後,拒絕多邊主義、退出國際組織、把盟友視為「拖累」、實行單邊主義、利益交易主導一切。
他不是要改革戰後秩序,而是要徹底摧毀戰後秩序,用一種短視且自私的邏輯重塑美國外交。
美國國務卿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在2025年4月接受媒體訪問時公開表示:
「美國的新外交政策以美國利益為優先,即使價值觀不同的國家也可以結成戰略聯盟。」
這句話,可以說是對七十年來美國外交戰略的正式背叛。
價值觀不再重要,只要有利可圖,任何政權都可以成為美國的朋友。
美國,不再是自由世界的燈塔,而是變成了孤立的自利帝國。
再次偉大還是再次孤立?
特朗普的外交不是策略,不是藝術,而是一場赤裸裸的破壞秀。
破壞盟友信任,破壞和平斡旋,破壞國際規則,破壞美國自身的國際地位。
如果說戰後美國建設了一座聯繫自由世界的橋樑,那麼特朗普,就是那個手持火把,親手焚毀這座橋的人。
「讓美國再次偉大」?
到頭來,只剩「讓美國再次孤立」的殘酷現實。
1 week ago | [YT] | 167
View 3 replies
徐時論 TsuisTalk (Since 2009)
【特朗普100天】將一手好牌打爛的總加速師
節目連結:https://youtu.be/gmMLnUb5vF4
1 week ago | [YT] | 105
View 2 replies
Load more